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粉、雞蛋、進口黃油、進口奶粉、白砂糖按一定比例混合,不添加一滴水,放入馬蹄狀的模子裡高溫烘烤出爐,捏上去彈性十足,咬上去鬆軟細膩。這一誕生於南宋初年並成為宮廷名糕的馬蹄蛋糕,借著南京東路步行街東拓的機會,重新亮相市場。而且價格十分親民,兩個一組,售價6元。
9月8日,位於江西中路近南京東路路口的三陽南貨店慈安裡分店試營業,新店裡90%以上的產品都不同於南京東路浙江中路路口的三陽總店,其中包括在市場上銷聲匿跡20多年的馬蹄蛋糕。
馬蹄蛋糕誕生於南宋初年,相傳是一位寧波老婆婆將雞蛋、麵粉、糖等混合,以馬蹄殼為模子製成,後進入宮廷,成為南宋宮廷名點,也成為寧式糕點的代表作。1870年,三陽南貨店成立,主打南北貨和寧式糕點,馬蹄蛋糕是招牌產品之一。「但上世紀90年代末,市場上糕點品種增加,馬蹄蛋糕的市場份額明顯萎縮,加上生產條件現制,馬蹄蛋糕就退出了市場。不過,我們一直想恢復馬蹄蛋糕這一寧式經典糕點,南京東路步行街東拓給了我們機會,希望借著步行街的影響力,讓全國消費者嘗到這一流傳近千年的味道。」三陽南貨店總經理沈民說。
馬蹄蛋糕的配方在三陽的老師傅中代代相傳。計劃復原馬蹄蛋糕後,年過80旬、寧式糕點技藝第五代傳承人陳虎小心翼翼地翻出一紙精心記錄的馬蹄蛋糕配方。三陽的技師團隊仔細研究了這張配方,直呼巧妙:「不添加一滴水和其他添加劑,通過不同原材料之間的配比,能讓蛋糕有極好的彈性和口感。」
不過在正式復原時,還是遇到了一些問題。一是根據老配方,馬蹄蛋糕口感較甜,「可能與當時的飲食習慣有關,重甜重油」,而且蛋糕口味只有奶油雞蛋味一種味道,復原的新產品希望成為上海伴手禮,只有一種口感單調了些;二是現在做蛋糕的原料選擇多了,如果採用進口黃油、奶粉等取代原先的原料,能比老配方帶來更好的口感。
於是,技師團隊根據老配方進行了原料升級,既要還原馬蹄蛋糕的高彈性和鬆軟度,又要減糖減油並增加年輕人喜歡的口味。「盲測做了好幾輪,從十幾歲的年輕人到六七十歲的中老年人,希望能讓馬蹄蛋糕像誕生之初那樣,老少鹹宜。」沈民說。
復原工程中,有一個經典細節被保留了下來:前店後工廠。新開業分店面積不算大,但三陽南貨店特意設計了一個寬敞明亮的後廚,現場製作烘烤馬蹄蛋糕等各式糕點。技師們說,馬蹄蛋糕熱食和冷食各有風味,但口感最好肯定是剛出爐時,所以無論如何要把老字號前店後工廠的生產模式保留下來。
年輕人也參與到馬蹄蛋糕的復原中。今年春天,華東理工大學藝術設計與傳媒學院將實踐課程設在三陽南貨店,讓00後大學生為老字號年輕化出主意。當時,阮羽喬、金俊臣、高珠藝、王宛瑩、蔡睿怡、唐詠杏組成的「還可以再改隊」奪得馬蹄蛋糕課題冠軍。大學生們為馬蹄蛋糕設計了伴手禮包裝,還建議增加巧克力和抹茶口味。這些大膽設想在馬蹄蛋糕再亮相時基本都用上了,大學生們還成為「試吃官」,參與了蛋糕盲測。
「看到成果能落地很有成就感。新蛋糕也吃了,我們覺得很好吃,抹茶口味的特別棒。」阮羽喬覺得,年輕化的老字號有傳承又有創新,對年輕人的吸引力明顯增加,「聽說以後還有桂花口味,非常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