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生活中,常出現一種常見的現象:就是往往輕而易舉得到的東西,往往很容易輕易丟掉。
比如,
輕易得到一份工作,離職的概率往往很大;輕易追到一個人,往往很容易分手;輕易得來的玩具,很快丟到一邊。
那麼這些現象的背後,是什麼心理在起作用呢?
下面,說一些我自己的思考和理解。
1.認知失調理論在起作用
1957年費斯汀格提出了認知失調理論。
人的認知是由許許多多的認知元素(指有關環境、個人及個人行為的任何認知、意見、信念等)構成的;
這些認知元素間存在著協調關係、不協調關係和不相關關係。
當個體發覺自己持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相互矛盾的認知因素時,便出現不協調狀態。
當產生認知不協調後,個體在心理上就會產生不愉快及緊張的感覺,就會產生解除不協調的動機,態度也會隨之改變。
舉個例子,比如找工作。
你跑到城市的另一邊,花費一個月時間,經過5輪面試,終於進入了自己喜歡的公司。
在這個過程中,你歷經千辛萬苦,最終才得到這份工作,那麼當你進入公司之後,就算是公司裡某些東西是不合理的,比如,長時間無償加班。
長時間無償加班這種合理現象和千辛萬苦進來的好公司產生了失調。
你為了避免失調,你會幫這種不合理的行為辯護,說服自己,大公司都是這樣的
我既然選擇了大公司,就應該接受情況。
為了避免失衡,你會經常性地為這些不合理行為做辯護,你對這個公司的忠誠度就會很高,不容易離開這個公司。
但是,如果你很輕易的進入某個公司,同樣的加班行為出現,你便會不能容忍,甚至很容易因為這點直接離開這家公司。
愛情也一樣。
付出了很多,追到了自己喜歡的人,對於對方的一些不好的地方。
比如,刁蠻任性,你為了避免失調,你也會為這種行為辯護,採取寬容的態度。
反之,太輕易地得到,往往對這種行為就會容忍度低一些。
關於這個觀點,我想說,並不是一定作用某個人身上,只是群體性心理。
所以,無論是在愛情還是婚姻中,我覺得付出一定是要相互的。
對於對方的要求也有有個度,不然,付出太多,得不到反饋,也會選擇放棄。
好了,這就是今天關於這個現象的一點點思考,如果你也喜歡心理學知識,關注我,一起來走進有趣的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