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長群裡看見一位媽媽在問小學生做課堂筆記的事情。
這位媽媽說自己家孩子不會做課堂筆記,每次翻開孩子的語文書,課文裡不是空白的,就是隨便寫了幾個拼音和組詞,其它的什麼都沒有。因為這,所以對於孩子在課堂上有沒有好好聽老師講課,她表示很擔心。
課堂筆記這件事情,在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當中都是很重要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
這是因為做課堂筆記可以鍛鍊孩子的多種能力。
一、提高注意力
我們都知道,孩子的高效學習離不開他的注意力。注意力好的人,學任何東西都能快速上手,而注意力不好,容易走神的人,在學習方面往往很吃力。
法國生物學家喬治居維葉說:「天才,首先是注意力。」
擁有好的注意力是一個人的財富。
當老師在講臺教授知識,學生坐在課桌上認真聽,這是一個很美好的場面。可是,當學生在認真聽講時,還需要做筆記。
如果只是坐在課桌光聽老師講課,是很容易發生走神這種情況的。此時老師講的幽默有趣還好,反之,學生就會在不知不覺中思想開小差。
可是,當學生一邊聽一邊做筆記的時候,他們就需要調動起大腦所有的力量來配合自己當下的動作,以達到高度的注意力,從而讓自己的注意力得到鍛鍊。
二、鍛鍊概括能力
概括能力是一個人對所學知識化繁為簡的能力。
在學習語文課文時,往往都有一個中心思想,這個中心思想是全文的主題,也是學習的重點,老師往往會用一兩句話來概括。
對於學生來說,在課堂上邊聽老師講課邊做筆記,難免會有跟不上的時候,這時如果學生能很好的理解概括老師講的重點,做好筆記,就能做到在學習上事半功倍。
三、提升記憶力
學生在課堂上認真聽課,做筆記,跟隨著老師的講課思路走,就意味著邊聽邊記更要動腦筋。所謂熟能生巧,這種動作一旦重複的多了以後,他們的記憶力也會有一個大的提升。
話說做課堂筆記有這麼多好處,
我們又應該如何做呢?
首先,為了美觀又實用,我們可以從生字入手。
在學習一篇課文之前,老師都會要求學生自己先預習一遍。
在預習時,孩子們可以將生字的拼音和組詞寫在生字的上下處,字不要寫得太大太密,要保證清晰可見每一個字的筆畫。
其次,使用彩筆畫。
準備兩支顏色不同的彩筆,專門用來劃重點和難點。
對於重點可以劃波浪線,對於難點可以畫上圓圈。在課文的空白處可以先規劃好自己要做筆記的區域,思考下要怎麼搭配才能一目了然又便於自己往後的翻看和複習。
最後,注意教材解析不要帶到學校去。
教材解析是一本語文學習的「萬能書」,課文裡的知識點應有盡有,字詞組詞、解釋、近反義詞、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等等全都是現成的。
雖然這方便不少的學生和家長,但卻有一個極不好的現象。那就是有了這本教材解析,孩子在遇到不會的知識點以後,直接就去翻閱查找了,而不再去動腦筋想辦法或者問同學問老師。
課堂筆記是孩子們高效學習的「法寶」,大家都學會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