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WTO告臺灣以行政命令致大陸巨額逆差理由充分

2020-12-12 搜狐網

  臺灣以行政命令方式限制從大陸進口,導致從上世紀80年代迄今大陸對臺累計貿易逆差達近2500億美元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章舒伢報導根據海關總署在其網站發布的最新進出口主要國別(地區)總值統計中,今年1到7月,大陸對臺灣出口71.1億美元,臺灣在出口最終目的地中排位第8;同期,大陸從臺灣進口361.7億美元,臺灣在大陸進口原產地排名中位列第2,僅次於日本,高於美國。7個月裡,大陸對臺貿易逆差達290.6億美元。

  這樣的貿易逆差是怎麼形成的呢?兩地間如此明顯的貿易不平衡又該如何解決呢?《國際先驅導報》為此採訪了貿易問題專家周世儉。行政命令致大陸巨額逆差

  《國際先驅導報》:近年兩岸貿易逆差是否呈現出逐步擴大的趨勢?

  周世儉:根據中國大陸海關統計,上半年的對臺貿易逆差已經超過了2001年全年對臺逆差總額。逆差增長速度很快,從2000年的204.5億美元、2001年的223億美元、跳到2002年315億美元和2003年的403.6億美元。僅最近兩年半,逆差就達到963億美元;21世紀頭4年半達1391億美元,平均每年約309億美元。從上世紀80年到現在,大陸對臺累計貿易逆差2474.68億美元。

  《國際先驅導報》:逆差的根源是什麼?

  周世儉:根源在於臺灣地區當局以行政命令方式限制大陸產品的進口。在加入WTO之前的1999年,臺灣的10610項進口品種中對大陸開放的只有5640項,佔臺灣開放商品總數的53.2%;在兩岸加入WTO後,為應對加入WTO要求、緩解島內工商界的壓力,2002年2月,臺灣「經濟部」公報開放2058項大陸商品進口。至此,臺灣允許進口大陸農工商品也僅佔臺灣開放商品總數的72.6%。臺灣經濟受制政治考慮

  《國際先驅導報》:對從大陸產品進口進行限制,臺灣是出於哪方面的考慮?

  周世儉:我看主要是政治考慮。比如,臺灣除了就近買大陸的煤,也不辭勞苦進口澳大利亞的煤——儘管運費很高。它害怕一旦有事被封鎖,也擔心過分依賴大陸。它的所謂「南進政策」就是類似考慮的體現。其實,臺灣的產業等級比我們高,其產品和我們佔優勢的勞動力密集型產品間的競爭並不明顯。

  這種政治考慮自欺欺人。過去它不進口大陸中藥,如當歸、紅棗等,結果很多臺灣中醫治婦科病時沒法開藥。臺灣當局最終還是得從香港進口大陸產藥材。

  《國際先驅導報》:大陸對從臺灣進口有什麼限制嗎?

  周世儉:沒有。

  《國際先驅導報》:臺灣當局的限制難道不影響其經濟和民眾的生活嗎?

  周世儉:首先,任何貿易雙方都應爭取互惠互利的格局。記得2001年,中國政府要求韓國解決對華存在的119億美元貿易順差。2002年初,韓國就承諾增加從中國的煤炭進口,減少澳大利亞的份額。當初,韓國的談判代表就耿耿於懷地提醒我:「你們最大的貿易逆差來自臺灣啊!」

  另外,臺灣對來自大陸的進口進行限制,固然對大陸不利,但對臺灣也沒好處。很明顯的一點是,它如果進口大陸物美價廉的日用消費品,將有利於降低它的通貨膨脹指數——1997年起草中美貿易白皮書的時候,我曾指出,美國進口中國物美價廉的日用消費品有助於緩解美國的通貨膨脹。當初有些人擔心我說「過」了。結果,2001年,美國國務卿鮑威爾在關於給予中國永久最惠國待遇問題而到國會作證時,就說了同一句話。

  而且,日用消費品需求彈性比較小,臺灣不從價格相對低廉的大陸進口也得從別的地方進口,所以取消限制有利於臺灣人民;對臺灣企業來說,大陸大量出口的半成品、原材料,比如煤、焦炭,都是臺灣企業需要的。狀告臺灣理由充分

  《國際先驅導報》:那麼,兩岸可以通過什麼渠道解決呢?

  周世儉:首先爭取談判,雙邊磋商。但目前希望不大,因為渠道不暢。

  而以商會名義進行溝通也無濟於事。2000年,太原鋼鐵公司要起訴臺灣不鏽鋼在內地的傾銷,但被外經貿部駁回。而後,臺灣鋼鐵協會也置我(時任五礦化工進出口商會副會長)籤署的公函於不顧,它根本不理睬我方的警告。

  此事一直拖到2002年。兩岸入世後,我們政府相關部門在WTO的框架內對臺灣鋼鐵進行反傾銷調查。

  《國際先驅導報》:兩岸貿易不平衡也應在WTO框架內解決?

  周世儉:我認為,臺灣現在對大陸產品進口進行限制違背了WTO的三大基本規則:一是非歧視性原則,即未給予大陸普遍的、無條件的永久最惠待遇;二是市場準入原則,它使用的手段還不是普通的關稅、進口許可證等壁壘,而是以行政命令控制貿易,這絕對違背市場準入、市場開放;三是公平貿易,公平競爭的原則,因為它根本不讓部分大陸產品進去。WTO會作出有利判決

  《國際先驅導報》:在WTO框架內解決問題,存在政治上的障礙嗎?

  周世儉:有部分人認為姑息對臺貿易逆差是密切兩岸關係的好辦法。現在這個想法已經過時。在80年代初,這種觀點可以理解。但是現在這個規模和發展趨勢是大陸難以承受的;而如今的臺灣當局很明顯地在向獨立的方向走,沒有必要縱容它。大陸可以WTO內成員對成員的姿態,藉助WTO爭端解決機制解決問題。

  《國際先驅導報》:到WTO發起的訴訟會有什麼影響?

  周世儉:民進黨當局、臺獨分子肯定會做文章,挑撥離間。但此事是它理虧在先,我們要的是公平貿易。

  《國際先驅導報》:怎麼挑撥?

  周世儉:無非是謾罵。大陸提出這個問題完全符合國際規範。我相信WTO的爭端解決機制不會作出有利於臺灣的判決。

  《國際先驅導報》:訴訟的結果會如何?

  周世儉:僅是提出這個事,臺灣就受不了。臺灣工商界對此也有要求,他們也希望增加從大陸的進口。

  《國際先驅導報》:您認為兩岸貿易的理想的狀態是什麼?

  周世儉:未來兩岸經貿合作應該符合相關規範和市場原則。按相關規範,它作為一個單獨關稅區,在WTO框架下,按相關規範來辦。另外兩岸貿易應當以平等互惠為原則,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實施「三通」。兩岸經貿合作的原動力是兩岸的共同經濟利益。#【連結】大陸對臺貿易逆差五特點

  由來已久。從兩岸貿易始,大陸就存在逆差,因為臺灣方面從一開始就進行進口限制。

  數額巨大且增速迅猛。近年來,臺灣一直是大陸的最大貿易逆差夥伴。從1980年到2004年6月份,大陸總外貿順差2085億美元(含對臺貿易),同期,對臺逆差是2475億美元。也就是說,如果兩岸貿易均衡,大陸的外貿順差將翻一番還多。預計今年全年逆差要突破500億美元。

  產品集中。機電類,塑料橡膠製品,紡織品及製品、賤金屬及製品這4類產品的逆差佔90%。

  地區集中。廣東、江蘇、福建、上海三省一市共佔逆差的90%。

  人為造成。臺灣對大陸的政策是寬出嚴進,「臺灣優先,適度放寬」。它放寬的是大陸競爭力不強的,競爭不過東協的產品和島內需求不大的產品。大陸具有比較優勢的家電、成衣、通訊、視聽、機電、輕工產品和部分農產品開放幅度比較小。#

  《國際先驅導報》法律聲明:本報記者及特約撰稿人授權本報聲明:本報所刊其撰寫的稿件和提供的圖片,未經本報許可,不得轉載、摘編(有需轉載者請致電010—63073377)。 請注意:·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新華網擁有管理筆名和留言的一切權利。·您在新華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新華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新華網新聞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向留言板管理員反映。

相關焦點

  • 國臺辦:如果沒有大陸,臺灣對外貿易將出現巨額貿易逆差
    中新社記者 張宇 攝中新社北京12月16日電 (張舵)國務院臺辦發言人朱鳳蓮16日在北京談及兩岸經貿時指出,如果沒有大陸,臺灣對外貿易將出現巨額貿易逆差,今年經濟將難以維持正增長。當天舉行的國臺辦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有記者提到,近期兩岸分別公布了今年前11個月貿易數據,臺當局陸委會據臺方統計數據稱,就增長的品相觀察,是大陸需要及依賴自臺進口。朱鳳蓮對此表示,數字會說話。
  • 馬英九坦言:臺灣只能靠對大陸順差 補對美日逆差
    (圖片來源:香港中評社)海外網4月14日電 據香港中評社報導,馬英九13日下午赴臺灣東吳大學嚴家淦法學講座演講。馬英九在演講中提到,臺灣對大陸出超每年平均700億美金,在他執政八年將近6000億美金,意味著沒有跟大陸貿易,臺灣的對外貿易就會出現赤字;而臺灣與日本等地區都是逆差,只能以對大陸貿易的順差來填補其他地區的逆差,這顯示大陸的重要性。
  • 臺灣綜藝《wto姐妹會》玩地域,指使陸配黑遍大陸各省!
    臺灣有一檔綜藝節目叫《wto姐妹會》,主要是邀請島外各地區的嘉賓,暢聊臺灣的美好與其他的地方的奇聞趣事,至今已經播出將近十年;因其長期以來對大陸的各種奇葩言論以及造謠抹黑,許多大陸網友對這檔節目比較熟悉。
  • 對大陸出口臺灣11月進出口貿易出現逆差
    臺當局財政事務主管部門7日公布,臺灣11月對大陸(含香港)出口額達144.6億美元,創歷年新高,同比增長17.2%,佔臺灣總出口額的45.2%。大陸(含香港)持續位列臺灣地區最大出口市場和最大順差來源地。統計顯示,今年前11個月臺灣對大陸(含香港)出口額約1367.4億美元,同比增長14.0%,佔同期臺灣總出口額的43.8%。
  • 萊豬行政命令被民進黨強行送案,臺媒批「蔡英文恥辱的一分鐘」
    萊豬行政命令已審查近3個月,本月25日若送不出「委員會」將由行政機關自行宣布生效並執行。昨天「立院」原定針對27個附帶決議案,包含針對進口美豬的標示、完整查廠等聯席審查,且前天還經過黨團協商,都同意要充分討論發表意見。
  • 劉結一:沒大陸帶動,臺灣今年經濟難維持正增長
    導讀今年1至11月,兩岸貿易增長13.8%,貿易額達到2356.9億美元,給臺灣帶來約1277.3億美元的貿易順差。據統計,1月至10月,臺灣對大陸(含香港)出口佔比達43.6%,為近10年最高。可以想像,如果沒有這些貿易順差,臺灣對島外貿易將出現巨額逆差。如果沒有祖國大陸發展機遇的帶動,臺灣經濟今年將難以維持正增長。
  • 若沒大陸,臺灣貿易瞬間逆差 出口馬上轉負數
    其中,對大陸和香港的出口則是成長13.7%,佔臺灣出口比重從去年的39.7%提升到43.6%,創下歷史新高;順差達706億美元,成長近19%。如果除去對大陸和香港出口,臺灣對全球其他地區出口是衰退3.4%。再以2020年上半年數據為例。
  • 臺灣出口大陸屢創紀錄 民進黨「兩岸脫鉤論」成笑柄(日月談)
    臺灣今年前11個月對大陸(含香港)出口佔比達43.8%,刷新近10年來最高紀錄。這放在國民黨執政時期,早被扣上「親中賣臺」的帽子一百回了。想當年,臺灣對大陸出口佔比39%之際,民進黨就對馬英九當局罵破了嗓子。時任民進黨主席蘇貞昌曾大加責難,稱馬英九不該「把雞蛋放一個籃子裡」。
  • 大陸經濟好臺灣才會好,就大大方方認了吧
    近期兩岸公布的今年前11個月貿易數據表明,大陸繼續作為臺灣最大出口市場、最大貿易順差來源地,臺灣對陸出口創下歷史新高。事實是,如果沒有大陸,臺灣對外貿易將出現巨額貿易逆差,今年經濟將難以維持正增長。然而,這對於以「抗中仇中」心態來處理經濟問題、一心要操作與大陸「脫鉤」的民進黨蔡英文當局而言,內心滋味就有點複雜了。
  • 貿易逆差
    貿易逆差反映的是國與國之間的商品貿易狀況,也是判斷宏觀經濟運行狀況的重要指標。2011年一季度,中國六年來首現季度貿易逆差,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人民幣升值的壓力。淨出口為正值時,稱為貿易黑字、貿易順差、貿易盈餘或出超。淨出口為負值時,稱為貿易赤字、貿易逆差或入超。
  • 臺灣出口大陸屢創紀錄民進黨「兩岸脫鉤論」成笑柄(日月談)
    原標題:臺灣出口大陸屢創紀錄民進黨「兩岸脫鉤論」成笑柄(日月談)臺灣今年前11個月對大陸(含香港)出口佔比達43.8%,刷新近10年來最高紀錄。這放在國民黨執政時期,早被扣上「親中賣臺」的帽子一百回了。想當年,臺灣對大陸出口佔比39%之際,民進黨就對馬英九當局罵破了嗓子。
  • ...商品的43.8%銷往大陸,港媒:疫情放大了大陸對臺灣經濟的重要性】
    兩岸日趨緊密的經貿聯繫頗引人注目:據臺灣方面統計,今年1至11月臺對大陸(含港)貿易總額為1951.5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2.9%,其中出口1367.4億美元,佔出口總額的43.8%。國臺辦新聞發言人朱鳳蓮表示,這些數據表明,如果沒有大陸,臺灣對外貿易將出現巨額貿易逆差,今年經濟將難以維持正增長。
  • 臺灣出口商品的43.8%銷往大陸,港媒:疫情放大大陸對臺經濟重要性
    兩岸日趨緊密的經貿聯繫頗引人注目:據臺灣方面統計,今年1至11月臺對大陸(含港)貿易總額為1951.5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2.9%,其中出口1367.4億美元,佔出口總額的43.8%。國臺辦新聞發言人朱鳳蓮表示,這些數據表明,如果沒有大陸,臺灣對外貿易將出現巨額貿易逆差,今年經濟將難以維持正增長。
  • 若沒大陸臺灣經濟將難以維持正增長】國臺辦...
    若沒大陸臺灣經濟將難以維持正增長】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今天回應:數字會說話。據海關總署統計,今年1至11月兩岸進出口貿易總額是2356.9億美元,佔大陸進出口貿易額的5.4%,其中大陸從臺灣進口1817.1億美元,佔同期大陸進口總額的9.8%。臺灣從大陸獲得的貿易順差是1277.3億美元。大陸從臺灣進口1817.1億美元,佔比9.8%,臺灣方面統計的數字,向大陸出口佔出口總額的43.8%。誰依賴誰?
  • 兩岸貿易大陸依賴臺灣?國臺辦:數字會說話,誰依賴誰?
    有記者問:近期兩岸分別公布了今年前11個月貿易數據,據臺灣方面統計,今年1至11月臺對大陸(含港)貿易總額為1951.5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2.9%,其中出口1367.4億美元,佔出口總額的43.8%。對於這個數據,陸委會稱,就增長的品相觀察,是大陸需要及依賴自臺進口,請問發言人對此有何評論?
  • 若沒大陸臺灣經濟將難以維持正增長
    若沒大陸臺灣經濟將難以維持正增長 吳汶倩、朱若夢、張雪松/@央視新聞 2020-12-16 10:43
  • 買《延禧攻略》、做《wto姐妹會》,臺灣八大電視臺通吃兩岸
    臺灣「八大電視」(GTV)是一家主要面向島內年輕觀眾的電視臺,羅志祥所主持的《娛樂百分百》便是此臺節目,TFboys、黃渤等大陸藝人亦曾參與錄製。但是,大陸人若以為八大電視是一家客觀看待大陸、秉持善意的電視臺,那就大錯特錯了,其實該臺最善於玩弄兩面手法。
  • 臺陸委會稱「大陸需要及依賴自臺進口」 國臺辦回應
    中新網12月16日電 國臺辦16日舉行例行發布會,發言人朱鳳蓮指出,大陸是臺灣最大出口市場、最大貿易順差來源地,這是事實。如果沒有大陸,臺灣對外貿易將出現巨額貿易逆差,今年經濟將難以維持正增長。有記者提問,近期兩岸分別公布了今年前11個月貿易數據,據臺灣方面統計,今年1至11月臺對大陸(含港)貿易總額為1951.5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2.9%,其中出口1367.4億美元,佔出口總額的43.8%。對於這個數據,陸委會稱,就增長的品相觀察,是大陸需要及依賴自臺進口,請問發言人對此有何評論?
  • 綠蠻橫闖關萊豬行政命令 臺灣這場「萊豬」大戲幾時休?
    臺經濟委員會7日審查「農委會」萊豬行政命令,主席綠委賴瑞隆動用表決,將全案送交院會處理,藍委抗議。圖片來源:中評社  華夏經緯網12月7日綜合報導:蔡當局近期全力推進開放「萊豬」進口等政策,招致臺灣輿論沸騰、民怨四起,但民進黨似乎已經了鐵了心,7日,「立法院」經濟委員會審查萊豬相關的行政命令,民進黨提案全案保留送院會處理,並憑藉黨團的人數優勢最後表決通過。  從秋鬥被民意遊行狂批,到藍綠立法機構對峙,然後到今天的強行闖關,臺灣的這場「萊豬」大戲還要唱到幾時?
  • 祖國大陸是臺灣經濟發展的強力依託
    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中美戰略博弈加劇、兩岸關係嚴峻複雜等多重因素疊加影響下,兩岸經濟交流合作克難前行,兩岸融合發展繼續深化,成為兩岸關係發展的重要亮點,充分顯示兩岸經濟命運與共,臺灣經濟發展離不開祖國大陸的強力依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