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一斤賣3000塊,現在身價「跳水」,一斤幾十塊錢,種了沒人買

2020-12-17 農村人事

歡迎閱讀農村人事,作者是土生土長的農村人,點擊上方藍色字體關注,每天都將為你帶來最新三農資訊。今天為你帶來的是:以前一斤上千還搶著買,現在幾十塊錢都沒人要,種植戶:啥原因?

有人說,站在風口上,就是豬也能飛上天。的確,有時候抓住時機,就能事半功倍。 就比如說,在前幾年,農村曾掀起了一股種植中藥材的熱潮,很多農民都投身其中。除了種植常見的中藥材,還有人種一些從國外傳過來的「稀奇貨」,在這其中,瑪卡一定是最火熱的一種。

瑪卡原產南美洲安第斯山脈,是一種十字花科植物,曾在秘魯等地有人工種植,後來傳入我國內地,在雲南和新疆一度有大面積種植。外表上看,瑪卡其實有點像圓蘿蔔,但其塊莖富含澱粉,從營養上看又有些類似於土豆等蔬菜。

就是這樣一種「平平無奇」的植物,引進我國後,一度身價倍增。有數據顯示,2011年,雲南黃瑪咖批發價約為220元/公斤,2012年上漲至400元/公斤。2014年,瑪咖的批發價,極具爆發,甚至達到每斤3000元。顯然,這種價格走勢,像過上車前半部分一樣,一直在往上衝,可以說是「一飛沖天」。

但是,正所謂「飛得越高,跌得越狠」,很快,到2016年以後,瑪卡的價格,就迎來大「跳水」,每斤只有幾十塊錢,連一百塊都很難賣到。瑪卡的這種價格走勢,讓很多人大跌眼鏡,尤其「受傷」最深的,就要數最後才大規模種植瑪卡的農民。

在最初,瑪卡剛進入我國的時候,不少農民都是觀望,不敢種,然後看到價格一年一年漲上來,逐漸心動了,等到達到最高,每斤幾千元的時候,很多農民就爭著進入瑪卡種植領域,開始大規模種植。但突如其來的價格大跌,讓種植的農民都傻眼了。在收穫之後,幾十塊錢一斤的價格,卻也難找到有人買,讓不少種植戶含淚毀掉種的瑪卡,改種其他作物了。

為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原來,早期瑪卡的「高身價」,並不是其本身價值的真實體現,更多地應該看作是一種炒作。瑪卡一度被包裝成「神藥」「南美人參」,但實際上,權威部門從未有過認證,這只是商家的過度包裝、炒作而已。

等到「泡沫」一破,最初炒作、包裝的商家已經大賺一筆,然後抽身離去,留下的則是盲目跟風進入行業的農民種植戶等。有的農民在價格最高時,大量擴大規模,借錢來種,期待收穫後也賺一筆,但最後卻事與願違,不僅沒賺錢,價格一降再降,幾十塊錢一斤都少有人買。

因此,筆者想要提醒農村人,千萬不要盲目跟風,尤其是當一個東西突然就沒有原因地大漲特漲,身價明顯不合理的時候,一定要保持警惕,不能兩眼只看「錢景」,就啥也不管直接進場,否則最後吃虧的只能是自己。

對於瑪卡身價的這些變化,你有什麼看法嗎?

相關焦點

  • 跌下神壇的農村補草,過去被捧成「天價」,如今幾十塊一斤沒人買
    不得不說,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確實提高了一大截,更多的人不再只關注是否能夠溫飽,而是更加傾向於養生。現代人的養生意識可以說是越來越強了,也正是因為如此,才使得一些所謂的養生補品價值迅速攀升,這其中有一些只是普通的中草藥,本來是用於治病救人的,但是被一些人炒作之後,價格迅速上升,市場需求打開了之後,買的人就會非常的多。
  • 農村大爺賣紅薯粉條,10塊一斤沒人要,15一斤被人搶,大爺很不解
    咱們村的李大爺30年前就做起了賣粉條的小生意, 是本村八十年代的第一批萬元戶。當時農村要種紅薯主要是解決口糧問題和餵豬,而且有的農民就喜歡吃紅薯,不但營養豐富,還甜糯可口。說出來可能城裡的朋友有點不相信,當時我家每次煮紅薯都會煮一大鍋,最少也有二三十斤,好些的挑出來人吃,剩下的全用來餵豬,所認當時的豬肉吃起來很香或許也是這個原因。但李大爺卻沒有把紅薯用來餵豬,因為青草和紅薯用來餵豬,豬長得太慢,最少得一年才能出售,萬一豬生病了沒救回來就全損失了,效益不高風險大。李大爺看到當年粉條在農村市場銷量挺大,就想到了把紅薯做在粉條賣。
  • 農村棉花幾塊一斤掙著種,十幾塊一斤沒人種?
    小時候在農村隨處都可以看到一大片一大片棉花,特別是棉花開的時候都是白花花的一片,然而隨著經濟的發展,現在在農村能看到棉花的幾乎了了無幾,以前的棉花賣幾塊錢一斤,而現在十幾塊一斤都沒人種了,這是為什麼呢?
  • 新鮮牛肉40塊錢一斤,超市的牛排卻只賣10塊,到底是什麼做成的?
    新鮮牛肉40塊錢一斤,超市的牛排卻只賣10塊,到底是什麼做成的?說到西餐,最經典的就是牛排,人們去西餐廳必點的應該也是它。而且說到牛排,大家的第一反應就是「貴」,的確大多數比較正規的西餐廳,牛排的價格是很高的,我們普通消費者也只能是手頭寬裕的時候去品嘗一次此種美味。不過自從超市裡也出現了牛排之後,人們去西餐廳的次數也少了,好多人都會選擇自己在家煎牛排吃。先不說口感如何,關鍵價格很便宜。
  • 廢紙箱價格大變 上周一斤賣1塊3 現在只能賣3毛
    前幾天廢紙箱一斤1.3元,能賣過3斤廢鐵,然而不到一周,已狂跌至0.3元。  紙箱回收一周跌得剩零頭  家住文化東路附近的李女士近幾個月攢了不少廢紙盒,她盤算著怎麼也能賣幾十塊錢。23日,「破爛王」上門過秤後,卻只給了7塊多。「最近幾天紙箱子又跌了,現在一斤才3毛錢。」
  • 農田挖的苦苣菜,賣5塊一斤被搶,咋大棚種野菜,5毛沒人要?
    這些年,城鄉居民生活條件好了,常年各種新鮮蔬菜不斷,南菜北運,北菜南運,蔬菜沒了季節沒了地域之分。而人的胃口很刁鑽,對某一種蔬菜都可以吃膩味。因此現在不僅大城市居民對野菜情有獨鍾,就是農村種田的農民也喜歡上了吃野菜。因此,近幾年經常看見有城市人把車停在農田邊,去農田尋找野菜。
  • 在山東農村隨處可見的蟲子,竟然賣到3000塊一斤!有人要發財了~~
    炒豆蟲    你敢吃豆蟲嗎?  甚至前些日子有媒體報導出,有的餐廳螻蛄竟然要賣到3000元一斤,還經常賣斷貨!  很多人不相信,特意到某寶上去搜了一下,發現這貨在網上最高價格,真的賣到了750元一斤!  ↓↓↓
  • 網上賣的蜂蜜才十幾塊錢一斤,是真蜂蜜嗎?
    現在蜂蜜市場很亂,但是蜂蜜又是剛需的,真的不吃還是不行的。很多時候會在網上看到一些蜂蜜只賣十幾塊錢一斤,不少人就覺得這些蜂蜜是假的,那麼這些蜂蜜到底能不能買呢。網上賣的蜂蜜才十幾塊錢一斤,是真蜂蜜嗎?在這裡老農只能夠說一分錢一分貨,便宜的蜂蜜還是不能建議不買,畢竟這年頭高價都不一定買得到真蜂蜜,那麼便宜的蜂蜜,還是網上買的,自然就沒有什麼好蜂蜜的。現在國內的蜂場主要就是養殖兩種蜜蜂,一種是大家常說的土蜂,另一種就是意蜂了。其中以土蜂蜜比較貴一些,一般都是賣五六十塊錢一斤以上的。
  • 從20元一斤跌到5元一斤,草莓價格「大跳水」,背後原因值得看看
    導讀:從20元一斤跌到5元一斤,草莓價格「大跳水」,背後原因值得看看新冠肺炎的出現對經濟產生了直接的影響,表現明顯的應該就是餐飲業了,根據有關的報導,各城市的西貝已經關門轉讓,曾經在旺季收入高達近萬億的餐飲龍頭,現在也沒落了
  • 中國最便宜的海鮮,一斤5塊錢!價格比蔬菜還要便宜,卻特別好吃
    對於我們生活在內地的人來說,提起海鮮,第一印象就是貴,太貴了!一個螃蟹大幾十,有的蝦甚至100多塊一斤,要想飽飽的吃一頓,沒個大幾百上千根本不行,對於像怪咖姐這種屌絲級別的人來說,吃這麼一頓海鮮要心疼小半年。
  • 蟶子王現身市場 35塊錢一斤 皮皮蝦降到20塊錢一斤 養殖蝦35一斤
    休漁期菜市場海鮮新品種海鮮增加的不多,今天有一點蟶子王(一種大蟶子),35一斤,不砍價。雖然新鮮度差一點,但價格還是可以,很快就被幾位顧客買走了。皮皮蝦,現在不太肥,也沒籽了,只是鮮美度還是那樣,圖中個頭不太大的皮皮蝦(蝦虎),一斤不到30塊錢,28塊錢左右,貨量還不少。
  • 新疆哈密瓜在南方要賣6塊一斤,當地果農只賣兩塊,真心便宜
    新疆哈密瓜在南方要賣6塊一斤,當地果農只賣兩塊,真心便宜目前大家都可以看到了一些哈密瓜在賣了,就連南方也已經看得到了,只不過現在這個價格真的還是挺高的,超市目前賣的價格是6塊錢一斤,一個哈密瓜有四五斤重,也是需要二三十塊錢了,普通人還真的捨不得吃的,畢竟去掉皮之後真的沒有多少了。
  • 農民自製紅薯粉條成本要五六塊,超市卻賣3塊錢一斤,這是為何?
    農村自製的紅薯粉條成本都是五六塊,為啥超市賣3塊錢一斤?文/農夫也瘋狂馬上就要到穀雨節氣了,在我們這裡每年穀雨節氣的時候,就要開始栽種紅薯了。因為在當時紅薯種植的規模比較大,不僅人要吃,家畜也要吃,而且還會把一大部分的紅薯用來加工成為農副產品來賣錢,比如紅薯粉、紅薯粉條等。如今村裡很少有人種植紅薯了,每年製作紅薯粉條的更是少之又少。而農夫家裡每年還會製作一些,前年製作了200多斤紅薯粉條,去年有近400斤。這些基本都沒有去集市上售賣,全部都是十二元一斤,讓村裡人、親朋好友買光了。
  • 豬肉13塊錢一斤,為何烤香腸只賣2塊一根呢?看完我再也不想吃了
    烤腸是很多人,尤其是小孩子跟女孩愛吃的一種食物,不但香氣撲鼻,顏色焦黃的很好看,最關鍵是相比於別的零食動不動十塊,十幾塊的價格,大大的一根烤腸只要2塊錢,可謂是「良心零食「了,但是你沒有想過,現在的肉價13塊一斤,為啥香氣撲鼻的烤腸只賣2塊一根呢?不知道這個答案的人虧大了!
  • 這裡的生蠔論斤賣,六塊一斤任你吃,各種海鮮價格「低」到想不到
    這裡的生蠔論斤賣,六塊一斤任你吃,各種海鮮價格"低」到想不到。膠東人愛吃鮁魚,之所以他們愛吃,是因為肉多刺少,無論是清燉紅燒,都非常的好吃,他們也是怎麼吃也吃不夠,今天早上鮁魚還真不多,價格比上周要高,出了不少新鮮度,也是稍微差了一些,中等大小的鮁魚,就要15塊錢一斤,而上周就賣出了幾塊錢,價格高出了一倍多呢。
  • 老奶奶賣大蔥溫暖遊子的心,8元一斤賣3元只為在外的遊子能吃上蔥
    今天早上去街上趕集,看到一個老奶奶正在賣大蔥,老奶奶的大蔥雖然個頭不大,但是看起來很新鮮,一堆人圍在那裡搶購,生意非常好,我就心想現在大蔥不是7,8元一斤嗎?這麼貴,難道還有這麼多人買?難道是降價便宜大甩賣?我遠遠就聽到別人喊,三元一斤?我以為我聽錯了,就很好奇,就靠近,在那裡圍觀起來。
  • 兩年前還賣10塊錢一斤,今年一斤五毛錢賣不動,農民:炒作失敗
    導讀:兩年前還賣10塊錢一斤,今年一斤五毛錢賣不動,農民:炒作失敗 對於農產品的炒作,從來都沒有停止過,像前幾年的「天價」農產品,無一不是通過商家炒作而來的,像大家熟知的瑪咖、肉蓯蓉、黑枸杞等等,都曾經賣到過千元一斤的天價。隨著人工種植的大量開展,加上這些產品的真實面目被揭露。
  • 一塊錢一斤的「它」,女子把它切開賣,8塊錢一斤顧客排隊買!
    一塊錢一公斤的「它」,女人把它切了賣,8塊錢一公斤的顧客也說便宜!甘薯1元一斤,在一些地方,幾分錢一斤,女人買了很多地瓜回家,然後把紅薯乾淨,再切片,最後切成條,許多不同種類的紅薯,有黃色的心,還有一個紅色的心,還有白色的心,無論如何,味道很好,但是小編喜歡吃白色的心。
  • 農村大集村民賣野生稀罕物,格格燕22元一斤,一條白魚沒人敢買
    小編去皖北淮北農村大集拍攝照片,發現幾位村民在大集上擺地攤賣野生稀罕物,村民說這些野生稀罕物都是從農村郊外河溝裡捕捉的,吃的不是魚飼料,這些「稀罕物」天然野生環保無公害,營養豐富滋補身體功效高,引眾多趕集市民圍觀。
  • 水果現在流行這麼賣,10塊一斤,大家來看看這種賣法好不好
    相信大多人都聽過一句話,這句話就是多吃水果對身體,其實這句話一點錯都沒有,小黃每天晚上吃飽之後就會吃一個水果,酸酸甜甜的非常的美味,最關鍵的是,水果的營養價值非常的高,能夠補充身體上需要礦物質和維生素,小吃貨們,你們喜歡吃什麼水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