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人,不愛發朋友圈,在微信上只是看客

2020-12-13 Canliu

朋友圈,是微信上的一個功能,也是目前國內使用頻率最高的社交工具。

根據相關數據統計,朋友圈每天使用的人數都在向上增長,平均每天有8.5億人打開朋友圈,每個人24小時打開朋友圈的次數在5次以上。

所以,朋友圈的本質,相當於過去的日記本,記錄著每個人的喜怒哀樂跟生活瑣事,與此同時,還能從朋友圈收到別人對自己內容的正/負反饋。

除此,朋友圈裡面也充斥著各行各業的人,你會看到什麼樣的內容,往往都取決你號裡加了一些什麼人。你加的女性比較多,那麼,你看到的自拍、情感、戀愛、雞湯類的內容就比較多,你加的工作同事比較多,那麼,你看到職場內容跟個人感悟的就很多,你加的微商比較多,那麼,你打開朋友圈的第一眼看到的,可能就是廣告。

有一種人,不愛發朋友圈,在微信上只是看客

微信看客:

1.只看別人發的內容2.很少發朋友圈3.有共鳴的內容,點讚+評論坦白講,微信上這種看客在近年來,也變得越來越多了,「只看不發」也成了所有微信看客的共同標籤,那麼,就有人問,為什麼這種人不愛發朋友圈呢?背後又存在什麼樣的心理呢?我們今天就來慢慢剖析。

觀點一:成熟以後,對朋友圈社交需求變低

人,都是變化的,會隨著時間,經歷,認知的增長而變化,不是原地踏步,一成不變的。

比如,過去你可能很喜歡喝可樂,但是後來喝的沒意思了,你又喜歡喝奶茶,朋友圈也是,過去你很年輕,不管什麼事,都喜歡往朋友圈發東西。後來長大了,成熟了,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不管自己是快樂還是悲傷,發在朋友圈的東西,很難有人會感同身受,再加上自己平常忙於工作,快節奏的生活模式,讓你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去發朋友圈了,慢慢的,你對朋友圈的這種社交需求也變得越來越低。

觀點二:為人沉穩內斂,很低調,不愛張揚

低調,表示一種謙虛謹慎的態度,這種人不愛發朋友圈也很容易理解了。我們反觀朋友圈,總是有那麼一群人,張揚炫耀,發豪車,發新買的包包,發勞力士手錶,甚至這個月發的工資很高,也要秀個工資條。

我們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這種炫耀的行為,是一種內心需要被關注被肯定的表現,往往是ta的「虛榮心」在作怪,雖然表面給人看起來,很牛、很厲害、很光鮮,但透過外在看內在,可能就是華而不實,說白了,就是在朋友圈刷存在感跟滿足感,並希望藉助朋友圈他人的羨慕來建立自信。

觀點三:隱私

什麼是隱私?隱私就是不願告訴別人或有不想公開的個人私事,含義與「秘密」基本相同。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隱私,有的人喜歡把隱私發在朋友圈,比如失戀了,失業了,抑鬱了,受傷了等等,各種求安慰,希望能被治癒,但發在朋友圈這種事,只有在乎你的人,才會關心,至親有血緣關係的看到後,可能還會擔心你想不開,更有不在乎的,還會只把你當個笑話看,所以,有人想明白這點,不想自己的親朋好友擔心,也不想自己隱私被太多人知道,就不發朋友圈,而是選擇了沉默,進行自我調節。

發朋友圈,其實是一件「透支精力」的事!

你為什麼要發朋友圈?每個人的想法不同,有的是虛榮心,有的就是拿朋友圈發洩情緒,還有的就是記錄日常,但不管你是出於什麼樣的目的發朋友圈,不得不承認的一件事,就是發朋友圈,很透支你的精力,你在想著發什麼樣的朋友圈的時候,精力就已經開始被消耗了,在發完後,你的精力還會在朋友圈上,當收到來自朋友/陌生人的好的反饋,你會產生快樂,當收到不好的,或者沒有人跟你發的朋友圈內容互動,你會產生失落情緒,一天兩天或許你不覺得什麼,但是天天堅持發朋友圈,你必然會去維護朋友圈的運營,所以,發朋友圈,其實是一件「透支精力」的事!

如何關閉自己的朋友圈?

具體操作方法:先進入微信在右下方的我,然後再點設置,緊接著再點通用,通用頁面跳轉打開後,裡面有個〔發現頁管理〕,把朋友圈的按鈕關閉,再次回到發現頁面時,朋友圈就不見了。

最後,不管你是喜歡發朋友圈,還是不喜歡,朋友圈都是一種社交工具,每個人也都是獨立的,應該被尊重。千萬不要活在自己的世界裡,我不喜歡看朋友圈,誰發的多,騷擾到了我,我就刪了誰。換位思考一下,別人喜歡看朋友圈,也喜歡發朋友圈,你卻不怎麼更新動態,別人是否可以理解你這個人不怎麼活躍,是個殭屍好友,也考慮把你刪了呢?總之,存在即是合理,別為這點事煩心,快樂就完事了!

你好 ,陌生人,我是Canliu,我在這裡自足自給,把一些瑣碎的情緒寫成文字,這裡面有你發生過的,和未曾發生的,我們都是孑然一身,開始和結局都是如此孤獨,很高興遇見你。求關注!

相關焦點

  • 不發朋友圈的人,換了一種方式過日子
    現如今,微信很多人都在用,但越來越多的人淡出了朋友圈。離開朋友圈的人,也許是厭倦了朋友圈裡的虛偽,因為朋友圈裡很少有真心的朋友,大家的關係停留在互相點讚、留言,僅此而已;離開朋友圈的人,並不是過得很糟糕,也許活得更精彩,真正活成了自己。不發朋友圈的人,都在幹什麼呢?也許是以下幾種情況,看看你屬於哪一種。
  • 動不動就發朋友圈的人,其實只是缺愛
    有的人熱衷於曬孩子,而且幾乎天天不落,吃喝拉撒,一樣不落;有些人熱衷於打卡,自己努力在堅持做的事情,一定要人人知道才好;有些人做起了生意,朋友圈都是他的客;有些人每日要發雞湯,告訴所有人,自己三觀超正。還有些人曬吃曬喝曬旅行,總讓人感覺,他們的生活似乎便是活在朋友圈的。
  • 長期不發朋友圈人的3種心理,看看有你沒?
    最不可思議的是,有的人家裡有老人去世發的朋友圈,居然還會有人點讚?其實,你真正需要的溫暖,根本不在朋友圈裡,最終靠的還得是你自己!而那些長期不發朋友圈的人,才是社交中的「精明人」,離開了朋友圈裡的「熱鬧生活」,活得雲淡風輕,知道自己需要什麼類型的朋友,知道什麼應該做,從來活得不虛偽,也時常有看看朋友們的動態,只是漸漸地自己不再善於表達於朋友罷了。
  • 一個人不愛發朋友圈,往往是這3種原因,最後一種最多
    不同的人發的朋友圈的內容有所差異,但是也有一些人的朋友圈是一片空白,這種人其實是不愛發朋友圈的,一般來說一個人不愛發朋友圈,往往是這3種原因,最後一種最多。因為小梅的這種性格很多人都不願意和小梅交往,有都只是那種從小一起長大,小梅只有和她們一起才會變的話多。小梅的朋友圈也是空白的一片,朋友想改變一下小梅,讓她多發點自己的事情到朋友圈。但是小梅拒絕了,她說不想讓被人過多的關注自己,不想與別人分享自己的私生活。有時候一個人的朋友圈,就會體現一個人的性格。
  • 為什麼越愛發朋友圈的人,越有福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有書,ID:youshucc】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愛發朋友圈的人,活在自己的節奏裡你,有多久沒有發過朋友圈了呢?結果後來,她卻成了我微信好友列表裡最愛發朋友圈的人:孩子期中考了,發個朋友圈和大家分享快樂;遇到不開心的事,在朋友圈花式吐槽......喜怒哀樂,在朋友圈一覽無餘。
  • 微信的「困惑」:為什麼越來越多人「討厭」發朋友圈?
    如今微信已經成了國民社交軟體。不管是生活還是工作,都已經離不開微信了。如今,無論老幼,似乎都用上了微信,微信的月活人數也已經將近十億。成功也有成功的煩惱。微信的困惑來了,現在越來越多人不愛發朋友圈了。如今微信在使用廣泛度和人數上都已經超過了QQ,但是在很多功能上還有QQ的影子。比如微信的朋友圈,已經成為很多人代替QQ空間記錄生活的私人領域,相比QQ的空間功能,朋友圈只能好友之間留言評論,相比QQ空間多了隱私的保護。
  • 不愛發朋友圈的女人,通常都是這3種性格,錯不了
    動不動就發朋友圈的女人,根本就不可能是沉穩的女人,性格沉穩,不喜歡張揚的女人,很少特意把自己的生活攤開給別人看,她們不喜歡被他人圍觀自己的生活。任何一個看客,其實都想通過朋友圈,「偷看"別人的人生,但有些女人,就從來不給看客這些機會。
  • 為什麼越愛發朋友圈的人,越優秀?
    他給我講了這樣一件事情:前些年,堂哥公司有位前輩,人也不壞,就是嘴損。堂哥第一次拿到工資時,發了個朋友圈,結果她評論「不就6000來塊錢嗎?有什麼好炫耀的!」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她的朋友圈裡都是一片空白。結果後來,她卻成了我微信好友列表裡最愛發朋友圈的人:孩子期中考了,發個朋友圈和大家分享快樂;遇到不開心的事,在朋友圈花式吐槽......喜怒哀樂,在朋友圈一覽無餘。
  • 人到中年,參加飯局後別發這3種朋友圈,看似有面子,實則很掉價
    人到中年,參加飯局後別發這3種朋友圈,看似有面子,實則很掉價到了中年,我們會更加注意自己的身價。因為你不再是年輕人了,你需要在社會上有一定的地位了。不然其他人就會覺得你這個人非常失敗,所以很多人到了中年,更加重視自己的面子。於是有的中年人就會為了自己的面子,去參加一些看起來很體面的飯局,並且還會精心拍圖,發一條高大上的朋友圈。但是這真的高大上嗎?其實不然,如果你參加飯局後,發了這三種朋友圈,看似有面子,實則很掉價。
  • 經常發朋友圈的人,為什麼會突然不發了?
    有時候不記錄也是一種回憶美。4.不想陷入你贊我我贊你的漩渦中去,甚至很少看朋友圈,因為一旦看了,如果沒點讚,人家就認為你不關注他…那麼多條每條都贊,我真的很累…5.有段時間寧願讓大家以為我消失了。從我不再發朋友圈的時候,陸陸續續直到現在還有很多朋友發微信問我最近怎麼了?好久沒你消息?沒事吧?
  • 想要「撩」一個不愛發朋友圈的人,真的很難,心理學家這樣解釋
    首卷語:當今社會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微信,微博等一些社交軟體逐漸深入到我們的生活裡,無論年齡多大,每個人都會一個有微信,來方便平時家人朋友之間的聯繫。而朋友圈也在無形中成了人們一種分享生活,抒發情感和吐槽煩惱的重要方式,如果一個女生暗戀男生,就可以通過朋友圈來了解這個人的生活,但現實生活中卻有很多不愛發朋友圈的男生。
  • 愛發朋友圈,是微信裡有喜歡的人
    想方設法試探對方,發一條動態,設置成只有他可見;他的每條朋友圈都要點讚,只是想被他多看一眼。拐彎抹角發了無數條看似跟他沒關係的朋友圈,其實最後的意思還是想要告訴他,「我喜歡你」。你看,真正在乎你的人讀的不是你的某條心情,他們想讀的,是你的整個人生。在乎你的人,讀的不是文字,是你的心情;關注你的人,看的不是空間,是你的世界。你費盡心思想得到回應,在不愛你的人面前,就像老師批改的作業。之前有個讀者跟我聊天,她說喜歡上了一個男生,很優秀的一個男生,所以她一直不敢表白。
  • 微信上很少發朋友圈的男人,不是很窮,十有八九就是這3種人
    我的一個同事,前幾天和我談論朋友圈的問題,她覺得,朋友圈經常曬旅遊、美食等等一類照片的人,說明比較富有,或者性格樂觀,熱愛生活。同時她也告訴我,微信上很少發朋友圈的男人,可能代表他很窮,因為經濟拮据,每天過著三點一線的生活。沒有娛樂生活,平時放假了,不敢出去旅遊,所以也沒有什麼可以在朋友圈分享的東西。
  • 微信上從不發朋友圈的人,不是因為低調,而是因為是這3種類型
    原創、深度、格調 | 湯先生語言與文字在心理學上都是個人性格的外在表現。現在微信已經成了基本的社交軟體,不少人都通過微信互相交流,通過朋友圈去了解別人的生活與性格。有時候,朋友圈也可以稱得上是朋友間溝通的橋梁,一些不方便提起的日常可以通過朋友圈輕鬆展現。但如果一個人不願意發朋友圈又如何了解他呢?
  • 微信怎麼發朋友圈 微信發朋友圈的方法
    微信朋友圈是現在我們獲取親人朋友動態的最好途徑,自己也可以選擇上傳日常生活動態到朋友圈,那微信怎麼發朋友圈呢?現在就來了解一下。微信怎麼發朋友圈1、首先打開微信,選擇發現,點擊朋友圈2、點擊右上角的相機符號,選擇拍攝,從相冊選擇用微視拍攝其中一種
  • 微信朋友圈怎麼發文字 微信朋友圈如何只發純文字說說
    朋友圈已經成了曬美食秀恩愛的地方了,一些小夥伴喜歡發朋友圈,通常都是一段文字加一些圖片。我們知道QQ可以只發文字,但是微信好像沒有這個功能,但是卻看到有的人也能只發文字不配圖。不知道微信朋友圈怎麼發文字的小夥伴,可以看看下面的步驟,就會了。
  • 據調查發現,那些從不發朋友圈的人,多半是這幾種原因
    前幾天,微信新增「朋友圈一個月可見」的功能,對此,很多網友都表示微信正在變得越來越人性化,三個月太久,三天又太少,有心想給別人了解自己的途徑,可又不願意公布自己太多的隱私,而一個月的話,就剛剛好。可當我設置完後,順手刷了遍朋友圈,突然覺得,朋友圈看來看去,也就只有那麼幾個熟悉的面孔,每天會發很多動態的,除了代購就是微商,我們想要了解生活近狀的人,大都從朋友圈裡消失了,點擊它們的主業,無一例外的都是三天可見,想要問候的話打了又刪,不知道以什麼樣的話為開場白才不會顯得尷尬。
  • 不發朋友圈的女人,是哪一種性格?第一最有魅力,但很多人是第四
    通常來說,愛發朋友圈的人性格都是外向開朗的,但也不代表不發朋友圈的人就很無聊或是無趣。反而,那些不常發朋友圈的人,特別是女人,往往身上有很多優點。Two為人踏實,知道自己想要什麼雖然朋友圈能夠記錄自己的生活,但很多人發朋友圈並不只是為了記錄生活,而是為了一種炫耀,虛榮的滿足感。
  • 你發的朋友圈,暴露了你的性格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夜聽,ID:yetingfm】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前兩天,一位朋友在飯桌上說:你想快速了解一個人,就看看這個人的朋友圈。一個人是什麼樣的性格,往往會在朋友圈裡有所體現。
  • 晨讀|看客心態是一種危害
    看客心態是一種危害。危害並非言重。把自己從主人的位置倒退為一位純粹的看客,這是自我貶損,是別人無法企及的危害,卻是自己不戰自敗。看客或者袖手旁觀,或者起鬨吶喊,沒有上場意識,哪有擔當責任?當看客的狀態成為社會的狀態,這個社會只有衰敗並只會擁有看客的喝彩。看客只是看客。指手畫腳、竭盡冷嘲熱諷之能事的是看客中的一品,沉默寡言,心如死灰的也是看客中的正宗。人生是過客但不要只做看客。世界是祖先的,是後人的,也是我們的。實打實地奉獻,雁過留聲,草飛留痕,不枉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