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怎麼才能每天免費收到這種文章呢?
答:只需點箭頭上邊的《家事安全服務》關注
常聽家長對孩子說:「你好好學習就行,其他的都不用你操心。」但成績好只能代表你會考試,不代表你的交往能力、工作能力,甚至連人品都代表不了。
小編也覺得,人的一輩子那麼長,社會變數那麼多,成績雖重要,也別讓孩子成為除了成績好別的一無是處的人。
我小時候讀書差,考試都考紅字,就是考不到60分。有一年考試,我好不容易考了一個超過60分,很高興,拿回家給我爸爸看,我爸爸正吃飯,他放下碗哈哈大笑。
哥哥姐姐很奇怪,考這麼爛還笑,爸爸說這麼多年來我一直在找一個接班人,現在終於找到了。我一聽壞了,爸爸是農夫,向上三代都是農夫,我不要做農夫的,所以後來就用功努力讀書。
我發現大陸家長很在意成績,都想讓孩子考第一名,其實,現在世界精英都不是當年的尖子生,有人做過統計,他們當年在班級的排名是第七名到第十七名。
原因就是這些孩子人際關係更好,可以和第一名做朋友,也可以和最後一名做朋友,而且孩子壓力小,生活更輕鬆,是創意最好的。說到這裡我真感動啊,終於找到自己成功的原因了,小時候我們那班只有17個人。
如果你的孩子是第一名,那就讓他別那麼努力,輕鬆點進七到十七名裡,那才能成功嘛。
如果你的孩子是後幾名,那就讓他努力進到前17名裡面。
我的老師對我說:我用我的生命向你保證,你將來一定會成功。
我上高中時,有位老師邀我去家裡吃晚餐,我很開心。吃的是餃子,等到餃子端到桌上,我眼淚都掉下來了。老師說的話更讓我感動,他說,「我教書50年,我用我的生命和你保證,你將來一定會成功。」
哇,我更感動了,眼淚掉在餃子上了。從來沒人了解我,用生命和我保證,過了兩個星期,我的希望破滅了,因為全班每個同學都去過他家裡吃餃子。他對每個都用生命保證過。所以說考試沒有考過第一名,也有人用生命保證你會成功。
大學我考了三年,比我差半分的是世界五百強企業的老闆。
考大學了,第一年沒考上,第二年也沒考上,第三年終於考上了,大學錄取分數是361,我考361.5,回到家我用紅紙寫上「恭祝林清玄金榜題名」貼在大門上。
上了大學,我琢磨起誰是考361分的幸運兒。一番調查後,我發現是張毅,他是「琉璃工房」公司的老闆,世界五百強企業。
所以說,可能小孩成績不是很傑出,不是那麼好,但是不要放棄,因為世界上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就像種植物一樣,山坡地種竹筍、香蕉,沙地種西瓜和哈密瓜,爛泥巴裡種芋頭,不同植物適合不同土地,不是只有一個樣子的。
這個世界的悲哀就是把所有不一樣集合在一個校園裡,希望教育成一樣的樣子,這是個大問題。
根據孩子的特點來教育孩子,就是喚醒孩子內心的種子。好孩子是已喚醒內心種子的孩子,他們認識到了自我,壞孩子還沒有喚醒種子,沒認識到自我,還渾渾噩噩地活著。
我算是喚醒了內心種子的人,從小學三年級就立志做作家,小學開始每天寫500字,中學寫1000字,高中寫2000字,大學寫3000字,我一直堅持下來,現在已經出了131本書。我都出這麼多書了,你們還不鼓掌啊。
越來越發現,現在不是一個只看成績和學歷的時代了。成績好,只能代表你會考試,不代表你的交往能力,不代表你的工作能力,甚至連人品都代表不了。
我覺得這段話很有道理,並且在生活中也不斷得到驗證。
成績是很重要的,畢竟處理好自己的學業是學生的本分。但是,成績好的孩子,並不一定真的優秀;考上好大學的孩子,也並不一定就能在社會上混得好。
就像上文到的,一個班的孩子長大後,最終能有所成就、生活過得富裕快樂的,往往不是總考第一名的孩子,而是那些7~17名的孩子。
這個結論聽起來有點胡扯,但是仔細想想我們自己以及周圍的人,好像確實是這樣。
小編做心理諮詢的時候,接觸過一些沒目標、沒理想、渾渾噩噩的大學生。令人想不到的是,他們在初中、高中的時候,竟然都是班裡數一數二的好學生,當初學習特別努力,動不動就開著檯燈學到半夜。
但是,孩子的本性是發散、張揚的,即便暫時被壓抑了,也早晚會以別的方式瘋狂一回。
於是,這些背負著巨大學習壓力的「好學生」,進入大學後徹底解放了自己,通宵達旦地泡網吧、玩遊戲、看電影。
這在中國很多大學裡,是個常態。當初很優秀的孩子們,在從千軍萬馬中脫穎而出後,卻又在最美好、最該努力的年華裡,虛度光陰……
生命中有很多重要的東西,除了學習,孩子更應該掌握這幾方面的能力:
面對挫折的能力:鍛鍊這個能力,除了讀書,還有勞動。
愛的能力:我學生做過個實驗,回家抱自己愛的人,100斤都抱得起來還轉一圈,抱一百斤石頭肯定不行。用飽滿的愛面對親人、朋友,才能更好面對人生。
認識生命的多元價值:臺南有個高一學生,父親是種鳳梨的農民,還要鑑定鳳梨的甜分,每個鳳梨敲3下,幾年下來,父親敲鳳梨的手指腫得很粗大。
學生很心疼父親,就發明了一個可以敲三下鑑定鳳梨甜度的機器,這個機器最後得到了英國發明獎的金獎。孩子不一定要成績好,要看他對生命的理解。
世界觀:現在很多孩子去國外念書,家長說是為了培養孩子世界觀,好想法。認識到世界的廣大,才能認識到自己的渺小,才能弱化自己的痛苦,才能包容世界。
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孩子學習了解自己,之後還要學會表達,特別是內向封閉的孩子。有個男孩喜歡一個女生,想約她,結果靠近女生就緊張,臉通紅地嚇跑了。
這時候,我教你們「林清玄五字大明咒」:大家都是人。那個不敢追女生的男孩可以默念「我們都是人」,看見位高權重的人不敢說話也念「我們都是人」。
這樣克服內心緊張,我們才不懼於表達自己。
龍應臺在她《目送》一書中寫道: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確實呀,世間幾乎所有的愛,都是以聚合為目的:愛一個姑娘,就要和她牽手;愛一隻貓咪,就想領養回家。
可是,唯有父母對孩子的愛,是以「分離」為目的。我們真的沒法照顧孩子一輩子,所以只能希望孩子能夠儘快獨立,儘快學會單獨面對風雨。只要孩子能夠在社會上過得快樂、富足、安定,就是父母最大的成功。
一輩子那麼長,社會變數那麼多,成績儘管很重要,可是千萬別讓孩子成為一個,除了成績好而其他一無是處的人呀!
本文內容來自網絡,我們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