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不好睡,我做錯了什麼?致家長:孩子發展需要完整,不是完美

2020-09-15 情感佳話營

小七寶寶的好眠與否,和天生的氣質息息相關,我們力求的不是完美,是平衡。

在和許多寶媽聊天時,我很常遇到這樣的母親:「孩子從一出生就不好睡,一定是我哪裡做錯了,我真的好累好崩潰,你幫我看看一整天的作息,我不知道該怎麼辦?」

翻開媽媽的行事曆,好幾個月密密麻麻的紀錄,幾點幾分孩子睡了、幾點幾分吃了什麼。餵夜奶的媽媽詳細記錄每天醒來幾次,孩子多久才睡回去。

說真的,即使作為睡眠顧問,我只有在調作息時會做幾天的睡眠紀錄,更別說如此有毅力的紀錄全天作息。我彷佛看到這些數字長出藤蔓,綁著母親一整天的行程,牽動焦慮不安的心。

現代父母不好當,我們比上一輩的父母更重視孩子的身心發展,從哺餵母乳、副食品製作,一直到心理安全感等等⋯⋯

我們明明懂得比較多,但說到作為父母的「自信」,其實是薄弱的。

尤其媒體、社群充斥著教養達人,看起來別人的孩子總是特別聰明乖巧又好帶,怎麼我家的孩子就是不一樣。如果遇到好事者出手指導,更容易懷疑自己是不是不夠格當母親?!

我 並非教養專家,但想單從「睡眠」的角度,來分享我以下「為何別人的孩子比較好睡?」的三點觀察:

1. 孩子好不好睡,是天生的

第一,孩子好不好睡其實跟天生基因/氣質很有關係,隔壁家的孩子睡得好,有時不代表父母「做對了」什麼事,很可能只是比較幸運生到重眠的孩子。

舉例來說,假設讓寶寶好好睡覺有十個條件(只是比喻,不是真的剛好十件),有些寶寶只需要一、兩個條件就能睡好,有些需要四、五件,對環境或作息敏感寶寶的爸媽,會需要做到八到十件事。

這是天生好不好睡的差異,即便孩子天生不好睡,也不需要氣餒,也不代表我們做錯了。那只是意味著要多做些「關鍵事情」來協助寶寶,寶寶也需要多點時間來學習睡覺,僅此而已。

2. 睡過夜定義不同、自我感覺良好

第二,從新手爸媽最關心的睡眠議題「睡過夜」來說,其實生理條件「根本沒有寶寶能一覺到天明」。

人的睡眠本來就是好幾段睡眠循環,尤其剛出生的孩子的周期更是短暫,夜醒的躁動是正常的,所謂的無夜醒、無夜奶,常常是主觀感受。

做個實驗,問問周遭的父母怎樣算睡過夜,你會發現答案五花八門,從連睡 5-12 小時都有,或只是跟著爸媽睡覺,又或者「某一次」睡過夜就興奮的告訴街坊鄰居。

再來,有些爸媽認為孩子起來喝個奶很快睡回去,這不算夜醒。還有些爸媽睡得很熟,寶寶醒來都不知道,寶寶一段時間沒有被回應,自然而然學會自己睡回去,孩子無形中被「訓練成」天使寶了。

3. 許多家長只在「檯面上」展現好的那面

這裡,我想說個小故事:

我曾經在執業初期,在英國當地的媽咪社群舉辦免費諮詢活動。當時引來不少母親留言「他們什麼都沒做,孩子就睡得好」、「孩子自己會睡著,那是本能」,單從留言來看每個寶寶都很會睡。

結果事實上⋯⋯我接到超多求救的私人訊息,大概兩、三小時,名額就滿了。這些孩子睡不好的媽媽沒有一個在社群留言,他們隱性地默默承擔痛苦,甚至自責不安,只有私下找救援。

在臺灣也有類似狀況,不少找我諮詢的家庭是「偷偷來」,他們在結案時很滿意成果,但因為怕旁人說話(通常是長輩、親人),所以不敢聲張。這些爸媽跟旁人聊到孩子睡不好,有時會被(長輩)指責,或勸告「忍一忍就過去了」。如果還為此找睡眠顧問,那耳語更多了。

當這些臺灣、英國的母親,他們拋出求救訊號時,會被貼上標籤、甚至被良性勸退嗎?

這我不知道,但我確定的是冰山底下才是真實的樣貌,而且這樣的比例不在少數。

寶寶睡不好,是媽媽的責任嗎?

無論是真實生活,或是線上論壇,在「比較」氣氛濃厚的環境裡,寶寶有沒有睡過夜彷佛變成媽媽的 KPI,孩子不好睡,媽媽肯定做錯了什麼(有的教養派別說「沒有安全感」、有的說「欠訓練」,還有「媽媽去了不乾淨的地方,要帶去收驚的」)。

久而久之,許多辛苦的母親傾向沈默,帶孩子已經費盡心力,還要應付耳語更是心累。畢竟睡眠不足的我們,已經沒有氣力再多做解釋。

媽媽們,請試著把耳朵關上,左鄰右舍沒有根據的建議,就讓它隨風而逝。也不需要把這些壓力無形壓在自己,或放在孩子身上。他們有他們的功課,你有你的修煉。

育兒是一件很容易被情緒渲染的事情,母愛滔滔不絕,沒劃清好界線,會泛濫成災!

完整,而不是完美

作為母親,我們往往只看到單一的面向,而且常常是「不夠好」的那一面。

我們看見孩子沒睡好,但或許他是性格活潑、對這世界充滿好奇,捨不得睡覺;我們看到孩子吃很少,但他們的生長曲線或許很標準,發育大動作一切正常。

有時候我們會忘了孩子,以至於媽媽自己,都只是學習的個體,不可能每件事情都面面俱到。

每個孩子都有我們需要關注的課題,就像拿到不同的牌局,出牌的方式就不一樣。我們要關切的是孩子完整的發展,而不是各方面都完美的發展。

我相信「均衡」比「極致」能走得更長久,也比較健康。對於子女的期待如是,對於母親的角色也是如此。

祝福各位母親,在這個角色找到平衡、快樂的點,重新拿回養育孩子的信心!


相關焦點

  • 給孩子用枕頭才能睡出完美頭型?家長當心好心辦壞事兒
    文|淘媽嬸嬸家的兒媳8月份的預產期,嬸嬸已經開始給孩子準備小被褥了。那天去嬸嬸家,看到嬸嬸正在給孩子縫製枕頭,一個裝綠豆,一個裝蕎麥皮。根據淘媽老家這邊的傳統,我知道這個綠豆枕頭是給孩子睡頭型用的,蕎麥皮枕頭是頭型睡好之後用的。
  • 為啥中國小孩睡「扁頭」多,而美國睡「圓頭」多?家長不要忽視
    導讀:為啥中國小孩睡「扁頭」多,而美國睡「圓頭」多?家長不要忽視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為啥中國小孩睡「扁頭」多,而美國睡「圓頭」多?家長不要忽視!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睡枕頭」和「不睡枕頭」差別大,家長別做錯害了孩子還不知
    醫生說寶寶的頭睡偏了,說是家人沒有照顧好。於是,閨蜜就納悶,定型枕很早就用上了,怎麼還會這樣。其實,很多新手寶媽都不清楚,在要不要給孩子用枕頭這件事情上,學問還是蠻多的。稍不注意,可能就做錯了。而孩子「睡枕頭」和「不睡枕頭」差別也很大,這些知識家長們也是需要了解的。
  • 孩子夏季睡不好?兒科醫生:家長做錯這3件事,最能影響孩子睡眠
    ,中午不睡覺,每次都是哄著孩子睡,我都快睡著了,他還是那麼有精神。想著也別太強迫了,實在中午睡不著,就躺一會,晚上再睡,沒想到,真的是精力充沛啊,現在孩子的睡眠時間完全達不到平均睡眠時間,天天看著他,我也累啊!」
  • 家長注意,孩子「睡枕頭」和「不睡枕頭」差別大,可別做錯了
    而孩子「睡枕頭」和「不睡枕頭」差別也很大,這些知識家長們也是需要了解的。給不給孩子用枕頭,會影響孩子的頭型我們知道,孩子小的時候,因為骨骼等各方面都還都比較軟,睡覺的時候如果睡姿不當或者受其他外力的影響,孩子的頭型是會發生一些變化的。
  • 我不是完美小孩,你們也不是完美父母,所以我們一起努力變得更好
    他的《我不是完美小孩》,《不愛讀書不是你的錯》,《我的錯都是大人的錯》等等都是光看書名,就會圈粉孩子們。但其實真正看過幾米的書的人就會知道,幾米是一個心裡住著小孩的靈魂作者,他有著敏銳的感知力,總是能以最純淨的心搭建起大人和小孩之間的橋梁。他的書,不止小孩愛讀,大人也同樣喜歡,今天,在這個兒童節,我們一起來讀讀這本《我不是完美小孩》。
  • 我不是完美小孩,點擊率超高的一篇文章!
    我知道我不是一個完美的小孩,但你們從來也不是完美的父母,所以我們必須互相容忍,辛苦堅強地活下去。
  • 天氣再冷,也別給孩子這樣睡,對身體不好,很多家長卻還在堅持
    孩子反覆感冒,因母親做錯了這件事早晨的時候,看見鄰居夫婦帶著孩子全副武裝要下樓,我問出去幹嘛,鄰居說孩子又感冒了,可能是在家天天不出去憋悶所致。她家孩子身體還是不錯了,但是到了冬天后,也不知道怎麼了,總是感冒。
  • 冬季孩子睡不好怎麼辦?家長留心4條,讓孩子睡得舒適不生病
    但是有的時候小孩子的睡眠也會出現不好的情況,這種情況一旦是出現往往就會導致小孩子的生長發育出現問題。所以家長朋友一定要特別注意孩子的睡眠,一旦發現小孩睡眠不好就需要積極找出原因,採取措施才行。那麼小孩睡眠不好怎麼辦?
  • 你只知道孩子成績不好,但未必知道作為父母做錯了什麼
    給孩子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是非常重要的,願你做個讓孩子「省心」的家長,作為父母,也該好好反思自己的行為是否給孩子帶來不好的影響,而不是一邊嫌棄自己的孩子,另一邊又給孩子學習上帶來困擾。2. 想想自己的初衷,是為了讓孩子快樂成長跟剛才那位不走心的媽媽比起來,下面這位媽媽卻恰恰相反。
  • 沒有管不好的孩子,只有無能的家長
    五年級之前,我也是被我媽打過很多次的,不是很聽話。然後五年級我奶奶去世後,她就不再打了。如果我做錯了,她就說,「這麼大了,不打了,打不動了,打也沒用了,自己去想清楚。」我媽打人是有講究的,只用細藤條,只抽手腳,不打身上和臉,又疼又不傷。
  • 吼孩子,會損害孩子的智商?別讓你的焦慮情緒,影響孩子智力
    對孩子生氣、吼孩子是每個家長都曾經做過的事情,因為心中的怒火需要有一個發洩點,有時候即便不是孩子的過錯,家長也會無意識中遷怒到孩子。經常被吼的孩子,除了性格發展不健全之外,對自己的情緒管理能力也會逐漸和家長一樣。
  • 世界上沒有完美小孩
    跳舞課路上,我再次開始起了老母親式的嘮叨:「寶寶,你再努力點兒,把學習成績搞上去,就完美了!」「可世界上沒有完美小孩」你淡定地答道…… 沒上小學前,我一直把自己歸於不同於其他父母的佛系父母,對孩子沒過高要求,心想著成績有個差不多就行了,畢竟我也只是個普通人,也該允許你的平凡。
  • 《我不是一個完美的小孩》我不要你做別人家的小孩,我想你做自己
    看過一個令我記憶深刻的兒童繪本,《我不是一個完美的小孩》。它出自於婷婷書苑,裡面的小女孩的內心獨白令我認識到,我真的不是一個合格的母親。繪本裡寫到:小女孩常常在告訴自己:我知道,我不是一個完美的小孩,但你們從來也不是完美的父這個小女孩更多是在傾訴,父母們讓孩子做他們的影子,自己成為他們的鏡子。
  • 孩子考不好不是因為粗心,而是「積懶成笨」(家長必讀)
    孩子平時做題做錯了,考試考差了,當父母問及他們原因時,聽到的答案往往是「我太粗心了,本來會做的,一不小心做錯了」。如果簡單地把過錯歸結於粗心,就會掩蓋真正的原因,也讓孩子輕易原諒自己,忽視實質的問題,無法採取相應的彌補措施。 「粗心」的背後掩藏著什麼問題呢?這些問題有沒有解決辦法呢?
  • 和完美媽媽相比,孩子更需要快樂的媽媽
    作者:嘟嘟媽昨晚朋友和我說:「她覺得她是個失敗的媽媽。」我問她何出此言,她說:「她說孩子現在是吃輔食的時候了,自己本根不會做輔食,每次看到別的寶媽曬出漂亮的輔食她都特別自責覺得不會做輔食就對不起孩子。」朋友還覺得孩子的身高和體重比不過其他小朋友就是因為她做不好輔食,孩子吃不好的原因。通過和朋友的聊天我都能感受到她的焦慮。
  • 很多家長都做錯了這一點,放養式教育,並不是放任不管
    在我接觸的很多人中,了解到有很多家長對於所謂的「放養式教育」認知,就是不管不問,任由孩子自我發展。事實上放養式教育,並不等於放任不管,而很多父母在教育小孩時都做錯了這一點。比如,對於火,他們可能知道火可以煮飯炒菜,但卻不知道玩火是一件多麼危險的事,而這些都需要家長來引導的。所以,放養式教育,並不是放任孩子亂來,而是要有一個合適的度,要有一個邊界,要讓孩子從小就對生活中的一些規則有所了解,並且抱有敬畏之心,這樣才能讓孩子更加的健康成長。
  • 不是我們慣孩子,是兒童發展的需要
    蒙臺梭利說,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長密碼,我確信這一點。如果成人不阻礙孩子的發展,給孩子提供適合兒童發展的環境,孩子會順利度過每一個階段,向著更好的自己發展。孩子的有些行為,在研究兒童教育的人眼裡是孩子自身階段性發展的需要,在有些人眼裡看起來感覺不正常,對一些僅研究自閉兒童領域或關注自閉問題的人,孩子就是自閉或有自閉傾向。
  • 我不是完美的小孩,請不要對我進行語言暴力,好嗎?
    面對打翻玻璃杯的孩子,父母的一句「你這麼這麼笨,這點小事都做不好」和「有沒有傷到哪裡? 有這麼一個故事,某個小朋友剛開始上幼兒園的時候,由於不適應學校的生活, 天天鬧著不願意去幼兒園,每天早上送到班級的時候總是哭的撕心裂肺,家長們為此都十分頭疼。這一天放學的時候,幼兒園老師偷偷的在他耳邊跟他說「你不來上學,老師想你怎麼辦啊」,從此以後,他每天都早早的來到幼兒園,而且還會和其他小朋友說「老師可喜歡我了,我不來上學,老師想我怎麼辦呀?」。
  • 為什麼父母總是對別人的小孩那麼寬容?答案令無數家長淚目
    而家長這麼做,又是因為什麼?又能達成什麼目的呢?家長也不喜歡自己的孩子嗎?顯然不是。而不是順嘴挖苦孩子,隨後自己再去重新洗一遍,邊洗還要邊埋怨:我怎麼生了這麼一個什麼事也不會做的孩子。家長不要總是用挑剔的目光看孩子,因為,沒有人是完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