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韓國「N號房」事件引發輿論高度關注,各方討論聲音不斷。「N號房」事件,是指通過社交平臺Telegram建立多個秘密聊天房間,冒充警察威逼利誘女性拍攝裸照,再用這些照片威脅受害者,對受害者實施性犯罪,將犯罪過程拍攝下來發布到會員收費制的聊天群。
此案涉及未成年人,受害者人數眾多,還有公職人員涉案。截至3月22日,韓國警方掌握線索的被害女性多達74人,其中16人為未成年人,最小年齡受害者為年僅11歲的某小學生,而曾經加入過房間共享非法傳播物的用戶則多達26萬。
3月23日,韓國SBS電視臺公開「N號房」事件「博士房」運營者長相和身份信息,此人名叫趙主彬(音),25歲,信息通信專業,曾作為學校學報編輯部編輯局長活動。據報導,趙主彬還涉嫌預謀殺害女童,疑似「N號房」會員的姜某以400萬韓元為報酬僱用趙主彬殺害曾舉報自己罪行的某女性的女兒,雖然最終未實施犯罪,但警方目前以涉嫌預謀殺人罪將案件一併移交檢方。
「N號房」事件公開後,韓國300萬人請願調查聊天群所有26萬會員。3月23日,總統文在寅親自下令徹查「N號房」事件,所有聊天群會員都將被包含在調查範圍內,同時給所有被害女性送去慰問,政府將負責刪去一切非法視頻,還將為所有受害者提供法律、醫療等一切援助。
3月25日上午,警方將趙主彬移交檢方時,安排趙主彬站到媒體鏡頭前公開真容,面對記者,趙主彬表示:「向所有被我傷害的人表示道歉,感謝讓我停下無法自拔的惡魔人生。」當天他脖子上戴著護頸帶、額頭上貼有創可貼,此前曾試圖用原子筆自殘並且用頭猛撞牆。趙主彬自殘後被送到醫院,結果出現發燒等症狀,之後接受了新冠病毒檢測,檢測結果是陰性。
3月26日據韓媒報導,為防止二次傷害,韓國政府將在3周內為「N號房」受害者更換居民身份證號碼。
一場網絡上的匿名狂歡
根據虛擬貨幣交易所留下的個人信息,「N號房」上萬名收費會員中不僅有公務員、教授、人氣藝人,還包括體育明星、著名創業公司CEO等知名人士。該聊天室從2018年就開始出現,但直到一名記者和兩名大學生將此事揭露出來,這場網絡上的匿名狂歡才暴露在大眾視野之下。這26萬人並非只是觀眾,實際上他們被要求上傳自己擁有的色情視頻,如果不交換這些色情信息,就會被強制退出房間,而上傳親自拍攝的非法色情視頻,就能拿到「N號房」的免費通行證。這意味著這些人實際上是這次性犯罪事件的共犯。
網絡並非法外之地,但通過這次事件可以看出,部分人在網絡上傳播非法信息、視頻時存在僥倖心理。與此同時,圍觀者助長了施暴者的暴行,將受害女性和孩子一步步推向絕望的深淵,這其中也定會存在網絡監管的漏洞。
其實,趙主彬早在2018年就通過網上售賣毒品的虛假廣告方式來騙取錢財,之後用黑客技術竊取女性受害者的個人信息,再到後來案犯們為Telegram設置具備「閱後即焚」的自毀功能、加密功能,這些技術讓參與者們更安心地去挑戰社會道德和法律的權威,可以說「N號房」的壯大就是濫用科技手段的結果。
網絡成為人性之惡的遮羞布,加之網絡監管不到位,所以才有多達26萬的人堂而皇之地做著有悖於人性、道德和法律的事。5G時代即將來臨,在帶來機遇的同時也面臨了更多的挑戰,網絡安全問題,已經不僅限於個人的財產安全、人身安全,更會涉及到國家。如何維護網絡安全,加強網絡監管,將成為更重要的課題。
主犯系「學霸」引發社會反思
據了解,趙主彬大學四年中有三年各學科平均績點4.0以上,多次獲得獎學金,擔任學報記者和主編,曾就如何防範性犯罪撰寫過文章,三年參加過五次志願活動。如此光鮮的履歷下卻藏著一顆陰暗的心。
「學霸」犯罪並非個例,北大吳謝宇弒母案,因其「學霸」身份一度成為輿論熱點。雖然學習成績的高低和個人品質的好壞並無必然聯繫,但「學霸」犯罪更會讓人深思社會、學校、家庭對學生的教育是否存在除學業以外其他方面的問題。
據趙主彬的同學描述,他大學期間雖然學業成績很好,但跟同學們的相處並不十分和諧。趙主彬在性格和心理方面的問題可能在現實生活中早已有所表現,但因其「學霸」的身份蒙蔽了周圍人的雙眼,導致老師和家長忽視了他在學業以外存在的更嚴重的問題。
無論是「學霸」還是「學渣」犯罪,社會、學校、家庭教育都應反思,在努力造就「高材生」的同時,是否重視了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培育。
各界聚焦惡劣負面影響
聊天室裡的性剝削視頻會如此大肆傳播,與主犯和26萬共犯的僥倖心理和獵奇心理脫不了干係,所產生的負面影響也不容忽視。
案犯為滿足自己的獵奇心理拍攝下藥、性侵女性和未成年人,甚至更殘忍的視頻。26萬人不惜花高價註冊會員甚至拍攝類似視頻上傳,只為觀看「N號房」內流傳的更離奇的性剝削內容。參與者明知這種行為見不得光,卻抱著法不責眾的僥倖心理,用自己沒有親手殘害女性的思想自我寬慰著。更令人噁心的是,「房間」的運營者們,還會把女孩帶到線下實施侵犯。在臥底不久,記者就曾在一場直播中看到,一個中學女孩在旅館裡遭到成年男性的性侵,而在直播的另一頭,眾多的圍觀者不斷叫好。
實際上,遭受性虐待的女性和未成年人並不只在聊天室流傳的視頻裡出現的74人,圍觀者極有可能為了滿足自己更多的欲望而從虛擬的網絡世界回歸現實,搜尋發洩自己欲望的目標,這其中的模仿者甚至可能包括未成年人。若不徹查這些助紂為虐的人,不矯正他們的不正常心理,還會有更多無辜的女性受到傷害,這對韓國社會乃至整個人類社會都會產生較大的負面影響,我們不希望世界變成一個放大版的「N號房」。
「N號房」同時也是韓國厭女文化的一個縮影。這種病態文化對女性和社會產生的消極影響不容小覷。厭女文化不僅是貶低女性、物化女性,甚至於是對女性產生厭惡,並且在欺負、凌辱、侵犯女性中收穫快感。《新京報》文章指出,厭女本身就是一種人性之惡,當這種人性之惡沒被有效制止、而是廣泛流傳,甚至被變相縱容時,那麼人性惡的深淵就會越挖越深,甚至連最後那一丁點兒底線也會失守,這時就不僅是性犯罪,也是一場人性災難,甚至是一場社會危機。
以案為鑑警鐘長鳴
在「N號房」存在長達一年多的時間內,曾有一位名叫金在洙的男子向警方舉報,但警方並未受理,之後該男子也加入了「N號房」,變成了性剝削的主導者,並以數十萬韓元的高價進行非法淫穢視頻的交易。該細節被披露後,引輿論譁然。有人指出,舉報者最終淪為性剝削者的幫兇,可能有多重因素,但是,警方的漠視是不可忽視的一環。
「N號房」事件不僅衝擊了輿論場,其所反映的問題更該引起反思。其中,現行的各項監管制度是否起到相應的作用,使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基本原則貫徹到每一個個案,匡扶社會正義,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
像「N號房」這樣涉及未成年人的網絡性侵案件,近年來在世界各地頻頻發生,為其他國家敲響了警鐘。一方面是對青少年合法權益的保護,對犯罪者的懲罰,作為司法界要有所作為。韓國網絡性反應中心主任徐聖熙表示,韓國缺乏相關法律來懲罰與移動通訊服務相關的犯罪,那我國的法律法規是否需要進一步完善?另一方面是對青少年教育的反思,其中包括對未成年人自我保護的教育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未成年人的心智尚未成熟,缺乏自我保護的意識,更容易成為性侵犯的受害者。嫌犯手段其實並不高明,但還是有很多未成年人進入圈套,社會、學校和家庭需要為此承擔起責任。
(作者: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 賈垚垚)
(責編:邱越、袁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