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與六便士》:我們都生活在陰溝裡,但依然有人仰望星空

2020-12-16 囍夫卡

東晉義熙元年八月,陶淵明出仕彭澤縣令,這是他人生中最後一次出仕。

三個月後,他的庶妹在武昌去世,悲痛欲絕的陶淵明當即辭去官職,前去奔喪。一年之後,他為了祭奠亡妹,寫下《歸去來兮辭》,餘生從此歸隱,再未出仕。

每次想到陶淵明,我內心都會湧起陣陣感動。二十歲的他為了謀生,不得不開始遊宦生涯, 可是他偏偏又有著「性本愛丘山」的追求。

於是,他在「耕」與「仕」之間來回往復,在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夾縫中委曲求全,直到五十三歲那年,他遠離世俗,選擇歸隱,終於在山水田園間實現了理想,也留下一段傳奇人生,讓人千百年後依舊歌頌嘆惋。

但當我讀到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的時候,我受到的震撼絕不比陶淵明給我的少。主人公斯特裡克蘭德的故事讓我驚嘆,古今中外的人對於理想和自由的訴求從未改變,他們為此而奮鬥的事跡總是同樣讓人動容。

主人公斯特裡克蘭德本是英國證券交易所的一位經紀人,可是收入穩定,家庭和睦的他忽然瘋狂地迷戀上了繪畫,為此他拋下家庭和事業,遠走巴黎去追尋自己的藝術理想。

不顧一切的斯特裡克蘭德最終選擇與文明世界割裂,遠遁到大溪地島上,徹底歸隱自然,並創作出一幅幅震驚世界的絕世畫作,成為了最偉大的畫家。

對於這樣一個近乎「瘋狂」的故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悲劇也好,壯舉也罷;自私也好,勇敢也罷,都不妨礙這個故事帶給我感動和震撼。

在這個特殊的時代,我們的理想和信仰需要一次救贖。就像王爾德所說:「我們都生活在陰溝裡,但依然有人仰望星空。」

現實比小說更瘋狂

毛姆小說中的人物往往都以現實人物為原型,《人性的枷鎖》的主角是以毛姆自己為原型,而《月亮與六便士》的主角則是以法國後印象派大師保羅·高更為原型,高更傳奇的一生增添了斯特裡克蘭德這個角色的複雜性,使其更具有真實性和深刻性。

高更前半段人生是舒適的,舒適的讓他覺得乏味。

事業上,他在巴黎證券交易所做著體面光鮮的工作;家庭上,他迎娶了丹麥工業大亨的女兒梅泰,並有五個孩子。這樣的人生可謂風光無限,是很多人窮其一生也難以擁有的。

可是,高更對眼前的一切感到乏味,他執意在繪畫的世界裡醉生夢死。為了追尋藝術理想,他終於拋下一切,來到了大溪地島(大溪地),仿佛找到了人生的伊甸園。

在這片原始純粹的土地,高更貪婪地汲取著一切能量。野蠻的性慾肆意生長,現代文明消散殆盡,只有藝術創作的激情在蓬髮。

同時,他也因為不堪忍受病痛的折磨而數次自殺未遂,生不如死。仿佛上帝的戲弄,讓他在享盡富貴榮華之後再體味「食盡鳥投林,落得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也正是因為有這樣極致的人生體驗,高更在生命的最後時刻,創作出了那副震驚世人的經典代表作《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將到哪裡去?》

在《月亮與六便士》裡,斯特裡克蘭德最終也來到了大溪地島,找到了他人生中最後的靈魂歸宿,仿佛在長久的壓抑中得到了解脫:「好像他那脫離軀體四處遊蕩的靈魂,不斷地尋找歸宿,最後在這個遙遠的國度回歸自身」。

雖然高更和斯特裡克蘭德在現實中永遠不可能相遇,但他們都展現了人類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精神希冀。或許,在另一個平行時空裡他們可以重逢,並為看到曾經的自己喜極而泣。

人性的複雜

法國作家波伊爾稱毛姆為「天堂之魔」。「天堂是美好、善良的象徵,「惡魔」是邪惡、殘暴的象徵。這是為了說明毛姆所塑造的人物的複雜性,他們集人類的正邪善惡為一體,比非黑即白的「扁平人物」更立體,比亦正亦邪的圓形人物更飽滿。

斯特裡克蘭德認為婚姻和家庭是束縛自己的枷鎖,讓自己的精神萎靡,但是他又無法抑制本能的性慾。

也就是說,在他的觀念中,婚姻只是發洩慾望的媒介,他拒絕由此產生的責任。所以他拋棄家庭,拋棄愛慕並獻身於自己的勃朗什,認為這些不應該成為阻擋他逐夢路上的牽絆。

這種非理性的行為,與其說是自私的獸性,不如說是被放大了的人類原始欲望。如果簡單的以善惡來區分,那麼就無法體會到毛姆刻畫人物的高超。

斯特裡克蘭德並非生下就如此「邪惡」,他是在理想得不到施展的困境下,轉而「嫁禍」於婚姻,是現實的逼迫讓他失去理智,誘發了潛意識裡的「惡」。任由他在這種壓抑的環境裡苟活,那麼結果只能是做出比離家出走更壞的暴行。

而斯特裡克蘭德夫人前後性格的轉變,則比斯特裡克蘭德的「惡行」更讓人難以接受。當得知斯特裡克蘭德並非因為外遇而棄自己於不顧的真相後,她便決定展開報復。

她編造丈夫離開的原因,充分展示自己的悽慘和大度,毫不節制的利用大眾的同情心。甚至憑藉「丈夫死後」的名聲,步入覬覦已久的文學圈,徹底由原本的謙遜大方變為虛偽孤傲。

斯特裡克蘭德夫人所做的一切偽裝和算計,固然是為了報復丈夫的冷酷無情,可是這更是一個單身母親為了生存做出的無奈之舉。

原本美好幸福的人生,旦夕之間化為烏有,而造成這一切的竟然是心愛的丈夫,這種巨大的心理創傷足以讓人失去理智。由此帶來的性格的巨大反差,也就變得可以理解了。

如同斯特裡克蘭德拋棄一切,追逐夢想一樣,斯特裡克蘭德夫人也不過是利用一切,求得生存而已。

站在人性複雜性的高度上審視他們,一切言行便具有了發生的合理性。毛姆冷靜客觀的記錄這些情節,不是為了讓我們評判孰是孰非,而是把人性血淋淋地解剖出來,讓我們看得真真切切。

如同沈從文所說:這世界上或有想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樓傑閣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臘小廟,選小地做基礎,堅硬的石頭堆砌它。精緻、結實,勻稱,形體雖小而不纖巧,是我理想的建築,這神廟裡供奉的是「人性」。

英雄的悲劇與輝煌

如同毛姆在英國文學上的爭議一樣,他筆下的斯特裡克蘭德同樣飽受爭議。依照世俗的評價標準,無論出於何種目的,他拋妻棄子,遠走他鄉都是違背倫理道德的惡行,不值得理解和原諒。

大眾自然不會為了藝術理想而放棄世俗生活,讀書致仕,封妻蔭子是主流價值觀。因此,他們讚嘆陶淵明「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的境界,但絕不會起身追求。

正如他們一邊讚嘆斯特裡克蘭德的天才畫作,又一邊攻訐他「醜陋」的人格,斯特裡克蘭德的藝術上的成功在世人眼裡不過是一齣悲劇。

這就是理想與現實,藝術和生活的矛盾。天邊的「月亮」代表理想的高潔與遙遠,腳下的「六便士」代表生活的汙濁與卑微。

可是如果追求「月亮」,為了理想而放棄生活,可以算作人生的悲劇的話。那麼抬腳撿起一枚「六便士」,為了生存而不得不放棄理想不是更大的悲劇嗎!

在斯特裡克蘭德生命的最後一刻,他讓愛瑪將他窮盡心血的壁畫付之一炬,這個場景所展現出來的衝擊力讓人久久難以忘。眾人或許更無法理解了,拋棄一切,歷經磨難留下來了珍品,為何不傳之後世,留名青史呢?

因為,在斯特裡克蘭德心中,自己的理想已經實現了,那高潔的月光已經照耀其身,此生再無遺憾,何須再用「六便士」證明自己的價值?這不是英雄的悲劇,而是壯士的輝煌,是勇士無聲卻震人心魄的自由吶喊。

就像陶淵明的《神釋》所言: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應盡便須盡,無復獨多慮。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相關焦點

  • 少年的你:我們生活在陰溝裡,但有人依然嚮往星空。這就是生活
    導語:我們都生活在陰溝裡,但仍有人仰望星空—王爾德《少年的你》正在熱映中,無論是票房還是評分都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影片中金句頻出,耐人尋味。「我們生活在陰溝裡,但有人依然嚮往星空啊」是另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
  • 《少年的你》——我們生活在陰溝裡,但有人依然仰望星空
    我們生活在陰溝裡,但有人依然仰望星空劉北山,街頭的混混,自己一個人生活,不上學,靠倒賣二手手機賺錢,經常和人打架,臉上總帶著傷。因為自己的小偷小摸,導致他不敢光明正大地走在大街上,所以她經常戴著帽子,並且經過監控器時,有意地躲避。沒有人關心過他,陳念是第一個關心他的人,是第一個問他疼不疼的人。
  • 《少年的你》|我們生活在陰溝裡,但有人依然仰望星空
    「我們生活在陰溝裡,但有人依然仰望星空」,這是我看完《少年的你》之後最大的感受。痞帥痞帥的小北(易烊千璽飾)和倔強不屈的學霸陳念(周冬雨飾),眼裡都閃爍著點點星光。在看電影的過程中,我一會兒哭一會兒笑,一會兒開懷,一會兒心酸。看到小北和陳念少年純純的星星眼,我又覺得欣慰。
  • 心靈札記 | 我們都生活在陰溝裡,但仍有人仰望星空
    1:78 因我們 神憐憫的心腸,叫清晨的日光從高天臨到我們,1:79 要照亮坐在黑暗中死蔭裡的人,把我們的腳引到平安的路上。王爾德的名句「我們都生活在陰溝裡,但仍有人仰望星空」說對一半。我們的確都生活在陰溝裡,但無人仰望真正光明的源頭。
  • 我們生活在陰溝裡,但有人依然仰望星空——少年的你
    少年人是天真而又殘忍的,他們的世界是簡單的,我對你好,或者對你不好,沒有什麼明確的原因,也可能就是單純的不喜歡這個人,就像電影中對於校園霸凌的原因並沒有很明確地表達出來,我覺得這很符合少年人的心性,而且並不僅僅是直接加害者才屬於霸凌,周圍人的看熱鬧,或者漠視,對於受害者來說也是一種傷害,但是他們不能很好的認識到這一切,就像片中的老警官老楊對後輩鄭易說的「一群男生把人打死了都不知道原來這樣會打死人
  • 即使生活在陰溝裡,也有仰望星空的權利
    即使生活在陰溝裡,也有仰望星空的權利。——王爾德從一出生開始,我們的身份就註定了不平等。有的人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富二代,有的人是夾縫中倖存的窮三代,那時我們都不知,原來這就是命。小時候,對這些關乎名利金錢的東西都不感興趣,大概是年少的我們根本不需要這些東西就可以很快樂。可是,隨著年齡的增長,生活在陰溝裡的我們,越來越渴望見到光,觸碰光,甚至想要逃離那個陰冷發寒的地方,到陽光底下生活。
  • 《少年的你》:我們都生活在陰溝裡的,但仍有人仰望星空
    大多數人的18歲都是明媚、快樂的,而他們卻在18歲這個夏天提前嘗到了成人世界的漠然。特寫的運用影片中運用了大量的特寫鏡頭,特寫鏡頭能細微地表現人物的面部表情,它具有生活中不常見的特殊的視覺感受。主要用來描繪人物的內心活動。
  • 我們生活在陰溝裡,但有人依然仰望星空
    討好型人格、自卑、焦慮、缺乏安全感……一切都能從原生家庭裡找到根源。電影對於魏萊形象有果必有因的塑造,就好像是一種自圓其說。 施暴者本身也是受害者。這一點毋庸置疑,韓國電影比我們更擅長呈現這一點。但受害者作的惡就不是惡了嗎?答案路人皆知。 如果真的要去找到一個源頭,那好像我們怪誰都可以。
  • 英文|我們都在陰溝裡,但仍有人仰望星空
    我們都在陰溝裡,但仍有人仰望星空。13.It's not about how badly you want something.It's about what you are capable of!——Zootopia光有志向是不夠的,重要的是你的能力!
  • 我們生活在陰溝裡 但依然有人仰望星空——《少年的你》
    #易烊千璽《少年的你》#電影《少年的你》講述的因校園欺凌而引發的一系列故事,電影裡訴說著在這個弱肉強食的社會裡電影裡施暴者也是可憐的人,因為缺乏愛,試圖通過傷害別人來獲得關注,但他們的結局卻不好,就像魏萊死了,他的父親看到女兒的屍體也只是看了一眼就走了,仿佛這是個陌生人一樣,沒有一點親情在。所謂「人性本善」,每個人的成長環境不同,並不是所有人都是好人,也並不是所有人都是壞人,只是每個人心中的信仰不同,對待事物的方式不同,才會造就了不同的人生。
  • 《少年的你》我們生活在陰溝裡,但有人依然仰望星空
    但最終呈現在銀幕,這種電影依然具有穿透銀幕的力量,讓人在觀看之餘,心中仍然有許多問題、感悟、情緒無法揮散,同時又不斷促使我們迸發新的思考,關於電影中的和電影之外的。這種力量,我想就是一部電影的生命力。可生活中,又有幾個人能遇到「鄭易警官」呢?影片結尾,窗外暖色的陽光映射在教室裡同學們的臉龐上,講臺上,教師陳念注意到和曾經的自己一樣弱小無助的學生。陳念陪在她身邊,一同走在放學回家的路上,沒有對話,只是陪伴,而小北,則依然在她身後不遠處默默守護著她......
  • 每日一句:在陰溝裡仰望星空
    我們生活在陰溝裡,但有人依然仰望星空。——奧斯卡·王爾德原文:We are all in the gutter, but some of us are looking at the star.校園霸凌的對象,大多是身體瘦弱、性格怯弱、長相和學習也相對普通的學生,因為他們就是我們口中常說的老實人,他們被欺負的時候往往選擇沉默與隱忍,這種性格很容易讓霸凌者得逞,甚至變本加厲。還有一點,就是中國的很多地區的班級較大,老師很難顧及到每一個學生,而老實人們又很容易忽略——乖乖地不會招惹是非,因而很放心。然而往往是是非招惹他們。
  • 示威與飛船|有人不得不生活在陰溝裡,有人卻能仰望星空
    關於這次發射,網上消息頗多,從技術到審美,還有那隻搶鏡的小恐龍,都有很多介紹。昨晚看完對接視頻,感慨人類科技進步之餘,也唏噓不已,人類的分裂就這樣進一步擴大了。王爾德在《溫夫人的扇子》裡,借達靈頓勳爵之口說,「我們都生活在陰溝裡,總有人仰望星空。」
  • 《少年的你》我們生活在陰溝裡,卻依然有人仰望星空
    1影片的設置真的很巧妙,其中三個主要的霸凌者每個人的家庭背景都是不同的。先說魏萊,「你見過野生動物的眼睛嗎?」她在影片中那個標誌性的眼神每次都能讓我感覺到害怕。這體現了她覺得命運的不公平,連她的爸爸都不會保護她反而傷害她,別人又憑什麼有人保護,她嫉妒陳念,在欺凌陳念的過程中洩憤。而小渺則是因為母親的懦弱讓她淪為協助者,小渺的媽媽來到學校後,是直接給老師下跪、哭訴,求老師給個機會。
  • 強推Priest文《大哥》「即使在最深的陰溝裡,依然有人仰望星空」
    親愛的小夥伴們,小編又來推薦近期百看不厭的小說今天為大家推薦的是強推P大文《大哥》「即使在最深的陰溝裡,依然有人仰望星空」。最近沒有書可讀的寶寶們又要熬夜追書嘍!《大哥》作者:Priest簡介:少年魏謙,十三四歲沒爹沒娘,帶著個拖油瓶小妹妹,艱難地生活,還撿到了死皮賴臉纏上了他的流浪兒一個,起了個名叫小遠。
  • 勵志句子‖我們都身處陰溝,但仍有人仰望星空
    1、我當然不會試圖摘月 ,我要月亮奔我而來。Of course I won't try to pick the moon. I want the moon to run towards me.2、停下休息的時候不要忘記別人還在奔跑。
  • 《少年的你》:我們都生活在陰溝裡,但仍有人仰望星空
    少年的你山西祁縣職業中學用菸頭燙傷手、全身澆水拍視頻、嘴巴裡被塞鋼管。題材很敏感,很引人注意,因為我們身邊發現了越來越多的真實的校園霸凌的案例。影片中周冬雨飾演的陳念是一個成績優異的高三學生,在距離高考還有60天的時候,長期被欺凌的同學胡小蝶跳樓自殺。在所有同學都在冷漠旁觀、拍照議論的時候。只有陳念用自己的校服蓋上了胡小蝶的身體,後來她說,胡小蝶應該不想自己最後是那個樣子。
  • 我們都是陰溝裡的蟲子,但總有人仰望星空——讀《三體》
    這其實是大劉數年在科幻上點子的集合,你會感到他簡直是在傾瀉靈感,四個面壁計劃任選一個都可以寫一篇很精彩的小說了,但他不,整部《三體》裡新奇的點子層出不窮,整個世界觀不停延伸,直至與銀河與星空接軌。到《三體》第三部,太陽系降維,這一壯麗而又瘋狂的想像,已令人只得合本驚嘆。
  • 短句|六便士類型句子!
    分享一些關於高逼格一點的句子,也許能夠戳中你內心,月亮與六便士,徘徊在之間而又難以取捨,這也許才是生活的魅力吧
  • 《月亮與六便士》:人生如夢,讓我們枕著月亮
    ——《月亮與六便士》「我不想謀生,我想生活。」這是奧斯卡·王爾德在一百多年前說出的話,這句話基本可以概括了《月亮與六便士》這本書。但在得了絕症之後,他叮囑自己的土著妻子一把火燒了他畫在房子四壁上的畫,一件傑作就這樣化為烏有……這就是《月亮與六便士》的整個故事。讀完本書給人一種格外複雜的內心感受,既有對查爾斯拋家棄子離經叛道的憤怒;又因他不被世俗羈絆敢為自己獨活的生活態度感到一絲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