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尖心理學家幫我們揪出的6個自律殺手(5)

2020-10-03 深夜書桌李小墨

原創 | 李小墨


其實,曾經有很長一段時間,我非常害怕看到「自律」這兩個字,因為只要看到這兩個字,我就會感到挫敗。


持續的自律太難做到了,我總是一次又一次地失控。大家都知道意志薄弱是達成目標最大的絆腳石,可是在控制意志力這件事上,我們還是一次又一次地讓自己和他人失望,然後心懷愧疚、感到挫敗。


我剛剛經歷了一次自律失控,持續了10餘天的時間,我只想刷劇、玩手機,不想工作。其實從小到大,在別人的評價裡,我屬於非常自律的那種人,比如我可以每天寫日記,一整年不斷更。但是我還是會階段性地陷入自律失控。


所以我非常想弄明白,人究竟會在什麼樣的情況下自律失效。


在《自控力》這本書裡,許許多多的頂尖心理學家通過實驗和研究,幫我們揪出了6個自律殺手。

這本書的作者凱利·麥格尼格爾是史丹福大學的一個教授,他教授的有關自控力的心理學課程在斯坦福非常受歡迎。


自律失控是大多數人生活的常態,讀完這本書我才發現,我們關於自控的知識太少了,我們憑著本能想了很多辦法提升自控力,可是很多辦法不但沒有效果,還把我們推向自毀和失控。最典型的就是硬撐和自我批評。


這個系列文章的目標是幫大家弄清楚:自己為什麼會失控?在什麼情形下最容易失控?如何有效地避開這些意志力失效的陷阱?


前4篇文章裡,我們扒皮了疲勞、多巴胺、壓力、「明天再說,下次一定」四大實力強大的自律殺手,但是摧毀我們自律的魔鬼可不止這些,今天我們要揪出剩下的2個小魔鬼。


01

第5個自律殺手:道德許可效應

什麼是「道德許可效應」呢?就是做了積極的事情或者取得進步之後感覺良好,於是讓你為今後的縱容找到藉口。感覺良好的時候,你會主動放棄自控。


想不到吧,這個自律殺手就來自「成功自控」。


做了自律的事,或者自律了一段時間,或者取得了一些可喜的進步,我們會非常想通過放縱來補償自己,突然之間會變得對自己非常寬容。


「我已經這麼好了,應該得到一點獎勵。」


這種對補償的渴望常常使我們墮落。我們把墮落當成是對自己最好的獎勵,忘記真正的目標,向誘惑屈服。


我經常這樣,前一天非常充實、非常自律,於是第二天我就非常容易荒廢,我心裡有個聲音悄摸摸地說:這是你應得的獎勵。


不自律的羞愧感降低了,我心安理得地浪費時間。


還有減肥的人,運動了一個小時,自我感覺非常良好,那我是不是可以吃點蛋糕、啃點鴨脖獎勵一下自己?

「道德許可效應」的邏輯可疑,可是具有可怕的誘惑力,它會誘使我們做出背離自己最大利益的事。


那我們怎麼對付這個自律殺手呢?


第一招:不要用道德來定義意志力挑戰。


什麼是道德判斷呢?就是自律是好的,美的,善的、正確的,不自律是壞的、醜的、惡的、不正確的。做了好事和善行,我們會感覺良好,做了壞事和惡行,我們會感到罪惡、羞愧、自責。


我們都以為這種道德判斷可以激勵我們,讓我們更有驅動力,其實就是它催生了「許可效應」。


所以,不要把所有的自控都當成道德測試,鍛鍊、存錢或專注,是能幫助我們達成目標的做法,我們自律是為了達成目標,而不是因為這是唯一正確的事。


當我們從道德的角度看待自己的意志力挑戰時,我們就失去了自我判斷能力,會忘記我們的目標是什麼。


我自己就有這種體會,以前我把運動當成一件正確的事來做,覺得自己非要養成運動習慣不可。運動了,我就覺得自己是好的,是自律的,沒運動我就會愧疚自責,覺得自己表現很糟糕。這種道德負擔,讓我不堪重負。


後來我放棄了這個念頭,我重新定義運動,把運動作為一種休息方式、一種提升精力的方式融入到我的番茄工作法當中,我發現運動對我來說容易多了。它本身沒有對錯,好壞,它只是幫助我達成目標的一個方法而已。


第二招:下一次,當你發現自己在用曾經的積極行為給現在的放縱做辯護時,停下來想一想,你當時為什麼拒絕誘惑。

這是香港科技大學和芝加哥大學的一項研究為我們提供的解決方案。


他們要求學生回憶一次拒絕誘惑的經歷,這就給了他們道德許可。因此70%的學生在實驗中選擇了放縱自己。


但是當他們讓學生回憶當時為什麼拒絕誘惑時,「道德許可」消失了,69%的學生抵制了下一次誘惑。


就像魔術一樣神奇。


下一次,當你發現自己在用曾經的積極行為給現在的放縱做辯護時,停下來想一想,你當時為什麼能拒絕誘惑。這可以幫你做出與自身目標更相符的決定。


前兩招是《自控力》的作者教的。


我自己在長期的自律實踐中也摸索出一招。


第三招:主動安排「無愧疚時間」,作為休息和緩衝。


事情總是物極必反的,如果你逼自己自律逼得太甚,一定會引起反抗。所以與其糾結、猶豫,不如爽快地給自己安排一個「無愧疚時間」。


首先,肯定是要有合理、規律的定時休息。


每小時、每周、每個季度、每年都要有對應的休息計劃,這才是長遠之道。


比如我使用番茄鍾,每小時兩個番茄鍾,安排兩次5分鐘的短休息,每周有周末,一般是兩天的休息時間,我一般給自己一天完全不想工作不碰工作的解放日。每個季度或每年可以安排旅行,休個長假。


張弛有度,才能持續自律。


其次,你可以主動安排放縱日。


以節食為例,日本8次參加冬奧會的跳臺滑雪運動員葛西紀明,因為跳臺滑雪這個運動的特殊性,是需要保持比較輕盈的身材的,所以他長年都需要節食。

但是他沒有一味地逼迫自己,而是每周給自己設定1.5天的犒賞日,其它時間按減重食譜進食,但周日晚餐到周一晚餐的1.5天四頓飯,他允許自己想吃什麼就吃什麼。


這樣他長時間節食減肥也不會累積壓力而失控。


這種主動安排的無愧疚時間,和你本該自律卻偷偷摸摸給自己理由和藉口划水的放縱,性質是完全不同的。


主動安排「無愧疚時間」,你會更容易預測自己的行為,也對生活更有掌控感,你不會自責,不會降低對自我的評價。


02

第6個自律殺手:他人傳染

人是群居動物,我們生來就是要和其他人產生聯繫的。


別不信,我們大腦裡有專門的腦細胞管這件事,這種腦細胞叫做「鏡像神經元」,它別的都不幹,它唯一的任務就是注意觀察其他人在做什麼,想什麼,感覺如何。


所以我們會受別人的影響而失控。


他人以三種方式影響我們:


第一,無意識地模仿。


當鏡像神經元探測到別人的行動時,它會讓你的身體也準備做同樣的動作。


這就是為什麼你看別人打個哈欠,你也會忍不住打個哈欠,你看到別人笑,你也會忍不住跟著笑,你看別人玩手機,你也會無意識地跟著玩手機。

所以你戒菸的時候看到別人抽菸,也會無意識地抽菸,節食的時候看到別人拿零食吃,你也會無意識地模仿。


我們有模仿別人行動的本能,你會因為無意識模仿別人的行為而失去意志力。


第二,當我們看到別人屈服於誘惑時,我們的大腦也可能受到誘惑。


我和先生一起做平板支撐,我們的目標是2分鐘,看到他半路趴下放棄的時候,我就很想放棄。


看到別人忽視規則、受欲望支配時,我們更可能在任何衝動面前屈服。


第三,我們會傳染別人的負面情緒。


有個閨蜜,之前因為被處了很多年的男朋友背叛而分手,傷得很重,那段時間我經常給她打電話和視頻。她的情緒傳染給我,我的心情也變得很差,我那段時間就很難專注工作。


因為負面情緒對人的損耗非常大。


但是有一個壞消息和一個好消息。


壞消息是別人的放縱會傳染給我們,好消息是我們也會感染他人的自控。


所以怎麼辦呢?利用這一點。


第一招:找一個自律榜樣,這個人要是你喜歡和欣賞的人。


第二招:公開你的意志力挑戰,接受圍觀和公開監督。


第三招:加入自律性團體,比如學習社群、自我提升社群等。


以上,自律殺手系列文章就寫完了。


- The End-


作者簡介:

李小墨

前海南特區報記者,職業讀書人,新書《請停止無效社交》全網熱賣中。

個人讀書公眾號:深夜書桌(ID:shenyeshuzhuo

個人日記公眾號:李小墨的日記(ID:lxmmovie

我相信,一個人的閱讀史,往往就是他的思想成長史和能力發育史。

每看完一本書就寫一篇深度解讀文章,每個月一份高質量書單。不賣劣質雞湯,不說正確的廢話,歡迎關注、星標和置頂。

我們一起讀書吧~

相關焦點

  • 頂尖心理學家幫我們揪出的6個自律殺手(4)
    所以我非常想弄明白,人究竟會在什麼樣的情況下自律失效。在《自控力》這本書裡,許許多多的頂尖心理學家通過實驗和研究,幫我們揪出了6個自律殺手。自律失控是大多數人生活的常態,讀完這本書我才發現,我們關於自控的知識太少了,我們憑著本能想了很多辦法提升自控力,可是很多辦法不但沒有效果,還把我們推向自毀和失控。最典型的就是硬撐和自我批評。這個系列文章的目標是幫大家弄清楚:自己為什麼會失控?在什麼情形下最容易失控?如何有效地避開這些意志力失效的陷阱?
  • 頂尖心理學家幫我們揪出來的6個自律殺手(2)
    在《自控力》這本書裡,許許多多的頂尖心理學家通過實驗和研究,幫我們揪出了6個自律殺手。自律失控是大多數人生活的常態,讀完這本書我才發現,我們關於自控的知識太少了,我們憑著本能想了很多辦法提升自控力,可是很多辦法不但沒有效果,還把我們推向自毀和失控。最典型的就是硬撐和自我批評。這個系列文章的目標是幫大家弄清楚:自己為什麼會失控?在什麼情形下最容易失控?如何有效地避開這些意志力失效的陷阱?
  • 頂尖心理學家幫我們揪出來的6個自律殺手(1)
    所以我非常想弄明白,人究竟會在什麼樣的情況下自律失控。在《自控力》這本書裡,許許多多的頂尖心理學家通過實驗和研究,幫我們揪出了6個自律殺手。今天我們來應付第一個自律殺手:疲勞。它也像肌肉一樣,我們可以通過鍛鍊來提升自己的極限。這是心理學家羅伊·鮑邁斯特的得出的重要結論,他是意志力研究方面的權威,只要是涉及意志力、自控力、自律方面的書籍和文章,想要科學嚴謹,一定會引用他的結論。他關於意志力的研究成果都寫在《意志力》這本書裡,我統計過,裡面涉及到的嚴謹對照試驗有將近30個。
  • 頂尖心理學家幫我們揪出來的6個自律殺手(3)
    所以我非常想弄明白,人究竟會在什麼樣的情況下自律失效。在《自控力》這本書裡,許許多多的頂尖心理學家通過實驗和研究,幫我們揪出了6個自律殺手。自律失控是大多數人生活的常態,讀完這本書我才發現,我們關於自控的知識太少了,我們憑著本能想了很多辦法提升自控力,可是很多辦法不但沒有效果,還把我們推向自毀和失控。最典型的就是硬撐和自我批評。這個系列文章的目標是幫大家弄清楚:自己為什麼會失控?在什麼情形下最容易失控?如何有效地避開這些意志力失效的陷阱?
  • 6大徵兆幫你揪出隱形癌症
    其實生活中一些小徵兆,就可以幫人們揪出那些不易察覺的癌。   癌症是一種可以使最強壯的人突然死亡的疾病。 雖然還有許多其他疾病一樣是致命的,但沒有一個疾病像癌症那樣使人恐懼。也許是因為有這麼多形式的癌症出現,也許是因為通常的治療方法和疾病一樣可怕的。不管是出於什麼原因,癌症是一種人們最怕聽到的診斷。
  • 自律篇(一)
    比如說,我們敬愛的周總理就是自律的典範,他為自己制定了《我的修養要則》。他老人家從少年到老年一直不斷地給自己提出嚴格的要求,並落實到行動中,一生從不放鬆對自己的修養和要求。 各位家長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而自律性強的孩子才能走向成功。
  • 中國刑偵檔案:「一號殺手」(李正光)
    19個落入法網,唯獨他--號稱喬四集團的「一號殺手」李正光,神秘地消失了。  犯罪類型:黑社會型名氣指數:10,影響指數:10,英雄指數:9.5,膽量指數:9.5 犯罪指數:9 為進一步控制北京朝陽區部分餐飲娛樂業,掃除金重德這一障礙,並為自己的兄弟金華報仇,李正光與鄭相浩、陳洪光、崔始得、朱慶華等人多次追殺金重德,並最終在1999年12月16日晚6時,將剛從賓館走出來的金重德槍殺致死。
  • 5個方法幫你輕鬆調理宮寒
    2、用小太陽取暖器烤腰腹部當宮寒比較嚴重時,可以用取暖器(500W)的低檔在腰腹部來回烤一烤。注意距離以不感到燙為主,不要離著太遠或太近。3、避免吃生冷、辛辣的食物如果有宮寒症狀一定不能吃生冷食物,包括一些寒性的蔬菜水果也不要多吃。辛辣的食物也避免吃,以免加重病症。
  • 孩子不夠自律,是因為缺乏意志力?心理學家揭秘真相併非如此
    最近,在What I've Learned頻道看到一則有關意志力的心理學視頻——「Willpower is for Losers」(意志力是為失敗者準備的)。它能夠解釋:為什麼不能將孩子失敗的原因,籠統地歸結為缺乏意志力。「意志力是為失敗者準備的?」
  • 自律的人最自由,每個金字塔頂尖的神背後都是極度自律苦逼的牛人
    比如叱吒風雲的頂級政客,商業的巨頭,頂尖的技術牛人,各類職場精英骨幹人才,還有學校裡的學神級別人物。這些都是他們極度的自律成就了佳績!這些人平時在生活中都有著自己的作息規律和計劃,不被外界打擾。他們在生活中每天猶如苦行僧般極度自律,這些人生活在金字塔頂尖的人,每天在人群中都那麼熠熠生輝,他們都過著人前顯貴,背後遭罪自律苦逼的人生。
  • 「棉花糖實驗」:孩子遲延滿足背後是自律,5個方法養出自律好孩子
    那麼自律的孩子又有哪些表現呢?自律的例子當同伴拿走她的玩具時,一個4歲的孩子會尋求成年人的幫助,而不是進行激烈的報復。一個6歲的孩子吃完早飯就自己穿衣服,不需要提醒。3、 幫助孩子遠離誘惑:眼不見,心不煩心理學家達克沃斯說:眾所周知,即使成年人一看到甜甜圈也會失去意志力。因此,保持自律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就是改變環境。對於小孩子來說,這可能意味著在玩的時候把可能引起衝突的玩具收起來;或者當你們一起購物的時候,避開雜貨店的糖果區。
  • 4個原則,幫你掌握自律,建立成熟的心智
    答案就是自律。作者認為自律是解決人生問題最主要的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最重要的方法。通過自律,你才會堅守人生由苦難構成這一真理,在這個真理下,才能勇敢的面對問題,積極的去解決問題,並且從中獲取智慧。如何做到自律,作者提出4個行之有效的原則,分別是:推遲滿足感、承擔責任、忠於事實、保持平衡。
  • 心理學家:不要老陪孩子寫作業,培養孩子自律才是重要的
    心理學家:不要老陪孩子寫作業,培養孩子自律才是重要的很多家長抱怨陪孩子寫作業累,一天上班夠累了,回來要做飯洗衣服,還要陪孩子寫作業,不陪孩子孩子不好好寫,總是玩著玩那,拖拖拉拉,陪著一個小時能寫完的作業他要寫好久才能完成,質量也不怎麼樣。
  • 幫你揪出這5大罪魁禍首
    幫你揪出這5大罪魁禍首   每個人一生中都有可能會受到負面情緒的困擾,人際關係變得緊張以及和家人出現矛盾時,會伴隨在生理和情緒上的變化,要了解導致負面情緒的原因,及時扼殺在搖籃中。   負面情緒是怎麼產生的?
  • 培養孩子自律,是父母給的最大財富(伴讀)
    我們都知道:自律,就是一個人的自我控制力,自律的人能比普通人獲得更高的成就學會自律、懂得自我管理,擁有一定秩序感的人,他的生活、他的成長過程一般都不會太差,自律將決定著一個人日後的學業乃至他的一生是否成功與幸福。對於孩子來說,自律與專注力同樣重要。
  • 乾貨|6款自律App,超實用
    人不自律,就得藉助外力了,推薦6個良心app幫助你自律,從此目標清晰熱愛生活。1.番茄TODO這個程序相信有很多人都在用,總的來說,它比市面上其他的專注軟體要好一些,我依舊把這款產品作為首推。但番茄todo的好處主要就是我們認真的踐行一個番茄工作法原理,每隔25分鐘會讓你休息5分鐘;然後通過把大任務不斷切割成不同小任務,讓你不僅能夠做到這樣不僅學習專注、更高效,並且對自己的目標,越來越清晰。
  • 李想:從普通人到頂尖領袖,差了5個認知「樓層」
    (圖片來源 :攝圖網)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正和島(ID:zhenghedao),編輯:允允新春伊始,開工大吉。如何評價2018年?和你之前想像的一樣嗎?一、李想:從普通人到頂尖領袖有5層認知在春節假期的最後一天,車和家CEO李想在微博發文,回顧自己20年創業經歷的5個認知樓層。從一個普通人到優秀的人、管理者、領導者,到成為頂尖的領袖,李想說,每一層的認知都是天壤之別,只有到了更高一層,才可以更好地看到低樓層的問題。
  • 中國大案紀實:成都頭號殺手塗貴武(黑幫殺手身背9條人命)
    2003年5月6日下午3時,在有關部門的配合下,成都警方得知塗貴武與一伙人在成都市內某賓館開了3個房間。警方立即行動,荷槍實彈的警察同時衝進3個房間。在511房裡,塗貴武正坐在床上看電視。面對警察,塗滿臉驚慌,沒有反抗,喃喃地說:"我認栽了。
  • 二十歲前應該學會的事(二)——專注和自律
    專注和自律也是一種習慣,但是我把它們從習慣中提出來,是因為它們是成功的必要條件。沒有專注和自律,肯定會是庸庸碌碌,一事無成。 先來說專注,根據百度解釋,專注就是指專心注意,集中全部精力去完成一件事,精神貫注。從意思當中,我們可以提取到兩個信息點。一是集中注意力,二是集中精力。
  • 因為兩個字母,她就此揪出一個偽裝30年的連環殺手…
    說的是人們閱讀的時候看的是單詞的整體而不是單詞的每個字母,所以很多人經常會下意識忽略英語單詞裡字母順序的錯誤……然而,世界上總有一些細心的人,會注意到那些微小的字母排列錯誤,亞利桑那州的Sherry就是這麼一個人:因為注意到了母親郵件名裡兩個調換了順序的字母,她就此揪出了一個假扮成他人行騙,謀財害命長達30多年的「偽裝者連環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