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娃的酸甜苦辣(語數英篇)!

2020-08-22 西城胖爸爸

孩子上小學之前,快樂教育,愛和自由,規則和平等;小學之後,雞娃雞娃,絕對不能做學渣,轉眼孩子三年級,回頭再看,語數英,酸甜苦辣!


語文

讀!寫!

任何告訴你學前孩子不用識字的人,要不壓根不懂教育,要不就是不懷好意!學前一定要多認字,多多益善!

一定要一個參考數字的話,1600字!至少會讀1600字,會寫800字!否則上小學之後在閱讀和其他學科的學習上都會存在一定的障礙(不抬槓,一定會有,每個孩子程度不一樣!)

如果孩子認字少,小學1-2年級只能夠讀些繪本類的書籍,而這些書籍最好放在學前去讀!

1-2年級是需要多讀一些文字為主的短篇類的書,比如各種童話故事!各種短篇小說等等!不能再局限於繪本了。

3-4年級就要開始讀各種大部頭的名著了,比如四大名著,民國大師系列的長篇小說等等!那些短篇的童話故事、縮略本的名著就不要讀了,讀個故事情節沒有什麼意義!外國譯作一定要讀全譯本!此外,非虛構的書籍,比如歷史、地理、科學類的書籍也要適當地開始閱讀了。

5-6年級當然可以繼續閱讀,但是一定會被小升初的各種事情所影響!而初中以後9門功課,留給閱讀的時間就更少!

所以,如果學前不多識字,小學1-2年級還只能讀繪本,3-4年級才讀各種童話的話,就整體上少了兩年的讀書時間!每天讀一個小時,兩年就是700多個小時,每分鐘讀300字的話,就是1260萬字的差距!

你品,你細品!

現在多數孩子不願意寫作文,也寫不好作文,都已經三年級了,一篇300字的作文裡面還有10多個拼音,外加幾個白字!當然,這裡面有的孩子也多了很多書,可就是寫不好文章!怎麼回事?怎麼辦?

有的家長一氣之下逼孩子寫日記,可是各位家長有看過孩子寫的日記嗎?(倒不是鼓勵你去偷看孩子日記,你可以跟孩子商量一下看看那些可以看的日記)那都是些什麼呀?100多字的流水帳!純粹應付!

靠學校老師教寫作?算了吧,每學期不超過10篇作文,一年不超過20篇作文,你覺得孩子能寫好作文?!

其實,很簡單,孩子自己多寫,好好寫唄。定個量:每周寫兩篇,一篇200字左右,一篇300-500字,俗稱一大一小兩篇作文。

小作文可以讓孩子去模仿,讓他從讀過的書中選出來一段寫得好的,不超過200字的,反覆朗讀7-10遍,然後進行模仿寫作,天下文章都是在模仿中實現突破創新的。

大作文別限制,一定要限制的話就限制一下體裁,各種文章都寫寫,讓孩子發揮一下天馬行空的想像力。

無論大小作文,孩子寫完了絕對不是就完了,一定要讓他大聲朗讀自己的作文,好多語病和邏輯問題都可以在朗讀中發現,然後修改,再朗讀,再修改,如此反覆,至少五遍。

一篇文章修改五次,好過寫五篇流水帳。

這樣一年就可以寫上100篇優質的,屬於自己的反覆修改過的文章,功利地說,寫上二年,任何考試的作文都可以從裡面拿一篇出來應對了。


英語

短跑就要趁著體力好的時候跑完!

如果可以重來,我一定會在學前階段把孩子的英語好好抓一下,以前的快樂教育,還是有點佛系。

英語的學習好壞跟智商沒有半毛錢關係,只要投入時間和精力,就一定可以學好。英語屬於短跑,高考的難度相對明確的就在那裡,而且將來還可以考兩次。

這樣的短跑項目,就要趁著孩子小學階段的時間寬裕,體力又好,趕緊跑完是明智的選擇。

怎麼掌握這個節奏呢?

至少小學3年級考過KET,4-5年級考過PET,這應該算是一個基本標準,當然,能力強的可以爭取考過FCE,甚至於CAE、CPE(這後面兩者會比較難,跟孩子的生活閱歷、認知水平有關係)。

目前北京小升初可以點招的很少,海澱人大早培、西城八少八素、華夏女中,這其中的華夏女中就是要求英語至少通過FCE的(去年有過了FCE都沒有錄取的)。

小學階段把英語搞定了,中學以後可以省下大把時間抓其他學科。

數學

不必談奧色變

有些家長一提奧數就痛恨,近期有機構在線搞奧數活動,還被家長們舉報了,這就是我家孩子不學,你們都別想學,這都是什麼人啊!

適不適合奧數本來就沒有一個客觀的標準,孩子有興趣就多接觸多學一些,不會有壞處!再說了,大家智商都不差,讓孩子學點奧數,往小的說啟發一下思維,很有必要。

1-2年級的時候,某思的老師說,讓您孩子去尖子班吧,在我這裡有點浪費時間。我心想:啟迪下思維而已,沒必要學那麼難,尖子班,都是尖子,我家孩子壓力會不會太大。

轉眼3年級了,某思的數學老師(不是原來那一位)又勸我說,讓孩子考一下創新班,去創新班吧。這一說就是一年,頭幾天去考了一下,還真不錯,居然考上了。

這件事上,我覺得是我太保守了。孩子的能力有多強,可能我們家長真的不完全了解,有些想當然了。

奉勸各位家長,有時間,有精力,就讓孩子去學點奧數,不要人為設限(能進高端班一定要進高端班,別學我),更不要過於功利,是否適合學,讓她學半年就知道了。

孩子是自己的,家長想培養孩子成才,所以一定會焦慮。

上述言論有一個最大的前提,那就是不能損害孩子的自信心和學習的興趣,具體操作方法,我也還在摸著石頭,如果你摸到了石頭,記得告訴我一聲。

相關焦點

  • 除了報班,普爸普媽還應掌握的雞娃入門技能(數學啟蒙篇)
    我屬於「佛系雞娃」那一梯隊的,對於這事兒,我的理念是:要量力而為,可以為進步和熱愛而雞,但是絕對不單純的為雞而雞。今天這篇文章的作者,是我的好友,也是我身邊的雞娃大神。這段宅在家不出門的日子,多虧她的小皮鞭每天抽著,我的雞娃大業才得以堅持,一起來看看她的乾貨分享吧!---一千個家庭有一千種度過寒假(暑假)的方式。
  • 雞娃也是個技術活,做對的事情比把事情做對更重要!(數字篇)
    教你幾招,給你良藥,讓你成為帶娃雞娃中的高高手! 零食、IPAD、看動畫片是最佳雞娃時機俗話說「學以致用」,學習就是為了實際應用。你讓娃學這學那,得讓他們知道這些都能用在哪裡,這樣,知識才不會變成過眼雲煙,轉瞬即逝,被拋在他們小腦殼之外。
  • 沒錯,早教機就能搞定幼小銜接語數英
    (牛聽聽禮盒裝包括讀書牛、漢字AI卡、書籤卡、電源適配器、USB充電線,需另外購買的包括:自然拼讀讀本、捷徑卡、數字邏輯AR卡、自然拼讀AR卡)那麼下面就來看看,在輔助學習語數英方面,牛聽聽讀書牛是怎麼幫助到小朋友的!
  • 軍訓特輯(二)迷彩青春中的酸甜苦辣鹹(北外東坡)
    八月,有這樣一群孩子,他們迎著驕陽,風雨無阻,共同體驗著軍訓的酸甜苦辣鹹。藍天,白雲,陽光,雨水……都見證著他們的成長!//////////////////////軍訓的味道,真可謂是五味雜陳。酸甜苦辣鹹,樣樣俱全。
  • 對待小朋友的教育上,我終究還是成為了一個雞娃老爸
    嘴上說歸說,但是當老婆決定的時候我是無條件支持的,看好的學區房砸鍋賣鐵咬牙買了,每天接送娃的興趣補習班必須風雨無阻,需要用的鋼琴吉他各種樂器道具必須得買,線上的網課語數英必須得按時上。。。這一頓操作猛如虎,娃累不累我不知道,反正是把我這個大人折騰的夠嗆。
  • 「雞娃」全球化時代 美式「雞娃」VS中式「雞娃」有哪些不同?
    上述兩個問題,選項A是美式「雞娃」,選項B是中式「雞娃」,也分別代表著兩種不同的激勵方式,即「內驅力培養」和「外力推動」,這也是「美式」雞娃和「中式」雞娃最本質的不同之處。在教育競爭全球化的時代,「雞娃」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現象。
  • 28年追蹤13個孩子:再「雞娃」的父母,可能也要面臨一個結果
    而我只不過是和孩子死磕二年級的語數英,又算得了什麼?這年頭,不「雞娃」孩子的中年老母親,都快擠不進媽媽群了。果然,「雞娃」這條路上沒有最強,只有更強。01、不「雞娃什麼是「雞娃」?就是給孩子打雞血,為他安排各種學習和興趣班。而高級別的「雞娃」,往往是在孩子一出生就規劃好了以後要走的路。比如,雞娃中的「戰鬥機」——海澱媽媽和順義媽媽,從小就讓孩子浸潤在學術氛圍濃厚的小圈子裡。清北只是常規目標,馬術、高爾夫、網球是點綴,全球名校才是終極目標。
  • 「雞娃」正在悄然流行,家長苦不堪言:學校不是減負,在變相增壓
    文 | 朗朗育兒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孩子出生後,家長最關注的便是孩子的教育問題,從家庭教育到學校教育再到社會教育,每一步都讓家長變得很謹慎而敏感,生怕哪一步走錯了,便影響了孩子的大好前程。
  • 放養長大的80後老母親,為何沉迷雞娃不可自拔?
    人們會把大量的精力用在戰勝別人方面,這種機制被稱為「標尺競爭」(yard stick competition)。 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內卷」。 所以,中美兩國的父母們會選擇密集型的教養方式——雞娃。 不僅是中國,在過去的30年裡,世界範圍內的經濟不平等都在加劇,所以,高參與度、密集型的育兒方式,也就是雞娃越來越成為主流。 而在芬蘭或瑞典等北歐國家, 社會高度公平,社會保障完善,所以,無論是家庭還是學校,大家對學業的熱情都不高,放養式成為主流的教育方式。
  • 細數這些年來敗過的網紅「雞娃神器」
    TA能點讀的書都必須是洪恩配套出版的書籍,語數英生活習慣等書籍方方面面都有涉及,點讀筆不兼容其他品牌的點讀書,沒什麼可拓展的。娃玩了幾天新鮮,就扔一邊了,這是我最早入手也最早閒置的一支點讀筆。隨著英語啟蒙的開始,我入手了小達人和Ta兩隻點讀筆。沒錯,兩支一起買的!因為當時介紹說Ta可以點讀外研社的書(最終我也沒用到這個功能)。
  • 雞娃是個偽命題?
    成都菲媽 成都養娃那些事2020-06-03 22:00:00■【關注】成都養娃那些事各平臺號,收穫雞娃攻略,助您孩子早日成為牛娃!你以為這就是全部,哪些學校收簡歷(簡歷如何體現實力),哪些學校鎖區,一貫制學校真的就是法寶?平行分班,蛇形分班,走班,對孩子有什麼影響,這些需要時間積累和往年數據支撐的軟消息你是否有渠道獲取,並且能夠消化理解?自媒體天天刷屏推薦的學校,是升學意義的好學校,還是資金雄厚的金主學校?
  • 選拔機制引爆超前教育 全民「雞娃」開展「軍備競賽」
    有意思的是,這篇演講隨即引發了爭議。不少網友表示,自己和劉瑜對於普通人的定義是不同的。「清華教授的孩子在很多人看來並不屬於普通人。因此這碗雞湯不喝也罷。」一直以來,教育引發的焦慮始終存在。去年,一線城市家長爭奪ket/pet考試名額,搶票難勝過春運的新聞曾經引發關注。
  • 【牛爸來稿】 物理博士爸爸的私家雞娃方法 你一學就會! 好好雞娃不說 還能躺著賺錢呢
    今天這篇來稿的作者,草莓爸爸,自我介紹只有一句話:國內C9大學的物理學博士,and材料學博士後。啥叫C9?就是類似於米國常春藤的,中國的九校聯盟。讓老母挺意外的是,這篇稿子很真實,很接地氣,而且很好讀。
  • 什麼是「雞娃」的自我修養?來看看這份典型「雞娃」簡歷吧!
    「雞娃」是最近掀起的一陣育兒新方向,很多家長們都懷揣著滿腔熱情勢要培養孩子成為新時代的「雞娃典範」。有位北京的朋友說,每到周末,北京的大型商場,都會有形形色色的孩子出現,他們不是逛街玩的,而是來參加補習班、興趣班。
  • 雞娃至上的家長,怎麼就把孩子養「自卑」了?
    所以本篇文章(由黃豆媽的閨蜜——麥阿姨安利一檔育兒綜藝)重點是在討論,雞娃的方式,而不是要不要雞娃。(這種觀點不能說全錯,但總覺得哪裡怪怪的。)徐媽媽的理念,簡單一點來說,就是培養孩子的抗壓性,如果你小時候就習慣這種壓力和挫折,那麼長大後遇到問題肯定就不會被擊倒。誠然,孩子的抗挫能力是要培養,但問題出在,為了未來的不確定性就剝奪孩子現在的快樂,你怎麼能確定他長大後就一定會快樂呢?
  • 幼兒園都在內卷的今天,為什麼我反對家長全力以赴地「雞娃」?
    (「我要妹妹贏在子宮裡」)為什麼現在中國父母拼命「雞娃」?(網傳的一首雞娃打油詩),和娃本身的天賦關係(智力更好、天生「坐得住」)(今年的就業形勢極其嚴峻)
  • 宅家雞娃階段性總結報告
    六六除了堅持每日的共讀指讀外(指讀很重要,能讓孩子把語音和文字配上對。如果你覺得指讀影響讀圖,建議你一本書最好一口氣刷好幾遍),一直用著洪恩識字軟體。他的識字量不算差,但是基礎篇200字認完了以後,就遇到了困難。每天以各種理由拒絕用那個,所以一直擱著,到現在才拿出來。寒假了,時間充足,我也能盯著。每天5個字堅持著,預備堅持把2階刷完,再跟著把列印字帖中的字詞句搞定。
  • 我們為什麼非要「雞娃」
    網絡上「雞娃」這個詞在各大網絡平臺都很熱門,特別是涉及寶寶英語啟蒙的時候,大家問候的話都變成了「一起雞娃」。現在看來不但「雞娃」,而且「雞家長」呀!也就是說優質的教育資源正在往金錢看齊(未來可能國家會管控)。2,讀書無用? 近些年讀書無用論四處興起。其實並非讀書真的無用,而是由於近十幾年來,各大高校的擴招,以及民辦院校的新增。06年左右實行三本批次,到17年開始逐步實行二本三本合併。這麼操作之後進一步擴大了招生,同時降低了本科錄取分數。 如下圖,2010年也就是我參加高考那年,全國一本錄取比例為6.43%。
  • 雞娃是一場竹籃打水?
    我同時也有些自責,我的公眾號儘管一直在倡導完整的教育,減輕焦慮、弱化「雞娃」的概念,但是畢竟也分享了很多教育方法、資源和案例,這些都或多或少地讓家長感覺到了壓力。我很想回她的信息,一方面勸慰她,另一方面也鼓勵她不要放棄。然而我轉念一想,短短的幾句話能有什麼用呢?無外乎就是一個禮貌的回覆而已。我最終決定寫一篇文章,作為我的回覆,希望您能看到。
  • 「雞娃」雞出個啥未來
    1教育「軍備競賽」「我不想雞娃,但周圍親戚朋友都在雞娃,我不雞,孩子以後會不會怪我?」「國外純玩兒的森林課是好,但首先你得有一片森林……這難道不是另一種層次的雞娃?」雞娃,釋義是家長給孩子打雞血,是以孩子能考上更好的學校為目標、督促孩子去拼搏、帶娃一路狂奔的家長們的專屬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