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臨近中考的初三男生報警稱:自己的媽媽晚上總是玩手機看電視,打擾自己休息學習。由於房子空間小,手機聲音太吵。自己升學壓力也很大。
為了此事也曾多次和自己的媽媽爭吵,希望民警能到家裡來幫忙調解。
看到這一則新聞,真是讓人有點百思不得其解,古有孟母三遷,鑿壁偷光就為了孩子的學習。而這麼懂事的孩子面前,這位媽媽能不能為孩子考慮下,咱們走點心選擇戴上耳機,讓孩子專心的學習!
在民警出面進行調解後,這位「不懂事」的家長也終於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並保證以後再也不會了打擾孩子學習。
馬克思•恩格斯說過:
人創造環境,同樣環境也創造人。
給孩子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是非常重要的,願你做個讓孩子「省心」的家長,作為父母,也該好好反思自己的行為是否給孩子帶來不好的影響,而不是一邊嫌棄自己的孩子,另一邊又給孩子學習上帶來困擾。
跟剛才那位不走心的媽媽比起來,下面這位媽媽卻恰恰相反。
在江蘇徐州,警方接到一起報警電話。一媽媽報警稱要抓自己的兒子。
而報警的理由竟然是12歲的孩子不好好做作業,媽媽在電話裡同警方說家裡的小孩不寫作業,讓警方帶走,自己不想要這個孩子,管不了。
隨後民警讓這位媽媽帶孩子到派出所進行調解。
看來,「作業」的罪名可真不小,氣得媽媽都報警稱自己的孩子不要了。但是小孩子成績不好,讓「作業」背這個鍋真的委屈它了。
電視劇《小歡喜》裡有一句臺詞:
爸媽,我不是壞孩子,我只是成績不好的孩子。
這句話,想必說出了很多孩子的心聲。對於父母來說,會把孩子的學習看得非常重要。輔導孩子寫作業時,一有做錯的題就氣急敗壞的指責孩子的不是。
但是,原來懷胎十月生孩子的時候,你的初衷是不是只想讓孩子平安健康快樂的長大?
現在看著正讀書的孩子,自己的出發點是不是已經偏離了原來的軌道了?
不僅僅要孩子健康長大,上學時還要求孩子成績要好,報各種各樣的輔導班和興趣班。生怕孩子落伍。
我們想要孩子學習成績好,就是希望孩子長大以後可以養活自己,在社會上立足,從而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為了孩子自己操碎了心,苦口婆心的勸導孩子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這樣真的可以嗎?
還記得某一校長說過一段話:孩子學習成績不好,是來給父母報恩的。
那些話的大意是這樣子的:
那些學習成績非常好的孩子,將來長大了可能會去美國去加拿大學習工作,遠走高飛。而那些成績不好的孩子長大後可能會呆在你身邊。他們會開著車,今天帶你去吃這個,明天帶你去吃那個。
他以後不一定要去做個科學家,去做一個學術淵博的學者或者專家,但是將來父母老了會陪在他們左右。
這不是報恩嗎?其實每個孩子的一生都有自己的定位。人生,就像是一場馬拉松,有的人跑的快,有的人跑的慢,而有的人也會一直不停的在跑。
每個孩子的成長都有自己的節奏,不要著急,正確引導孩子。學習固然重要,但也要想想自己的初衷是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千萬不要適得其反,給孩子造成太大壓力。
前幾天,江蘇徐州一母親嫌棄自己的孩子成績太差,放學接回家的路上把孩子拋下,自己怒氣衝衝的回家。
小男孩今年上小學三年級,在路上向民警問路。孩子舅舅在得知事情後馬上趕來接人。
小男孩的舅舅向民警解釋道:因為學習成績不好,被他媽媽批評,一氣之下就扔下孩子,自己一個人回家了。
最後,小男孩的舅舅把他接回家。
看到這裡,網友們也感到吃驚,就因為孩子學習成績差,就把孩子扔在半路上,這得虧遇上的是民警,要是遇到壞人,那又是什麼樣的後果?
要是遇到人販子或者出了事故怎麼辦呢?這責任由誰來承擔?
這種方式教育孩子,孩子的成績就能好起來嗎?
並不,如果我是這個孩子,我的內心想法或許是:成績好比人還重要嗎?就因為成績不好自己就被拋下了。
甚至在內心會造成陰影,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說過:
孩子的學習成績很重要,但不是唯一。管孩子的成績是老師的事,家長要關心的是孩子的心理發展。
半路被拋棄,換做是大人,心裡都很不舒服不樂意了。更何況是個身心正在發展的小男孩。
父母不該用成績去衡量孩子的唯一標準,把孩子帶回家教育並不遲。不該採取這種不負責任的行為,因為,安全第一。
學習是一個過程,在孩子的這一生當中,學習永遠都在路上。
作為父母,我們不能陪伴他們一輩子,好好引導孩子,剩下的交給孩子自己選擇。不要在孩子眼裡,自己的父母只有成績,而不關心自己的安危和其他。不要本末倒置了。
珍妮•艾裡姆說過一句話:
孩子的身上存在缺點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作為孩子人生領路人的父母缺乏正確的家教觀念和教子方法。
一味的指責孩子成績差,卻沒有好好反思自己的行為方式是否妥當。那樣未必是合格的父母。在孩子眼裡,誰想要這樣的父母呢?
都說父母是子女生活中一切言行舉止的最早啟蒙老師。你的一言一行無時不刻的在影響自己的孩子。願你,做好父母這個角色該做的!
*作者簡介:陳粥粥,暖胃又暖心。世界很大,我想用文字陪在你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