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害2億孩子的「聰明藥」,和被蒙在鼓裡的千萬家長!

2021-02-08 升學吧

作者:豆媽

來源:女兒派(ID:nverpai)

以前看哆啦A夢,總羨慕大雄可以擁有各種各樣的神奇道具。


比如能應對考試的記憶麵包,只要把書本內容印在麵包上,再吃下去,就能瞬間記住。


還有電腦鉛筆,只要拿在手裡,就會自動填寫答案,大小考試滿分不在話下。


可動畫畢竟是藝術想像的,讓我吃驚的是,身邊竟然真的出現了「聰明藥」這種玩意,聲稱「一吃提神醒腦,二吃秒殺高考」。


深入了解後,我只想對這些賣藥的商家個戶說一句:人血饅頭,好吃嗎?

                                                                 


3年前,央視網和北京青年報發布了一則關於「聰明藥」的新聞,轟動一時。


「新型益智,考生必備。一吃提神醒腦,二吃秒殺高考。」這樣的標語一打出來,瞬間風靡國內家長圈和學生圈。


為了孩子的成績,不少家長想方設法地從美國和韓國代購「可以提升孩子認知力和注意力」的「智力藥丸」。


相比商家和個戶口中說的「20%的常青藤名校學生和科學家都在吃」,「沒有任何副作用」而言,不少孩子服藥過後都出現了頭疼、抑鬱、心慌、神經錯亂的徵兆。


於是,「聰明藥」一度銷聲匿跡。


3年後,距離高考不過百天,「聰明藥」打著「學生益智保健品」的標籤,再次卷土而來。


這一次,直接掛鈎毒品。

根據新京報的報導,故事是這樣的。


女孩田靜(化名)是一所市級重點中學的學生,她讀高三,成績一直在下滑,從高一、二的班級前五,到現在跌出前十。


高考在即,女兒的成績讓全家人都慌了,田靜媽媽不知從何處聽說了「聰明藥」,託人買來了一些。


田靜對這種藥並不了解,也不清楚媽媽知道多少,只知道媽媽說:「這是聰明藥,有人吃了成績就變好了,你試試。」


最初,田靜每天早晨上學前吃一片,可吃了藥,攤開書,心思依然不在課本裡,尤其是最難學的物理,做題依然沒思路。


發現藥效不明顯,田靜把每天一片的劑量,加到了每天兩片、三片。


兩個月後,田靜覺得自己的課堂專注度提高了,物理習題也會了,連月考也再次進入班級前十。


這一粒粒指甲蓋大小的白色藥丸,成了田靜離不開的秘密武器。


但事情並沒有這麼簡單,早在服藥後的一個月,田靜就開始掉發、失眠。高三上學期快結束時,媽媽發現了異常,讓田靜停了藥。


可停藥後的田靜開始頭疼、噁心、焦躁,聽不進去課,看不下去書。


她一改往常溫婉的性格,在家裡吵著鬧著重新吃藥,但媽媽不準,於是她開始騙錢在網上偷偷買藥。


她找到一位賣家,藥房裡20塊左右的「利他林」,賣家開價1片100,田靜買了3片,拿到手後發現藥片不是以往的白色,而是粉紅色。


賣家說,這些是「不同生產廠家」引起的差異。


吃完這3片藥,田靜覺得恢復不少,於是再次找到這位賣家轉帳購藥,徹底離不開了。


高三下學期,田靜的失眠和脫髮情況越來越嚴重,她總覺得同學在背後議論她,瞧不起她,還總感覺被人跟蹤,要殺害她。

高考結束後媽媽帶著田靜就醫,醫生說,田靜是利他林成癮,而後期她服用的粉紅色藥片,經檢測後不是「聰明藥」,而是亞甲雙氧甲基安非他命,俗稱「搖頭丸」


北京高新醫院主任醫師徐傑說:


「到我們這戒毒的,有一成左右是利他林服用者,超過一半都是從『聰明藥』開始,最後變成麻古、冰毒等毒品的成癮者。」


還有更多被蒙在鼓裡的孩子和家長,抱著提升學習效率的初衷服用「聰明藥」,最終卻成了癮君子。


其中年齡最小的一個孩子才14歲,和田靜一樣,在網上購買「聰明藥」時買到了搖頭丸。


看完新聞我去百度了一下,「聰明藥」的主要成分是哌醋甲酯,一種中樞神經系統興奮劑。臨床醫學中,常用於治療兒童注意力缺陷、多動症障礙和嗜睡症,是嚴格的處方藥


常見商品包括利他林(Ritalin),專注達,阿德拉(Adderall)等。


藥效內,哌醋甲酯能加快多巴胺和去甲腎上腺素釋放,讓人的專注度提升,疲勞感下降,讓人有提升學習效率的錯覺。


但是在我國,哌醋甲酯被衛生行政部門列為第一類精神藥品名單,和冰毒、麻古、K粉、新型毒品並列。


北京華佑醫院主任醫師張銳敏說:「作為精神興奮劑,利他林(哌醋甲酯)的作用原理和冰毒的主要成分苯丙胺相似,大劑量服用會產生成癮性。」


美國禁毒署也把此類藥品劃為「二類受管制物質」,等同於嗎啡和古柯鹼。


「聰明藥」的本質,是一種軟性毒品。


BBC在紀錄片《藥品依賴》裡,採訪了服用「聰明藥」的學生。


他們表示,這些藥在提高注意力的同時,也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副作用:口乾舌燥,手指和腿情不自禁顫抖,頭暈噁心,當藥效過去,身體會是成倍的疲倦與虛脫。


而下一次,需要服用更大劑量的藥物,才能達到原有的效果。


還有個孩子告訴醫生:「剛開始吃有些忐忑,因為你不知道這是什麼,但當你吃下這類藥物,還能拿到好成績的時候,一切就順理成章了。」


這個孩子,也是從一粒「聰明藥」開始,然後是兩粒、三粒,然後開始追求更多的刺激,然後是搖頭丸,大麻,海洛因.


徐傑醫生的患者裡還有一個女孩,在美國準備SAT考試,由於過量服用利他林導致嚴重抑鬱、自我封閉。


「孩子的媽媽飛到美國時,發現女兒的房間很髒很亂,食品、生活垃圾堆得滿屋子都是。孩子一張嘴,說話已經前言不搭後語了,有點精神錯亂的感覺。」


想要擺脫藥物控制,只能強制戒毒



再次重申:「聰明藥」(利他林),最根本的用途是用來治療兒童多動症和嗜睡症。


如果健康的人過量服用,輕則嘔吐眩暈,成癮抑鬱,重則出現幻覺,全身抽搐,讓大腦認知和記憶受阻,引發心臟驟停。


畢竟弦繃緊了,遲早會斷。

趁著高考倒計時100天的風頭,萬能的某寶和無所不賣的微商也開始兜售形形色色的「聰明藥」。


在百度貼吧、微博等社交網站,「聰明藥」廣告也並不少見,有人發微博「求利他林」,就會有賣家應聲而至,還稱這是「最廣泛最主流也最好用的益智類藥物」。


而在鹹魚上,「聰明藥」隱藏在一些看似無關的商品之後。


比如「利他好,利潤很低,專注學習的桌子,來自瑞士」,表面上賣桌子,當你付款後,收到的則是瑞士華諾集團生產的利他林。


這張賣保溫杯的,標註「利他保溫杯,專注瑞士」,實際上同樣也是在售賣瑞士版利他林。


更多的,是每逢考試季,市面上就會出現「類聰明藥」產品。


「讀書輕鬆一點,考試勝人一籌」,這是針對學生的保健品「腦輕鬆」的廣告詞。


廣告一打,就成了家長之間的搶手貨。


有同學稱,當年他一日三餐都被父母父母督促著吃,但是吃完感覺心跳加速,難受得很,一點都不輕鬆。


還有白蘭氏的「贏考」雞精飲品。


百度百科的產品介紹裡寫著,是專為學生需要研製的雞精產品,讓學生們學得快,記得多。


有高考的學生親生實踐,說「味道特別奇怪,鮮得很,有點像一杯水裡面放了很多很多味精,喝上去有點難受。」


難道你真的覺得,學習不好,只要喝上一瓶雞精就能考贏別人?


最出名的當屬在湖南衛視《天天向上》做過廣告的「腦清新」


「腦清新」打出的廣告詞是:大腦供氧好,學習效率高,吃了就能考名校,7天見效。


事實上呢?


一位吃了十年「腦清新」的學生說:「當時感覺還行,過後各種後遺症,腸道和心臟都出現很嚴重的問題。」


這一說法,和北京世紀壇醫院臨床營養師劉曉倩說的如出一轍:「過量服用腦清新會有毒副作用,比如一些臟器異常的鐵沉積。」


沒過多久,連央視也直接出來闢謠「腦清新」:「國家從未批准過補腦、提高智商等功能的保健食品。」


把各種功效吹得神乎其神,打擦邊球,不重視產品質量而是把錢砸在廣告上,不顧孩子的健康,暴利,這就是各種「聰明藥」和「類聰明藥」的真相。


世上最黑的不是沒有陽光照耀到的地方,而是看不透的人心。


中國教育部發展規劃司在2月26號發布報告,2018年中國共有學校51.89萬所,在校生2.76億人。


而根據中國保健品協會統計,2011年中國保健品市場容量應該在3000億元以上。而今,只會更多。


這其中有多少商家昧著良心,高價銷售對孩子有害的「益智保健品」,我不知道。


我知道的是,2億孩子中的每一個人,都可能成為「聰明藥」和「類聰明藥」的受害者。


豆媽只是一位普通的母親,不能和他們抗衡,也沒辦法改變某一行業的黑暗,我只是想讓自己的孩子在這個危機四伏的世界,平安快樂地長大。

一篇文章,或許掀不起多大波瀾。一次發聲,或許很快就被淹沒



但我永遠記得語文課本裡,那個在沙灘上,堅持把滯留在水窪裡的小魚送回大海的男孩。


「這水窪裡有幾百幾千條小魚,你救不過來的。」


「我知道。」


「那你為什麼還在救,誰在乎呢?」


「這條小魚在乎!」男孩一邊回答,一邊拾起一條魚扔進大海。「這條在乎,這條也在乎!還有這一條、這一條、這一條……」



本文來源於女兒派(ID: nverpai),關於養育女兒的乾貨,這裡都有;

關於養育女兒的苦甜,這裡都懂;願她們一生純良,一生知禮,一世得體。

來源:女兒派(ID: nverpai)

轉載已獲授權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編輯:小崔

相關焦點

  • 坑害2億孩子的「聰明藥」,和被蒙在鼓裡的千萬家長
    為了孩子的成績,不少家長想方設法地從美國和韓國代購「可以提升孩子認知力和注意力」的「智力藥丸」。相比商家和個戶口中說的「20%的常青藤名校學生和科學家都在吃」,「沒有任何副作用」而言,不少孩子服藥過後都出現了頭疼、抑鬱、心慌、神經錯亂的徵兆。於是,「聰明藥」一度銷聲匿跡。3年後,距離高考不過百天,「聰明藥」打著「學生益智保健品」的標籤,再次卷土而來。這一次,直接掛鈎毒品。
  • 「聰明藥」好吃,後悔藥難買
    03其實那些「聰明藥」是否真的對提高成績有效,也一直存在疑問。有媒體就報導說,有人曾做過實驗,讓沒有注意力缺陷症的學生們分別服用「聰明藥」和沒有藥物作用的安慰劑,經過一段時間之後發現,兩組學生的學習成績並沒有什麼明顯區別。
  • 火遍家長圈的「聰明藥」,真有那麼神奇嗎?
    近日,據韓媒報導稱,在韓國的首爾江南區一帶,家長為讓孩子提高學習成績,給孩子注射12萬韓元(約合人民幣684元)一針的「聰明針」。
  • 火遍家長圈的「聰明藥」其實是一種……
    從優秀畢業生處購買複習資料、打聽學習技巧已經成為一種慣例,最近小雯就從學姐學長那裡聽說了一種「聰明藥」。 聰明藥 據傳這種「神奇的聰明藥」可以短期內提高專注力、提升成績,在高考的緊張氛圍中顯得頗為神秘,令許多學生和家長趨之若鶩。
  • 高考生家長圈裡的「聰明藥」:實為神經興奮劑,機制類似冰毒
    小凱家長供圖家長給孩子餵藥,你信不信。目的是為孩子參加兩個月後的高考再加把勁。問題在於,家長不知道,這藥可能是毒品。市面上,或者說圈子裡大家暗地裡叫它「聰明藥」。最近,浙江省良渚強制隔離戒毒所心理矯正中心副主任、浙江警官職業學院教官胡鐘鳴接到三四個家長關於「聰明藥」的諮詢;杭州有些醫院也有家長帶著已經服用過「聰明藥」並且出現異常狀況的孩子來就診。
  • 起底「聰明藥」
    新華社成都6月12日電(記者董小紅、柯高陽、宋佳)吃了就能變聰明、無副作用、能增加免疫力……近年來,每逢全國性各類考試前夕,一種號稱「聰明藥」的藥品便在網絡走俏,一些家長、學生熱衷購買服用。
  • 世上真有「聰明藥」,家長買來給娃吃 網友:教育焦慮使你糊塗
    世上真有「聰明藥」,家長買來給娃吃 網友:教育焦慮使你糊塗近來總有一些關於「聰明藥」的報導,我起先不以為然,以為不過是笑談罷了。但是,再仔細一看,不是我想得那麼簡單:這世上真的有聰明藥,而且被一些家長想方設法買來,給自己正在讀書學習的孩子吃了,以此來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我很詫異,還有這種操作?原來,一些家長通過各種途徑購買了一種藥,據稱這種要可以在短時間內迅速提高人的認知能力和注意力,這樣就能達到上課聽課效率高、最終提高學習成績的效果。這種東西,被家長們稱之為「聰明藥」。
  • 美國孩子的嗑藥問題:年級第一背後,可能是吃了十年「聰明藥」
    2、從戒毒到猝死,「聰明藥」的副作用你真的承受不起 「聰明藥」也被學生們戲稱為「大腦偉哥」,看上去所向披靡,救萬千學子於考場苦海中,可藥效之後呢?可即便關係修復了,也無法讓兄妹倆停止考試前必服「聰明藥」的習慣了。 美國中產家長鼓勵競爭(有時甚至是超出孩子承受範圍內的競爭)、Peer pressure(同輩壓力)——無論是同學之間還是年齡相近的兄弟姐妹之間——是促使美國學生服藥的原因。
  • 高考"聰明藥"千萬別信!長期服用後果很嚴重...
    「聰明藥」,新型益智,考生必備,提高記憶力專注力,朋友圈裡流傳的這款神藥引起了不少家長們的好奇,隨後記者在一家電商平臺上發現了這款號稱純進口的「聰明藥」。這種藥品的售價每顆10元到15元不等。賣家宣稱此藥品「專為增強『記憶力、專注力和精力』設計,可幫助人的大腦保持高峰狀態。記者:有沒有那種讓考生們吃的提高記憶力的藥,就是叫什麼「聰明藥」的?某網店銷售人員:你說的是莫達非尼和利他林吧,有。記者:有用麼?
  • 真有「聰明藥」?成都市場監管局:假的!將嚴查
    成都市市場監管局17日通報,該局針對銷售所謂「聰明藥」的違法行為開展了專項檢查整治行動,發現輿情線索18起,涉嫌違法案源線索1起,已移交屬地進一步調查處理。  「根據檢查結果發現,成都市持有《藥品經營許可證》的企業均沒有購進和銷售所謂的『聰明藥』。此類『聰明藥』大都是通過網際網路、微信群和QQ群來非法銷售。」
  • 學生和家長警惕!認清這幾種「聰明藥」,否則不小心吃的話……
    學生和家長警惕!相信這位同學是被人忽悠了否則明知是國家嚴格管控藥物還要去多吃那實在有些「不擇手段」所謂「聰明藥」有哪幾種?「聰明藥」主要有以下三種:所謂「聰明藥」有哪幾種?
  • 幼兒園不為人知的「冷暴力」,孩子有苦說不出,家長還被蒙在鼓裡
    ,不易讓人察覺,孩子有苦說不出,只能默默承受,而家長更就是被蒙在鼓裡。,家長還被蒙在鼓裡1.不讓孩子跑跳,一直被老師牽著記得有位同事和我說她家孩子剛去之前的幼兒園時總是受傷,三天兩頭身上就青一塊紫一塊,不過不是被欺負了,確實是磕傷的,同事知道孩子喜歡亂跑,在家也是一樣。但孩子受傷家長也心疼不是麼,再說了次數也太多了便和老師說多多關照下孩子,不要讓孩子總受傷,老師很痛快的答應了,而孩子受傷的情況也確實是好了。
  • 讓部分考生成癮的「聰明藥」什麼來頭?
    其母親十分著急,找來了一種「聰明藥」讓兒子服用。沒過多久,李明的成績開始明顯提升,最終考上了一所重點大學。高考過後,李明本以為不用再吃「聰明藥」,卻發現自己已經對這種藥產生依賴。一旦不吃藥,就會情緒不穩、貪睡、愛發脾氣。忍耐了兩周之後他決定瞞著家人,自己上網買藥。和母親給的藥相比,網購藥沒有名字、包裝簡陋。
  • 戒毒科醫生:利他林等聰明藥是毒品 可能讓你變抑鬱
    這種看似調侃、玩笑的話卻被不少家長當了真。臨近中高考,一種號稱可以提高專注力、短期內提高學習成績的「聰明藥」又開始在社交軟體上瘋狂傳播。自2016年有關媒體報導的「聰明針」和「聰明藥」從美國傳入中國以來,立刻就成了許多中國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救命稻草。儘管有關「聰明藥」成癮、「聰明藥」是否屬於毒品的討論從未間斷,但仍然有許多人對此深信不疑,一瓶50粒的「聰明藥」甚至被炒到數千元。
  • 打卡坑害孩子,不過是家長懶惰的說辭
    昨晚臨睡前,曦曦媽收到系統推薦的這樣一篇頭條文章「班級群裡的打卡風可以停止了,別讓打卡坑害了你的孩子」。這篇文章有52萬閱讀量,獲得了2120個點讚,以及964條評論。文章從幾個方面解說了打卡坑害孩子的緣由:第一個論據,打卡是對孩子專注力的一種破壞;第二個論據,打卡會加重家長和孩子的焦慮;第三個論據,打卡會助長孩子的攀比心和虛榮心;第四個論據,作者認為打卡的行為其實就是浮在表面上的東西,是虛無的,正確的打卡是不打擾、不離開陪孩子一同進步。
  • 高考前被家長們賣斷貨的「聰明藥」是毒品嗎?
    有兩個家長反映,高考前,那些賣聰明藥的都賣斷了貨。家長與考生問得最多的是——聰明藥是不是毒品?先回答市面上常提到的三種聰明藥,可以肯定的說,這三種聰明藥在我國都是一級管制藥品,濫用的話就是毒品。如果是未經允許,私自賣的話,這些賣藥的人可能會掉腦袋的。三種常見的聰明藥聰明藥的流行或多或少的跟一些影視作品有關。
  • 考前買「聰明藥」?這種做法不聰明
    這種做法不聰明■醫生:這類藥屬國家嚴格管制的精神類處方藥 不能隨意服用■專家:要提高成績,科學備考、科學飲食和良好心態最重要中高考臨近,網傳不少家長為考生網購「聰明藥」。這些家長們希望孩子通過服藥,在考試前突然變聰明,從而提高考試成績。「聰明藥」究竟是何種藥物?真的如此神奇,能在短時間內幫助考生提高考試成績嗎?藥品可以隨意服用嗎?
  • 吃一粒就「開竅」,網上風大的「聰明藥」可不可信?
    世上真有「聰明藥」嗎?雖然有不少理智的人不相信,但是有的人還是想試試,這種情況尤其發生在一些學生家長的身上,有需求才有供應,「聰明藥」的販賣商很快便主動找上了門……
  • 高考在即"聰明藥"網絡熱賣 醫生:或致神經錯亂
    近日,據韓媒報導稱,在韓國的首爾江南區一帶,家長為讓孩子提高學習成績,給孩子注射12萬韓元(約合人民幣684元)一針的「聰明針」。在此之前,韓媒報導稱,為了能讓孩子提高學習成績,不少學生家長會給孩子服用「聰明藥」。
  • 2016年高考聰明藥網絡熱賣 莫達非尼利他林你敢吃嗎?
    資料圖  港媒稱,內地高考將至,有黑心商家看準商機,在網上販賣「聰明藥」,宣稱藥物可提升學生集中力和記憶力,使學生取得佳績,吸引不少望子成龍的家長熱捧。  據香港《東方日報》網站5月17日報導,但醫生說,這些「聰明藥」其實是治療抑鬱症和過度活躍症的藥物,長期服用會出現焦慮、頭痛等副作用,嚴重更可致神經錯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