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學的英語是「聾啞」英語,聽不懂也不會說。要對付這種情況該怎麼樣呢?這首先需要提高英語聽力水平,因為聽力是說話的基礎。尤其是對於那些想增加學英語的樂趣,不想一味地對付考試的學習者來說更是應該好好提升一下自己的聽力水平。
如果說能夠聽懂英語,那麼就可以不看字幕的看英文電影了,這應該是一種比較快活的事情。可是英語聽力該怎麼提高呢?聽英語時到底要不要看原文呢?對於這個問題,我們給聽力欠佳學習者的建議是這樣的:
第一,至少先看一遍原文。
因如果真的聽力水平較低,又不知道所聽材料的大概意思。那麼,你很可能在聽的時候完全聽不懂,或者只能聽懂一兩句。這樣你的聽力輸入材料就是無意義或意義不充分的信息,而這是不利於英語水平提高的。著名語言學家Stephen Krashen教授認為一個人的語言能力,只與可理解輸入的量有關。英語能力的提高必須在語言的溝通中,進行大量的可理解輸入才能習得。
因此為了保證整個訓練的效率和學英語的自信心,提前看看原文,了解一下材料大概在說什麼內容是有必要的。這樣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所聽材料的大致內容,同時便於在把握材料中心及大意的情況下猜測每句話的大概意思,減少聽力障礙。
第二,至少先認一遍生詞。
「逆向英語」的創始人鍾道隆將軍堅決反對先看單詞再練聽力,他提倡先聽聲音材料費,聽一兩遍明白大意後,再一句句聽,遇到不會的停下來猜詞義並查扁。但是這種辦法一則比較費事,二則讓他損壞了幾十個錄音機,毅力不強者難以堅持。所以事先看一遍吧,熟悉一下不明白的單詞,適當記一下,這是有好處的。
消除不太明白的單詞短語,事先記憶背誦的話,有助於減少聽力過程中的障礙,減少聽力訓練過程中過多的停頓。因為如果遇到障礙過多,會導致暫停次數過多,這樣做的話,一則影響學英語的心情及信心。二者也會破壞學英語的毅力。
事實上,我們想一下那你在聽漢語的時候也經常會有聽不懂聽不見的情況。比如說聽周杰倫的不少歌曲就是這樣。一味的追求從聽力中將它完全弄明白,不看漢語原文,這樣的話會極大地浪費時間的。此外對生詞。對生詞熟悉一下,可以使文章的大意更為連貫,不會出現我聽見了,我也寫下來了,但是我不知道什麼意思的情況。
第三,材料熟悉後練練聽寫。
為使英語學習到達較高水平,可以練一下聽寫。聽寫英語的好處有什麼呢?這主要來說有以下幾點?其一,把握讀音。有助於語音、連讀、生詞短語等知識的獲得;其二,可以培養英語思維;第三,提高效率。在聽寫的時候,緊迫感和注意力集中程度會比較高,提高做事的認真度。如果只跟讀或複述的話,會出現說了一半懶得說,或者放棄部分句子分散注意力等情況。所以聽寫有時候還是必要的。
那麼應該每周練多少次聽力呢?一般來說,每周進行兩到三次聽寫就可以了。剩下的時間,可以用來記憶背誦學習以及口頭表達整理。聽說水平與英語積累分不開,單純的聽是沒有效果的,一定要在應用中將所學知識激活,能靈活運用,這樣做更好。聽力可以算作更多的算做是英語水平的鞏固和檢測吧。要提高說話能力一定要開始張嘴說。比如嬰兒,他的學習本質也不過就是多聽多看多練而已。嬰兒有好奇以及生存的需要所以發出一些詞彙。
一來說提高聽力水平可以採取如下方法步驟。先將材料原文看一遍,勾出不會的生詞,花十分鐘將生詞記起來;然後放下書放聽力,聽一句寫一句,分清長難句、從句等難點;再打開書本檢查錯誤並標註,糾正自己的思維、慣性等錯誤,彌補自己的不足及欠缺;最後,誦讀全文兩遍,關上書進行聽寫,聽寫最好比上一次要長一點,幫助自己加深對長難句的印象,並有助於背課文
總之,聽力過關不是很輕鬆的,它需要經歷一定時間的「磨耳朵」才能實現。聽得多了,記得多了,在耳朵中激活更多的單詞,當才能真正意義上像聽中文一樣隨隨便便就能聽到他的大概意思,快速形成內容,甚至跟著讀出來。要提高說話能力一定要開始張嘴說。比如嬰兒,他的學習本質也不過就是多聽多看多練而已。
練到最後,你最後會形成自己的語料庫,熟悉更多的習慣表達,不需要電影字幕之類東西的提示就能懂得它的意思了。如是,一聽英語就能在大腦中形成形象,那麼你在聽力考試中也將迅速抓住重難點而不被套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