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結一:沒大陸帶動,臺灣今年經濟難維持正增長

2020-12-11 觀察者網

導讀

今年1至11月,兩岸貿易增長13.8%,貿易額達到2356.9億美元,給臺灣帶來約1277.3億美元的貿易順差。據統計,1月至10月,臺灣對大陸(含香港)出口佔比達43.6%,為近10年最高。可以想像,如果沒有這些貿易順差,臺灣對島外貿易將出現巨額逆差。如果沒有祖國大陸發展機遇的帶動,臺灣經濟今年將難以維持正增長。

海峽之聲廣播電臺消息,12月9日,2020兩岸企業家峰會年會在廈門和臺北兩地以視頻會議形式舉行。國臺辦主任劉結一在會上表示,祖國是廣大臺灣同胞的堅強後盾和篤定依靠,更是臺灣的前途所在。

劉結一指出,回首即將過去的一年,我們走過了不平凡的歷程,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全球經濟遭受嚴重衝擊。面對複雜嚴峻的形勢,祖國大陸堅持穩中求進,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在危機中遇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經濟長期向好態勢更加鞏固,各項事業取得新的重大進展。

劉結一表示,在抗擊疫情過程中,我們全力支持大陸臺胞臺企做好疫情防控,全力救治確診臺胞重獲健康,全力幫助滯留湖北臺胞順利反臺。許多在大陸的臺胞走上抗疫第一線,許多島內臺胞突破障礙積極聲援祖國大陸抗疫。我們出臺「11條措施」等系列政策舉措,助力大陸臺企有序復工復產達產,普遍實現穩定經營、健康發展,不少臺企取得大幅增長。一些大企業持續投資增資,臺企在大陸上市形成新熱潮。

圖源:海峽之聲廣播電臺網站

劉結一指出,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後,我們有序恢復兩岸交流,許多臺胞克服疫情影響,衝破島內人為障礙,踴躍參與海峽論壇、海峽兩岸青年發展論壇、上海—臺北雙重論壇、京臺科技論壇等一系列線上線下重要交流活動。疫情是一塊試金石,既映射出兩岸同胞守望相助、共克時艱的作為,彰顯出兩岸同胞血濃於水、休戚與共的本質,也凸顯出涇渭分明的是與非。

劉結一指出,祖國大陸是今年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經濟體,成為世界經濟正增長的引擎,也對島內經濟起到強有力拉動作用。今年1至11月,兩岸貿易增長13.8%,貿易額達到2356.9億美元,給臺灣帶來約1277.3億美元的貿易順差。據統計,1月至10月,臺灣對大陸(含香港)出口佔比達43.6%,為近10年最高。可以想像,如果沒有這些貿易順差,臺灣對島外貿易將出現巨額逆差。如果沒有祖國大陸發展機遇的帶動,臺灣經濟今年將難以維持正增長。國家強盛,兩岸中國人才能過上富足美好的生活。

劉結一指出,在世界經濟陷入衰退,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的背景下,祖國大陸堅定推進兩岸經濟合作,促進兩岸共同發展,這是對兩岸同胞利益福祉的深切關愛,是率先同臺灣同胞分享大陸機遇的具體體現。實踐證明,祖國是廣大臺灣同胞的堅強後盾和篤定依靠,更是臺灣前途所在。

劉結一指出,展望未來,兩岸同胞應該充滿信心,精誠合作,立足中華民族復興新的歷史方位,抓住新機遇、再創新輝煌。不久前,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擘畫了未來5年至15年的宏偉藍圖。這是兩岸同胞共同的光輝前景,共同的歷史機遇。《建議》涉臺部分確定了明確的目標,強調要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以兩岸同胞福祉為依歸,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融合發展,加強兩岸產業合作,打造兩岸共同市場,壯大中華民族經濟,完善保障臺灣同胞福祉和在大陸享受同等待遇的制度和政策,支持臺商臺企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和國家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支持符合條件的臺資企業在大陸上市,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這些重大機遇和長期利好,將為廣大臺胞臺企在大陸發展創造跟廣闊的空間,為臺灣同胞加入民族復興進程提供更有力支撐。我們將深入貫徹落實《建議》,支持更多臺胞臺企在參與「十四五」時期建設中實現更大更好發展,在高質量發展中提質增效,在新發展格局中再上新臺階。

劉結一指出,上個月,我們同東協十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紐西蘭籤署了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建成世界上人口最多、經貿規模最大、發展活力最強的自由貿易區,協定成員國總人口22.7億,GDP合計26.2萬億美元,總出口額5.2萬億美元,均佔全球約30%的比重。協定將實現地區各成員國之間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和投資高水平開放,極大提升區域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提升地區吸引力和競爭力,為促進地區的發展繁榮增添新動能,成為拉動全球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劉結一指出,近水樓臺先得月,協定也是臺胞、臺企、臺商立足大陸、布局未來的重大利好,充分參與、深度融入大循環、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就一定能夠實現更大收穫。本次峰會年會以「面對新情勢,再創新契機」為主題,既體現兩岸企業家和各界人士共同應對複雜變局和風險挑戰的決心,也展現大家抓住歷史機遇、推動兩岸經濟合作、跨進新發展階段的期望。當前形勢下,臺灣各界有識之士和廣大臺胞更要秉持民族大義,克服障礙、排除幹擾,把握兩岸關係發展大局,堅持走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融合發展的正確道路,與大陸同胞一道共擔民族復興責任使命,共享國家發展尊嚴榮耀,希望本次峰會深入交流、凝聚共識、推進合作、達成更多成果,為加強兩岸產業合作、深化兩岸融合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記者 吳豔林 陳蔚

相關焦點

  • 若沒大陸臺灣經濟將難以維持正增長
    若沒大陸臺灣經濟將難以維持正增長 吳汶倩、朱若夢、張雪松/@央視新聞 2020-12-16 10:43
  • 若沒大陸臺灣經濟將難以維持正增長】國臺辦...
    若沒大陸臺灣經濟將難以維持正增長】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今天回應:數字會說話。據海關總署統計,今年1至11月兩岸進出口貿易總額是2356.9億美元,佔大陸進出口貿易額的5.4%,其中大陸從臺灣進口1817.1億美元,佔同期大陸進口總額的9.8%。臺灣從大陸獲得的貿易順差是1277.3億美元。大陸從臺灣進口1817.1億美元,佔比9.8%,臺灣方面統計的數字,向大陸出口佔出口總額的43.8%。誰依賴誰?
  • 國臺辦主任劉結一:祖國是廣大臺灣同胞的堅強後盾和篤定依靠,更是...
    國臺辦主任劉結一在會上表示,祖國是廣大臺灣同胞的堅強後盾和篤定依靠,更是臺灣的前途所在。面對複雜嚴峻的形勢,祖國大陸堅持穩中求進,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在危機中遇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經濟長期向好態勢更加鞏固,各項事業取得新的重大進展。劉結一表示,在抗擊疫情過程中,我們全力支持大陸臺胞臺企做好疫情防控,全力救治確診臺胞重獲健康,全力幫助滯留湖北臺胞順利反臺。許多在大陸的臺胞走上抗疫第一線,許多島內臺胞突破障礙積極聲援祖國大陸抗疫。
  • 事實證明臺灣離不了大陸
    自蔡英文出任臺灣地區領導人以來,民進黨當局為了推動「臺獨」,可謂無所不用其極。一方面,民進黨當局不斷推動「去中國化」,篡改歷史課綱,妄圖切斷兩岸之間的歷史文化聯繫。另一方面,民進黨當局又在島內製造「綠色恐怖」,大肆打壓兩岸之間的交流活動,甚至還提出要在經濟上和大陸「脫鉤」。
  • 劉結一主任在2020兩岸企業家峰會年會上的致辭
    (中國臺灣網 李寧 攝)  中國臺灣網12月9日廈門訊 2020兩岸企業家峰會年會9日以視頻連線方式在廈門市和臺北市同步舉行。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主任劉結一出席開幕式並致辭。許多在大陸的臺胞走上抗疫第一線,許多島內臺胞衝破障礙,積極聲援支持祖國大陸抗疫。我們出臺「11條措施」等系列政策舉措,助力大陸臺企有序復工復產達產,普遍實現穩定經營、健康發展,不少臺企取得大幅增長,一些大企業持續投資增資,臺企在大陸上市形成新熱潮。
  • 又一臺灣重量級政治人物到訪大陸!國臺辦主任劉結一為什麼接見他?
    高望 國際問題學者今年以來,兩岸關係出現一系列新的變化,對兩岸關係發展的積極因素正不斷增多。
  • 兩岸經濟增長,臺當局:大陸根本離不開臺灣
    導讀:近年來,大陸和臺灣地區的貿易往來逐漸增高,如今,大陸已成為臺灣地區最大的貿易順差地。那麼這是為什麼呢?今年的「兩岸企業家峰會」針對逐漸增加的「出口額」給出了答案。從會議數據中不難看出,臺灣地區之所以能在疫情期間維持增長的經濟狀況,很大的原因來自大陸。如果沒有大陸,臺灣地區的經濟增長將難以實現。
  • 大陸依賴臺灣?臺當局好大的口氣!國臺辦一番話狠狠敲打「臺獨」
    12月16日,國臺辦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有記者提問稱,近期兩岸分別公布了今年前11個月貿易數據,據臺灣方面統計,今年1至11月臺對大陸(含港)貿易總額為1951.5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2.9%,其中出口1367.4億美元,佔出口總額的43.8%。
  • 祖國大陸是臺灣經濟發展的強力依託
    據臺灣方面預估,2020年臺GDP增長2.54%,其中前3季度服務與商品貿易順差貢獻1.86個百分點,貢獻率超過70%,簡言之,貿易順差是臺灣經濟增長重要因素。2020年臺對外貿易順差為587.9億美元,其中對大陸貿易順差高達866.73億美元。不難看出,若沒有臺灣對大陸的貿易順差支撐,臺灣對島外貿易將出現巨額貿易逆差,臺灣經濟成長將成「無水之源」,很難實現正增長。
  • 臺灣GDP持續增長,「綠媒」稱與大陸「經濟脫鉤」?怕是沒睡醒!
    編輯:虎威軍校對:查爾斯2020年,各個地區和國家的經濟發展都面臨著或大或小的危機,中國也沒能倖免於難,在今年的第一季度,中國經濟甚至一度出現負增長的現象然而臺灣地區在此期間竟然沒有受到特別深的負面影響,島內GDP還在持續增長中。臺灣「綠媒」藉此開始大力鼓吹臺灣經濟,甚至喊出了與大陸「經濟脫鉤」的口號,怕是沒睡醒。臺灣經濟未遭重創根據相關數據顯示,疫情的蔓延使得韓國等國家5月等工業生產指數呈現負增長走向,但是臺灣等工業生產指數依然保持著正向增長的水平。
  • 臺灣經濟持續增長,蔡英文要與大陸「經濟脫鉤」?臺灣或成孤兒
    抓住這個機會,民進黨當局開始鼓吹,臺灣在疫情中表現優異,經濟持續增長,乃是亞洲四小龍第一。還大言不慚的稱臺灣應當趕快脫離大陸的影響,獨自發展,走向更美好的明天。臺灣經濟與大陸密不可分換句話說,民進黨當局想要實現其「臺獨」夢想,那麼他們就得把臺灣的經濟和大陸之間聯繫完全隔開,不過終究是痴人說夢而已。
  • 臺灣經濟沒有本錢和大陸「脫鉤」
    臺灣旺報社評說,臺灣上半年(1-6月)出口表現不減反增,微幅成長0.5%,亮眼的出口數據為低迷的經濟注入一劑強心針。當全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都還深陷衰退泥淖之際,臺灣預估今年仍有1.67%正成長,推動力量不只是政府支出與投資,出口增長才是關鍵角色。
  • 提升影響力聚集新經濟 2018浙江•臺灣合作周開幕
    開幕式上,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主任劉結一,浙江省委副書記、省長袁家軍,中國國民黨前主席吳伯雄,兩岸企業家峰會臺灣方副理事長、臺灣海基會前董事長江丙坤致辭,兩岸企業家峰會大陸方秘書長林軍,省領導熊建平、朱從玖、彭佳學及兩岸企業家峰會現代服務業暨文創產業推進小組大陸方召集人張鴻銘出席,杭州市市長徐立毅主持。
  • 楊澤軍:數據顯示臺灣的經濟出路在大陸
    與此同時,兩岸貿易卻逆勢上漲,特別是在今年上半年受新冠疫情嚴重影響下,兩岸經貿仍有良好表現。從數據看,在兩岸貿易中臺灣處於明顯的有利地位,享有巨大的貿易順差,2020年1至6月,臺灣對大陸的貿易順差達578.3億美元,而2020年6月一個月,臺灣對大陸的貿易順差也高達113.3億美元。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兩岸經貿關係仍表現出較好勢頭,可見兩岸經貿關係旺盛的生命力,顯示臺對大陸經濟依賴的狀況沒有明顯改變。
  • 大陸經濟好臺灣才會好,就大大方方認了吧
    今年疫情重創全球經濟,不過兩岸都取得了相對不錯的經濟成長。近期兩岸公布的今年前11個月貿易數據表明,大陸繼續作為臺灣最大出口市場、最大貿易順差來源地,臺灣對陸出口創下歷史新高。事實是,如果沒有大陸,臺灣對外貿易將出現巨額貿易逆差,今年經濟將難以維持正增長。
  • ...商品的43.8%銷往大陸,港媒:疫情放大了大陸對臺灣經濟的重要性】
    兩岸日趨緊密的經貿聯繫頗引人注目:據臺灣方面統計,今年1至11月臺對大陸(含港)貿易總額為1951.5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2.9%,其中出口1367.4億美元,佔出口總額的43.8%。國臺辦新聞發言人朱鳳蓮表示,這些數據表明,如果沒有大陸,臺灣對外貿易將出現巨額貿易逆差,今年經濟將難以維持正增長。
  • 臺灣出口商品的43.8%銷往大陸,港媒:疫情放大大陸對臺經濟重要性
    兩岸日趨緊密的經貿聯繫頗引人注目:據臺灣方面統計,今年1至11月臺對大陸(含港)貿易總額為1951.5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2.9%,其中出口1367.4億美元,佔出口總額的43.8%。國臺辦新聞發言人朱鳳蓮表示,這些數據表明,如果沒有大陸,臺灣對外貿易將出現巨額貿易逆差,今年經濟將難以維持正增長。
  • 臺灣也和大陸「脫鉤」?想自殺?
    從經濟上來看,雖然民進黨當局有這個意圖,以及綠營一些人士叫得很兇,但是臺灣與中國大陸「脫鉤」根本不可能。受新冠疫情影響,2020年過去的上半年大多數國家與地區經濟都表現欠佳,中國大陸經濟在第一季度也出現了極為罕見的負增長。相對而言,臺灣經濟表面看起來還不錯,島內相關部門統計顯示,GDP第一季度增長1.59%。
  • 2016-2017年臺灣經濟增長在1-2%之間徘徊
    就實際經濟增長結果看,臺灣經濟有逐步走出低谷之勢,第3季度經濟增長預計達2.06%,創下近6個季度以來新高,預計第4季度會持續保持2%以上,全年可望實現1%增長率。     就帶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而言,上半年外貿出口、投資與消費均表現不佳,是上半年整體經濟疲弱的重要原因。其中,出口形勢好壞是臺灣經濟景氣的關鍵指標:出口好,經濟好;出口差,經濟差。
  • 臺灣經濟真的那麼好嗎
    一增長主要由投資帶動,民間消費負增長臺灣2020年全體投資增長5.10%,其中民間投資小幅增加,政府部門投資增長8.93%,公營事業投資大幅增長34.76%。在投資增長帶動下,島內部門對GDP的貢獻率為0.42個百分點;再加上海外部門的1.86個百分點,使得前三季的GDP增長率達到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