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以行政命令方式限制從大陸進口,導致從上世紀80年代迄今大陸對臺累計貿易逆差達近2500億美元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章舒伢報導根據海關總署在其網站發布的最新進出口主要國別(地區)總值統計中,今年1到7月,大陸對臺灣出口71.1億美元,臺灣在出口最終目的地中排位第8;同期,大陸從臺灣進口361.7億美元,臺灣在大陸進口原產地排名中位列第2,僅次於日本,高於美國。7個月裡,大陸對臺貿易逆差達290.6億美元。
這樣的貿易逆差是怎麼形成的呢?兩地間如此明顯的貿易不平衡又該如何解決呢?《國際先驅導報》為此採訪了貿易問題專家周世儉。行政命令致大陸巨額逆差
《國際先驅導報》:近年兩岸貿易逆差是否呈現出逐步擴大的趨勢?
周世儉:根據中國大陸海關統計,上半年的對臺貿易逆差已經超過了2001年全年對臺逆差總額。逆差增長速度很快,從2000年的204.5億美元、2001年的223億美元、跳到2002年315億美元和2003年的403.6億美元。僅最近兩年半,逆差就達到963億美元;21世紀頭4年半達1391億美元,平均每年約309億美元。從上世紀80年到現在,大陸對臺累計貿易逆差2474.68億美元。
《國際先驅導報》:逆差的根源是什麼?
周世儉:根源在於臺灣地區當局以行政命令方式限制大陸產品的進口。在加入WTO之前的1999年,臺灣的10610項進口品種中對大陸開放的只有5640項,佔臺灣開放商品總數的53.2%;在兩岸加入WTO後,為應對加入WTO要求、緩解島內工商界的壓力,2002年2月,臺灣「經濟部」公報開放2058項大陸商品進口。至此,臺灣允許進口大陸農工商品也僅佔臺灣開放商品總數的72.6%。臺灣經濟受制政治考慮
《國際先驅導報》:對從大陸產品進口進行限制,臺灣是出於哪方面的考慮?
周世儉:我看主要是政治考慮。比如,臺灣除了就近買大陸的煤,也不辭勞苦進口澳大利亞的煤——儘管運費很高。它害怕一旦有事被封鎖,也擔心過分依賴大陸。它的所謂「南進政策」就是類似考慮的體現。其實,臺灣的產業等級比我們高,其產品和我們佔優勢的勞動力密集型產品間的競爭並不明顯。
這種政治考慮自欺欺人。過去它不進口大陸中藥,如當歸、紅棗等,結果很多臺灣中醫治婦科病時沒法開藥。臺灣當局最終還是得從香港進口大陸產藥材。
《國際先驅導報》:大陸對從臺灣進口有什麼限制嗎?
周世儉:沒有。
《國際先驅導報》:臺灣當局的限制難道不影響其經濟和民眾的生活嗎?
周世儉:首先,任何貿易雙方都應爭取互惠互利的格局。記得2001年,中國政府要求韓國解決對華存在的119億美元貿易順差。2002年初,韓國就承諾增加從中國的煤炭進口,減少澳大利亞的份額。當初,韓國的談判代表就耿耿於懷地提醒我:「你們最大的貿易逆差來自臺灣啊!」
另外,臺灣對來自大陸的進口進行限制,固然對大陸不利,但對臺灣也沒好處。很明顯的一點是,它如果進口大陸物美價廉的日用消費品,將有利於降低它的通貨膨脹指數——1997年起草中美貿易白皮書的時候,我曾指出,美國進口中國物美價廉的日用消費品有助於緩解美國的通貨膨脹。當初有些人擔心我說「過」了。結果,2001年,美國國務卿鮑威爾在關於給予中國永久最惠國待遇問題而到國會作證時,就說了同一句話。
而且,日用消費品需求彈性比較小,臺灣不從價格相對低廉的大陸進口也得從別的地方進口,所以取消限制有利於臺灣人民;對臺灣企業來說,大陸大量出口的半成品、原材料,比如煤、焦炭,都是臺灣企業需要的。狀告臺灣理由充分
《國際先驅導報》:那麼,兩岸可以通過什麼渠道解決呢?
周世儉:首先爭取談判,雙邊磋商。但目前希望不大,因為渠道不暢。
而以商會名義進行溝通也無濟於事。2000年,太原鋼鐵公司要起訴臺灣不鏽鋼在內地的傾銷,但被外經貿部駁回。而後,臺灣鋼鐵協會也置我(時任五礦化工進出口商會副會長)籤署的公函於不顧,它根本不理睬我方的警告。
此事一直拖到2002年。兩岸入世後,我們政府相關部門在WTO的框架內對臺灣鋼鐵進行反傾銷調查。
《國際先驅導報》:兩岸貿易不平衡也應在WTO框架內解決?
周世儉:我認為,臺灣現在對大陸產品進口進行限制違背了WTO的三大基本規則:一是非歧視性原則,即未給予大陸普遍的、無條件的永久最惠待遇;二是市場準入原則,它使用的手段還不是普通的關稅、進口許可證等壁壘,而是以行政命令控制貿易,這絕對違背市場準入、市場開放;三是公平貿易,公平競爭的原則,因為它根本不讓部分大陸產品進去。WTO會作出有利判決
《國際先驅導報》:在WTO框架內解決問題,存在政治上的障礙嗎?
周世儉:有部分人認為姑息對臺貿易逆差是密切兩岸關係的好辦法。現在這個想法已經過時。在80年代初,這種觀點可以理解。但是現在這個規模和發展趨勢是大陸難以承受的;而如今的臺灣當局很明顯地在向獨立的方向走,沒有必要縱容它。大陸可以WTO內成員對成員的姿態,藉助WTO爭端解決機制解決問題。
《國際先驅導報》:到WTO發起的訴訟會有什麼影響?
周世儉:民進黨當局、臺獨分子肯定會做文章,挑撥離間。但此事是它理虧在先,我們要的是公平貿易。
《國際先驅導報》:怎麼挑撥?
周世儉:無非是謾罵。大陸提出這個問題完全符合國際規範。我相信WTO的爭端解決機制不會作出有利於臺灣的判決。
《國際先驅導報》:訴訟的結果會如何?
周世儉:僅是提出這個事,臺灣就受不了。臺灣工商界對此也有要求,他們也希望增加從大陸的進口。
《國際先驅導報》:您認為兩岸貿易的理想的狀態是什麼?
周世儉:未來兩岸經貿合作應該符合相關規範和市場原則。按相關規範,它作為一個單獨關稅區,在WTO框架下,按相關規範來辦。另外兩岸貿易應當以平等互惠為原則,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實施「三通」。兩岸經貿合作的原動力是兩岸的共同經濟利益。#【連結】大陸對臺貿易逆差五特點
由來已久。從兩岸貿易始,大陸就存在逆差,因為臺灣方面從一開始就進行進口限制。
數額巨大且增速迅猛。近年來,臺灣一直是大陸的最大貿易逆差夥伴。從1980年到2004年6月份,大陸總外貿順差2085億美元(含對臺貿易),同期,對臺逆差是2475億美元。也就是說,如果兩岸貿易均衡,大陸的外貿順差將翻一番還多。預計今年全年逆差要突破500億美元。
產品集中。機電類,塑料橡膠製品,紡織品及製品、賤金屬及製品這4類產品的逆差佔90%。
地區集中。廣東、江蘇、福建、上海三省一市共佔逆差的90%。
人為造成。臺灣對大陸的政策是寬出嚴進,「臺灣優先,適度放寬」。它放寬的是大陸競爭力不強的,競爭不過東協的產品和島內需求不大的產品。大陸具有比較優勢的家電、成衣、通訊、視聽、機電、輕工產品和部分農產品開放幅度比較小。#
《國際先驅導報》法律聲明:本報記者及特約撰稿人授權本報聲明:本報所刊其撰寫的稿件和提供的圖片,未經本報許可,不得轉載、摘編(有需轉載者請致電010—63073377)。 請注意:·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新華網擁有管理筆名和留言的一切權利。·您在新華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新華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新華網新聞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向留言板管理員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