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越愛發朋友圈的人,越優秀?

2020-12-12 洞見

把朋友圈裡的二維動態看淡,把生活裡的三維足跡看重。

作者:洞見·紅妝

01

愛發朋友圈的人,活在自己的節奏裡。你,有多久沒有發過朋友圈了呢?

鬱悶失落時,本想發個朋友圈宣洩一下,結果幾番思量之後,悄悄退出了編輯界面;

或者剛發出的朋友圈,思來想後,怕人誤會,覺得不妥,又默默刪掉。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我們連發個朋友圈,都要考慮許多:不能太喪、不能太秀、不能太矯情、不能太犀利......

瞻前顧後,又小心翼翼。

所以我特別敬佩那些愛發朋友圈的人,他們活在自己的節奏裡,不會為了迎合別人的喜好而壓抑自己的想法、亦不會因為別人的評價而束縛自己的心情。

他們懂得,各種評價不過是別人加諸給自己的負累,不必理會。

堂哥是一個特別愛發朋友圈的人,他的朋友圈裡展示著他生活中的一切——從工作到家庭、從妻兒到好友,事無巨細,應有盡有。

有一天我忍不住問他:「你發這麼多朋友圈,會不會在意別人對你的評價?」

他給我講了這樣一件事情:

前些年,堂哥公司有位前輩,人也不壞,就是嘴損。

堂哥第一次拿到工資時,發了個朋友圈,結果她評論「不就6000來塊錢嗎?有什麼好炫耀的!」

和多年不見的好兄弟重聚,堂哥曬了一張合照,結果她又說「有什麼好曬的,搞不好下個月就掰了!」

一來二去,搞得堂哥很長一段時間不敢發朋友圈,生怕引起別人的反感。

後來有一次,他們部門聚餐,另一位愛發朋友圈的小姑娘拿起手機準備拍照發個朋友圈,結果那位前輩當著全部門人的面,陰陽怪氣地大聲說:

「一點破事就發朋友圈的人,一看就沒見過世面!」

小姑娘回懟道:「或許就是因為沒見過世面,所以你戾氣才這麼重吧!」然後就瀟灑離去。

說到這兒,堂哥看了看我說:

「你看,你覺得高興的事,或許在別人看來就是炫耀;你深感痛苦的事,可能在別人眼裡卻是矯情。無論我們怎樣迎合,都不可能讓所有人都滿意。

既然如此,發個朋友圈自說自話而已,又何必在意別人的評價呢?

人啊,就要像我們部門那位愛發朋友圈的小姑娘一樣,不能活在別人的眼光中,要活在自己的節奏裡。」

人生一世,太在意別人的評價,是一場災難。

不是所有的魚都生活在同一片海裡,你不懂我,我不怪你;你的評價,我也不理。

生活終歸是自己的,別活在別人的嘴裡,也別用別人的看法去定義自己的人生。

02

愛發朋友圈,都是情緒管理的高手。朋友李慧之前是個從不發朋友圈的人,用她的話來說就是「不發憋屈,發了矯情。與其人人說你矯情,不如自己憋屈。」

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她的朋友圈裡都是一片空白。

結果後來,她卻成了我微信好友列表裡最愛發朋友圈的人:孩子期中考了,發個朋友圈和大家分享快樂;遇到不開心的事,在朋友圈花式吐槽......

喜怒哀樂,在朋友圈一覽無餘。

前幾天,我們偶然遇到時聊起這個問題,才知道:

原來,之前她和老公鬧不愉快,覺得家醜不可外揚,便一直隱忍,有苦從不外訴、情緒也從不外發。

面對家裡其他一地雞毛般的糟心事,李慧也是打落牙齒和血吞,能忍則忍。

結果就是,一心想著「不如自己憋屈」的她真的把自己「憋屈」壞了:

在年末的體檢時,查出了輕度抑鬱,一度形銷骨立。

心理醫生一句話點醒了她:「情緒一直壓在心底,是會生病的。」

聽了醫生的話後,她恍然大悟,於是便開始嘗試著抒發自己的情緒:和父母聊天、向丈夫開誠布公地表達自己的不滿、在朋友圈裡和好友分享自己的生活瑣事——

「第一次發朋友圈的時候,我好擔心會打擾到別人。但當那些心裡憋了好多年的話終於說出來的時候,我心底是說不出的暢快!

尤其當我看到那一個個小愛心和那些問我怎麼了、勸我要開心的評論時,終於忍不住痛痛快快地哭了一場......

哭完之後,我發現,有人分享,心裡會好受得多。」

自那之後,她越來越喜歡在朋友圈裡「發洩」自己的喜怒哀樂。

「慢慢地,我這病竟好了。」她笑道。

她說得從容又輕鬆,我卻為她感到心疼。

沒人知道,一條條看起來瑣碎無聊的朋友圈下,憋了多少早該宣洩的情緒;

也無人懂得,一張張燦爛明豔的配圖背後,藏了多少不為人知的苦楚。

這個時代人人鼓吹苦痛要自持、情緒要內斂,從來沒人教我們如何面對苦痛、也無人告訴我們如何發洩情緒。

知乎上有個問題:管理情緒的最高境界是什麼?

有個高贊回答是:讓情緒「流動」起來。

情緒如洪水,可疏不可阻。

比起隱忍不發,適當宣洩才是情緒管理的最佳方式。

愛發朋友圈的人,大多懂得這個道理。

也許只是朋友圈的些許文字、幾張照片,也許只是微信上的隻言片語、三兩評論,但它們卻是情緒的最佳「出口」,也是治癒人生的無價良藥。

03

愛發朋友圈的人,心裡有對生活的無限熱愛。林清玄曾說過:「幸福,常常是隱藏在平常的事物中的,只要加一點用心,凡俗的日子就會變得可愛、可親、可想念了。」

愛發朋友圈的人,必定是一個用心生活的人——

他們用朋友圈記錄自己的生活:去過的地方、嘗過的美食、喜歡的佳句、愛過的人——沒什麼值得避諱隱藏的,熱烈地生活,真摯地記錄。

他們用一段文字、些許照片創造生活的儀式感:一餐飯、一束花、旅遊路上碰到了小狗、歸家途中偶遇了野貓——只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哪怕生活一地雞毛,也能把日子過得光芒萬丈。

漫漫長路,生活實苦,但愛發朋友圈的人卻能用行動留住心中僅存的那一份儀式感。

那些文字,和熱戀時的情書一樣,是紙上的形式,也是心上的幸事。

對於愛發朋友圈的人而言,朋友圈不過是一個小小的窗口,內裡藏著的,其實全是他們對生活的萬千熱愛和對儀式感的百般堅持。

人生如登高望遠,須得一步有一步的印記、一山有一山的風景才行。

若無一點區分昨日、今時、明天特殊的儀式感,那人生三萬多天、也不過是一天的簡單重複罷了。

我深知,最好的儀式感,一定不止於朋友圈。

但我確信,每一條朋友圈裡,一定都藏著最真實的熱愛。

04

發不發朋友圈不重要,重要的是過好自己的生活。知乎上有個問題:怎麼看待天天發朋友圈的人?

有個最高贊回答是:

「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生活方式的自由,有人喜歡用朋友圈去記錄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想,有人喜歡把一切都藏在心底。無論哪種方式,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尊重。」

是啊,不發朋友圈,是一種選擇;愛發朋友圈,亦是一種自由。

把朋友圈裡的二維動態看淡,把生活裡的三維足跡看重,朋友圈才會成為最好的福地。

往後餘生,願你沒有動態的時候,好好生活;常發動態的時候,熱愛人生。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越聰明的人越愛發朋友圈?無非這3點原因,很真實
    所以,我覺得,大多數的會發朋友圈的人都是很聰明的,除了現實的日常生活外,他們還懂得用網絡去維繫自己的社交,讓更多的人了解自己。在我看來,他們聰明就聰明在懂得去社交、也擅於去社交;他們大多數人都會認真地對待生活,對生活有著熱愛的態度,很是積極向上。他們的情感也大多細膩豐富。下面,我會從這以下這三個角度去論述,為什麼越愛發朋友圈的人是越聰明的人?
  • 為什麼越愛發朋友圈的人,越有福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有書,ID:youshucc】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愛發朋友圈的人,活在自己的節奏裡你,有多久沒有發過朋友圈了呢?愛發朋友圈,都是情緒管理的高手朋友李慧之前是個從不發朋友圈的人,用她的話來說就是「不發憋屈,發了矯情。與其人人說你矯情,不如自己憋屈。」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她的朋友圈裡都是一片空白。
  • 層次越低的人,越喜歡發這3種朋友圈,希望你不是其中之一
    層次越低的人,越喜歡發這3種朋友圈,希望你不是其中之一我們常說做人就要高層次的人,做上流社會人士,做一個精英。但真正能夠達成這個目標的卻寥寥無幾,幾乎都在為之努力奮鬥。在人際交往中,與人相交時,一定要結交那些層次高的人,因為只有這樣,你的人脈圈子質量才會提高。當你身邊的人越來越優秀的時候,你也會變得越來越優秀,這是環境問題,也是相互作用。對於那些層次低的人最好是選擇遠離,因為那只會拉低你的檔次,甚至是給你帶來麻煩。那麼該怎樣判斷一個人的層次高低呢?其實很簡單,通過一些小細節就能看得十分清楚。
  • 越愛炫耀的人,通常越自卑
    通常越愛炫耀的人,往往也越自卑。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了解。現如今啊!發微信朋友圈,是人們必不可少的社交。但有的人,卻喜歡在朋友圈中炫耀自己的一切,炫耀這、炫耀那。買塊手錶、吃個美食、旅個遊……等等等等……但是通常往往越愛炫耀的人,則越自卑。為什麼呢?那是因為,這種人小時候沒有得到父母足夠的關愛,從而形成了愛炫耀的習慣,以此來博取人們的關注,其實也非常自卑,然後又從自卑演變成自負。只能通過自己炫耀某物,以此來獲得樂感...
  • 異性交往,層次越低的男人,越喜歡發這些朋友圈
    異性交往,層次越低的男人,越喜歡發這些朋友圈朋友圈作為一個現在人很常用的社交平臺,是我們分享日常生活的一個地方。一個優秀的男人,不僅對自己的要求很高,在社交方面也會給人勤於學習,勤於思考的印象。發的朋友圈大多數也都是一些成功人士的經歷分享,生活啟示等等。但是也存在這樣一群活得很低級的男人,朋友圈的內容常常使別人感到非常的說不出話來。那麼這些男人朋友圈的內容是什麼樣的呢?
  • 女人「越窮」,越愛在朋友圈「炫耀」這些,你知道嗎
    在我們的生活裡,很多的女人都夢想著能嫁給一個自己理想中的男人,渴望著過上養尊處優的幸福生活,渴望著被男人寵愛,同時她們也覺得自己一定回家給一個優秀的男人。女人往往在沒有實現自己的理想生活時,就會變得對物質十分的渴望,同時越愛炫耀,這就是女人越窮越愛炫耀的理由。01.
  • 越無能的人,越喜歡在朋友圈發這3句話,很準,別不信
    越無能的人,越喜歡在朋友圈發這3句話,很準,別不信一個人的微信朋友圈,往往能夠看出很多東西,比如人品、行事作風、處世態度、甚至是有沒有錢、層次高不高等等。別看小小的細節,可以反映出來不少問題。朋友圈,其實就是一個人的內心世界,因為平時不敢表達,或者是不願意在別人面前說出來的話,往往都發在了那裡面。
  • 讓人秒贊的個性短句,簡短精闢,越看越愛!
    5、別問為什麼,這就是生活,我又能如何。Don't ask why this is life, what can I do?6、我只是笑得很歡,憂傷才不會被看穿。7、一路走來我不優秀,但我善良不虛偽。I was not good along the way, but I was kind and not hypocritical.8、不虧待每一份熱情,也不討好任何的冷漠。
  • 越是層次低的人,往往越愛在朋友圈發這3個動態,很準,別深交
    越是層次低的人,往往越愛在朋友圈發這3個動態,很準,別深交交朋友要選對人,你接觸的人層次越高,對你的好處越大。人會因為環境的不同而發生改變,這個過程潛移默化,剛開始或許感受不到。所以,多和高層次的人結交,有助於你的人生,甚至會成為你成功道路上的助力。遠離低層次的人,因為他們只會成為你的負累,拖慢你的腳步。社會是現實的,交朋友也很現實,需要講究門當戶對。同一個階層的人,相互之間有共同話題,有差不多的眼界和三觀,交流起來更加順暢。彼此對對方都有利用價值,所以,也算是互利互惠。現在這個時代,追求團隊利益最大化。
  • 層次越高的人,朋友圈越有「味道」
    人與人是有層次感的,低層次的人,總是在抱怨人生,誇誇其談,但不見行動;高層次的人,總是自信滿滿,說得不多,行動很多,屬於自帶光芒的人。一個人,層次越高,視野越寬闊,心胸越豁達,人生路越走越遠。在網絡時代,微信朋友圈,折射了一個人心靈的光芒。
  • 格局越高的男人,越喜歡發這3種朋友圈,很準,別不信
    格局越高的男人,越喜歡發這3種朋友圈,很準,別不信識人辨人是一個很重要的能力,相信不少朋友應該有意識到。想要把一個人看穿,從很多細節上都能夠著手。當然,前提是你必須得有一定的經驗和閱歷。舉個例子,很多老闆或者領導,喜歡通過酒桌飯局來看人;還有很多人,喜歡通過言行舉止來看人。今天,我們就來給大家分享一下,如何通過微信朋友圈去看人。有些朋友可能覺得不現實,也不準,但其實還是很有道理的。朋友圈往往能夠展現出一個人的生活狀態,甚至是看出他的性格特點、人品、素質等等。一個格局越高的男人,往往越喜歡發這3種朋友圈,很準,別不信。
  • 經常發朋友圈的人,為什麼會突然不發了?
    我分析過:1.家庭發生變故,倒黴事太多,變得消極;2.之前總聽人說,成熟穩重的人從不發朋友圈,我開始回顧以前發過的,突然覺得好幼稚,然後開始留意那些朋友圈基本零內容的成功人士,分析他們的原因,發現生活質量高,有內涵有品位的人很少發朋友圈。
  • 為什麼一個人越優秀,別人越不喜歡你?原因大概是這幾點
    蘇格拉底說:「最優秀的人就是你自己。」一個越來越優秀的人,往往是做自己,與別人無關,他慢慢成為一個不往群裡走的人。優秀的人,很容易被別人貼上「孤芳自賞、自以為是、神氣活現」的標籤,其實這些標籤,並不是他本身想要的,往往是別人強加給他的。
  • 感情中,為什麼越愛一個人,越容易吵架?
    通常我們都是對陌生人寬容,對親近的人嚴格。因為兩個人越熟悉對他的要求就會越多,也會有更多的接觸。很多情侶之間都會有摩擦,有時候,兩個人關係越是親密,摩擦就會越多。很多人就開始懷疑這段感情,懷疑對方是否適合自己。我們要明白的是,兩個人之所以會有這些摩擦,不是因為兩個人關係差,反而是兩個人親密的體現。
  • 為什麼一個人內心越缺什麼就越愛炫耀什麼?
    為什麼一個人內心越缺什麼就越愛炫耀什麼?因為人性中最深的本質就是渴望受到獎賞。渴望滿足自己的重要感,優越感,主宰欲。 人很怕被別人看扁,因此只要覺得自己比較卑微的時候,要麼去貶低別人,要麼去炫耀自己。
  • 朋友圈裡越活躍的人,活得越久?
    可另一種人則是「潛水王」,最新一條朋友圈恨不得追溯到今年春節跨年時發的願景加雞湯,再上一條…..是前年春節時的願景加雞湯。他得出了一個驚人的結論:在控制了其他影響因素後,朋友圈的活躍度與死亡率呈現負相關。也就是說,在社交網絡上越活躍的人,死亡的風險越低。霍布斯和他的團隊,分析了國外著名社交應用facebook上12,689,047名用戶的資料和6個月內網絡交友情況,並在兩年的隨訪中記錄其健康狀況。
  • 為什麼層次越低的人、越喜歡發語音?說中了要害!
    其中每年8月高考優秀作文點評專輯、9月高考試題分析專輯、12月最新高考分類練習專輯、4月最高高考衝刺AB卷二套題等為高考必備!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是:我發現學歷越低的群,越喜歡互相發語音;而學歷越高的群,越喜歡發文字!我也越來越討厭那些在微信裡發語音的人。
  • 父母越低層次,越愛朋友圈刷屏曬娃,被吐槽:不是誰都喜歡你的娃
    人到中年,朋友圈就會分裂出現兩個"極端"派系:要麼什麼都不發的"隱身派";要麼只曬娃的"刷屏派"。前者是大多數,不想把生活瑣事、一地雞毛都展示在朋友圈裡,要麼大半年不發一條,像人間蒸發了似的,要麼乾脆設置"僅三天可見",來個一乾二淨。
  • 為什麼年齡越大,發朋友圈的頻率越少
    朋友圈是很多人用來分享生活和工作的圈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朋友圈,但是越來越多人發現,隨著年齡的增長,發朋友圈的頻率越來越少。我看過很多朋友,編輯了一大段文字,配上圖片,發上去不到一分鐘,秒刪。總說成年人的世界不容易,從朋友圈就應該知道,分享有時候會略顯尷尬和浮誇。現在的朋友圈充斥著各種廣告,各種心靈雞湯,宗教文化。卻再也沒有點讚和認真的評論。慢慢的有些人甚至淡出了圈子,變得克制和忍讓,再也沒有了當初那種感覺。在社會的重壓下,很多人找不出突破口,每個人都在偽裝的活著。
  • 適合發朋友圈的45句人間絕句,越讀越有味道
    朋友友圈已經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特殊紀念日、生活變化、所思所想,總會化作一段文字,發表在朋友圈! 有許多人的朋友圈會配上幾句詩,幾句哲理的話,讀來,頗有意趣。 小編整理了適合發在朋友圈的45句人間絕句,越讀越有味道,一起來收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