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虐童致死:被惡蒙住心的父母

2021-01-09 親子時間

江西虐童致死事件新聞出來以後,引起了很大的轟動。作為一個母親,我內心頗不平靜。虎毒還不食子,這對父母怎麼能夠如此殘忍地對待自己的親生孩子!被惡蒙住心的父母,又怎麼能稱得上「父母」二字!在譴責這對父母的同時,我們也在反思,為何現在虐童傷童事件如此之多?是做父母的門檻變低了嗎?

做父母也有門檻嗎?我個人認為是有的,每個孩子都是上天派到我們身邊的小天使,我們要做好準備去迎接新生命的到來,更要有耐心、愛心、恆心去學著做一個好父母。

雖然,我們很多人都是第一次當父母,無指導,無培訓,零經驗,但是在迎接新生命之前,可以認真考慮幾個因素:

一、和諧的家庭關係。有了寶寶以後,除了初為人母的喜悅以外,餵奶,換尿布溼,洗屁屁等一系列的帶娃問題撲面而來,再加上寶寶有時頭疼腦熱哭鬧不止,更讓初為父母的我們焦頭爛額。所謂的「月子之仇」等家庭大戰時有發生。這個時候,爺爺奶奶爸爸或者其他家庭成員能共同承擔育兒的責任,可以減少負面情緒,讓寶寶在一個有愛和諧的環境裡成長。

二、良好的心理狀態。每個新生命的降臨都是應該充滿期待的。每個人在做父母之前,都要具備一個良好的心理狀態,認識到作為一個父母應該擔起的責任,付出的艱辛。畢竟生孩子容易,養育孩子難。很多女性做媽媽前後,都會有或多或少的產前產後抑鬱,這些都會影響到我們帶娃的心情。沒有一個良好的心理狀態,又何談去養育孩子呢!

三、適當的經濟基礎。曾經有個女性朋友向我抱怨,生了娃以後感覺錢都不夠用了,連自己最喜歡的口紅都不捨得買了。養孩子費錢,這可能是每個家長達成的共識。所以,在養孩子之前,我們要考慮一下自己的經濟基礎。當然,這也不是說沒錢就不能生孩子,只是有了適當的經濟基礎以後,可以避免很多家庭矛盾,才能讓我們更全身心地育兒養娃。

每個孩子來到這個世界,都應該擁有父母的愛,都應該得到這個社會的尊重!願每一個父母都負起自己的責任,用一顆友愛的心去養育孩子,建立自己的門檻,做一個合格的父母!你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遇到什麼問題嗎,都是怎麼解決的呢?

相關焦點

  • 虐童致死案偵結 臺中殘忍殺男童惡嬸婆求刑15年
    虐童致死案偵結 臺中殘忍殺男童惡嬸婆求刑15年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5月01日 10:12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5月1日電 臺中3歲男童黎倫池1月間遭嬸婆陳金年凌虐致死案,檢察官30日將該案偵結,認為陳金年以狗鏈套住黎童再持棍棒毆打,手段殘忍理應求處無期徒刑;但考慮她經濟壓力大,因黎童母親積欠保母費致情緒失控,值得同情,依傷害致死罪起訴,求刑15年。
  • 臺灣虐童致死者最重可處無期徒刑
    臺灣虐童致死者最重可處無期徒刑   臺當局立法機構10日"三讀"修正通過關於加重虐童刑責的部分條文,規定凌虐18歲以下兒童或少年致死者,最高可判無期徒刑。根據臺灣衛生福利部門統計的數據,2018年,臺灣地區虐童通報案件高達5萬9千多件。
  • 虐童致死事件過多,日本擬頒布「禁止體罰」法案
    ,令人寒心憤怒的虐童事件時不時就會發生。每次一發生「虐童致死」的事件,心裡就會有一萬句媽賣批跑出來,真想把這些父母揪出來好好質問一番。由於日本一而再再而三的發生虐童致死事件,引起了許多民眾的憤怒。這樣的父母,是孩子身邊「披著羊皮的狼」,嘴上說是為了「教育」,其實不過是為了發洩罷了。而且,在日本發生的惡劣虐童事件遠遠不止這一件。
  • 父母虐童案再引關注:曾有多起致死案例,家庭內是否也需監督
    1月8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在中國裁判文書網上以「虐待+兒童」為關鍵詞搜索相關刑事案件,篩選出13起父母為被告人的虐童案,其中3起案件的受害兒童重傷,7起案件中的受害兒童被毆打或虐待致死。家庭的私密性為類似案件的預防和發現帶來難題,而後續的救助機制則有待完善。
  • 韓國繼母虐童致死受審 庭外遭民眾圍攻
    韓國繼母虐童致死受審 庭外遭民眾圍攻 (/5) 2013-12-19 09:23 [提要]據韓國《中央日報》12月18日報導,當地時間2013年12月17日,韓國蔚山地方法院公開審理了一名繼母涉嫌將7歲大的孩童虐打致死的案件。
  • 盤點今年14起嚴重虐童事件 繼父母超三成
    記者梳理了今年被曝光的14起虐童事件,發現其中親生父母虐童事件6起、繼父母虐童事件5起、教師虐童事件3起。14起事件中粵、臺各3起。 親生父母虐童6起 6起親生父母虐童事件中,有兩位父母涉毒、一位迷戀網絡、一位不足20歲,多位有過一次以上婚姻經歷。
  • 韓國政府討論防虐童對策:涉及將兒童與父母分離,擴充保護設施
    韓聯社1月5日援引韓國青瓦臺國務調整室和保健福祉部消息,韓國務總理丁世均當天主持召開有關部門長官會議,討論應對虐童的方案。韓國SBS電視臺旗下時事節目《想知道真相》本月2日播出不到2歲的寶寶「正仁」(音)被養父母虐待致死事件,引起公憤。
  • 這裡「虐童」!那裡「虐童」!原因是這樣的!
    又曝「虐童」案!又曝「虐童」案!!又曝「虐童」案!!!似乎「虐童」事件一直在媒體上就沒有間斷過,今天這裡「虐童」了,明天那裡又「虐童」了,此類事件層出不窮、頻頻發生,為什麼會連續不斷地出現這樣的事件呢?它的原因是什麼呢?首先,有虐童事件滋生的土壤和外部環境。
  • 臺灣虐童事件接連發生 輿論質疑社會安全網形同虛設
    消息曝光後,涉事託嬰中心大門及外牆遭人用大量雞蛋丟擲,並被噴上寫有「惡」字樣的紅漆;林姓男子則被人上門毆打,其住處所在的街巷被上百人包圍抗議;臺南虐童致死案也引發全臺各地數百民眾抗議。臺灣《中國時報》刊文表示,短短7天3起虐童案,孩子悽厲哭聲、遍體鱗傷的幼小身體,通過網絡傳播,引起大眾憤慨,更挑動民眾對社會正義不彰的敏感神經。民眾擬借私刑教訓施暴者,儘管手段可議,卻凸顯民眾對司法的失望與不信任正不斷擴大。
  • 萬寧虐童案一審宣判,毒父虐打6歲女兒致死獲刑12年
    去年7月21日萬寧發生一起虐童慘案父親覺得女兒不聽話竟持續毆打超一小時致其死亡日前該案有了一審判決結果海南省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以故意傷害罪判處這位虐打女兒致死的父親蔣某有期徒刑12年,剝奪政治權利2年。蔣某出獄後,與父母及6歲的小蕊一起租住在萬寧市萬城鎮。案發時,蔣某賦閒在家。去年7月21日上午,爺爺奶奶帶著小蕊到外面打工。中午,蔣某父母回家吃中午飯並把小蕊帶回家。吃過午飯後,因蔣某父母需要繼續外出打工,而蔣某無事在家,便讓蔣某一人在出租屋內照看小蕊。在照看過程中,蔣某覺得小蕊調皮不聽話,於是決定採取體罰、打罵的方式教育小蕊。
  • 虐童致死案引全臺關注 臺南市議員要求加強兒少保護網
    華夏經緯網1月24日訊:據臺灣《ETtoday新聞雲》報導,臺南市北區日前傳出虐童致死案,引起全臺關注,甚至登上了英國媒體,市民群情激憤紛紛到市長、議員臉書留言呼籲公部門要有所作為,臺南市議員邱莉莉表示,就法制面來說,兒少保護「法令」與隱私權保障常有衝突,導致成效受限,裡鄰合併案大裁鄰長人數,警察局把婦幼隊從市區遷移出,這都不利加強兒少保護網。
  • 國外虐童的定義
    虐童(child abuse),是虐待兒童的簡稱;虐待兒童行為分類中包括四種行為,身體虐待、精神虐待、性虐待和疏忽照顧。虐童定義美國疾病控制和保護中心(Centersfor 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將「虐童」定義為:任何對兒童導致傷害、潛在的傷害或恐嚇的傷害的行為,同時,該機構將「虐童」分為四種類型:身體虐待、性虐待、忽視、心理感情虐待。而英國在1989年公布的兒童法案中規定:凡是影響兒童生理的、智力的、情緒的、社會的行為都是「虐童」。
  • 韓國虐童案引發公憤,23萬人請願政府制定嚴格政策「事前預防」
    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 鍾書毓1月6日,頂著瑟瑟寒風,眾多市民前往位於韓國京畿道楊平郡的公園墓地,一同哀悼被養父母虐待致死的女童"鄭仁"(音譯)。出生僅16個月的小鄭仁在被養父母領養271天後被虐待而死,在韓國SBS電視臺進行深度報導後,整個韓國社會為此震驚。
  • 日本21歲辣媽虐童致死事件,判決結果下來了!網友:正義可能打折
    2019年6月份的時候,日本北海道發生了一起異常惡劣的年輕夫妻虐童事件。5日凌晨,自稱孩子生母的的池田莉菜撥打119求救電話,表示自己的「孩子意識不明,可能快要不行了」。醫護人員將2歲的女童池田詩梨送往醫院急救之後,女童不久便因「身體衰竭而死」。
  • 虐童事件父母扎心,預防幼兒園虐童,重點不在裝監控,而是這三點
    據不完全統計:2017年間,媒體報導過的幼兒園虐童事件高達19起。 虐童事件頻頻發生,每一次虐童新聞的出現,就是在扎父母的心,所以家長們為了避免自家孩子受到同等遭遇而且父母要明白,監控雖然好用,但幼兒園總歸是有死角的,如果幼師真的想對孩子做點什麼,監控是防不住的。所以就算幼兒園安裝了實時監控,娃也不一樣就是百分之百安全。父母想要真正做到預防幼兒園虐童,關注的點不應該是監控,而是以下這三點。
  • 100年過去了,虐童現象還沒有死
    虐童,是近些天的熱詞。某某幼兒園的虐童事件,實在碎三觀。現實中的惡,讓人不得不相信,人生比電影苦多了。今天毒藥君推薦的這部虐心的加拿大影片,講的也是虐童事件。《晨曦中的女孩》Aurore片名中晨曦中的女孩就是奧羅爾。
  • 把孩子當搖錢樹的父母們,虐童絕非家務事
    近些年,父母利用孩子撈金的現象屢見不鮮,每當網絡曝出類似的新聞,都會引起網友的關注和熱議,也一次次觸痛社會神經。父母畸形的金錢觀,讓天真爛漫的孩子成為父母「近水樓臺」的資源。「2歲半50斤」「3歲70斤」,當然也有網友不以為然:「小孩是人家自己的,想幹啥就幹啥」「網友管得太寬了」。在現實利益的誘惑和吸睛流量的催動下,很多孩子的生活已被綁架。
  • 「不打不成器」文化不改,虐童現象難除
    隔岸觀我若不從根本上匡正整個社會文化對體罰兒童問題的認知,並在法律層面降低虐童行為認定的門檻,虐童事件還會以不同的形式出現。近年來,虐童事件不斷見諸報端,引發了全社會對這一問題的討論和思考。李某還在此期間叮囑孩子,不準將事情告訴父母。整個事件性質惡劣,媒體曝光的監控視頻也是觸目驚心。其實,虐童現象,不僅指我們常說的老師體罰學生,更包括父母打罵子女。通常我們會忽略後者及其代際傳遞的影響。事實上,虐童事件的頻繁發生,也有更深層意義上的文化背景,並不單純是「人性之惡」的體現。
  • 臺南虐童致死今一審宣判 是否判死受矚目
    臺南1月爆發的虐童致死案一度造成社會公憤包圍檢警單位,案件經過8個月司法審理,15日上午將一審宣判,除了未成年的薛姓生母另送少年法庭審理外,薛姓表姐,與表姐夫、李姓男子3嫌15日上午面對法律制裁。    薛姓生母去年底因為離婚,帶著1歲半女嬰離開夫家,投靠薛姓表姐,與何姓表姐夫、李姓男子4人一同居住在北區開元路生活。
  • 臺灣虐童事件發酵引民眾怒吼 如何預防悲劇發生?
    中新網1月18日電 綜合臺媒報導,近期,臺灣社會接連爆發多起重大虐童事件,引發民眾怒吼要嚴懲!如何阻止虐童事件再發,真正做到對「虐童零容忍」,值得民眾及當局深思。圖為虐童情境照。(臺灣《聯合報》/記者蘇健忠 攝)虎毒不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