Trip.com 海外市場落地經驗分享

2021-01-20 OasisLabCtriper


6 月 30 號,Oasislab聯合職人社舉辦了「新興市場出海的機會與落地」沙龍,邀請到峰瑞資本的執行董事黃海、大觀資本的投資人 Devin 和我們分別聊了聊印度電商市場和東南亞的未來機會。除此之外,我們還邀請了攜程Trip.com全球海外市場品牌營銷負責人 Leslie ,Leslie 從 0 到 1 參與了 Trip.com 在韓國市場的投放落地,以下是我們對於 Leslie 在沙龍上的部分分享內容的整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Leslie Hsu, Trip.com全球海外市場品牌營銷負責人

大家好,我今天主要分享內容包括以下兩個部分:Trip.com 的簡單介紹,和我們在海外市場落地的心得體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家可以看到上面就是 Trip.com 的 App 的界面。Trip.com 到底是什麼,它跟攜程品牌的定位有什麼不一樣?目前攜程集團下面有四個品牌:在中國,我們有攜程、去哪兒,而 Trip.com 是我們面向海外市場的國際 OTA 品牌,Skyscanner 是全球知名的旅遊比價網站。


Trip.com 目前已經支持了 19 個語言,覆蓋 23 個國家/地區,現階段我們的主要業務重點還是在亞太區,所以我們現在在亞太區的很多城市、國家落地了本地化的運營團隊,比如韓國、日本、香港、新加坡等,而上海是我們 Trip.com 的全球總部。



很多人常問為什麼攜程要做國際化,因為旅遊本身就是國際化的產品,又因為當下這個時點對我們來說是個非常好的時機。歷史來看,亞洲國家如果人均 GDP 超過八千美金,這個國家的出境遊需求會飛速的增長。像日本、韓國都是這樣。中國 2017 年的時候已經超過了人均八千美金的門檻。因此近兩年來中國人出境旅遊的需求在高速的發展,也帶動了我們在布局全球供應鏈上面的加速發展。目前中國已經是最大的出境遊市場,出境遊熱門目的地以韓國、日本、泰國等鄰近亞洲國家為主。因為有這樣的海外供應鏈的布局,接進我們平臺的這些資源我們不僅可以提供給中國用戶,同時也可以提供給海外的用戶,規模效益是很強的。



攜程做全球化主張兩條腿走路,我們既要全球化,又要本地化。全球化體現在我們全球供應鏈的布局跟技術的投入,我們投入了大量的技術資源搭建全球領先的後端系統,它可以滿足各國用戶來使用 Trip.com 。但是當實際落到市場的時候,面向日本消費者、韓國消費者,我們還有很多很多需要做本地化的地方,比如說服務、營銷、產品體驗及交互都需要做到符合當地用戶的習慣和期望。


在本地化的產品體驗方面,需要迎合當地用戶的使用習慣。中國用戶會習慣使用 App 來進行瀏覽跟消費,流量幾乎都是在 App 上面。但是日本或者歐美,用戶習慣使用的設備端是不一樣的。比如在日本市場,對於旅遊這樣相對低頻的產品來說,用戶不太願意下載 APP,他們寧可用 H5,所以 H5 在日本市場是需要重點投入的。而新加坡以及歐美市場用戶更習慣在 PC 端做搜尋。


而對於支付體系來說,韓國市場用戶慣用的都是他們本地產品像是 Naver Pay 及 Kakao Pay 這樣的的手機支付方式。還有交互、多語種翻譯這些東西都必須要做到深度本地化,讓用戶使用你的產品完全沒有任何疑慮。


另外一個需要深度本地化的領域就是服務。服務是攜程的 DNA,我們在服務上的投入非常大,包括在英國愛丁堡、東京和首爾都有攜程的海外客服中心。尤其日本和韓國的兩個國家的用戶對於服務要求非常高,我們採用了當地的專業客服人員來服務當地用戶,因為當地人能更好的理解當地用戶的需求。即使人力成本可能較高,但是我們需要把服務做好,讓用戶信賴我們。


最後一個就是本地化的營銷手段。在每一個市場到底應該用什麼樣合適的渠道,什麼樣的傳播內容來獲客,都是需要深入了解當地市場及媒體環境之後因地制宜的。


上面就是攜程為什麼要做全球化這件事,下面想和大家聊聊我們為什麼選擇把日韓作為我們亞太地區的重點投放市場。


正如我前面說的,我們目前國際化的重心主要放在亞太地區,尤其在韓國市場做了很大投入,為什麼選擇韓國市場呢?主要還是以下幾個考量點:


1. 市場的規模,本身在線旅遊市場的規模以及潛力,

2. 考量我們自身的能力,我們到底在這些市場的產品覆蓋能力還有產品價格到底怎麼樣,

3. 當地的市場環境及用戶特徵。



上圖是亞洲國家在線旅遊市場的規模,大家可以看到整個旅遊市場規模、在線旅遊市場、OTA 的市場規模,這樣看下來很明顯日本和韓國在亞洲地區絕對是在線旅遊市場最大的兩個國家。日本在線旅遊的市場規模大概是接近中國的 50%,從規模上來說是非常好的市場,但同時也是較為封閉而且很難攻克的市場。澳大利亞的旅遊市場規模也很大,但是它一大部分還是在線下,另一部分是直接跟航司做預定。所以 OTA 在線旅遊行業的相對機會比較小一點。


而韓國雖然整體旅遊市場體量沒有日本那麼大,但是從在線旅遊的滲透率以及 OTA 的滲透率來說,韓國市場對 OTA 的接受度更高一些,所以我們當時經過一些研究,發現韓國是我們可以率先切入的機會點。


進一步拿日本和韓國的市場特徵做對比,日本行業競爭非常激烈,尤其是當地的玩家佔到整個市場規模的 70%,整個日本市場對外來品牌接受度不是那麼高。日本用戶雖然消費力很高,但是他們對於品牌忠誠度也很高,它不是一個用低價就可以攻克的市場。由於對品牌忠誠度高,當地的供應鏈相對也強勢一點。



相較之下,韓國當地的比較大的 OTA 本身的技術能力及經營效率比較沒有競爭力。如果跟國際 OTA 來比的話,因為韓國單一市場規模有限,不足以支撐這些當地競品像我們一樣投入大量的資源,所以當地的 OTA 競爭力相對弱一點。


而韓國的用戶消費偏向價格敏感型,韓國當地的旅遊預定 APP 的排行榜或是旅遊品牌相關的調研也好,排前幾名的都是 Hotelscombined, Skyscanner 這樣的比價網站。韓國用戶預訂旅遊產品時首先會去比價網站比較不同 OTA 的價格,所以他們是屬於非常價格敏感的市場,品牌忠誠度低,如果有好的價格相對容易讓他去接受新的品牌。


韓國比較明顯的另一個特性,他們本身的媒介環境是一個比較獨特的媒介生態。韓國的搜尋引擎或者社交聊天工具,都不是像 Google、WhatsApp 這種全球性的平臺,而是全世界只有韓國市場在使用的 Naver 跟 Kakao。如果做這個市場,一定要找最了解當地渠道及媒介生態的本地團隊來操盤。


我們從今年年初開始,在韓國做了比較大規模的營銷,現在在韓國可以說是看到了一個不錯的走勢。接下來主要給大家分享一些我們在韓國做品牌落地的一些心得:


# 價格沒辦法獲得指數型增長


第一個是憑低價我們沒有辦法達到規模增長。我們價格雖然很好,它可以幫你提高轉化,但是它本身不具有傳播性,沒有辦法打開營銷漏鬥最上層,幫助一個品牌建立品牌知名度,培養品牌忠誠度等等。所以除了價格之外還需要著重怎麼讓更多的用戶知道 Trip.com這個品牌,以及提升用戶體驗,把用戶留在我們的平臺上。


# 品牌培育初期佔領用戶心智更重要


我們還做過一個用戶調研的座談會,請韓國用戶去用旅遊比價網站預訂酒店,過程中 Trip.com 的價格總是比競品便宜。結果做下來發現,即使我們價格都是最便宜的,12 個人裡面只有 2 個人選擇了 Trip.com。


為什麼?價格不是更好嗎?為什麼不定 Trip.com?用戶告訴我們出境遊買機票這個事情我已經籌備半年了,我不可能因為便宜了一些就在一個沒有聽過的品牌去訂。這個結果說明,用戶得要知道你的品牌才會把你列在考慮比價的名單當中。單憑價格很難達到規模性的增長,最重要的還是要建立品牌知名度和可信度。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今年年初的時候在韓國推出一系列廣告,首先品牌在市場培養初期的時候,不需要太考慮品牌標語怎麼寫,傳播內容是什麼,最重要的是讓用戶記住你的品牌,佔領用戶心智,這就是我們現階段做的任務。


這裡有一個比較討巧的是,我們的品牌名叫 trip.com ,旅行的英文單詞就是 trip,當我們把這個點強化出來,佔領用戶心智,這個廣告最後的效果是不錯的。


# 一定要深入了解當地的媒介環境


在日本或者韓國,如果要很快、大規模的觸達用戶,能夠高效率的讓用戶記住你,除了 Google、Facebook 等這些大的全球性平臺,必須要更深入的研究本地的媒介生態。拿日本和韓國舉個例子,當地的媒介還是有很強的中心化特徵的,電視和報紙這樣的傳統線下媒介影響力仍然很強。所以在韓國市場上,我們選擇多採用當地線下的媒介,電視廣告本身作為一個信息載體,也能相對的把品牌的調性跟理念傳達的更清楚。


可以看到 Trip.com 一年以來,在 Never 搜尋引擎的品牌搜索量,我們年初的時候開始做電視廣告投放的地方,品牌知名度開始有了明顯的上漲。



另外兩條線,粉色的是 Expedia,最上面這個是 Booking.com,他們進入韓國市場時間比我們長很多,而 Trip.com 就花了一年多時間,品牌搜索量已經跟國際知名競品在同一個水平了,而且在應用商店旅遊APP的排名上面也達到了第一名。


再分享最後一個心得,那就是招募最好的當地人才,深度本地化。我們要做到深入了解當地用戶的洞察和痛點,這些都不是我們坐在上海就可以研究出來的。所以我們對於當地人才的要求很高,有了很強的本地團隊,能夠和我們上海總部的團隊在技能領域上有很好的互補,形成良好的用戶反饋閉環。




相關焦點

  • 域名當公司名,trip.com助力攜程開拓國際市場
    2019年10月29日,在攜程集團20周年慶典暨全球合作夥伴峰會上,攜程董事局主席梁建章宣布集團新英文名稱為「Trip.com Group Limited」。在這個新的名稱中,直接呈現了攜程所持有並啟用的頂級域名Trip.com,此舉也彰顯出了攜程開拓國際市場的野心。
  • 攜程啟用千萬美金的域名Trip.com!
    小編發現域名trip.com是上個月17號過戶到上海攜程商務有限公司名下的,域名Trip.com註冊於1998年,至今已有21年歷史,有新「旅遊、旅行」的含義。Gogobot公司在2016年11月更名為Trip並啟用新域名Trip.com。時隔兩年,如今域名trip.com身價自然又不可同日而語。曾有業者猜測,攜程對Trip.com的整體收購價格可能在 7000-8000 萬美元之間,這更多是基於Trip.com的融資歷史,及其對攜程戰略價值的判斷。而域名本身的價值,則難以估算。
  • 攜程正式宣布更名為Trip.com
    攜程20周年之際,正式宣布公司的名稱由「Ctrip.com International,Ltd.」改變為「 Trip.com Group Limited 」。梁建章表示,Trip.com更貼近旅行的意義,trip代表旅程,com可解釋為夥伴。新名稱反映了攜程提供的產品服務,令全球用戶可以輕鬆記住。事實上,攜程Q2財報已經宣布了將公司英文名稱更改為Trip.com Group Limited的提案。
  • 攜程Trip海外客服中心落地韓國 規模200人
    攜程集團CEO孫潔新浪科技訊 10月10日下午消息,攜程集團CEO孫潔出席旗下海外品牌Trip.com發布會,正式宣布在韓國設立客服中心,為當地客戶提供全7×24小時的韓語服務。Trip.com韓國客服中心坐落在首爾市中心的鐘路塔,目前有200人的規模,以確保80%電話量可以在20秒內得到響應,達到全球統一的服務標準。為了保證專業知識和服務質量,所有客服專家都是韓國本土員工。服務範圍從機票諮詢售後開始,計劃將其擴展到酒店、火車票和其他新增業務。
  • Trip.com海外備受關注:中企正從拓寬產品線到構建服務全球的能力
    「因為創新總能給我帶來驚喜,Trip.com就是這個行業裡最新的公司之一。」不過,從公司的發展軌跡來看,攜程並非從一開始就布局海外。應該說,攜程是在中國本土積累了足夠大的市場份額和服務實力之後,開始通過投資海外旅行社、旅遊網站、創設新的業務布局,把目光投向增長潛力更大、業務更多元的全球市場,這也意味著將面臨更大的挑戰。
  • 出海記|攜程Trip海外客服中心落地韓國 服務標準全球化
    據韓聯社10月10日報導,攜程計劃於本月在首爾推出一個24小時營業的Trip.com客戶中心,以應對當地市場不斷增長的需求。孫潔在首爾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說:「我們在韓國每年都實現三位數的增長,其中航空(旅行)可能是最強勁的,因為Skyscanner公司在這裡的市場份額非常大。」
  • 海外用戶點讚Trip.com 中國式旅遊服務正輸出全球
    近日,Trip.com的服務受到了海外用戶的點讚。林先生對Trip.com的稱讚朋友圈裡,也看到攜程部分員工在轉發某海外用戶對Trip.com的稱讚。海外用戶Olga點讚Trip.com這些點讚與Trip.com的服務基因有關。
  • Trip.com正式在日本投入運營
    人民網東京5月15日電(記者 劉軍國)攜程旅行網5月15日在東京舉行發布會,宣布旗下新品牌Trip.com正式在日本投入運營,為日本客戶提供全球範圍內的旅行產品和7×24小時的日文服務。攜程於2017年底收購了美國社交旅遊網站Trip.com,並將其作為旗下新品牌開始在海外地區進行市場推廣。目前Trip.com作為多語言旅行預訂平臺,提供包括日語在內的十多種語言,面向廣大海外市場。攜程計劃在未來5年內將國際市場收入提升40%至50%,而日本市場被視為該計劃中重要的一部分。
  • 攜程高管解讀Q3財報:海外市場Trip.com流量恢復到去年同期70%
    「長期來看,國際市場仍然是我們增長的動力,這一點並沒有被疫情所改變。」攜程集團聯合創始人、董事局主席梁建章表示,短期內,攜程會以深耕國內作為戰略基礎,確保產品服務能抓住復甦趨勢的機會;同時,也將密切關注全球市場動態,確保攜程的技術架構能靈活快速地應對國際變化。
  • 攜程改名Trip.com Group,品牌國際化更進一步!
    攜程的官網域名啟用的是ctrip.com,由單字母C+英文「旅遊」trip組合而成,還保護了相關域名ctrip.cn/.com.cn/.net/.biz等。此外品牌雙拼xiecheng.com也早在2016年就被攜程收入囊中。據悉,這枚域名是從大佬蔡文勝手中買的。
  • 攜程Trip.com:全球發展要依靠差異化策略和本地化團隊 | 旅訊8點正
    攜程CEO孫潔在首屆Ctrip Day全球合作夥伴峰會上指出,攜程在中國大陸以外地區的用戶已經佔到了用戶總數的45%,未來5年,攜程計劃將海外市場收入提升40%至50%。港澳臺地區、日韓和東南亞等中國大陸遊客旅遊頻次較高的目的地是攜程目前的重點布局地區。
  • CTRIP改為TRIP.com
    CTRIP改為TRIP.com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攜程更名為TRIP.com,納斯達克同日改代碼,並宣布新戰略。10月29日,攜程在上海舉行成立二十周年慶典,攜程董事局主席梁建章攜全體管理層在會上宣布,攜程在二十周年之際全新啟程,首先是將其名字改為攜程集團,英文名從CTRIP改為TRIP.COM。
  • 有關泰國落地籤、入境卡填寫等經驗分享
    我今年7月和9月兩次去泰國,把我的經驗分享給您,供參考。您的心情可以理解,我體會過,但其實比較簡單的。一.入境卡。這個其實比較簡單的,一般在飛機上落地前,航空公司的空姐們會發放,然後按照幾項填即可。分為貼紙籤、電子落地籤、落地籤。1.貼紙籤:如果出國時間充足,如果最省心,又不在乎花個200多元前,事先找旅行社辦好貼紙籤是最省事的,具體諮詢當地旅行社就好。2.電子落地籤:現在泰開放電子落地籤了,在線辦理,當時我辦理了,從官方網站進,但還是失敗了,你可以嘗試下。
  • 咚漫作品全球戰略發行 海外漫畫業務落地
    原標題:咚漫作品全球戰略發行 海外漫畫業務落地   咚漫目前與NAVER WEBTOON達成了全球戰略合作模式。NAVER WEBTOON作為韓國最大的漫畫平臺其相關業務遍布全球68個國家和地區。其中某些重點國家的月活總和已超5000w+。
  • 鉑濤酒店集團與Trip Advisor合作開拓海外市場
    廣東新聞網廣州7月8日電 中國領先的多品牌酒店集團「鉑濤酒店集團」8日宣布與全球最大的旅遊網站Trip Advisor開展戰略合作,邁開進軍海外市場的重要一步。 鉑濤集團旗下目前擁有五大酒店品牌,覆蓋中高端和經濟型酒店市場,包括鉑濤菲諾酒店、麗楓酒店、喆•啡酒店、ZMAX潮漫酒店以及7天品牌家族。
  • 出海記|攜程在日本推出信用卡 海外打造Trip品牌
    參考消息網5月21日報導日媒稱,中國在線旅遊平臺攜程旅行網在日本市場推出首張信用卡,大舉進軍日本遊客市場。參考消息網-出海記記者從攜程獲悉,5月15日,攜程旅行網CEO孫潔出席在日本東京舉行的Trip.com品牌發布會。會上孫潔宣布旗下新品牌Trip.com正式在日本投入運營,為日本客戶提供全球範圍內的旅行產品和7×24小時的日文服務。當天攜程還與三井住友、銀聯國際合作發布了「Trip.com全球旅行」主題信用卡。
  • 讓世界愛上中國電影 移動電影院在全球五大洲實現海外落地
    至此,移動電影院通過「電影+網際網路」實現中國電影在全球五大洲的海外放映,為中國電影海外市場做增量。合影:移動電影院海外落地籤約儀式落地全球五大洲 讓每一部手機都成為中國電影的放映機隨著中國成為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越來越多的中國電影開始走向世界舞臺。
  • 中國《神曲》唱紅海外市場 風靡土耳其_網路遊戲新聞_17173.com...
    2013年遊戲產業年會日前已在武漢落幕,據會上公布的行業報告顯示,2013年中國自主研發網路遊戲海外市場銷售收入達到18.2億美元,比2012年增長了219.3%,其中網頁遊戲的市場表現尤為搶眼。
  • 攜程宣布更名為trip.com Group 東南亞將是發展重點
    在盛典上,攜程宣布更名,從ctrip.com更名為trip.com Group。同時,在盛典活動上,攜程四君子,即攜程四位創始人梁建章、範敏、沈南鵬和季琦罕見同臺,共同回憶創業點滴。攜程集團聯合創始人、副董事長範敏表示,國際化,尤其是東南亞將是攜程下一步的發展重點。這些國家年輕人多,非常有潛力。
  • 如果你也在做海外市場的marketing
    此篇文章寫在於杭州拍攝項目後,同客戶的一些分享聊天,以免流於口頭的交流。便花了點時間,寫成文字。以下皆是,我們自己實操的經驗,以及外面觀察和別人分享給我的經驗。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