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我的醫學故事

2021-02-11 醫學信使

以下是醫學信使根據柯文哲在去年臺大的一次演講視頻整理的。

柯文哲:我小時候長得很可愛,有一弟弟和一個妹妹,當過兵。

至於為什麼考醫學系?我媽媽講當醫生可以救人,又可以掙錢。我說因為考上了,所以當醫生。別人考不上哇!

當醫生30年,救了不少人,但錢沒有賺到,有官司還沒有結。

記得上醫學系大五在榮總內科門診實習,遇到一中年婦女,問病史,其先生外面有女人,兒子吸毒被抓,女兒未婚懷孕。。。自己訴有頭痛。這樣的頭痛醫得好嗎?絕大多數內科門診的疾病,有時候不看也會好,如感冒,有時候看也不會好。

我當完兵後要醫院選課,採用了消去法,一個一個劃掉。內科;講得多,做太少,劃掉;!小兒科太吵,劃掉!康復科太慢,劃掉!皮膚科太淺、太輕鬆,不需要劃掉!病理科知道的太遲,也不接觸病人,不去!泌尿科對上半身都沒有意見,去掉!耳鼻喉科圍繞五個洞算來算去,劃掉!眼科2個洞,婦產科1個洞,劃掉!划來划去只剩下外科!

我當醫生是爸爸的決定,當外科醫生是沒有選擇的決定,結婚是媽媽的決定。因為媽媽最了解你,媽媽選擇的是好的。生幾個小孩由太太決定。

我為什麼要去外科監護病房?因為我本來就不想當醫生,所以去哪科都可以。我一輩子都在當救援投手。到現在為止,沒有一個職務是自己爭取來的。包括臺北市長。

在臺灣有社會特殊的現象念醫學系,聰明的變笨,笨的更笨!我是少數例外。學醫解剖學名詞背下去,學呆掉了。但醫學仍是臺灣最強的項目。

臺大醫學系蠻漂亮,但鐵欄杆禁錮了最優秀的人才。怎麼把你們解救出去,是我正在思考的問題。

在監護病房,醫療支出在佔美國GDP的0.56%,ICU的費用蠻貴的,奇怪的是ICU花了很多錢,但歷史上經常是被人忽視的。不知道為什麼?為什麼手術成功,病人死掉?

我是臺大醫院的第一個ICU專責醫師。13年間臺灣地區的監護病房從2000 床增加到6900床,增加3.5倍。

去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學習。印象很乾淨!

1993年33歲去美國,印象是美國人不會說謊話。在美國上的第一堂課是Honesty is the best policy。

學長廖日嘉(藥理學博士)說,在美呆1年千萬別學技術,這些技術2年就舊了,5年就扔垃圾桶了,要學習思想文化制度。

在美國1個月後認為美國人好吃懶做,我不習慣放假,但為什麼我們這麼拼命,也拼不過美國?也拼不過瑞士?問題出在哪?想了20年。

從歷史中可尋找答案。從這40多年中學到什麼?船堅炮利不足以救中國。思想、文化、制度最重要。

我從美國帶回來的臨床藥師制度,很重要。典章制度的建立。凡是規定都放在網站上面。住院醫師要學什麼都查得到。如葉克膜24小時服務熱線。記錄葉克膜成功與失敗,以前用技術手冊,但不容易修改,用IT技術能更好地提高效益,很容易更新。有了它接病人可按規則處理。

建立網站的資料庫容易更新,易於評估,易於管理,是成功的秘訣。如678制度,6分差 ,7分沒意見,8分好,高分和低分要寫理由,最多票可參加獎評,叫「網路紅衛兵制度」。長期以來,中國社會不太在乎考核,也太不公平,通過採取電子化的投票制度,360度相互評分起到好效果。

我作SCIU主任是做得最久的職務。臺大醫院為什麼有葉克膜?我曾遇到一例女孩患有病毒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徵,死掉了?我不知道,我也不會處理。問題沒有解決。以後到明尼蘇達大學,在圖書館看到一本新書講葉克膜,駐足暫讀翻了2頁,思考當初採用這種技術就可解決遇到的問題。這一發現太重要了,借回去讀,後又將整本書複印。讀完後,臺大來信告知買了葉克膜不知道怎麼用。我說放在倉庫等我。回臺後遇到手術房的CPR病例,我就建議可否採用葉克膜技術,最後實施了臺大第一例葉克膜,其實為此準備了好幾個月。

這說明,機會屬於給有準備的心靈。當機會來臨時,你準備好了嗎?

1994年臺大要全力增加心臟移植,臺大醫院人多錢多,要發揮自己的優勢,做戰略包圍策略,如果一個心臟衰竭的病人到臺大醫院如何處理?需要制定心衰治療計劃。

這張幻燈片做它我花了7年的時間,花了11年。對於心衰病人,採用藥物治療,再用機械性循環,最後手術。

在美國是有人問我,柯醫生,你有沒有做過動物實驗的經驗?我說,人算不算動物?把老美嚇壞了。

從2006年邵曉玲事件,葉克膜一舉成名,成為傳奇。

葉克膜的成功需要團隊的合作,24小時服務。葉克膜團隊的成功需要建立一支有思想的隊伍。10幾年專注一件事,達人文化。要建立標準作業流程網絡化。

我說,不要羨慕別人成功。成功需要3個條件:天分,運氣和努力。

在美國時候,外科醫生早4點起床,6點查房,美國人很拼,當然他們的薪水也高。

重複過去失敗的經驗是不會成功的。我的信心來自世界大勢。

整合醫療以病人為中心。病房為什麼有效要以病人為中心。

醫療是產業化最大的。未來不是新藥,不是新儀器,也不是新技術,而是已有的產業管理技術。怎麼辦?需要改變觀念,為何醫院不可與旅社一樣?有人就舉手說,我們是醫院不是旅社。問題就出在這,這是心態問題。所用產業裡醫院是最保守的。

我當醫生經歷過三個階段:見山是山,見水是水。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見山是山,見水是水。

生死之間:醫生在診治以外,還有一些可做的事,甚至什麼事都沒作的相對無言之中,也有醫師的價值在其中。

感悟人生:人面對挫折打擊不是最困難的,最困難的是面對挫折打擊卻沒有失去對人世的熱情。

龜兔賽跑有許多版本。不要比不擅長的事。要做自己!

當把視頻從頭看到尾,就會發現除了柯文哲醫生的人生故事....還可學習到很多人生的哲理...

1. 成功不是偶然的。

2. 面對挫折打擊不是最困難的,最困難的是面對挫折打擊後仍不失去對生命的熱情。

3. You are what you do.

(視頻見最下閱讀原文的連結)

相關焦點

  • 臺大醫學主任柯文哲:若選北市長 是臺灣奇蹟
    臺大創傷醫學部主任柯文哲(中)昨天受邀演講,並笑稱他如果參選臺北市長,是臺灣歷史上的奇蹟。(圖片來源:臺《聯合報》)對於是否參選臺北市長,臺大醫院創傷醫學部主任柯文哲昨表示,若參選是臺灣奇蹟。 柯並談到另位熱門人選連勝文,他說,他到美國演講,大家都在問,連挨那槍是真或假,他說是真的,並感嘆「連那一槍真正的意義,在於臺灣是個缺乏互信的社會」。
  • 柯文哲患有亞斯伯格症嗎?
    今年1月6日,柯文哲接受三立專訪,主持人質疑他是否罹患亞斯伯格症(編者註:亞斯伯格症候群,是一種泛自閉症障礙,其重要特徵是社交困難,伴隨著興趣狹隘及重複特定行為,但相較於其他泛自閉症障礙,仍相對保有語言及認知發展。);臺灣《中國時報》今日發表評論指出,如果柯文哲確有此病,如何與人協調、溝通;一旦當選,如何可能處理市政。
  • 新任臺北市長柯文哲的秘密
    現年35歲,自由作家Marjorie Lin也說,她原本都支持國民黨,但2008年馬英九擔任總統後,政策明顯偏向財團,例如大埔事件,國民黨執政的苗慄縣府為了發展經濟,區段徵收土地給科技業使用,卻未取得居民同意,清晨派怪手開入破壞即將收成的稻田,其餘諸如房價不斷高漲、臺灣每月實質薪資不及16年前,因此,她決定這次支持白手起家的柯文哲,換人做做看。她的家人都和她一樣,決定投柯文哲一票。
  • 柯文哲直言都是「安排」
    「阿北」(柯文哲)不改一貫直白個性,當著蔡英文及大批媒體面前直說:「今天的會談,一切都是『套好的』,我只是照劇本演出」,讓隔壁的小英聽了都忍不住瞪大眼睛。蔡英文一連看了好幾次,就連恭賀連任臺北市長,柯文哲都沒抬頭,從頭到尾不看蔡英文。直到聽簡報時,蔡英文所幸再也不看他,結果柯文哲又當眾開火,不客氣痛批「我們臺北市政府做工程比較快,鐵道博物館跟郵政博物館乾脆交給我,早就弄好了」,說大巨蛋要解套需要臺當局協助,自己效率很高,很多問題都卡在臺當局。
  • 柯文哲直言都是「安排」
    「阿北」(柯文哲)不改一貫直白個性,當著蔡英文及大批媒體面前直說:「今天的會談,一切都是『套好的』,我只是照劇本演出」,讓隔壁的小英聽了都忍不住瞪大眼睛。蔡英文一連看了好幾次,就連恭賀連任臺北市長,柯文哲都沒抬頭,從頭到尾不看蔡英文。直到聽簡報時,蔡英文所幸再也不看他,結果柯文哲又當眾開火,不客氣痛批「我們臺北市政府做工程比較快,鐵道博物館跟郵政博物館乾脆交給我,早就弄好了」,說大巨蛋要解套需要臺當局協助,自己效率很高,很多問題都卡在臺當局。
  • 入木三分 柯文哲剖析「柯文哲現象」
    他不只引起廣泛的注目,還掀起「柯文哲旋風」、「柯文哲現象」。 ◎講實話變成英雄 這個社會出了故障 面對上述這個問題,柯文哲直言,那是社會的問題。「如果一個人因為講實話,變成這個社會的異類,不對的是這個社會。」「講實話本來就是很自然的事,道德勇氣這句話是錯的,做有道德的事,為什麼需要勇氣?應該是很自然的事。
  • 追思臺大女醫曾御慈 柯文哲設防酒駕基金會(圖)
    記者潘俊宏/攝影     華夏經緯網6月16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大醫師曾御慈日前遭酒後駕駛致死,昨天上午舉行公祭,肇事的詹姓男子在靈堂外跪拜道歉;曾御慈的老師、臺大醫院創傷醫學部主任柯文哲已著手籌辦酒駕防制基金會,希望將來能避免再發生類似悲劇。
  • 柯文哲,掰掰了!
    5月4日臺灣《東森新聞雲》公布的民調顯示,柯文哲支持度為48.5%,丁守中則獲得了32.1%的支持度,而在柯文哲與丁守中的夾殺下,姚文智僅獲得4%的支持度。有臺灣網友戲謔,「4%,比啤酒濃度還低」。不過支持度比啤酒濃度還低的姚文智,信心度還是滿格的,直到昨天(15日)他還在網絡電臺接受專訪時表示,相信民進黨一定會自己提名且「一定會提名我」。
  • 柯文哲稱「進口30萬外籍新娘」遭抗議
    中新網3月8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北市長柯文哲7日下午出席性別議題公共論壇指出,「臺灣不是很多外籍新娘嗎?已經進口30萬了」,引起臺下民眾不滿,有團體會後舉標語抗議,但柯文哲隨後離開現場。 柯文哲不顧抗議離開現場 對於柯文哲的言論,民進黨趕忙出來料理「後事」。
  • 柯文哲從「政治素人」到「政治紅人」能走多遠
    「柯文哲現象」成為島內選後總結的熱詞。從毫無從政經驗的「政治素人」,到現在炙手可熱的「政治紅人」,柯文哲的轉型之路伴隨各種爭議,未來他將如何施政,如何處理涉及兩岸關係的議題?  與政治的淵源由來已久  現年55歲的柯文哲出生於新竹縣,畢業於臺大醫學系,在醫學領域成就非凡,以全臺第一名成績通過醫師考試、是臺大醫院史上第一位專責重症加護的醫師、被稱為臺灣器官移植葉克膜技術第一人。其妻陳佩琪是小兒科醫生,與柯育有一男兩女,其長子患有亞斯伯格症(一種沒有智能障礙的自閉症)。
  • 柯文哲又失言了…
    」此言一出立刻引起現場觀眾爆笑,柯文哲隨即自言自語道:「你看你看,又失言了。」儘管在當天下午的行動競選總部同樂會上,柯文哲向記者解釋稱上述表態實為失言,以「臺灣女生不化妝」做比喻不妥。他實際想表達的意思是呼籲每個人都要對美學有所要求,女生出門至少要穿得整整齊齊、乾乾淨淨,儘量打扮得漂亮一點。
  • 柯文哲要宣揚蔣渭水理念?你仿佛是在逗我笑
    政治人物的自我投射與各取所需正因為蔣渭水與臺灣民眾黨在臺灣近代史上的象徵意義,使得柯文哲的新政黨,在8月6日(這一天是蔣渭水和柯文哲的生日)成立大會之前已備受爭議。蔣渭水之孫蔣朝根擔任執行長的「蔣渭水文化基金會」發出聲明,認為該黨名容易造成混淆,請柯文哲再加斟酌,以示對歷史及蔣渭水的尊重。
  • 柯文哲會面劉結一,我們最關心的卻是這件事 | 風向
    圖源:網絡1.我就是一位醫師柯文哲,1959年8月出生,臺灣新竹市人,畢業於臺灣大學醫學系,2014年當選臺北市市長,並在去年成功連任。柯文哲曾至美國明尼蘇達大學進修,曾任職臺大醫院創傷醫學部主任,臺大醫學院教授,也因此被人們取綽號為柯P(P,教授Professor)。
  • 民調勝蔡英文 柯文哲:它就是引誘我出來選
    臺北市長柯文哲近來輪番炮轟藍綠,「撿到槍」的言論,讓柯文哲的網絡聲量大增。根據《旺旺中時》的最新民調顯示,一旦柯文哲加入2020戰局,高雄市長韓國瑜獲得44.8%支持度、柯文哲獲21.5%、蔡英文獲得17.8%。    對此,柯文哲今受訪時表直言,「它就是引誘我出來選」,媒體追問「為什麼?」
  • 柯文哲公開批評蔡英文賴清德:我支持"兩岸一家親"
    柯文哲(來源:中時電子報)海外網5月17日電 臺北市長柯文哲昨日(16日)赴臺北市議會備詢,市議員王鴻薇問柯文哲兩岸立場主張,稱「蔡英文都敢直言自己的主張,賴清德也敢主張自己是務實的『臺獨』工作者」,柯文哲當場回應,「這是不負責任的!」
  • 臺大醫師柯文哲自稱很白目 全因患有亞斯伯格症
    臺大醫師柯文哲自稱很白目 全因患有亞斯伯格症 2013年05月08日 15:10:00  來源:中國臺灣網   據臺灣媒體報導,前臺大創傷醫學部主任柯文哲說話快人快語
  • 柯文哲的「求生欲」
    藍綠兩黨黨內初選選情複雜備受關注,讓同樣有志於2020並自認「超越藍綠」的臺北市長柯文哲涼了很久,不過柯文哲「求生欲」很強,雖然在參選不參選這件事上一直打太極,對藍綠陣營可能參選2020人物的嘲笑和打擊卻不遺餘力。
  • 臺北市長柯文哲訪上海最愛看醫院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北市長柯文哲今天參訪上海質子重離子醫院,醫師出身的柯文哲笑說,這次在上海所有參訪項目中,最有興趣的還是看醫院,相信未來10年,醫療會成為兩岸交流優先項目。柯文哲17日至19日赴上海出席雙城論壇,今天安排參訪四行倉庫紀念館、上海質子重離子醫院、禾新醫院,以及虹橋綜合商務區等地。
  • 臺大醫師柯文哲自稱很白目 全因患有輕微自閉症
    臺大醫師柯文哲自稱很白目 全因患有輕微自閉症 2013年05月08日 15:10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傳為擅用籤名動怒 柯文哲:我經常不高興
    華夏經緯網12月16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民進黨支持的臺北市「立委」參選人組成「臺北改革陣線」,一連2天用臺北市長柯文哲籤名在報紙登廣告,據傳柯文哲事先不知,還為此動怒。柯文哲15日表示,他常不高興,也不是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