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線保供人員
為做好市民生活必需品的保障,全市商超工作人員、快遞和外賣小哥一直堅守工作崗位,保障米、面、糧、油、菜等基本生活商品供應不斷貨不漲價,滿足市民生活需求。
超市店長李遠濤:一天接800多個電話 對接社區團購
全市小區封閉管理後,需要迅速對接社區,他就留下自己的手機號碼。一天接800多個電話,接到手機燙手。
李遠濤在完善社區團購對接表 長江日報記者孫珺 攝
3月9日中午,中商超市徐東店店長李遠濤正在儲備肉區域,稱重、打包,遞給到店自提的社區代購員們。歇下來時,他手裡拿著一疊社區以及對接人明細,還在補充調整。
「我們徐東店負責楊園街、徐家棚街、積玉橋街、梨園街、和平街共五個街道77個社區200多個小區。」他說,全市小區封閉管理後,需要迅速對接社區,就留下自己的手機號碼。就這樣,一天接800多個電話,接到手機燙手。「到凌晨一二點仍有電話打進來,我不敢關機,也不能關機。」隨後,李遠濤帶著員工迅速成立了35人的團購組,分成5個小組,每組7人,分別負責一個街道。通過小程序、微信接龍、地推進社區等方式,落地社區訂單。
「2月中旬起,實體門店快速變成了『電商』。」李遠濤說,針對線上第三方平臺,我們抽調熟悉商品陳列的員工協助線上揀貨;成立臨時前置倉將暢銷單品集中存放,縮短揀貨時間,提升分揀效率;開闢集中區域存放分揀好的商品,對應第三方平臺編號,騎手拿貨就走。揀貨組的成員最忙時,他就加入進來,成為「螞蟻軍團」中的一員,一天揀貨上千件。門店對接社區以及第三方平臺等,日最高接單量共達1.6萬單。
眼下,儲備肉價格下調,迎來消費高峰,李遠濤再次整合隊伍,將六成員工投入到儲備肉分割、打包、配送中。一天的出貨量接近60噸,覆蓋約7萬家庭,成為武昌片區儲備肉供應的主力軍。
(長江日報記者孫珺)
送餐司機薛正楚:一日送四餐 醫患吃上「可口」盒飯
每天往返於餐廳和醫院之間,薛正楚不僅是送餐員、分餐員、搬運工,也是信息收集員。
薛正楚在搬運餐食
凌晨4點起床送餐,晚上10點半送完最後一餐,這是司機薛正楚一個多月來的工作時間表。「每天送晚餐前抓緊在車上補個覺」,薛正楚是武漢京膳坊酒店管理有限公司的車隊隊長,疫情期間,他所在的公司負責為雷神山及附近方艙醫院的醫患人員提供一日四餐。
為了保障醫護人員的體力,團隊每天要做四頓飯。「患者送三餐,醫護人員要特別加一份夜宵」,薛正楚告訴記者,在這個特殊時期,醫護工作者都是連軸轉,「不加一份夜宵,怕他們扛不住」。
最近這幾日,薛正楚主要為沌口體育中心方艙醫院送餐。每天往返於餐廳和醫院之間,薛正楚不僅是送餐員、分餐員、搬運工,也是信息收集員。
送餐時,薛正楚會詢問醫務人員和患者對菜品的意見,他們想吃什麼了,只要跟薛正楚提,他就會及時反饋給公司。「我們想吃酸豆角、酸辣藕丁和酸辣土豆絲」,前不久,來自貴州的醫務人員告訴薛正楚,好久沒吃「酸」,太饞了,薛正楚趕緊記下。「立馬安排」,公司收到反饋信息後,第二天的午餐,大家就吃到了想吃的各種酸味菜。貴州醫務人員愛吃酸辣、江蘇醫務人員口味偏甜,武漢本地醫務人員愛吃魚,這些信息經薛正楚反饋後,送到醫院的盒飯有了口味上的差異。
一個多月以來,薛正楚一直未休,公司領導徵求他的意見,「要不要休息一兩天?」「沒事,戰疫一日不勝,我一刻不休」,薛正楚說,作為一位43歲的退伍老兵,「雖然脫下了軍裝,但現在能為一線『戰士』們送餐,心裡提著勁兒」。
(長江日報記者張維納)
外賣小哥陳雨、黃洲: 墊付近2000元 完成特殊訂單
代買配送,陳雨、黃洲兩人墊付了1926元,前後共花2個小時,往返酒店和超市5趟,才將醫療隊所需物資全部送完。
騎手黃洲
2月12日下午1點半,武漢餓了麼騎手陳雨接到一個幫買訂單:購買500元的生活用品。可當他跟下單者聯繫時,對方卻告訴他,要買的東西有點多,不止500元。「我們是從江蘇來武漢援助的醫療隊。12人,想買12份生活用品」。
陳雨第一反應是餓了麼平臺的幫買最高限額是500元。「這個單接不了,要不然還是取消吧。」陳雨準備回復時又轉念一想,疫情當前,他們是來支援武漢渡過難關的外地醫療隊。最終他決定:「這個單,我自己來送。」
因為物品數量較多,陳雨無法獨立完成訂單,向配送經理梁邦彥尋求幫助之後,立馬有一個叫黃洲的騎手聯繫了他。
由於醫療隊所在酒店位於高新二路,且附近商店都沒有開門,兩人一路騎行兩三公裡到光谷軟體園,找到一家中百超市。「這家超市的水果也不多,後來我們又找到光谷理想城的一個水果店才把醫療隊要買的水果全買到。」陳雨說。
騎手陳雨
代買配送,陳雨、黃洲兩人墊付了1926元,這大約是一個騎手一周的收入,前後共花2個小時,往返酒店和超市5趟,才將醫療隊所需的生活物資全部送完。
「醫療隊有12個人,這些生活用品和水果,我們分裝了12份,分裝的袋子比較多。大概多少個袋子記不清了,估計二三十袋吧。如果不接這個訂單,正常情況下,2小時我們可以接到十多份配送訂單,收入應該是這個訂單的四五倍吧。不過,當時真的沒考慮這些,一心只想著是醫療隊要用的,一定要買到。」
(長江日報記者張珺)
水務員工龐明坤: 匍匐身軀趴球形水箱 維修1個多小時
箱體內部空間狹窄,龐明坤和隊友進入後只能保持跪或蹲的姿勢。龐明坤說:「特殊時期,用水也是大事,修好了就好。」
龐明坤(左)和同事一起維修水箱
「辛苦你們了,要是沒有你們的及時處理我們家真是沒法住了!」3月3日上午,經過緊急搶修,前進五路消防宿舍綜合樓的水箱終於不再漫水。
這天上午,武水集團漢口供水部管線所前進維修隊接到線報:前進五路消防宿舍綜合樓的頂樓,水箱出現大量漫水情況,導致頂樓住戶家中開始進水。
水箱漫水,影響住戶正常生活,也會帶來用水問題,龐明坤隨隊長梁峰等維修人員立刻前往查勘。現場,一座球形水箱正在不停向外湧水,箱體外無梯子,水箱檢修孔很小,人根本無法鑽入箱體內。
找不到漏水原因,沒法止損,問題會越來越大。顧不上太多,龐明坤和另一名同事徒手爬上球形水箱,通過頂部的小孔把手探入箱體內開始摸索。確認為浮球閥出現故障後,二人立即對浮球閥進行了更換。長達1個多小時的時間裡,龐明坤為保持身體平衡,匍匐在球形水箱上,搶修完成後,整個人都僵硬了。
中午回隊裡小憩,龐明坤和隊友接到線報再次出發。這次漏水的水箱位於同慶閣同慶裡7號。該處水箱因出現裂縫產生滲漏,由於漏水量大,給頂樓居民的正常生活造成極大影響。
經研判,維修隊決定採取放空水箱內部存水,採用快幹水泥從箱體內填補裂縫的方法解決水箱漏水問題。然而箱體內部空間狹窄,高不足1米,龐明坤和隊友進入後只能保持跪或蹲的姿勢。時間一分一秒過去,箱體內的積水浸溼了他們的衣褲。整整1個半小時的搶修下來,龐明坤雙腳早已冰涼。
從箱體內出來,龐明坤拉伸了一下腰身:「特殊時期,用水也是大事,修好了就好。」
(長江日報記者黃師師 通訊員謝銘輝 徐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