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5點,天還沒亮,蔣楠的鬧鐘就準時響了起來,他關掉鬧鐘,輕手輕腳地爬了起來,收拾妥當,戴好口罩出門。剛7點,他就到了家樂福北京馬連道門店,一天的工作就這麼開始了。
蔣楠是家樂福北京馬連道門店的店長,從疫情暴發前到現在,他堅守戰疫保供一線,已經兩個多月沒有休息過了。「貨架消過毒了吧,購物車也得2小時一次哈!」「今天的菜不錯啊,到了多少?」「今天周末可能會爆單,做好準備!」一進超市,蔣楠就開始一邊巡店,一邊跟同事們打招呼。
疫情期間家樂福門店供應充足
受疫情「黑天鵝」的影響,家樂福的線上訂單自春節以來成倍增長。為應對突如其來的消費需求變化,家樂福到家小程序緊急上線蘇寧易購APP、蘇寧小店APP、蘇寧推客等線上渠道,平時過年店裡日供也就2、3噸的蔬菜,驟然增加到了7噸多,分單、揀貨、取貨、送貨的工作量都成倍攀升。蔣楠坦言:「這架勢可是頭一回見到。」
到家業務爆單,恰逢假期,疫情期間人員一直處於緊張狀態。對此,依託蘇寧科技的研發力量,家樂福迅速行動,開啟了後端數位化、精細化運營的新舉措。「以前我們只是單純的補齊貨架排面上的商品,現在不同了,我們在這旁邊又專門開闢了快揀區,『系統』會告訴我,哪些商品是線上最高頻的,哪些商品接下來可能會爆單,需要提前多準備一些『預包裝』。」蔣楠說道。
蔣楠所說的「系統」,其實是疫情期間蘇寧科技O2O團隊針對家樂福迅速開發並上線的「家樂福管理平臺」,通過這個平臺,店長和員工可以實時查詢商品庫存、及時進行庫存調整。「以前的系統基本上只支持線下庫存,現在這個系統把線上庫存也接入進來了,尤其是疫情期間線上訂單非常多,更好用。」 蔣楠稱,「我自己算了一下,現在這種模式能幫我節約80%以上的復盤和決策時間。」
同時,「家樂福管理平臺」還涵蓋實時的銷售大數據,這給家樂福北京馬連道店的採購、上架和調整提供了更為充足的決策依據。說著,蔣楠打開「慧眼」APP,看到截至中午1點,北京各個家樂福門店的各種品類銷售數據,「你看這幾天我們店、中關村店的綠葉菜賣得都很好,說明返京復工的人明顯增多,這也提醒我要加大蔬菜採購和儲備了。」
蔣楠為到家業務的生鮮產品備貨
剛剛蔣楠所說的「快揀區」,則是蘇寧科技針對疫情期間激增的到家服務需求,緊急開發並上線的「全場揀貨系統」功能之一,即按區域分配揀貨任務,保障各區域揀貨人員快速、準確揀選商品,打包交給快遞員配送至消費者家中。
「以前的到家訂單,我們都是滿超市跑,忙的時候微信步數天天30000以上,現在設置了快揀區,按照系統提示精選最熱銷的產品,尤其是生鮮商品,我們還會提前進行預包裝,滿足很多年輕人喜歡標品蔬菜、淨菜的需求,同時這樣揀貨很方便,基本上跑兩三個區域,就能把一單甚至幾單湊齊。」蔣楠說,「算下來一天我們每人可以多揀30多單,效率提升了40%以上。」
據了解,在智能供應鏈方面,家樂福基於蘇寧的全場景零售,目前已在商品、物流等環節完成了基於成本管控的採供智能模型、基於經營效益管控的大數據分析模式,從中獲取到的海量商品的進銷存等大數據,是家樂福智能供應鏈的有力土壤。
事實上,作為家樂福的一名老店員,蔣楠見證了家樂福為了打入中國市場做出的一系列嘗試,尤其是自去年加入蘇寧以來,家樂福大大加快了數位化、在線化進程。
2019年11月,家樂福以蘇寧「一小時場景生活圈」新成員的身份,首次參戰蘇寧雙十一,在此期間升級版的快揀倉悄然在南京、上海試點上線,加快了到家業務升級變革的步伐。而隨著2019年底蘇寧金融旗下蘇寧支付全面接入家樂福、家樂福旗艦店在蘇寧易購上線等動作,家樂福這座傳統商超的「巨輪」已經在蘇寧產業融合的賦能下更換了新的「引擎」。
圖:家樂福門店
蘇寧的入駐加速了家樂福的數位化轉型進程,在疫情中蔣楠的這種感覺更加明顯了。疫情之下,家樂福3公裡內「即時配」先是接入蘇寧易購APP、蘇寧小店APP,隨後又升級推出10公裡內的「同城配」。數據顯示,2月份家樂福到家業務訂單增長412%,其中九成以上的訂單都包含生鮮果蔬,家樂福同城配(半日達)也單周環比訂單增長296%。
「家樂福在轉型、在進步,現在門店的數位化和到家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升,我覺得我們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疫情是『黑天鵝』,也是數位化轉型的『風向標』。」在蔣楠看來,如今,在智慧零售賦能下,家樂福正持續推進O2O轉型,開啟新時代。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