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朋友圈就會分裂出現兩個"極端"派系:
要麼什麼都不發的"隱身派";要麼只曬娃的"刷屏派"。
前者是大多數,不想把生活瑣事、一地雞毛都展示在朋友圈裡,要麼大半年不發一條,像人間蒸發了似的,要麼乾脆設置"僅三天可見",來個一乾二淨。
後者卻不一樣,從孩子出生的第一天起,就大事小事的都往朋友圈裡搬,讓朋友圈裡的親朋好友煩不勝煩。
朋友阿雯有一個三歲兒子,每天都會雷打不動地曬娃。一天3條起步,遇上周末帶孩子去遊樂場,或者是旅遊,那一天十來條也不是沒可能。
剛出生時,曬小寶寶的萌照,親戚朋友紛紛點讚誇獎"真可愛""像媽媽""萌翻了!"
可時間久了,誰也沒有那個耐心給曬娃的每條動態都點讚。
再過一段時間,大家的朋友圈裡恨不得只剩下阿雯曬的兒子,都忍不住私下吐槽:比微商發小廣告都勤快啊!
難怪有網友戲稱:"現在的朋友圈裡只剩兩種人還在刷屏,一個是寶媽,另一個是微商。"
可大家都知道微商是做廣告的,屏蔽或乾脆拉黑就行了,眼不見心不煩。
可熟人朋友又不同於微商,一方面,還是想看看朋友的近況;另一方面,要真屏蔽或拉黑,見面聊天要是露餡,也挺尷尬的。
有很多次大家偷偷屏蔽了阿雯,可在群裡一聊天,阿雯總提到自己之前自己發過什麼內容,大家都有點搭不上話,只好又默默取消屏蔽。
前段時間,阿雯宣布懷上了二胎。糟糕,這以後怕是要受到倆娃的雙重夾擊啊!
終於有個朋友忍不住開懟,在阿雯的一條曬娃朋友圈下評論:"我一打開朋友圈,滿眼都是你的娃,不是誰都喜歡你的娃。"
兩人當時就在朋友圈裡吵了起來,最後都阿雯一氣之下刪了朋友圈,倆人也刪好友拉黑了。
成人的世界,最起碼會保持基本的禮貌和體面。
大多數人不敢輕易屏蔽朋友圈,也很少會當面開懟,但心底多多少少會嘲笑。
可以說,層次越低的父母,越愛刷屏"曬娃"。
因為自己沒什麼資本可以炫耀了,但幸好有了個孩子。愛刷屏"曬娃"的人,其實是把娃當做了自己可以拿來炫耀的資本。
刷屏型曬娃
阿雯每次帶孩子出去遊玩,對於朋友圈來說都是"災難"。走哪發哪,有時候還是一連十幾條不帶文字的短視頻。
一圈下來,朋友圈的所有人都像跟著逛了一場極其寡淡的旅遊,實在讓人覺得頭大。
大多數的朋友圈點讚,也不過是表達善意和禮貌。刷屏"曬娃",是引起親朋好友反感的頭號原因。
理智的父母都知道,孩子只有"自家的才親",別人看多了會生厭,所以頂多就是偶爾發發孩子萌照和趣事而已。
而刷屏曬娃的父母,由於根本不懂親友關係的這個尺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自誇型曬娃
有些寶媽在曬孩子的時候,特別喜歡自誇。
可能也會稍微委婉的說"眼睛遺傳了我的,超大超亮","像爸爸,對物理和數學特別有興趣"。可這不就是自誇孩子"漂亮""聰明"嗎?順便還把自己誇讚易凡。
但這樣自誇,並不會讓別人覺得你家的娃真的聰明,也不會認為你家的娃比自己家的更漂亮。
自黑型曬娃
還有一種"自黑型"曬娃,表面是在"黑"孩子,其實是變相誇。
有個寶媽在朋友圈裡說自己孩子特別"調皮",還說"羨慕別人家的乖寶寶"。
另一個朋友就偷偷吐槽:這不就是在誇孩子機靈嗎?說別人家的"乖寶寶",潛臺詞不就是說"沒我家聰明"嗎?
而不是陰陽怪氣,表面捧人家孩子,實際上卻暗誇自家孩子。
一眼就看出的這種 "做作"感,無疑是主動把孩子送出去,讓人看笑話。
那是不是朋友圈就完全不能曬娃了呢?
曬娃不是完全不能有,而是分"低級"和"高級"。
真正會曬娃的父母,是把真正"美"的一面展示給大家,氛圍輕鬆愜意,不會刻意自誇,也不會刷屏惹人厭。
就算是"自黑"寶寶,也是搞笑有趣的,把養娃的生活寫成段子,博大家一樂。
【互動話題】
你同意刷屏曬娃的父母,層次低嗎?你還見過哪些曬娃的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