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孩子課上不認真聽講,還想方設法「招待」一下老師,課下作業拖拉,書寫潦草,空題不少,有的孩子還吸菸、喝酒、打牌、打遊戲……以上這些現象就是孩子們自律意識不強的表現。
什麼是自律呢?自律就是在現場沒有他人監督的情況下,針對自身的情況以一定的標準和行為規範指導自己的言行,嚴格要求自己和約束自己。比如說,我們敬愛的周總理就是自律的典範,他為自己制定了《我的修養要則》。他老人家從少年到老年一直不斷地給自己提出嚴格的要求,並落實到行動中,一生從不放鬆對自己的修養和要求。
各位家長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而自律性強的孩子才能走向成功。史丹福大學的心理學教授沃爾特·米歇爾,找來一些四歲大的幼童,把孩子自己留在一個房間裡,然後他告訴四歲的孩子們:「我要給你一顆棉花糖,在15分鐘之後我會回來,如果我回來的時候,這顆棉花糖還在這兒,你會再得到另一顆。」門關上之後,三分之二的小孩把棉花糖吃了,5秒,10秒,40秒,50秒,2分鐘,4分鐘,8分鐘,有些小孩子堅持了十四分半,三分之一的四歲孩子就已經懂得成功最重要的原則——「推遲享受」的自律能力,15年後沒有吃棉花糖的孩子全都成功了。這實驗結論表明即使是孩子也有自律精神。自律是孩子們打開成功大門的鑰匙。
自律的孩子自愛。不只是注意美化自己的外在形象,還注意美化自己的內在形象,不論何時何地都嚴格要求自己,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
自律的孩子主要表現為懂得自愛,勇於反省,善於自控,勤於規劃。下面具體說一下。
榜樣法:就是把自己崇拜的名人英雄先進人物,作為自己學習效仿的榜樣,激勵自己成長。60年代以雷鋒為榜樣,80年代,我們以張海迪為學習榜樣。現在我們以鍾南山為學習榜樣。讓孩子們也可以向古人學習,比如說向東漢名臣楊震學習。楊震為官,公正、廉潔,一次因公務路過昌邑縣,恰逢舊交王密在此任縣令, 當夜王密懷揣十金前往驛館相贈,以謝楊震知遇之恩。楊震拒而不受。王密急切之下說道「此時深夜,無人知矣。」楊震正色道:「豈可暗室虧心,舉頭三尺有神明,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為無知?」這就是歷史上傳為美談的「楊震四知」。
自警法也叫自控法,就是自我警醒、自我告誡 、激勵自己成長。自控可以幫助我們改正自己的缺點,克服惰性和不良習慣,使我們向著自己的目標前進。比如說,孩子放學後先完成作業,檢查沒有問題,再去看電視。
自省法:就是經常的自我回顧,自我檢查,自我分析,自我剖析,對自己的思想、心理、言行進行總結,肯定優點長處,找出缺點不足,明確前進的目標。也就是內心要有定力,每日三省吾身,是在無人時、細微處,如履薄冰,如臨深淵,始終不放鬆縱,不越軌,不逾矩。
自我規劃: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最近中共中央在19屆五中全會上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這是未來五年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行動指南。這個建議擘劃的藍圖,是全國人民的奮鬥目標。我們回過頭來看,我們新國家日新月異,不斷走向繁榮昌盛,都是得益於我們國家每一個五年規劃。國家如此,個人也應有自己的人生規劃。 據有關部門調查,自我規劃,對人生有重大的影響。沒有自我規劃的人佔調查人數的27%,他們處在社會的最底層;自我規劃模糊的佔60%,他們處的社會中下層;有清晰的短期規劃的佔10%。他們處在社會的中上層;而有十分清晰的長遠規劃的只佔3%,他們是社會的精英。人生規劃也不是什麼高大上的東西,這就如一家人過日子需要打個譜,譜打好了,一家人有奔頭了,日子就過得好。有的人得過且過,日子過得亂七八糟。現在社會發展非常快,每個人要想過上好日子,必須對自己的人生做好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