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洋涇浜到Chinglish
什麼叫洋涇浜?一條河?不,這裡說的是「洋涇浜英語」,也叫「夾生英語」。
洋涇浜其實真有,是上海英法租界之間的一條小河,填沒後叫愛多亞路,愛多亞便是愛德華,現在稱延安東路。那洋涇浜英文是否起源於該處?
大凡發音、語法不準的英語,都叫洋涇浜英語。
70年前,洋涇浜英語的著名笑話有兩個:外國人回家,看見玻璃窗打碎了,便問中國僕人,僕人很流利地用「洋涇浜」回答:「inside(裡面)吱吱吱,outside(外面)喵喵喵,glass(玻璃)克郎當!」
這個笑話最強悍的是,一共用了四種語言:英語、鼠語、貓語、華語。洋人不但一聽就懂,還樂不可支。另一個暴強的笑話,也發生在70年前:洋老闆讓中國司機去買電影票,司機空手而歸,指手畫腳地匯報:「Man mountain man sea,today no see,tomorrow see,tomorrow see,same see!」洋老闆聽懂了:人山人海,今天看不成了,明天看吧,明天看,還是那個影片!
「Man mountain man sea」大概可以媲美今天的Chinglish(中式英語)的「代表句」: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Chinglish=Chinese English,在2005年末「全球語言監督」公布的年度十大熱門詞彙中位居第四,超過了「禽流感病毒」、「卡特裡娜颶風」和「維基百科」等。
明年是上海世博會,上個月,上海市政府派了一大堆大學生,到上海街頭再度撲殺「離奇誤譯」。據說,這次行動取得了十分可觀的「戰果」。
不過,把英語作為母語的老外,則幹了和中國人相反的事情:拯救中式英語!
8月,美國「全球語言監督」機構發布的報告稱,上世紀30年代逐字翻譯的中式英語Long time no see(很久不見)已經進入英語的標準詞組。而今天中國2.5億的英語學習者,正在讓國際英語經歷前所未有的中國式英語的強烈衝擊。全球語言監督的統計數據表明,自1994年以來加入國際英語行列的詞彙中,中式英語貢獻了5%到20%,超過任何其他的來源。英國《衛報》報導說,美國社交類網站上甚至有「救救中式英語」小組,並吸引了8000多名成員,裡邊有超過2500條中式英語例子。
相關閱讀:
中國流行「中式英語」漸成有趣文化現象
中式英語「long time no see」成標準英文詞組
英字典邂逅中國語法中式英語錯得「韻味十足」
上海世博會前清理中式英語
蘇浙滬發布公共場所英譯標準 公廁不能譯成「WC」了
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