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心聲!無論留守還是回國,「儘量不給祖國添麻煩」!

2021-01-07 歐美同學會

據《歐洲時報》報導,疫情防控措施「解封」後,歐洲多國社會經濟生活加快復甦。雖然疫情的長期化使得在歐留學生面臨防疫、經濟等諸多現實困難,但在防疫期間,越來越多的留學人員致力於抗疫行動。他們中有的人留守學校,支持抗疫;也有的人回國主動隔離,杜絕把病毒帶回國內的風險;還有用自己的所學,志願衝在防疫一線的同時開始思考重新規劃未來。

無論留守還是回國——

「儘量不給祖國添麻煩」

「作為海外留學人員,這時候,咱儘量不給祖國添麻煩!」在義大利攻讀博士後的李慶峰(化名)回憶,義大利剛暴發新冠疫情的時候,自己儘量不選擇出門。儘管疫情令他憂心忡忡,但想著回國路上可能會感染並把病毒帶回國內,加之回國將不可避免會影響學業,權衡再三後,他還是選擇留下。

在西班牙留學的小鄭疑似感染新冠肺炎,儘管「非常想回家,但擔心在飛機上傳染別人,所以最終打消了回國的念頭」;在英國伯明罕大學留學的王詩涵相信,做好個人防護是當下最該做的事。於是,她照著母親列的清單,採購了兩個月的日常用品……

即便最終選擇回國的留學人員,也嚴格做好防疫保護工作,把自己「裝扮」一新。「祖國已遭受過病毒侵擾,不能遭受二次侵害。千裡回國可以,但不能途中『染毒』,更不能千裡『帶毒』回去!」剛從義大利佛羅倫斯大學學成歸來的徐慶蒙說,「我一方面查看、了解回國入境的相關政策和防疫規定,開始和國內的父母、轄區居委會、街道、區防疫指揮部、國家留學基金委、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等多方聯繫,並做好了回國自我隔離的心理準備;另一方面仔細查閱各種關於長途旅行中如何做好個人防護等相關信息,盡最大可能把被感染的概率降到最低。」

身在異國他鄉,留學人員深知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代表著中國形象。即便從國內返回到留學所在國,他們都會在駐外使領館教育部門指導下,自覺接受醫學隔離安排。面對外國人對中國的誤解甚至歧視,他們在社交媒體上發起宣傳活動,向更多人普及疫情知識,反對汙名化,維護祖國形象。

發揮所學助力所在國抗疫——

「這裡也需要我搭把手」

「新冠肺炎疫情,中國打上半場,世界打下半場,海外留學人員打全場。作為一名留德學生,我就是打全場的選手之一。」留學德國德勒斯登工業大學的孫瑤瑤如是說。籌集醫療物資,募捐善款,拍攝勵志視頻……海外留學人員馳援祖國的行動剛剛收尾,全球阻擊戰又悄然打響。

為了給選擇留下的同學們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為他們建立一個信息共享、互幫互助的平臺,在駐英使館教育處的倡議和指導下,全英學聯構建了一個由300多個微信群組成、涵蓋了8萬餘在英留學人員的微信互助群網絡,第一時間安撫學生焦慮情緒,發布疫情相關信息與建議,提供專家防護指導,第一時間解決同學們遇到的緊急情況。

在肆虐的疫情面前,更多的海外留學人員用自己的所學參與互助抗疫。在駐德使館教育處指導下,孫瑤瑤作為德國華人心理健康協會成員,利用自己所學的心理學知識,和其他協會成員一起整理完成了《留德疫情安心手冊》,把自己疫情期間的許多切身體會,傳遞、分享給在德留學人員。

「請放心,做好居家隔離,減少人員接觸能大大降低感染機率。」「我們會提供最專業的治療。」正在法國克萊蒙奧凡涅大學攻讀生物醫學博士學位的翟若陽加入了全法中國學聯醫療諮詢小組,每天都要這樣安撫和幫助大量情緒低落的同學……這樣跨越種群和語言文化而守望相助的故事,每天都在海外留學人員中上演。

五成以上留學生改變未來規劃——

「疫情正在改變每個人」

由於學校關閉宿舍、舍友防疫意識弱等原因,一些海外留學人員輾轉回國。回國後,這些留學生大都選擇站上家鄉的抗疫前線。

2019年12月底,在雪梨大學留學的方梓燁回到東莞準備過年,沒想到疫情突然來襲。家人把社區正在組建疫情翻譯組的通知轉發給他,他毫不猶豫報名參加。「你從哪裡來?在哪中轉過?」「你的航班號是什麼?聯繫方式是什麼……」方梓燁每天用英語、日語詢問需要集中醫學觀察及居家醫學觀察的境外人員。由於航班時間的不確定性,他需要24小時隨時待命,穿著防護服連續工作幾個小時是常事。

在山西太原,在南非主修英語教育專業的李銳鵬則幫著翻譯山西省級新冠肺炎定點救治醫院——太原市第四人民醫院的英文文件。他所在的「防疫情翻譯志願者服務隊」裡,像他一樣的志願者有50多人,翻譯語言涵蓋英語、西班牙語、法語、德語、日語等多個語種,通過線上、線下方式,為海關、機場、車站提供24小時全天候翻譯服務。

有留學人員表示「疫情,正在改變我們每一個人」。

留學德國德勒斯登工業大學的孫瑤瑤說,「身處這樣一場波及全人類的疫情中,我們可以恐慌,可以焦慮,但我們不是單打獨鬥,也沒有身處絕境。我們身邊,還有中國使領館、中國學生社團、華人組織,以及那些經常分享每天又嘗試哪些新菜品的朋友……每個人看起來只是在做一些力所能及甚至微不足道的事,但這些,足以讓人感到這個世界的勃勃生機。」

來源:中新網

微信排版:商子文

相關焦點

  • 張偉麗宣布暫時放棄回國,不給自己找麻煩,不為祖國添麻煩!
    但北京時間3月16日,張偉麗及其團隊經過慎重考慮,決定暫時放棄回國。起因在於朋友圈中的一個消息,就是曾定居美國的黎某一家,13日從麻薩諸塞州回到北京,導致飛機乘客感染。為了避免給祖國增加負擔,張偉麗及其團隊選擇繼續「流浪」美國,暫時放棄回國計劃。
  • 綏芬河入境隔離的留學生:特別不好意思,最後還是給祖國添麻煩了
    「特別不好意思,最後還是給祖國添麻煩了。」4月11日,回想從莫斯科出發到住進賓館這40多個小時,程峰說,只希望隔離後沒任何疾病,趕緊回家。本文圖片澎湃新聞記者 段彥超華人全副武裝登機「像醫療隊」「說實話,開始我們想的是不回來,不給祖國添麻煩。當時,國內疫情已經穩定。」4月11日,正在綏芬河市富邦酒店隔離的程峰告訴澎湃新聞,後來莫斯科疫情爆發,綜合各種情況考慮,覺得留在俄羅斯不行,才決定回國。以前,程峰迴國都是從莫斯科飛北京,再回老家。
  • 法國歸國留學生:心理煎熬選擇回國 但不想添麻煩
    在世衛組織宣布歐洲成為新冠肺炎疫情的「震中」後,網絡上關於歐洲學生是否應該回國的討論甚囂塵上。有人認為留學生暫不應回國,以防止輸入病毒;也有人認為留學生應該回國,以保障他們的安全。近日,一名從海外歸國在酒店隔離的女子堅持要喝礦泉水與工作人員發生爭執,一名從澳大利亞返京的華人不按規定居家隔離反而不戴口罩外出跑步,更是使得海外華人是否應該回國這個話題引爆輿論。
  • 16歲南京留英學生:留在英國不回來 不給祖國添麻煩
    在這樣的疫情形勢下,超過20萬在英中國留學生面臨著一個選擇:回國還是留在英國?在全校只剩下自己一個中國學生的情況下,在英國讀高中的16歲南京學生劉豐愷告訴父母自己的決定:留在英國不回來,不給祖國添亂。劉豐愷的決定讓父母既感動又心疼,抹著眼淚提筆寫了一封信,放在口罩裡寄給無比牽掛的孩子。「希望給他鼓勵和力量,也希望他一個人在異國他鄉保護好自己」。
  • 中國留學生回國,難上加難!回國航班全都亂了,高價的、沒票的、取消的、滯留的...學姐精闢總結,值得留學生和家長收藏
    但我個人不喜歡說「回國更安全」,這樣感覺在說堅持留守的人是傻子。也不喜歡有人說「留下最保險」,這樣說感覺選擇回國的人是傻子。在買機票的時候我只說我喜歡給自己做PlanB,我個人不喜歡被動的生活,如果不買我只能看英國這邊積極的應對新聞而屏蔽回國更安全的消息,同時我也做好長久戰的準備。
  • 疫情中的留學生:我為什麼選擇暫不回國?
    所以在這個時間,「就不給國家的交通運輸和醫療衛生系統添麻煩了」,儘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  拉夫堡大學學生周星澤考慮的還有學業,如果回國之後想再回英國會比較麻煩,另外,他相信留下來的同學們能夠相互照應,「即使有人生了病,我們互相能夠照顧對方」。  學業如何繼續?
  • 滯留峇里島中國遊客:「還是祖國好!」
    特寫:「還是祖國好!」——滯留峇里島中國遊客的心聲新華社印度尼西亞峇里島11月30日電 特寫:「還是祖國好!」——滯留峇里島中國遊客的心聲新華社記者梁輝「真的非常感謝!」
  • 英國留學生:我選擇留下,不給祖國添麻煩
    回國還是留下,成為在歐美國家中國留學生當前面臨的一個艱難決戰。正在英國攻讀博士四年級的劉哲決定不回國,他對《環球時報》表示,不想給國家添麻煩。這句話乍聽起來有些像口號,記者追問了好幾遍,發現這是劉哲對新冠疫情做出充分研判的結果。就讀于格拉斯哥卡利多尼亞大學環境工程專業的劉哲在英國學習有6年了。
  • 青春之歌——留學青年心繫祖國、胸懷祖國的情懷
    在三個多月的時間裡,身處海外的中國留學人員,從關注、聲援和支持國內抗疫,到轉而主要做好個人防護,無論選擇留守,還是選擇回國,一直被疫情影響著。 在我的記憶裡,在外留學人員持續在三個多月的時間裡,引起從國家領導人到普通百姓、從媒體到民間輿論場的持續關注,近年來還是頭一回。在這場抗疫和防疫之戰中,留學人員再次讓我們刮目相看。
  • 回國還是留守?疫情下在日中國留學生的抉擇
    「回國後,我變得挺開心的」同樣選擇了回國的小陳,目前在上海為實習而忙碌著。即將在明年4月畢業的東京大學留學生小陳,在5月買到了一張回國的機票之後,開始迅速整理收拾行李,並將精心布置過的房子清空,踏上了回國的旅程。
  • 【網連世界】三位法國留學生疫情期間回國體驗到了什麼?
    她說:「感覺所有工作人員都是發自內心地關心我、幫助我,回國以後不管在哪兒都有種安心的感覺,身邊的工作人員像親人一樣,這種感覺也只有在祖國才能感受到。」  「工作人員很辛苦,儘量不給他們添麻煩」  留學生小王於3月17日從巴黎返回北京,當時北京剛開始執行境外返京人員強制集中隔離的政策,各個隔離點的準備、協調工作還不夠完善,在機場和隔離點之間接送隔離人員的車輛也十分緊缺,工作人員既要將隔離人員妥善安置,又要回應機場轉運集散地的催促,忙得焦頭爛額。
  • 留學生回國紀實|真的很怕坐幾十個小時的飛機,防護不當給祖國添麻煩
    本文轉自微博@浪裡赤條小粗林 有給打算回國的留學生的建議,也有真實的入境機場的等待現場情況。希望大家都看看,海關醫護都太溫柔了,回國的留學生們很多都真的很好!現實哪兒有什麼對立情緒,大家都太好了[淚]有幾個細節:1、90%都是留學生,每個人都在跟醫務人員和海關鞠躬,謝謝謝謝,麻煩麻煩。沒人抱怨沒人催促叫到自己的名字就乖乖喊到。
  • 海外抗疫來信丨回不回國?留英學生的艱難選擇
    現在,一張考卷已經在留學生面前展開:疫情當前,歸國還是留守? 這是一場只有一道選擇題的考試,它事關生死和前途。更為艱難的是,沒人知道哪個選擇才是正確答案,因為無論最終選擇哪個答案,你都將經歷很多未知的困難和危險,任何一個環節的疏忽大意,都有可能對你以及身邊的人發生意想不到的人生影響。
  • 如果你是留學生, 畢業後, 回國還是不回國? 請三思而後答。
    於是,不得不發出感慨:如今的留學生,難道都不願意回國了嗎?「我是中國人,我要回到祖國去發光發熱!」能夠發出這擲地有聲的留學生,必然是一個深愛祖國,不忘本懂感恩的。而這樣的人,也才是真正的國之棟梁。那些普及大眾化的國外留學生,愛回國不回的,咱也別太計較,而對於優秀的冷門專業人才,我們儘量給予更多的「優待」。花式作死的不回國理由近年來,隨著網絡的發達,關於留學生話題,但凡有點水花的,都會一次又一次登上熱搜榜。當然這其中更多的是,關於各類花式不回國的理由。
  • 如果你是留學生,畢業後,回國還是不回國?請三思而後答
    於是,不得不發出感慨:如今的留學生,難道都不願意回國了嗎?」既然如此,我們在針對留學生是否回國問題上,是否可以網開一面,具體情況具體對待了麼?那些普及大眾化的國外留學生,愛回國不回的,咱也別太計較,而對於優秀的冷門專業人才,我們儘量給予更多的「優待」。
  • 一名留守兒童的心聲:爸爸媽媽,你們為了掙錢卻缺席了我的成長
    今天筆者看到了一名留守兒童寫給爸爸媽媽的信,信中表達了自己最純樸的心聲:爸爸媽媽,過完年了,你們又要外出打工了。你們知道嗎?你們為了掙錢卻缺席了我的成長。我都不知道該對你們說什麼才好!錢很重要嗎?為什麼你們掙到錢,我卻感受不到快樂。我每天生活得很孤獨。我渴望爸爸媽媽的關愛,可你們忙於掙錢,忙於工作。這一年中,很長時間我都等不到你們的一個電話。
  • 德國一學校18名學生確診,其中5名為中國籍,留學生該不該回國?
    其實就是如果不回來,那麼呆在那裡該怎麼辦?只有先考慮這兩個問題,再來決定要不要回國!暫不回國的留學生是出於什麼樣的考慮?目前有許多留學生回國都要面臨轉機,並且路途中飛行的時間也比較長,面對交叉感染的風險比較高,還有就是有些留學生的家就是武漢的,面對的風險較高,因此不考慮回國;不回去添麻煩!
  • 留守人口研究|鄔志輝、李靜美:農村留守兒童生存現狀調查報告
    但我們又有多大的理由讓孩子——祖國的未來,成為不完全城鎮化的代價承受者呢?為了兒童的健康成長,人們對學校和社會給予了更高與更多的期望,希望它們來擔負一部分「留守家庭」無法勝任的責任。但這種責任轉移並不能自動化地實現,它既需要學校和社區認同這種責任擔負的合理性,又需專項資金予以支持,為此政府要做好頂層設計,發揮宣傳號召、組織協調、財政支持和政策引導等作用。
  • 回國無論出於激情還是理性 不變的是海歸的「報國心」
    對於老海歸而言,歸國決定傾向於「激情」,無慮當時國內外工作環境、待遇等各類條件的落差;而新海歸的回歸則逐漸「理性分析」,國內廣闊的市場與發展平臺、良好的創新創業氛圍環境、日漸增強的綜合國力,甚至是便利生活,都成為海外學子的誘惑力。然而不變的,是海外學子縈繞心間的鄉愁與「報國夢」。 在第十九屆海交會舉辦期間,我們也採訪了幾位新老海歸,談談他們的回國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