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線訊 8月17日,中安在線記者第二次試乘合肥地鐵1號線。此次試乘的範圍是從葛大店站出發,經14站到達底站——九聯圩站,中間不停站。
1號線北起天水路站,南至九聯圩站,線路全長29.06公裡,目前在建的1號線一、二期工程北起合肥站,南至九聯圩站,全長24.58公裡,全為地下線,設站23座,平均站間距1106米。
自動售票機可購買測試單程票
第二次來到葛大店站,發現較之第一次,刺鼻氣味明顯淡了許多。站內設備上以及座位上覆蓋的薄膜都已清除了。
不過這次最大的不同當屬於自動售票機了。
6月26日試乘時,自動售票機還不能出票。今天投幣兩元,就可以從出票口獲得一張測試單程票了。不過,目前售出的票僅限於維修和測試使用。
據現場的工作人員介紹,因為還處於調試階段,所以系統較慢,且如果使用紙幣購買的話將不會找零。
「那刷一卡通能否進站呢?」對此,合肥軌道運營分公司技術處負責人彭瓊芳表示「正在協調,相信肯定可以通用的。」
最多可滿足2084人乘車需求
據悉,1號線全線共配置26列B型全焊接車體列車。
軌道1號線電客車司機鄭子祥介紹,列車共6節車廂,每節車廂有36個或40個座位,共232個,即座位載客232人。定員載客每平米6人,總1466人,超員載客每平米9人則可滿足2084人乘車需求。
試運行階段,從合肥站到九聯圩站,中途不停站,大概要40分鐘。正式運行階段,因為要將停站時間算入,故時間跨度將會拉長。在運行的不同時期,停站時間也會有相應的調整。
記者發現,手機信號時有時無。「現在因為列車還處於調試階段,所以部分車輛段是沒有信號的,但是未來4G網絡將全部覆蓋。」彭瓊芳表示。
此外,列車在行駛過程中顛簸明顯,對此,車站的工作人員表示,還處於試運行階段,後期將會比較平穩。
天水路站將建一座停車場
在試乘結束後,媒體一行來到了珠江路車輛段。
目前,該車輛段配備26輛車,以後將會增至68輛。在天水路站則將新建一個停車場,滿足停車需求。屆時,列車將會分為兩撥分別從珠江路車輛段以及天水路停車場發出。
據悉,車輛的運用管理、停放及維修保養都在車輛段完成。每天,列車經過一個例檢準備後從這裡發出,運營結束後還將回到這裡做相關的檢查。
其實,列車的檢車很多。據介紹,有日檢、雙周檢、三月檢、年修、十萬公裡的大修等等。此外,如果列車在線路上出現故障,就要退出運行,回庫維修,這就是故障修。
7人全天候監控一號線
緊接著,記者們來到了控制中心。寬闊的大廳內,擺設著各式各樣的作業設備,牆上有一個大型的電子屏幕,可實時監控目前正在試運行的1號線動態。
據悉,控制中心是5條軌道線的控制指揮場所。目前只有1號線的調度區,旁邊預留了其餘4條線的調度區。
「如果把地鐵比作一個人的話,那麼控制中心就屬於地鐵的大腦。每天有成百上千條指令從這邊發去,來指揮列車運行、指揮作業、客運組織以及應急處理。」合肥軌道運營分公司控制中心值班主任朱東坡表示。
朱東坡有趣地比喻道,「西遊記裡有風雨雷電四位來掌握人間的氣候變化,控制中心則有四個調度員為地鐵安全保駕護航,他們分別是行車調度員、電力調度員、維修調度員和環控調度員。」
目前,控制中心共設置四個班組,每個班組有一名值班主任、兩名行車調度員、兩名電力調度員、一名維修調度員以及一名環控調度員。這七位人員將各司其職,相互配合。
其中,行車調度員是地鐵的一級指揮,主要負責列車運行、施工組織等,是大廳中最為繁忙的一個崗位;電力調度員對供電設備狀態進行監控;維修調度員整合運營信息,包括發布搶修令、臨時計劃審批和信息通報;環控調度員主要負責機電設備監控,包括屏蔽門、電扶梯、防災報警系統等,保障設備狀態正常運營。
通過大屏幕,可以獲知車次、列車運營具體地點和早晚點等信息。站臺、站廳、出入口、車輛段、變電所等通過閉路電視一覽無餘。
軌道線路不是環線,那司機如何掉頭呢?朱東坡介紹,「看著不是環行線,其實還是環形的。列車在終點附近通過折返線可以轉到對面軌道上,只需要換端就可以完成折返作業。兩個駕駛室此時就發揮作用了。」(檀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