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
摘草莓、收茼蒿,北京海澱區太舟塢都市菜園的大棚裡,工人正將成熟的果蔬裝箱準備送往定點社區。「等到4月底,西紅柿和西瓜也能上市啦!」一位工作人員介紹說。 近兩天,隨著北京疫情防控常態化,北京海澱區多家果蔬大棚、餐飲企業轉變經營方式,拓寬銷售渠道,釋放潛力,按下復工復產「加速鍵」。
菜農正在北京市海澱區太舟塢都市菜園忙碌。
位於海澱區溫泉鎮的太舟塢村蔬菜種植已有30多年歷史。都市菜園佔地近300畝,擁有23棟日光溫室、50個大棚,主要種植30餘種溫室水果和蔬菜,所產農產品均達到無公害標準,是區農委重點扶持的菜籃子工程項目。隨著有序推進復產工作,該菜園復產率達到90% ,目前所有大棚都已經完成種植,菜花、圓白菜等蔬菜的地耕已完成,即將開始種植茄子、黃瓜等蔬菜。為了提高銷量,菜園積極開拓銷售渠道,一方面向批發市場提供菜品,一方面將便民菜車開到街道社區零售,既拓寬了銷路,又滿足了地區群眾需求。此外,菜園還建立「線上訂菜線下配送」的新模式,利用微信群為社區居民直接配送新鮮果蔬。
北京五道口國際食尚苑前,外賣人員正從餐飲商家員工手中取外賣。
「這兩份訂單請拿好!」 在北京中關村附近的五道口國際食尚苑前,外賣人員正從餐飲商家員工手中取外賣。目前,該食尚苑已有10多家餐飲企業復工,每日外賣單數達1000多單。隨著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五道口周邊企事業單位陸續復工復產,「在線點餐」和「微信小程序下單」成為了上班族的生活習慣。市場需求量日益增多,外賣數據也成為一張客觀反映城市復工復產和經濟活力的「晴雨表」。五道口國際食尚苑積極打通餐飲「綠色通道」,「量身定製」復工復產方案,通過人員管理嚴縫對接、就餐方式嚴劃紅錢、食品安全嚴堵漏洞、監督檢查嚴陣以待的「四嚴」原則,為餐飲企業「號準脈、把好關、盡好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