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筆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方面,能夠通過課堂筆記,判斷出孩子上課有沒有認真聽講,因為想要做好筆記,需要眼、腦、手協調運用,這個時候的注意力,是最集中的。另一方面,課堂筆記對孩子的學習,很有幫助,尤其是考前複習,結合筆記和課本,才能事半功倍。
筆記是課本的闡釋,兩者相輔相成,而優秀的筆記,也是學霸的標配。每年高考放榜,狀元的學習筆記,一定會成為當地的搶手貨,家長們走關係、花錢買,想方設法都要弄到,只為給孩子做參考。
那麼小學生的課堂筆記,究竟應該如何做呢?其實很簡單,只需掌握幾個技巧就夠了!
第一個,分科分層。
小學階段,主課一般只有兩門,語文數學,當然,現在很多小學慢慢開始重視英語了,但是大多數地方,小升初只看語數成績。
所以不少學生,圖方便,都是買一個比較厚的筆記本,平均分一下。
這樣很不好!
學習筆記,最好分科目,而且不能以學期為單位,至少要以學年為單位。畢竟學年之間的知識點,依舊有些許聯繫,如果到時候忘了,課本又不在身邊,還可以看筆記。
一門學科一本筆記,做筆記時,還得分層,單元之間要有明確的界限,同時註明頁碼,寫好目錄,只有這樣,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找到想要查閱的筆記。
第二個,筆記的條理性。
課堂筆記既然是課本的闡釋,那就表明,它的目的是解釋課本的內容,通俗點講,類似於一篇課本內容的說明文。
因此,筆記強調邏輯思維,做起來要有條理性,看起來一目了然。
所以,做筆記的格式,至關重要。
一定要明白,筆記並非一蹴而就,它會隨著課本內容的深入理解,而不斷補充。當筆記記到概念、公式、定理、結論處的時候,注意留白,以便將來可以在旁邊標註。同時,課堂筆記的重難點,也需要用紅色筆或者螢光筆做記號。
另外,筆記想看起來舒服,也有技巧可言,就是根據自己的習慣,統一格式。
第三個,精準+精確。
課堂筆記課堂筆記,是先課堂,後筆記。一節課45分鐘,學生應該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課堂上。
曾經就遇到過好幾個學生,課堂筆記那叫一個賞心悅目,而成績那叫一個慘不忍睹,究其原因,無非是本末倒置,整節課的心思,全跟筆記幹上了。
課堂中,聽課時間,絕對要佔大頭。所以筆記就要講究「精準+精確」,老師的板書,以及老師講到的知識點,不必一字不落的記下來,關鍵把重難點和結論,寫到筆記上,相當於一種錦上添花。
什麼是重難點呢?通常是老師掛在嘴邊反覆強調的,「這個要記住」、「這個懂沒」、「這個很重要」等前後的內容,就是了!
記筆記,是一種很好的學習習慣,一旦養成,在複習環節中,就會遊刃有餘。
做好了筆記,意味著學習效率提高了,自然而然,學習成績也會提升。
但說一千道一萬,做任何事情,都要持之以恆,才能看到效果,課堂筆記也一樣,切忌三天雨打魚兩天曬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