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記者 何麗娜 通訊員 沈文禮
家住農村的9歲小童(化名)本來是天真爛漫的年紀,在學校一直表現較好,成績中上,可誰知天使的惡魔早早地來到了他的身邊。原因來自於家養的小狗。
小童從小充滿愛心,對小動物更是喜歡,多年來,家裡連續飼養了幾條寵物狗,但都未曾注射寵物狂犬疫苗。
前幾天,小童放學回家,頭用衣服蒙著臉,跟奶奶說自己冷,不敢吹風,奶奶以為他感冒了,喝了點熱水,沒有做任何處理。直到晚上,小童開始發燒,全身肌肉抽搐,大量流口水,家長才急忙將小孩送到當地醫院。當地醫院初步診斷為狂犬病,於是送到杭州救治。
杭州市西溪醫院收治了這位病人,當送進醫院ICU時,小童已神志模糊、不能對答,呼吸急促,全身肌肉陣發性抽搐,大量流涎、大汗淋漓,體溫高達40.9°。面對這個隨時面臨死亡的小小生命,搶救起來卻很無助,因為這個病沒有特效藥,醫生護士們能做的只有對症支持治療,加強鎮靜鎮痛、控制痙攣、降溫、補液、維持水電解質平衡。
眼看著病床上抽搐不斷的小身體,病房外家屬一直不敢接受事實,懊悔不已。據杭州市西溪醫院ICU張思泉主任介紹,小童一直與狗接觸較多,平時被抓傷和咬傷時有發生,但家在農村,父母沒有自我保護的意識,家長未意識到及時就診的重要性,至於什麼時候被狗咬傷,家長也無法回答,只是說五年前被狗咬傷過,平時也時常被狗抓傷。但父母平時工作較忙,缺少關心,加上每次都是只有一點皮毛傷,就沒有在意。殊不知錯過了狂犬疫苗注射的最佳時機。
張思泉主任介紹狂犬病又名恐水病,病死率幾乎達100%,它是由狂犬病毒引起以侵犯中樞神經系統為主的人畜共患傳染病,此病潛伏期長短不一,5天至19年或更長,一般為1-3個月,然而發病後進展迅速,病情重,主要傳染源80%-90%是攜帶狂犬病毒的病犬,其次是貓、豬、牛及馬等家畜和獸類,可通過唾液等進入帶傷口的皮膚黏膜,故有人傳人的可能性。臨床表現為特有的恐水、恐風、恐懼不安、流涎和咽肌痙攣、進行性癱瘓等。
張思泉主任提醒市民,在日常生活中應嚴格犬類的管理,愛狗人士養狗時應進行登記及預防接種,出門遛狗記得栓鏈子,進口動物必須檢疫;另外若捕殺野犬、狂犬、狂貓、及其他狂獸後應立即焚毀或深埋。其次應保護易感人群:存在高危接觸狂犬病的工作人員、獸醫、山洞探險者、動物管理員,在進行職業暴露前必須做疫苗接種,若被犬、貓(尤其是野犬、野貓)等動物咬傷或抓傷,也應進行全程預防接種。故咬傷後及時傷口處理和接種預防是提高生存率的關鍵。如果有及時處理,或許小童的悲劇可以避免。請大家務必引起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