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青·小淹
安化縣有兩個獨特的地名:浮青和小淹。原來都是鄉鎮名,現在浮青合併到了樂安鎮,小淹保留鎮名。前者之「浮」讀yáo;後者之「淹」讀yuán。不僅與普通話不同,與益陽話、安化話以及鄰近的新化話,都不搭調。怎麼回事呢?
為此,我在網上與在大學教語言文字學的同學探討。一時他們也給不出合理的解釋。其中一位教授給我指了一種思路:「方言中有的地名開始出現時,只是口頭上流傳,後來才補上相應的漢字。這補上的漢字或許就是地名的本字,或許是不相干的字。」難道,這「浮」和「淹」竟是不相干的字?
我問過浮青方面的人士,他們告訴我,浮青還有一個小地名叫浮門口,其「浮」也是讀yáo。
「浮」在湘方言裡基本上都讀báo,讀的是古音。浮邱山、打浮泅(遊泳)之「浮」都是如此讀。顯然,浮青之「浮」是一個孤立的例子。這個音,完全可以寫成姚、瑤、垚、嶢等字,作為山區,這種地名很常見。因此,我不敢輕易斷定它是「不相干的字」。我猜想它是古代某種小方言留下來的字。那裡鄰近老湘語區,保留了少量的古楚語。當年的這個小方言區既可能屬於楚語的小分區,也可能屬於古代的某個少數民族語言。只是後來這種小方言區被旁邊的語言同化了,而這個「浮」卻堅守下來了,成了一個獨特的讀音。
小淹之「淹」,湘方言多讀ηān,與安、按、晏、庵、鵪、眼、顏、雁等字同音(調有不同)。普通話an前沒有聲母和前有i(Y)的字在方言裡多有讀為ηan的,這是一般規律。而在安化「小淹」這個地名裡,「淹」讀為yuán,顯然是在規律之外。不過,「淹」的獨特性尚不如「浮」,它尚有一個普通話同音,方言裡也同音的字「沿」為伴。湘人讀沿、鉛為yuán,是保留的中古音。那麼,小淹之「淹」呢?專家認為「淹」讀yuán不屬於語音學規律內的中古音。那麼,「淹」也極有可能與「浮」一樣,是保留的小方言音。
突然聯想到益陽人稱鹹鴨蛋為「元鴨蛋」。其中的「元」寫成字應該是「醃」,就是以鹽醃製的鴨蛋。普通話同音的「淹」「醃」,在益陽話裡竟然也是同音的!他們的讀音來源可能是一致的。
眾所周知,地名與姓氏是最有可能保存古音的。寫到這裡,筆者突然發現,「浮」與「淹」是一對反義詞,也許它們曾經存在某種聯繫,只是因為缺乏文獻的依據,無法將它們的聯繫完全打通。
六合連
益陽話有「湊起咯只六合連」,表示合力將一個事情湊成、做成,也指湊成一個班子、一個整體。「六合連」中的「連」就是連起來,好理解;關鍵在理解「六合」。
「六合」本指上、下和東西南北,即天地加四方,泛指天下或宇宙。但在傳統觀念裡,「六合」還有許多衍生含義。
古代以年月日時、十二地支,選擇吉日良時,要考慮月和日的「衝(不利)」或「合(有利)」。「合」指子與醜合土,寅與亥合木,卯與戌合火,辰與酉合金,巳與申合水,午與未合土,稱「十二地支六合」。
十二生肖屬相,在判斷人與人之間和諧程度的「六合」為:鼠與牛為合,虎與豬為合,兔與狗為合,龍與雞為合,蛇與猴為合,馬與羊為合,為「十二生肖六合」。與之對應的是六衝:鼠與馬相衝,牛與羊相衝,虎與猴相衝,兔與雞相衝,龍與狗相衝,蛇與豬相衝。
《淮南子·時則訓》:「六合:孟春與孟秋為合,仲春與仲秋為合,季春與季秋為合,孟夏與孟冬為合,仲夏與仲冬為合,季夏與季冬為合。」指月份的「六合」。
武術有內三合和外三合之分。內三合指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外三合指手與足合,肘與膝合,肩與胯合。又有眼、心、意、氣、功、力六個方面的配合。還有以手、眼、身相合為外三合,精、氣、神相合為內三合。
「六合」作為中國的一種哲學概念,其核心為自然規律。知六合者知天下:合則相生,衝則相剋;合則和諧,衝則不諧;合則相利,衝則不利……益陽話講「六合」能否成「連」,道理也在這裡。
因為益陽話「全」與「連」同音,「六合連」寫為「六合全」,在意義上也講得通,也對。
講·說
講和說都是發聲說話,益陽人用「講」多於「說」。「講」還用為複音詞「打講」。
「講」的繁體字為「講」,《說文》釋之:「和解也。從言冓聲。古項切。」可知,講的本義是講和。後來講的主要意思是對話、有對象的講話。讀音為「冓」。現在普通話注「冓」為gòu,其實它本來的讀音就是現在益陽話的「講(gaong)」。
說,《說文》釋之:「釋也。」說的本義是以言語使人明白。目前普通話注「說」是兩個讀音,一是最常見的shuō,二是用於「遊說」之shuì。益陽話白讀只有後一種讀音,讀如「血」。
有網友提出,益陽話讀「血」的「說」是不是保留的「曰」的古音呢?筆者以為,應不是。《說文》:「曰,詞也。」「曰」的本義指正式表達,措詞。比如《論語》等書記錄孔子的話,用「曰」或「雲」,意謂它是經過整理的、講究措詞了的語錄。
說與講,無論普通話還是益陽話,用法都基本相同。但細較之,益陽話裡還是有區別的。有「打講」,沒有「打說」。「打講」意為交談、聊天,一定有雙方的互動,而「說」不一定。「打講」還可以充擴為「打鴨講」「打黑講」「打別么子講」等。還有「講狠」「冇狠講」一類的詞。
「打講」也叫「談玄」「扯談」。這是由魏晉南朝時的清談玄學而來的。現在還將「扯談」一詞講成「扯清水亂談」。如說「我跟他冇得玄談」,意謂兩個人合不來或不想理他。有人將「談玄」寫成「彈弦」,寫到彈棉花上去了,只取其聲,沒有明白其來歷。
「打講」還有一同義詞「混(hùn)」。「混」有「吹噓」的引申義,可組詞「混狠」「混綠」「混黃綠」「混亂彈」等。
「講經」一詞並非講解經典,而是指念經,誦讀宗教的經典,引申指批評、念叨、數落。如「你在上班時間炒股,領導會講經咧!」
來源:益陽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