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年齡越大,發朋友圈的頻率越少

2020-12-13 張三字

朋友圈是很多人用來分享生活和工作的圈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朋友圈,但是越來越多人發現,隨著年齡的增長,發朋友圈的頻率越來越少。

我看過很多朋友,編輯了一大段文字,配上圖片,發上去不到一分鐘,秒刪。

問其原因,也是微微搖頭,不知道怎麼去解釋。總說成年人的世界不容易,從朋友圈就應該知道,分享有時候會略顯尷尬和浮誇。

現在的朋友圈充斥著各種廣告,各種心靈雞湯,宗教文化。卻再也沒有點讚和認真的評論。

慢慢的有些人甚至淡出了圈子,變得克制和忍讓,再也沒有了當初那種感覺。

在社會的重壓下,很多人找不出突破口,每個人都在偽裝的活著。

本來想發個朋友圈吐槽一下生活不易,又怕領導和家人突如其來的關心。和一些不理解,傳播負能量的話。

圖片來源:拾遺生活

這句話非常扎心,不管你怎麼努力,還是比不上有錢人的差距,起點不同,結果當然是不一樣,現在的人要求太高,做得太少。

每天白天好像能量滿滿,到凌晨嗚呼哀哉,大嘆世間不公,懷才不遇。

負能量,一直是熱門話題,總說傳播正能量,真正讓有正能量的,反而是現在所有的負能量,但是重壓之下,大多數都成了輕度抑鬱。

孤獨,成了現在人的常態,獨居在一個小房間,關了燈一片漆黑的四周,再加上工作的壓力和重重負債,轉化為深深地窒息感。

這個時候很想發個朋友圈,分享此刻的心情和感受,卻因為各種各玩各的分組選擇,望而卻步。

朋友圈誰能看,誰不能看,發朋友圈的意義是什麼,考慮良久,還是默默放下了手機,獨自忍受。

其實,我也經常會遇到這種狀態,那我的選擇就是聽音樂,做一些運動,消耗掉這些壓力,沉沉睡去,迎接明天的陽光,今天的壓力很大,那我就戰勝它!

朋友圈本來就是分享自己生活的一面,小編推薦,想發什麼就發什麼,看不慣就屏蔽刪除,沒什麼大不了,不要總想著別人,要好好愛自己才是真的正能量!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越隨我們長大:朋友圈、微博、空間上自己的動態卻越少了?
    為什麼越隨著我們長大:朋友圈、微博、空間上自己的動態卻越來越少了?不知道朋友們有沒有發現,隨著自己長大了,現在不管是大學時期的你,還是外出工作的你,卻很少去朋友圈、微博、空間上發布動態,基本幾天發一次,有的甚至1個月都不見有一條;偶然間想發,編輯一小段,但又發現可有可無,默默的退出了編輯;或者有時候想發洩心情發條朋友圈,可是沒過幾分鐘自己都想刪,久而久之,自然就沒什麼發朋友圈的欲望了,還是刷刷別人的動態吧~
  • 中青報:誰讓朋友圈裡越沉默越安全
    原標題:誰讓朋友圈裡越沉默越安全   每個人都沒有向他人展示自己生活的義務,只是很多在朋友圈裡「沉默」的人,「沉默」的原因並非他們不想展示,而是擔心自己真實的生活變成他人的談資,自己生動有趣的生活在另一個評價體系中變得「不正確」。
  • 為什麼越聰明的人越愛發朋友圈?無非這3點原因,很真實
    其實我很羨慕那些經常發朋友圈的人。在我看來,他們的生活是豐富的,他們的有著很多的好玩的、有趣的事情會希望和朋友們分享,他們懂得怎麼樣可以適當的展露自己,他們懂得裝點自己的門面。所以,我覺得,大多數的會發朋友圈的人都是很聰明的,除了現實的日常生活外,他們還懂得用網絡去維繫自己的社交,讓更多的人了解自己。在我看來,他們聰明就聰明在懂得去社交、也擅於去社交;他們大多數人都會認真地對待生活,對生活有著熱愛的態度,很是積極向上。他們的情感也大多細膩豐富。下面,我會從這以下這三個角度去論述,為什麼越愛發朋友圈的人是越聰明的人?
  • 為什麼很多人消失在朋友圈?從來不發朋友圈的人是怎樣的人?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朋友慢慢的消失在朋友圈了呢?1、隨著年齡增大,越來越忙了。在年輕的時候,大家都喜歡去玩,心態也輕鬆。去的地方多,玩的方式多種多樣,心情好了,自然喜歡在朋友圈分享自己的喜悅。可隨著年齡增大,尤其是結婚後,根本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去玩了。每天都在忙碌,更沒有多少時間去玩,每天的日子忙碌而平淡,每天幾乎都是重複的過日子,沒有太大的變化。自然的,也沒什麼可發了。忙碌,讓大家已經沒有心思去考慮發朋友圈了。
  • 經常發朋友圈的人,為什麼會突然不發了?
    第三種人可能是私企的工作人員或者是常要熬夜寫稿子的筆者,他們時常會在朋友圈裡宣洩自己生活壓力大,散布負面情緒,滿腹牢騷的抱怨工作。「我的老闆又給我們晚下班」,「這什麼破公司,待遇這麼差!」,「連續熬夜一周,身體快撐不住了」等等等等。這種人發朋友圈,通常都是為了尋求安慰,渴望得到共鳴,甚至是理解。
  • 為什麼越愛發朋友圈的人,越優秀?
    你,有多久沒有發過朋友圈了呢?鬱悶失落時,本想發個朋友圈宣洩一下,結果幾番思量之後,悄悄退出了編輯界面;或者剛發出的朋友圈,思來想後,怕人誤會,覺得不妥,又默默刪掉。後來有一次,他們部門聚餐,另一位愛發朋友圈的小姑娘拿起手機準備拍照發個朋友圈,結果那位前輩當著全部門人的面,陰陽怪氣地大聲說:「一點破事就發朋友圈的人,一看就沒見過世面!」小姑娘回懟道:「或許就是因為沒見過世面,所以你戾氣才這麼重吧!」然後就瀟灑離去。
  • 為什麼越愛發朋友圈的人,越有福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有書,ID:youshucc】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愛發朋友圈的人,活在自己的節奏裡你,有多久沒有發過朋友圈了呢?後來有一次,他們部門聚餐,另一位愛發朋友圈的小姑娘拿起手機準備拍照發個朋友圈,結果那位前輩當著全部門人的面,陰陽怪氣地大聲說:「一點破事就發朋友圈的人,一看就沒見過世面!」
  • 為何年齡越大,我們談戀愛越覺得難?
    為什麼年齡越大,我們會覺得談戀愛越難?愛上一個人不再是年少時期碰碰心動的一見鍾情;不再是如電視劇般的浪漫幻想;也不再是輕易能說出口的表白和許諾。隨著年齡越來越大,每個人身處的環境、接觸的人所碰到的事情都會有所不同,導致我們各不相同。而人生有許許多多的岔路口,不同的我們做出不同的選擇,越走越遠,最終形同陌路。越長大,你身邊可以訴說的人就越少,畢竟,有些人聽了也是不懂。我們小時候,喜歡就是喜歡,討厭就是討厭,我們今天還在吵鬧打架,明天就可以笑著玩鬧。
  • 為什麼說年齡越大的父母越容易生育出自閉症患兒?特別是父親?!
    近日,著名的《華盛頓郵報》在其「健康與科學」的板塊發表文章稱:根據過去十年發表的多項研究表明,年齡越大的父母比年輕的父母更可能患生育出患有自閉症兒童。其中,對於父親來說,年齡越大的父親越容易孕育出自閉症患兒,這種結論效應是目前自閉症流行病學中最為一致的發現之一。對於母親來說,母親生育的年齡與誘發自閉症患兒之間的聯繫更為複雜:一些研究表明,如果母親生育年齡大大高於平均水平,或者母親的生育年齡比平均年齡水平小得多,她們孕育出自閉症患兒的風險似乎更高。
  • 調查:臺灣男3人1早洩 性愛越少射精越快
    根據島外調查發現,早洩不分種族、地區、年齡,盛行率最高都有30%左右,而島內的調查結果也接近。全是男人的迷思,簡邦平強調,研究發現,早洩者的龜頭並不比較敏感,割包皮只是白挨一刀,反而流行病學調查指出,年齡越大、射精越快;性愛頻率越少、射精越快。
  • 為什麼年齡越大,越容易發胖?中年人如何正確減肥
    電影《80後》劇照 隨著年齡的增長,肩上的責任越重,壓力也越大,很多人都無法逃脫禿頭、失眠,變胖。 我們無法阻止年齡的增長,但卻可以保持少女的身姿,做到老而不衰。 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為什麼年齡越大,越容易變胖?老了,該怎麼減肥? 為什麼年齡越大,越容易胖?
  • 年齡越大,反而內心越天真灑脫的4大星座,看透人性,自由過活
    年齡越大,反而內心越天真灑脫的4大星座,看透人性,自由過活本文導語:隨著每個人閱歷增多,他們往往會從過去的幼稚和純真中消失,而是增加一點穩重和成熟。年齡是一個人閱歷的最好見證,按理說越是有歲數大的人越是應該心智成熟,在考慮問題的時候更加全面,更加理性。有些人可能不會這樣做。他們體驗的越多,他們想要的就越簡單和簡單。他們不僅不會變得勢利,反而處理人情世故來反而顯得天真簡單。似乎他們已經洞穿了人情世故,隨心所欲的活著。
  • 【家庭教育微處方】孩子年齡越大,和家長交流越少,關係也開始疏遠,這怎麼辦?
    微話題13:孩子年齡越大,和家長交流越少,關係也開始疏遠,這怎麼辦?1.孩子覺得不被父母理解。現在的00後,因為和媒體網絡有較多接觸,在見識、思維上都很個性自我。經常會和父母說我想怎麼怎麼樣,而我們父母大多是70、80後,無法理解孩子稀奇古怪的想法,正常都會回復「你個小屁孩整天想什麼呢?
  • 朋友圈裡越活躍的人,活得越久?
    可另一種人則是「潛水王」,最新一條朋友圈恨不得追溯到今年春節跨年時發的願景加雞湯,再上一條…..是前年春節時的願景加雞湯。他得出了一個驚人的結論:在控制了其他影響因素後,朋友圈的活躍度與死亡率呈現負相關。也就是說,在社交網絡上越活躍的人,死亡的風險越低。霍布斯和他的團隊,分析了國外著名社交應用facebook上12,689,047名用戶的資料和6個月內網絡交友情況,並在兩年的隨訪中記錄其健康狀況。
  • 越沒本事的中年人,越喜歡發這3個微信朋友圈,希望你沒有中
    越沒本事的中年人,越喜歡發這3個微信朋友圈,希望你沒中很多人進入到中年階段之後,就會出現所謂的「中年危機」,以為這種危機是人人都會有的,只是那些運氣好的才會發展很順利。他們很早就不進行學習了,發展陷入停滯,隨著年齡的增長,社會競爭力不斷下降,變得越來越沒本事,到了中年的時候,問題就一起爆發,形成了危機。而那些越沒本事的中年人,因為意識不到自己的問題所在,就會越來越怨天尤人。這種怨天尤人的情緒體現在他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他們在微信朋友圈裡,就喜歡發以下這3種動態,希望你沒有中。
  • 為什么女性年齡越大,就越離不開「生活」?其實原因很簡單!
    在大多數男人的認知裡,女人的年齡越大,對夫妻生活的需求就會越來越低。但是我想告訴大家的是,這種認知其實是錯誤的。要知道女人「三十如狼,四十如虎」,反而女人到了三四十歲左右,欲望會更加強烈。這從側面也可以反映出一個問題,那就是女人的年齡越大,需求反而更加旺盛,越來越離不開夫妻生活。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在本期節目當中,咱們就來共同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 越充越少?車上的USB接口到底能不能給手機充電?
    最近有朋友跟小九說,自己經常用車上的USB接口給手機充電,但是總覺得充電特別慢,甚至有時候覺得越充越少、手機發燙,這到底是為什麼呢?您有沒有遇到過類似的情況?今天小九給您解開這個「謎團」。這種接口的電流一般為0.5A,而咱們的智慧型手機要充電的話至少也需要1A的電流,所以,您的手機自然會越充電越少啦!
  • 為什麼總強調女生的最佳生育年齡而不強調男生的最佳生育年齡?
    為什麼總強調女生的最佳生育年齡而不強調男生的最佳生育年齡?男人的精子隨產隨用,而女性卵子越用越少。女性除了卵子越用越少,還有身體的的條件。所以年齡越大, 胎盤機能越差,糾錯能力低了,孩子有基因問題概率就越大。而唐氏兒童,可能就和這個有關係。總的來說,女性的最佳生育年齡有限,如果條件允許,何不先成家,後立業呢?
  • 3點帶你快速從經濟學角度了解「越富有,生孩子越少」
    《愛、金錢和孩子:育兒經濟學》一書試圖從經濟學的角度來告訴大家,為什麼生活越好,人們越不想生孩子。《愛、金錢和孩子:育兒經濟學》一書試圖解釋育兒環境是如何影響父母的教養決策的。重點是試圖理解父母行為背後的動機,而非直接給出育兒建議。這本書詳細論證了家庭會如何影響孩子的社會和經濟命運。
  • 年齡越大越感覺到讀書重要
    為什麼越年齡大了,越感覺到需要讀書和學習,那讀書的作用有哪些呢?每個年齡段的重點一定不太一樣上學的時候一定是要上學讀書的,因為這個階段這個是一切的重點和核心。不管是哪個空間的國家,還是放在歷史的長河裡,年輕讀書是一個必然的階段和過程。因為讀書要教會你認識世界,讓你要明白做人、做事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