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點擊上面 免費訂閱!
月子餐30天食譜(順產、剖腹產),為產婦提供足夠的營養,月子期間的飲食很重要,坐月子是女人的第二次重造,一定要科學飲食為自己日後的健康提供更好的營養基礎。中國傳統歷來重視坐月子,月子坐好了以後少得病。
什麼是月子餐
月子餐就是產婦在坐月子的時候吃的餐點,中國坐月子的習慣古已有之,但祖先千年傳承下來的很多習慣並不正確,比如:坐月子的時候要裹得嚴嚴實實,生完孩子每頓飯都要大魚大肉。
月子餐的來源
中國從漢代就有坐月子的習慣,現代的月子餐概念是臺灣傳過來的,在臺灣有個莊淑旂博士,被譽為「防癌之母」、「健康之神」;並曾擔任日本皇太后美智子的專任健康管理顧問,結合中西醫,得出這套坐月子的理論。1951年成為臺灣第一位女中醫師,1953年赴日本,1961年取得日本慶應大學醫學博士學位,全心投入防癌抗癌與女性醫學的精深研究。從此就有了月子餐的概念!
月子餐的進補階段
產婦剛生完孩子是很虛的,不能一味的進補,要分階段,分個體情況,一邊調理一邊進補。月子餐要針對產婦的不同階段來滿足產婦的不同需求,分為八個階段:
第一階段:(產後1-4天)排淨惡露、化淤消腫、癒合傷口。
排淨各種代謝廢物及淤血等,促進分娩過程中造成的各種撕裂、損傷和術後刀口的癒合;
第二階段:(產後4-8天)化淤消腫、催生乳汁。
消除身體損傷和刀口部位組織腫脹現象,促進乳道通暢,促進乳汁分泌;
第三階段:(產後8-12天)修復組織、調理臟器、增加乳汁量。
修復懷孕期間承受巨大壓力的各個組織器官;促進子宮收縮,恢復子宮的正常機能;
第四階段:(產後12-16天)增加乳汁量,促進體能。
通過膳食調整增加產婦乳汁的數量和質量,增強產婦的臟器體能恢復,促進身體相關體能的恢復;
第五階段:(產後16-20天)增強體質、養血補氣。
調整人體內微環境、增強體質,促進臟器儘快恢復到健康狀態;
第六階段:(產後20-24天)滋補元氣、補精補血。
調整體內環境,增強抵抗力,使機體恢復健康體能,增加細胞活性;
第七階段:(產後24-28天)理氣補血、健體修身。
進一步調整產後的健康狀況,淨化機體,增強免疫力;
第八階段:(產後28-32天)修身健體、美容養顏。
通過膳食調理使產後的身體狀態、面部光澤良性恢復,增加機體自我修復能力,恢復肌肉彈性。
同時還要根據個體差異、南北口味等,做到平衡膳食、合理營養。
素食月子餐產後瘦身更健康
月子餐的飲食要點
1、月子餐要富含蛋白質
月子裡要比平時多吃一些蛋白質,尤其是優質動物蛋白質,如雞、魚、瘦肉、動物肝等;適量飲用牛奶、豆類也是新媽咪必不可少的補養佳品。但不可過量攝取,不然會加重肝腎負擔,還易造成肥胖,反而對身體不利,一般每天攝入90-95克蛋白質就可以了。
2、月子餐主副食種類要多樣化
不要偏食,粗糧和細糧都要吃,不能只吃精米精面,還要搭配雜糧,如小米、燕麥、玉米粉、糙米、標準粉、赤小豆、綠豆等。這樣既可保證各種營養的攝取,還可使蛋白質起到互補的作用,提高食物的營養價值,對新媽咪恢復身體很有益處。
3、多吃含鈣豐富的食物
哺乳媽咪對鈣的需求量很大,需要特別注意補充,應該每天增加25克左右的蛋白質,避免影響乳汁分泌量。因為從飲食中攝取蛋白質不足時,對乳汁中的蛋白質含量影響不明顯,但會影響乳汁的分泌量。
4、多吃含鐵豐富的食物
產後出血及哺餵寶寶,補充鐵也是非常必要的,不然容易發生貧血。如果在飲食中多注意吃一些含血紅素鐵的食物,如動物血或肝、瘦肉、魚類、油菜、菠菜等及豆類等,就可防止產後貧血。
5、合理攝取必需脂肪
要注意攝取必需脂肪,其中的脂肪酸對寶寶的大腦發育很有益,特別是不飽和脂肪酸,對中樞神經的發育特別重要。哺乳媽咪飲食中的脂肪含量及脂肪酸組成,會影響乳汁中的這些營養的含量。但也不能攝取過度,脂肪所提供的熱能應該低於總熱能的1/3。
6、多進食各種湯飲
一定要注意多喝湯。湯類味道鮮美,易消化吸收,還可促進乳汁分泌,如紅糖水、鯽魚湯、豬蹄湯、排骨湯等,需注意的是一定要湯和肉一同進食。
(內容來源網絡)
點擊 閱讀原文 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