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還會有颱風嗎?

2021-01-08 中國氣象局

編者按:11月底生成的颱風「北冕」,於12月2日在菲律賓以東洋面加強為超強颱風。一般來說,12月西北太平洋洋面出現颱風的概率很小,那麼,這個12月還會有颱風嗎?12月初,我國東南沿海地區的降水過程是否和「北冕」有關?擁有最冷紅外亮溫的「北冕」有何不同?「北冕」冷颱風的屬性又是否名副其實?本期科普看臺一一解讀。

本期專家顧問: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 張玲 中國氣象局颱風與海洋氣象預報中心高級工程師 呂新豔

今年會有颱風嗎?

中國氣象報記者 張明祿

11月26日14時生成的今年第28號颱風「北冕」於12月5日14時在南海中部海域減弱為熱帶低壓,其風力進一步減弱,已很難確定其環流中心,中央氣象臺當日17時對其停止編號。

「北冕」衛星雲圖。來源:國家衛星氣象中心

如今已是2019年最後一個月了,那麼,12月還會有颱風嗎?

颱風是發生在熱帶和副熱帶洋面上的低壓渦旋,是一種常見的天氣現象,其經常產生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主要集中在夏季和秋季。颱風的形成需要以下幾個條件:要有廣闊的洋面,海溫26℃,水深60米以上;一定的正渦度初始擾動;環境風在垂直方向切變小;具有一定地轉偏向力,一般至少離赤道5個緯度。

呂心豔介紹,從歷史數據看,1月到12月南海和西北太平洋海域均有颱風生成,一般來說,7月到9月是颱風生成的活躍期。從多年平均看,12月生成颱風數量明顯偏少,平均每年有1.26個颱風生成,少於6月到11月,多於1月到5月,排在全年的第7名。因為在季風背景下,夏季的季風槽非常有利於颱風生成,但在冬季,沒有明顯的季風槽,主要受赤道輻合帶控制。另外,冬季海溫不如夏季和秋季的海溫高。

此外,12月很少有颱風登陸我國。據統計,僅有兩個颱風登陸我國,1974年第27號颱風於12月2日登陸廣東臺山,強度為熱帶風暴級(23米/秒,998百帕);2004年第28號颱風於12月4日登陸臺灣屏東,強度為強熱帶風暴級(28米/秒,995百帕)。但是,這兩個登陸在12月的颱風,都生成於當年11月底。

之所以12月登陸我國的颱風很少,是因為此時颱風移動路徑以偏西或轉向路徑為主。12月的颱風一般生成於副熱帶高壓南側的東風波中或赤道輻合帶中,沿副高南側偏東氣流向偏西方向移動,或在大洋中間轉向,在洋面中減弱消失,很難在我國登陸。如2017年第27號颱風「天秤」在菲律賓以東生成後,一路西行,在泰國灣減弱停編。

由於大氣環流和海洋熱力條件不好,12月的颱風強度通常不強。1949年到2018年,12月生成的颱風最強極值強度為90米/秒(1955年,Ruth),但是,約61%的颱風極值強度在颱風級或颱風級以下,強熱帶風暴級或熱帶風暴級颱風居多。

今年颱風生成的數量偏多,但登陸我國的颱風偏少,強度整體偏弱,登陸颱風強度較歷史平均水平也偏弱。截至12月7日,南海和西北太平洋海域有28個颱風生成,比常年同期偏多兩個,但僅有5個登陸我國(分別是「木恩」「韋帕」「利奇馬」「白鹿」「米娜」),登陸個數比常年偏少兩個,比去年偏少5個。28個颱風的峰值強度平均為37.8米/秒(13級),弱於多年平均(40.1米/秒,13級)。其中,5個颱風登陸我國時的平均強度值為30.6米/秒(11級),小於多年平均值(32.6米/秒,12級),但颱風「利奇馬」登陸強度極強,在1949年以來登陸我國大陸地區的颱風中強度排名第五,在登陸浙江的颱風中強度排名第三。截至目前,2019年12月無颱風生成。中國氣象局颱風與海洋氣象預報中心預計,後期將有一到兩個颱風生成。

東南沿海降水,颱風雨?

中國氣象報記者 宛霞

12月初,時值冬季,我國東南沿海地區出現降水過程,其中,福建沿海部分地區出現大雨,浙江大部地區以陣雨為主,浙江、福建、臺灣的部分山區還出現了降雪。有人將這次降水過程歸咎於颱風「北冕」,認為是颱風雨或颱風雪。對此,張玲予以否定,她澄清說,到目前為止,氣象學界並沒有颱風雨或颱風雪的概念。

大風、降水、風暴潮是颱風最主要的三大影響。而所謂的颱風降水一般是指颱風直接造成的降水,通常包括颱風本體降水和颱風外圍降水。颱風本體降水是指颱風本身系統造成的降水,一般不超過半徑500公裡範圍;而颱風外圍降水是指颱風外圍系統(比如颱風倒槽或颱風倒槽和冷空氣結合等)造成的降水。從本次降水區域出現的位置距颱風中心的距離看,並不屬於颱風本體降水。

張玲說,無論是颱風、冷空氣、冷渦還是鋒面造成的降水,都要具備以下幾個條件,即有充足的水汽,有抬升機制,還要考慮是否有局地的地形影響等其他因素。

從天氣背景看,12月4日至7日,我國東部地區經歷了一次大範圍降溫過程,與此同時,5日至7日,我國長江以南地區有一次南支槽東移過程,而東南沿海地區的降水就發生在南支槽東移期間。

「在這次降水過程中,福建、浙江等地的降水量級和降水區域,與南支槽東移可以很好地匹配。」張玲說,即使沒有颱風「北冕」,在東移南支槽和南下冷空氣的影響下,東南沿海地區很大可能也會出現降水過程。因為從動力條件看,南支槽東移本身就是一個非常強的動力條件,槽前有較強的上升運動。另外,從低層850百帕以下看,冷空氣一路從我國東部地區南下,東部海區和沿海持續長時間的較強東北風,在華南北部形成了一個東東北-西西南走向的鋒面,南支槽槽前的暖溼氣流在鋒面上爬升,具備了較好的動力抬升條件,非常有利於降水產生。

那麼,颱風「北冕」對此次東南沿海地區的降水到底有沒有影響呢?

「北冕」從熱帶洋面一路過來,攜帶大量水汽,到我國中沙群島附近止步,其中心沒有繼續北上靠近我國大陸,而是掉頭向偏南方向移去。

從3000多米的高空流場可以發現,在「北冕」中心東側有偏南風向我國東南沿海輸送,表明「北冕」對降水區的出現起到了一定的水汽輸送作用。

此外,「北冕」對於有利於降水的動力抬升條件也有一定貢獻。颱風是低壓系統,冷空氣是高壓系統,「北冕」進入南海後,強度減弱並不快,保持著強的低壓性質,它和冷高壓存在懸殊的氣壓差,從而在兩者間存在明顯的氣壓梯度力,這個較大的氣壓梯度力有利於鋒面附近出現明顯的上升運動;同時,在3000多米的高空,此次降水期間,在我國東南沿海地區上空維持一個東北-西南向的倒槽,這些都是對降水產生的有利因素。

張玲認為,在東南沿海的這次降水過程中,有利於降水出現的因素很多,「北冕」的確在水汽輸送和動力抬升條件方面對這次東南沿海的降水過程有貢獻,發揮了一定作用,但「北冕」並不是起到決定性作用的因素。因此,說12月初我國東南沿海降水是颱風雨或颱風雪的說法並不準確。

「冷颱風」?「北冕」不背鍋

中國氣象報記者 簡菊芳

凍透廣東、福建、浙江,颱風「北冕」被網友稱為「冷颱風」。人們甚至認為,是「北冕」吸引冷空氣南下。這樣說來,北冕「冷颱風」屬性似乎名副其實。那麼,「冷颱風」這個高冷霸氣的名字,「北冕」是否值得擁有?

張玲說,氣象學界沒有「冷颱風」「熱颱風」的說法。實際上,所有颱風都是「暖心」系統,是不折不扣的「暖男」。這是因為和它周圍環境相比,其中心比周圍環境同高度處的溫度高出8℃到10℃,並且根據颱風強度不同,這個數據還會有所不同。

颱風在發展過程中,通過垂直上升運動把水汽抬升到高空,水汽在上升過程中凝結,並不斷釋放凝結潛熱,由於颱風中心附近有非常強的上升運動,凝結潛熱釋放作用非常明顯,從而導致颱風雲體中上部位出現「暖心」結構,這是颱風「暖心」的主要原因。此外,颱風的「暖心」和強度有一定的正相關關係,一般而言,中心越暖,強度越強。

與颱風中心的暖相比,颱風眼牆的雲頂是冷的。張玲說,這個「冷」不代表冷颱風,而是判定颱風強度的重要因素之一。颱風的冷在雲頂區,簡單來說,颱風眼區溫度越高,環繞颱風中心的眼牆的雲頂溫度越低,就越有利於形成結構清晰的颱風眼,颱風就越強。

颱風雲系是一個螺旋上升結構,越往上抬升溫度越低。從大氣溫度的垂直分布看,高度達到10千米以上,溫度都是零下幾十攝氏度。

從夏季到冬季,身處中緯度地區的人們能明顯感覺到溫度的變化。但颱風發源地——熱帶洋面的海溫在一年中變化幅度很小,加上中緯度的冷空氣活動對低緯地區的影響程度有限,因此熱帶洋面上仍然具備一定的孕育颱風的條件,這是在秋冬季的熱帶洋面依然會有超強颱風的原因,只是數量上較夏季偏少。

在「北冕」登陸菲律賓前,已達到超強颱風級,其伸展高度可達15公裡甚至更高,因此,其冷雲區最低溫度可達零下八九十攝氏度甚至更低。張玲表示,從結構上看,冬季的超強颱風和夏季的超強颱風沒有明顯區別,且「北冕」達到超強颱風級時所處的海域也是在夏季容易出現超強颱風的海域之一。

網友所說的「冷颱風」,主要是認為「北冕」與這次冷空氣南下有很大關係,它與夏季的颱風不一樣,甚至說它是高冷選手。張玲說,颱風不能背這個鍋。一方面,冷空氣並不是颱風「北冕」帶來的,只是「北冕」影響我國的時間和冷空氣影響我國的時間基本重疊而已;另一方面,冷空氣對「北冕」的強度有一定的破壞作用。

張玲說,冷空氣對「北冕」強度的削減是逐步的。12月4日到5日,「北冕」西側有對流層中層的幹空氣捲入,導致颱風西側和南側的對流受到抑制。這是由於颱風的對流發展需要有大量的水汽輸入才能得以維持,這股幹空氣的到來就好比是給熊熊燃燒的大火潑了一盆水,明顯削減了颱風雲系的「囂張氣焰」;緊接著5日下午,伴隨對流層低層冷空氣前鋒到達南海中部並繼續南下,「北冕」在冷空氣的裹挾下轉向偏南方向移動,強度進一步減弱。

張玲說,強冷空氣對颱風強度有明顯的減弱作用,但一般的冷空氣對颱風的影響比較複雜,有時甚至可能對颱風強度有短暫增強作用,要看具體情況,不能一概而論。

「北冕」和「別人」不一樣

中國氣象報記者 李慧

衛星探測資料顯示,颱風「北冕」中心區域形成的冷雲區最低溫處達到-109.4℃,是已知地球上觀測到的最冷紅外亮溫,這和氣候變暖有關嗎?如果有關,未來隨著氣候變化的影響,是否會有更多的最冷紅外亮溫出現?

紅外亮溫是指氣象衛星紅外通道的觀測值,是雲頂和無雲或少雲區地球表面向太空發射的輻射。通常將它以相當黑體溫度(Black Body Temperature,縮寫為TBB)來表示,也稱之為「亮度溫度」或「亮溫」。亮溫可以揭示出雲的存在和雲所處演變階段中的一些顯著特徵。熱紅外通道亮溫主要反映的是雲頂溫度和高度信息。對於成熟階段的對流雲,雲頂溫度越低,其雲頂越高,越容易產生降水。通過雲頂紅外亮溫,降水雲識別能力比僅採用光學厚度和有效半徑的方案明顯提高。無論陸地還是海洋區域,新增紅外亮溫信息後,能夠更有效地識別弱降水,出現降水誤判和漏判的區域面積更小。

目前,一些氣象學家指出,由於颱風「北冕」在發展過程中出現極為強烈的冷雲區,使得它在西太平洋歷史上可能已經有了非常獨特的地位。衛星探測資料顯示,11月30日4時,「北冕」中心出現了極為強烈的冷雲區,最低溫處達到-109.4℃,這可能是已知地球上觀測到的最冷紅外亮溫。

由於高度升高溫度下降的原理,對流層頂附近的溫度都非常低,一些強對流天氣發生時雲層頂部溫度可以達到-50℃或者更低。對流活躍的颱風也是如此,雲層頂部的溫度可以低至-70℃以下。來自美國關島大學的馬克·蘭德指出,颱風「北冕」發展過程中的-109.4℃似乎是有記錄以來最低的雲頂溫度,大大低於此前觀測到的世界紀錄-102.2℃,此前的紀錄是澳大利亞附近的一個名為Hilda的熱帶氣旋創造的。

除了颱風會將雲頂推到極強的低溫以外,強烈的雷暴也會將雲頂推至極強的低溫狀態。比如2008年11月,在澳大利亞北海岸出現了一次強烈的雷暴天氣,在這次天氣過程中,雷暴雲產生的雲頂亮溫低至-102℃以下,逼近當時的世界最低雲頂亮溫紀錄。

專家分析指出,如此強烈的對流是颱風「北冕」的「中心冷雲蓋」產生的異常情況,在出現這種情況時,「北冕」所處海域海洋能量過度充沛,同時,處在有環境垂直風切變和高空急流存在的特殊大氣環境中,導致對流極強但強度發展緩慢,而過度充沛的海洋能量則可能和全球變暖有關。

全球變暖是由地球系統能量不平衡驅動的,由於大氣溫室氣體增加,進入地球系統的能量大於逃逸出地球系統的能量,造成地球系統能量增加。海洋巨大的熱容量是全球變暖最主要的能量存儲器。過去幾十年,海洋熱含量和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均不斷攀升。所以,在全球變暖繼續發展的背景下,未來還有可能出現更低的雲頂亮溫。

相關焦點

  • 2020年颱風最新消息:海高斯停編 8月下旬還會有颱風嗎(附股)
    短短一周之後,今年第7號颱風「海高斯」僅生成22小時之後,就於8月19日06時在我國廣東珠海沿海登陸。今年8月颱風為何「扎堆」來襲?又為啥都是「急性子」?8月下旬還會有颱風嗎?  扎堆!8月上中旬登陸我國颱風個數已超全月指標  今年8月以來,西北太平洋已經生成5個颱風,分別是「森拉克」、「黑格比」、「薔薇」、「米克拉」和「海高斯」,接近常年8月平均(5.73個)。其中,登陸我國的颱風個數達到3個(「黑格比」、「米克拉」、「海高斯」),已經超過常年8月平均(1.9個)。
  • 2020年9月有颱風嗎?有幾個颱風?9月颱風時間表最新消息
    8月已經有好幾個颱風過境,帶來了豐富的降水,也緩解了多日的高溫天氣,作為沿海地區的省份居民來說,也非常關心接下來的即將形成的颱風狀況,這對於我們預防自然災害有著很大的好處,即將到來的9月份是否會有颱風天氣呢?接下來就跟隨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2020年9月有颱風嗎,2020年9月颱風預測,2020年9月颱風發生率,2020年9月颱風時間表。
  • 颱風天百態:山竹走了,還會回來嗎?
    / 視覺中國一千多年前,被貶官到嶺南的四川人蘇東坡遇到了颱風,寫下一篇《颶風賦》(一說該賦為其子蘇過所作)。這篇文章的結尾寫道:「已而山林寂然,海波不興,動者自止,鳴者自停。湛天宇之蒼蒼,流孤月之熒熒。」
  • 12月的颱風預警!北冕即將進入南海,浙江福建臺灣將迎抗旱颱風雨
    從衛星雲圖上也可以看到,南下的冷空氣已經和颱風北冕攪合成一團,讓巴士海峽、南海中北部、臺灣海峽和臺灣以東洋面都是大片的陰雲。由於颱風北冕即將進入我國南海並即將進入24小時警戒線,中央氣象臺目前已經發布了颱風藍色預警,這是少見的12月颱風預警。
  • 12月了,海上還有颱風在醞釀?!廈門會更冷嗎?
    這12月都快過完了海上還有颱風在醞釀?是的你沒有看錯!TA TA TA…又出現了!據中央氣象臺18日晚今年12月的首個熱帶低壓生成未來有可能發展成為今年第23號颱風20-21日,南海中南部、南沙群島、中沙群島和西沙群島有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為什麼冬季還有颱風?其實,12月的颱風雖然總體比較少,但是在颱風的歷史上也不算稀奇。清道光年間的《廈門志》就說「海中之颶,四時皆發」。
  • 明天杭州開學,颱風「美莎克」湊熱鬧,有風也有雨!今年8月颱風數已超標
    整個7月颱風「放空」之後,進入8月,我國颱風活動進入活躍期,似乎也有點「補作業」的意思。8月以來,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已經生成7個颱風,分別是「森拉克」、「黑格比」、「薔薇」、「米克拉」、「海高斯」、「巴威」和目前強度還將繼續增強的「美莎克」,平均4天就有一個颱風生成,而常年8月平均生成個數僅為5.73個。
  • 2017年還有多少個颱風?8月或有1到2個颱風登陸或影響
    在剛剛過去的7月份,我國多地遭遇大範圍高溫天氣,有3個颱風登陸我國,帶來強降雨。中國氣象局昨天舉行發布會表示,8月份仍是高溫、暴雨和颱風的多發時期,人們需繼續做好防範措施。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 許映龍:今年第5號颱風「奧鹿」大概是在5日可能會進入東海,然後北上以後,可能會影響我國的東北地區,有可能會在6到9日影響東北。
  • 了,7月颱風「罷工」,8月還會...
    廣州:從7月6日發布高溫黃色預警,7月14日升級為高溫橙色,目前橙色持續時間位列2006年來歷史第一併且還在生效中。廣東高溫預警生效時長最長34天:截至7月22日,珠海、廉江、遂溪、湛江、高溫黃色預警信號發布日數最長,高達34天。
  • 6號颱風米克拉已生成,這次的颱風會是好颱風嗎?
    今年7月,福建因「71年來7月首次無颱風」登上熱搜,或許是因為7月並沒有準備好的西太平洋壓抑了太久,8月的它熱帶系統活動迅速變得活躍起來—在今年第五號颱風薔薇生成一天後,8月10日中午前後,日本氣象廳宣布今年第六號颱風米克拉也正式在南海生成。在西太平洋正式形成雙颱風的局面。
  • 颱風「鸚鵡」明天登陸!它會是個「好颱風」嗎?
    颱風「鸚鵡」明天登陸!它會是個「好颱風」嗎?「鸚鵡」將於6月14日登陸廣東沿海作為今年即將登陸我國的首個颱風「鸚鵡」有哪些特點?「鸚鵡」中心經過的海域和地區還將出現10級、陣風11至12級的強風。13日夜間至15日夜間,廣東西南部、廣西東南部、海南東北部將有大到暴雨,部分地區會有大暴雨,累計降雨量可達100至160毫米。
  • 颱風少年團成員名單有哪幾個人 颱風少年團出道了嗎
    近日,tf二團颱風少年團正式出道,很多網友對這個團體的成員並不是很了解,下面愛秀美小編要為大家帶來的是颱風少年團成員名單及資料介紹。颱風少年團出道是怎麼回事  近日,颱風少年團正式出道,颱風少年團出道其實就是tf二團,成員包括丁程鑫、馬嘉祺、宋亞軒、劉耀文、姚景元。
  • 今年8月颱風有啥特點
    在經歷今年7月的罕見「空臺」之後,進入8月,我國颱風活動進入活躍期。8月4日和11日,「黑格比」和「米克拉」先後登陸我國。短短一周之後,今年第7號颱風「海高斯」僅生成22小時之後,就於8月19日06時在我國廣東珠海沿海登陸。今年8月颱風為何「扎堆」來襲?又為啥都是「急性子」?
  • 氣象局規範颱風用語 熱帶風暴等統稱為颱風
    11月4日,有細心民眾在中央氣象臺微博帳號發布的颱風預報中發現,以往的常見的「熱帶風暴『羅莎』」,已經披上了「新外套」,被稱為「颱風『羅莎』(熱帶風暴級)」。    根據中國氣象局規定,自11月1日起,在颱風預報預警服務信息中,針對強度達到熱帶風暴及以上級別的熱帶氣旋,要統一使用「颱風」用語,而不再根據熱帶氣旋不同強度分別使用「熱帶風暴」、「強熱帶風暴」、「強颱風」和「超強颱風」等級用語。    「根據國際慣例,依據熱帶氣旋中心附近最大風力分為熱帶低壓、熱帶風暴、強熱帶風暴、颱風、強颱風和超強颱風。」
  • 應對颱風,「米」字膠帶真的有用嗎
    應對颱風,「米」字膠帶真的有用嗎專家:可改變玻璃振動頻率,防止破碎傷人當超強颱風「利馬奇」來襲時,從江蘇到山東,很多單位在提前做好防禦工作的同時,沒有忘記在窗戶上貼「米」字形膠帶。用膠帶在玻璃上貼「米」字真能對抗颱風嗎?事實證明,颱風來臨時,這「不可思議」的方式確實起到了作用。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齊魯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劉樹江表示,颱風來臨時,導致玻璃爆裂的原因主要有3種:一是因為被空中漂浮的雜物撞擊破碎,二是因為太大的風速跟玻璃產生共振並讓玻璃破碎,三是外框被強風吹變形導致玻璃破裂。
  • 兩天連續生成兩個颱風,有機會緩解旱情嗎?
    11月了還有颱風?答案是肯定的,而且一來就是兩個。今年第25號颱風「風神」昨天下午生成後,第26號颱風「海鷗」又在不到24小時之內生成。「海鷗」比起「風神」更加靠近我國,據稱會對天氣帶來一定影響。今年第26號颱風 「海鷗」(熱帶風暴級;英文名稱:Kalmaegi;名字來源:朝鮮;名稱意義:一種海鳥)於今天(13日)8時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其中心位於菲律賓馬尼拉東偏南方約870公裡的洋面上,就是北緯12.9度、東經128.8度,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8級(18米/秒),中心最低氣壓為1000百帕,七級風圈半徑180-280公裡。
  • 颱風~颶風~你真的了解它嗎?
    東亞地區稱之為颱風(typhoon),歐洲、美洲等地稱為颶風(hurricane),而在東南亞、南亞,則稱為旋風(cyclone)。渦旋要達到颱風的「標準」還有兩個「硬性指標」~ 風速每秒33米以上 風力12級以上 好奇為什麼叫颱風啊~這還得從希臘神話講起!
  • 2019年第13號颱風玲玲最新消息 颱風胚胎混戰誰會是玲玲?
    >  颱風玲玲9月1日消息:  @中國氣象愛好者:#颱風玲玲#【誰能搶到"玲玲"?南海和菲東兩個颱風胚胎目前都已經有了點雞樣,讓日本氣象廳,這個西北太平洋颱風雞舍的編號員相繼為它們發出了烈風警告。但是仔細一看,其實這兩個胚胎仍都散發著野雞的氣息,只是今天菲東那隻吸力稍稍增強,有點旋轉跳躍的螺旋形態,似乎想率先搶到13號"玲玲"的本質美名。但搶到"玲玲"就一定會成為一姐嗎?顯然,南海那隻正在向季風低壓發展,大概率會是個鬆散雨多的"淋淋",而菲東那隻緊而小,緊貼副高,發展前景更好。
  • 颱風來了,玻璃上貼膠帶真的有用嗎?實驗會給出答案
    有人問,颱風來襲的時候為什麼能夠把玻璃吹碎?如果我們在玻璃上貼上「米」字形的膠帶,會不會保護玻璃?今天我們就來研究一下這個問題,我們首先來研究一下颱風過來的時候它對玻璃到底有多大的壓迫力,颱風的風壓有多大?我們首先要知道颱風對窗戶的破壞力。
  • 2018年12月英語六級翻譯練習27:颱風Trami
    新東方網>大學教育>四六級>複習輔導>六級>六級輔導>翻譯>正文2018年12月英語六級翻譯練習27:颱風Trami 2018-08-22 15:14
  • 颱風「利奇馬」已降低為熱帶風暴,我們能掉以輕心嗎?絕對不能
    未來將在連綿的浙北山區中繼續消耗能量,風速將會繼續下降,但降雨量卻未必,颱風的未來可能的行進路線上仍可能出現超強降雨量,依然不能掉以輕心!一、聽說颱風名字循環命名的,「利奇馬」和「桑美」還會回來嗎?我們得先來了解下颱風的命名規則, 颱風是赤道以北,日界線以西,亞洲太平洋國家或地區對熱帶氣旋的一個分級。美國對熱帶氣旋的分級名稱是颶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