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聰明藥網絡熱賣 莫達非尼利他林你敢吃嗎?

2020-12-16 閩南網

  高考「聰明藥」網絡熱賣 醫生:或致神經錯亂

聰明藥。資料圖

  港媒稱,內地高考將至,有黑心商家看準商機,在網上販賣「聰明藥」,宣稱藥物可提升學生集中力和記憶力,使學生取得佳績,吸引不少望子成龍的家長熱捧。

  據香港《東方日報》網站5月17日報導,但醫生說,這些「聰明藥」其實是治療抑鬱症和過度活躍症的藥物,長期服用會出現焦慮、頭痛等副作用,嚴重更可致神經錯亂。

  內地媒體發現,近日有多位高考生和家長在網上發帖詢問聰明藥的購買途徑。有網店以每粒約十元人民幣價格出售,月銷量超過二百。商家宣稱藥物從美國進口,可提升記憶力和理解力,又強調藥物「沒有副作用,不會上癮」,過量只會「輕微拉肚子」和「頭暈」。

  有醫生指,所謂的聰明藥其實是「莫達非尼」和「利他林」兩種藥物,前者有助提神,常用以治療嗜睡症;後者多用於治療過度活躍症,兩種藥物通常要醫生處方才可獲得。目前沒有研究證明服用這些藥物可變聰明,反而長期服用會出現焦慮、頭痛、失眠,甚至神經錯亂等副作用。

  時評:「聰明藥」背後的教育與監管盲區

  高考在即,風靡韓國的一種「聰明藥」「跑步」進入中國——在一些家長的微信朋友圈中有關「聰明藥」的文章和信息舉目可及,無不聲稱「學生、科學家都在吃」、「聰明藥」可以「顯而易見地提升認知能力和注意力」、是「智力藥丸」、「這種藥物表現出來的副作用非常小」云云。

  然而據專家介紹,目前網上熱銷的所謂「聰明藥」,就主要是莫達非尼和利他林。這兩種藥物的用途是治療抑鬱症、持發性嗜睡和多動症,並不能提升智力。而且,正常人一旦長期服用,會出現神經過敏、焦慮、頭疼、失眠等症狀。所謂「是藥三分毒」,輕信網絡謠言,胡亂用藥,非但不能提高學生成績,還可能令他們惹病上身,得不償失。

  「聰明藥」並不能使人變聰明,家長們仍然趨之若鶩,爭相購買,為什麼?常言道「病急亂投醫」,在高考的巨大壓力下,家長們對一切有關孩子信息「寧可信其有」。

  這從側面反映了高考競爭的激烈程度,也讓人感嘆「可憐天下父母心」,但從本質上看,依然是一種教育誤區的體現。讓孩子吃「聰明藥」與從小帶孩子參加各種培訓班如出一轍,都是一直以來「贏在起跑線」思想的延續。家長們總希望孩子能搶跑幾步,贏在前頭,所以才會在藥物進補、瘋狂補課上滿懷期待。從過往看,這種「只看結果、不講究手段」的功利方式,往往不僅得不到好效果,還很可能會給孩子帶來錯誤的價值觀,在往後的人生之路上「劍走偏鋒」、得不償失。

  當然,對於「聰明藥」,不能只靠消費者的自我辨識,更需要的是監管發力。當前「聰明藥」的賣家,多為海外代購,基本沒有獲得食藥監部門的審批。然而,網絡不是法外之地,不能再讓「聰明藥」泛濫於朋友圈了。我國《藥品管理法》,對這一類違法犯罪也早有相關規定。湖南省有沒有類似的案例發生呢?「聰明藥」在我省網絡端的「滲透」已到了什麼程度?監管部門當及時前移監管觸角,迅速介入糾偏,清除違禁藥品,保障公共健康安全。(新華網)

相關焦點

  • 高考在即"聰明藥"網絡熱賣 醫生:或致神經錯亂
    這種「聰明藥」的成分是什麼,真的如宣傳中所描述的可以「提升認知力和注意力」嗎?通過哪些渠道可以購買,隨意服用這種「聰明藥」是否會有副作用?對此,記者展開調查。  同時,在貼吧中還有網友發帖描述「吃完利他林(聰明藥)提高專注力的感受」,稱吃了「聰明藥」後「很清楚地能感受到專注力,十分強勁有力」。但也有文章質疑稱「聰明藥」僅是針對多動症患兒的一種藥物,提醒家長勿信「聰明藥能提高學習成績」的謠言。
  • 考前買「聰明藥」?這種做法不聰明
    ■網絡上賣的「聰明藥」。考前買「聰明藥」?這種做法不聰明■醫生:這類藥屬國家嚴格管制的精神類處方藥 不能隨意服用■專家:要提高成績,科學備考、科學飲食和良好心態最重要中高考臨近,網傳不少家長為考生網購「聰明藥」。這些家長們希望孩子通過服藥,在考試前突然變聰明,從而提高考試成績。「聰明藥」究竟是何種藥物?真的如此神奇,能在短時間內幫助考生提高考試成績嗎?藥品可以隨意服用嗎?
  • 媽媽,別餵我吃「聰明藥」
    事實上,這絕不是個新興現象。一旦成癮,「聰明藥」就將成為名副其實的誘導性毒品,讓人墜入更大的深淵。據美國Recovery Brands 2016年調查現實,只有15%服藥年輕人通過正規流程,從經銷商處獲得處方興奮劑。
  • 高考前被家長們賣斷貨的「聰明藥」是毒品嗎?
    有兩個家長反映,高考前,那些賣聰明藥的都賣斷了貨。家長與考生問得最多的是——聰明藥是不是毒品?先回答市面上常提到的三種聰明藥,可以肯定的說,這三種聰明藥在我國都是一級管制藥品,濫用的話就是毒品。如果是未經允許,私自賣的話,這些賣藥的人可能會掉腦袋的。三種常見的聰明藥聰明藥的流行或多或少的跟一些影視作品有關。
  • 起底「聰明藥」
    新華社成都6月12日電(記者董小紅、柯高陽、宋佳)吃了就能變聰明、無副作用、能增加免疫力……近年來,每逢全國性各類考試前夕,一種號稱「聰明藥」的藥品便在網絡走俏,一些家長、學生熱衷購買服用。
  • 千禧一代的高考冒險:那些偷偷吃「聰明藥」的學生
    他的理由是,自己更願意去學習了:「當你在一門學科中獲得好成績之後,這將不斷地激勵你,是一個良性的循環。」楊曉的高三生活始於每天早上7點, 8點吃下一粒利他林之後,9點開始起效,10點效果達到最高值,之後會延續5-6個小時的效果。這段時間裡,他背誦了幾千個單詞。在楊曉看來,服藥帶來最大的不同在於,他以前最厭惡的英文單詞,以一種愉悅的方式被記住了。
  • 臨近高考「聰明藥」流行 吃了真能讓人聰明?別信!
    家長給孩子餵藥,你信不信。目的是為孩子參加兩個月後的高考再加把勁。問題在於,家長不知道,這藥可能是毒品。市面上,或者說圈子裡大家暗地裡叫它「聰明藥」。  這種集中諮詢,胡鐘鳴推測是跟臨近高考有關。「那天我上完課,發現有四個未接電話,來自同一個號碼。」胡鐘鳴說,等他回撥過去,聊著聊著,電話那頭的女士直接大哭起來,因為去年高考前她給孩子服用過「聰明藥」,而現在這個孩子出現了問題。  這家人住在杭州。她的孩子今年上大一。去年四月,孩子成績排名下降明顯,全家都很急,聽說了「聰明藥」,就打算買來試一試。
  • 舌尖上的高考,什麼聰明藥都不補腦
    一批批更新潮、更極端的聰明藥正在趕來。或許只有等到決定收手的那一刻,才是智商稅交到頭,「補腦」完成的巔峰瞬間。《小歡喜》裡的英子每天被逼著吃海參。/《小歡喜》截圖那些年,我們迷信過的補腦神器補腦神器的興替,絕對是一部高考的斷代史。自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備考保健品大概經歷了5個時代。
  • 火遍家長圈的「聰明藥」,真有那麼神奇嗎?
    這種「聰明藥」的成分是什麼,真的如宣傳中所描述的可以「提升認知力和注意力」嗎?通過哪些渠道可以購買,隨意服用這種「聰明藥」是否會有副作用?對此,記者展開調查。現象家長圈中熱傳「聰明藥」 宣稱可「提升注意力」  「聰明針」近期在韓國「風靡」。
  • 吃一粒就「開竅」,網上風大的「聰明藥」可不可信?
    世上真有「聰明藥」嗎?雖然有不少理智的人不相信,但是有的人還是想試試,這種情況尤其發生在一些學生家長的身上,有需求才有供應,「聰明藥」的販賣商很快便主動找上了門……
  • 戒毒科醫生:利他林等聰明藥是毒品 可能讓你變抑鬱
    臨近中高考,一種號稱可以提高專注力、短期內提高學習成績的「聰明藥」又開始在社交軟體上瘋狂傳播。自2016年有關媒體報導的「聰明針」和「聰明藥」從美國傳入中國以來,立刻就成了許多中國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救命稻草。儘管有關「聰明藥」成癮、「聰明藥」是否屬於毒品的討論從未間斷,但仍然有許多人對此深信不疑,一瓶50粒的「聰明藥」甚至被炒到數千元。
  • "聰明藥"是什麼?真的存在嗎?
    (原標題:「聰明藥」是什麼?真的存在嗎?)
  • 「聰明藥」「侵蝕」學生群體網絡平臺成藥品流通「集散地」
    「聰明藥」「侵蝕」學生群體亟待關注  專家呼籲加強網絡平臺監管,切斷違禁藥品地下流通渠道  記者近日在基層調研發現,一些學生為了提高成績,使用「聰明藥」哌醋甲酯、「興奮劑」等多種興奮劑類藥品。這些藥品一般被嚴格管制,學生和家長則通過網絡交易平臺和社交平臺等購買。
  • 網上販賣的「聰明藥」能隨便吃嗎?專家:非適應症人群有害無利
    央廣網北京4月18日消息(記者孫瑩)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今天,每日經濟新聞所發《藥販子兜售瑞士諾華生產的利他林 稱吃了就能上名校》的文章引起廣泛關注。文章披露,被稱為「聰明藥」的精神藥品被人在網絡空間兜售販賣,「因為能提升人的注意力,讓學生在考試中搶佔先機、讓上班族在工作中更容易拼出業績,利他林等『聰明藥』正在越來越多的人群中泛濫蔓延。更有甚者,還有無知的家長主動給孩子餵食『聰明藥』。」被稱為「聰明藥」的利他林真的能讓人變聰明嗎?多次披露藥物濫用問題的協和醫科大學藥學碩士冀連梅告訴記者,不能。
  • 「聰明藥」地下產業鏈:藥販子通過網絡售賣 借道香港「人肉」帶入...
    正如徐傑所言,記者在調查中發現,「聰明藥」的服藥群體大多數是學生和年輕人。在記者暗訪的社交平臺上,購藥者幾乎都是為了高考、考研和公務員考試才接觸「聰明藥」。由於藥品提高了注意力,使大腦長時間處於興奮狀態,他們的學習效率都高得出奇,成績也能達到理想水平。還有一類人也在服用「聰明藥」,那就是剛入職的年輕人。
  • 吃了這種「聰明藥」就能上名校、進機關、獲提拔?
    他們買到的利他林是真的嗎?   為解開這幾大謎團,一步步揭開地下「販毒」網絡,《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買藥者身份與數名「聰明藥」藥販子及「上線」取得聯繫,在經歷了賣家篩選排查買家身份、多次轉移溝通平臺、突遭「清群」等諸多磨難和考驗後,最終得以下單購藥、收貨並摸清整個供貨鏈條。隨後,記者將所購買的「聰明藥」送檢。
  • 高考"聰明藥"千萬別信!長期服用後果很嚴重...
    臨近高考朋友圈熱議「聰明藥」,吃了真能變聰明? 除了保健品,最近微信朋友圈裡還有一樣東西特別引人注目,據說是高考考生必備的。這個東西叫「聰明藥,據說好多都是外國進口的,有增強記憶提高專注力的作用,那麼世間真有這樣的「神藥」嗎?
  • 驚曝澳洲流行吃"聰明藥"!考生為求高分狂吃!警惕抑鬱症...
    眾所周知,服用興奮劑類藥物能夠提高運動員成績,不過,服用特殊藥物真的能幫助學生考出好分數嗎?他說,「這種藥物不能讓你比競爭對手表現更好、更聰明,但可以讓服用者比平時更加投入地工作。」 據報導,澳洲大學生通常會整批量購買「聰明藥」。
  • 讓部分考生成癮的「聰明藥」什麼來頭?
    日前,廣州警方聯合中山、哈爾濱和浙江警方偵破一宗涉「聰明藥」公安部目標毒品案件,摧毀一個從境外走私國家管制精神藥品、通過網絡銷售的販賣毒品團夥。案件跨境跨省,涉及買家千餘人,使用者有相當一部分是高考考生。記者調研發現,被用於治療多動症患者的利他林等藥物,在美國等國家被青少年濫用,以緩解學業壓力、提高專注力。同樣的情況在中國一些地方已經出現。
  • 坑害2億孩子的「聰明藥」,和被蒙在鼓裡的千萬家長!
    比如能應對考試的記憶麵包,只要把書本內容印在麵包上,再吃下去,就能瞬間記住。還有電腦鉛筆,只要拿在手裡,就會自動填寫答案,大小考試滿分不在話下。可動畫畢竟是藝術想像的,讓我吃驚的是,身邊竟然真的出現了「聰明藥」這種玩意,聲稱「一吃提神醒腦,二吃秒殺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