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晴媽育兒日記(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
自古以來,成績似乎一直是每位父母的核心關注點,大多數父母都會唯分數論,忽視了孩子其他方面的閃光點。在生活中,經常可以聽到父母抱怨孩子成績不好,認為孩子學習不好以後就沒有出息,以後只能幹苦力活。
但是,在這個注重全面發展的社會,孩子成績差並不代表孩子沒有出息,難成大器,父母應該多注意孩子其他能力的培養,成績不好的孩子一樣可以有所作為,成為別人看重的人才。
前不久,朋友把孩子一頓抱怨。朋友說:我家孩子期末考試成績又是全班倒數,每次考試不是倒數第一就是倒數第二,穩居倒數的位置不變。成績不好就不說了,其他能力也不行,幹啥啥不會,吃喝玩樣樣在行,以前我們沒有條件學習,現在他們就吃讀書這碗飯,學習成績不好,以後怎麼在這個社會生存,怎麼可能有出息。
1.父母只關注孩子的成績,不在乎孩子的健康
現在很多父母都只關注孩子的成績,認為只有成績好,孩子才會被社會認可,才會成為其他家長眼中的別人家的孩子。但是,父母往往忽視了孩子的身體健康,孩子沒有機會進行運動鍛鍊,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往往都會很差勁。
同時,巨大的壓力和無盡頭的學習任務可能會讓孩子的精神狀態逐漸出現問題,也會讓他們越來越討厭學習,討厭學校,最後越來越消極。如果父母不想孩子出現心理問題,就應該避免只關注孩子的成績,而是全面評價孩子。
2.父母不注重對孩子天賦的挖掘,孩子不具備其他能力
老話說,技多不壓身。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能力越強,越可能會有更好地發展前景,孩子身上有很多潛在的天賦值得父母去發掘,去培養孩子的其他方面的能力。
但是,現實中的父母卻很少注重對孩子天賦的挖掘,一次一次錯過發掘孩子潛質的最佳時機,讓孩子最終成為最平庸的人。父母應該避免這樣的行為,利用天賦遞減規律,培養孩子身上的獨特優勢。
3.不在意孩子的興趣,光想培養學霸
有的孩子可能比較喜歡下象棋或者熱愛體育,但是,父母往往都會阻止孩子去學習或者參與這些活動,而是逼著孩子每天學習課本知識。
父母的這種做法無疑是在培養一個學習機器,培養一個假學霸。這樣做,往往會讓孩子失去對生活的積極性和熱愛,變得很被動,最終可能會成為一個無所事事的混混,每天虛度光陰。
1.合理分析孩子的特點,給孩子適當的教育
孩子是不斷成長的,性格特點都是會不斷變化的,父母應該合理分析孩子每個階段的成長特點和心理特點,給孩子適當的教育,尊重孩子的性格特點和所思所想,做一個通情達理、開明的父母,會給孩子的發展注入很多力量,讓孩子走得遠、飛得高。
2.注重孩子美好品質和優良行為習慣的培養
人之所以為人,莫過於人有良知和很多的美好品質。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父母應該注重的是孩子美好品質和優良行為習慣的培養,不成才也要成人,而不是成為別人口中的敗類。
同時,孩子的道德素質也會反映出孩子的教養問題,一個家庭的家風問題,讓孩子懂禮貌、守規則是父母能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和禮物,一個言行舉止優雅得體的人會讓人感到很舒服,更容易獲得認可,取得成功。
3.讓孩子懂得人生的價值所在,具備獨立生存的能力
世界上沒有後悔藥,每個人的生命也只有一次,所以更應該珍惜時間,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父母需要多注重孩子精神世界的培養,讓孩子知曉人情世故,弄懂自己的人生價值所在,確立自己的人生方向。
同時,父母要讓孩子懂得通過現象看本質的道理,能夠自覺抵制不良誘惑,哪怕遇到再大的困難,也能夠獨當一面,在社會上立足。
父母希望孩子的成績優秀的想法是沒有錯誤的,作為父母,都想自己的孩子好。但是,父母更應該懂得成績不能代表一切的道理,其他方面的能力也是同等重要。如果你家孩子成績也不理想,那麼不妨多注重其他能力的培養,或許亦能讓你的孩子非常出色。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