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都做錯了這一點,放養式教育,並不是放任不管

2020-12-15 小微說教育

在我接觸的很多人中,了解到有很多家長對於所謂的「放養式教育」認知,就是不管不問,任由孩子自我發展。

事實上放養式教育,並不等於放任不管,而很多父母在教育小孩時都做錯了這一點。

因為,真正的放養教育,放的是孩子的思維,養的是孩子的習慣,這才是對的。

放養並不是不管不問,而是在一定的規矩下,讓孩子的天性得到進一步的釋放,讓孩子從小就學會鍛鍊自己,從小就養成一些良好的習慣,這才是放養的真正核心所在。

第一:認知規則

放養教育,作為父母的首先要培養孩子認知規則,培養孩子的敬畏之心,這樣才能教會孩子學會如何去保護自己。

比如,在大路上不可以隨意跑動玩耍,因為來往的車輛眾多,稍微不注意便會被車撞到,這樣便會傷到了自己。比如,在過馬路時,要遵守交通規則,這樣才能保證自己的安全,才能讓人與車和平相處。這就是生活上的規則,只有當父母有意去培養孩子這些知識,才能讓孩子慢慢對這些規則有一個深入的認知,並且擁有一份敬畏之心。因為,對於一個小孩來說,生活就像一張白紙一樣,只有在家長的引導下,才能慢慢認知這些規則,才能更懂得如何去保護自己。

比如,對於火,他們可能知道火可以煮飯炒菜,但卻不知道玩火是一件多麼危險的事,而這些都需要家長來引導的。

所以,放養式教育,並不是放任孩子亂來,而是要有一個合適的度,要有一個邊界,要讓孩子從小就對生活中的一些規則有所了解,並且抱有敬畏之心,這樣才能讓孩子更加的健康成長。

第二:養成好習慣

放養教育,不能成為父母偷懶的藉口

事實上有很多家長喜歡放養式教育,並不是認為這種教育方式有多麼的好,而是覺得這種教育方式,可以讓自己在教育小孩的時候更輕鬆些。但是對於小孩的教育從來就沒有輕鬆的事,同樣放養式教育也並不代表家長就任由小孩自我成長。

大家都知道,貪玩是小孩的天性,如果真的任由小孩玩耍,最後的結果很可能是有一個快樂的童年,卻有一個不快樂的成年。

所以,放養式教育並不代表完全不管小孩,而是在放手的同時,也要培養小孩的良好習慣。

比如,讓小孩學會堅持長久地去做一件事,去完成一個目標,這種鍛鍊對於孩子來說無比重要,也會讓孩子養成一種良好的習慣。

因此,放養式教育,是讓孩子在快樂中,不斷的潛意識地去養成一種良好的生活習慣,比如早睡早起,學會整理好自己的房間,學會尊重他人,學會做事有條有理等。這樣的教育,才能讓孩子建立起自己的良好習慣,在將來才無懼風雨。

最後小微想說的是:

家長對於小孩子的教育,除了教小孩認知生活的各種規則與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外,最重要的還是父母對於小孩的言傳身教。

因為想要培養出一個三觀正,心理健康的孩子,不但需要父母的正確引導,還需要父母的言傳身教,就如大家所說的:「你希望孩子變成什麼樣,首先你自己就要做到什麼樣,否則一切都是空談。」唯有這種言傳身教,才是最有效的教育方式。

相關焦點

  • 「放養式」教育是對孩子放任不管?這3點「放養」建議父母要知道
    導語:不知從何時,越來越多的中國父母開始推崇「放養式」西方教育方式,認為「放養」教育就是「釋放孩子的天性」 對孩子不管不顧,其實,這樣的理解是錯誤的。真正的西方「放養」教育其實是一種「放的是孩子的思維,養的是孩子的習慣」高級教育理念。
  • 放養式教育≠放任式教育
    我家當初就不該給xx採取放養教育,現在心思完全不在學習上。乙媽媽:哎呦太誇張嘍,我家也不是什麼都管,該管就管,該放就放,時間久了,他自己就給自己定目標,我們也就不操心了。這兩位媽媽所採取的教育方式都是放養式教育,但是結果卻各有不同,是什麼原因導致這樣的結果呢?難道放養教育就是什麼都不管,任由孩子野蠻生長嗎?
  • 「放養式」教育有好處,但不適合所有孩子,這幾點需要家長了解
    隨著這些人人們思想的不斷進步,也對「棍棒教育」有了清晰的認識,因此很多家長也很認同「放養式」教育,但實際上並沒有真正理解這個教育理念。桃桃媽是一個典型的「虎媽」,並且認為教育女孩子就應該嚴厲一點。平時生活中,對桃桃嚴加管束,對於學業也會時時監督,但是桃桃的成績就是上不去。不僅如此,母女兩個的關係也特別惡劣。
  • 放養孩子到底是好的教育,還是家長偷懶的藉口?
    現在鋪天蓋地的強調要放養孩子,釋放孩子的天性。而作為新一代的父母,因為小時候的各種遭遇,我們也總想給孩子最好的,給他們足夠的尊重,讓孩子自由。 當放養教育出現後,很多家長都會趨之若鶩,在還不理解放養的真正意義,就盲目跟從要釋放孩子的天性,讓孩子快樂生活。
  • 放養不是放任,別讓「順其自然」成了躲避教育責任的藉口
    不少父母認為,早期教育和快樂童年水火不容,大概有兩個原因:第一,我們小時候所受的早期教育大多屬於拔苗助長型,留下了不少痛苦回憶,而痛苦的感覺總是比快樂更刻骨銘心,所以我們做了父母之後就把早期教育打入冷宮。第二,眼下流行「放養教育」,這對受到傳統教育壓抑多年的我們來說,是多麼讓人痛快的反擊!
  • 「放養式教育」:父母盲目推崇西方教育的自由,可能扼殺孩子未來
    講座時十分安靜,只有老師的聲音,大家很認真的在聽講,當時那個媽媽帶來的雙胞胎卻在教室奔跑,時不時碰碰牆上的畫,孩子的媽媽沒有制止孩子的行為,依舊在聽課放任孩子不管,這時候其他家長依舊很不耐煩了,講課的老師出於禮貌也沒有譴責孩子什麼。直到孩子搗亂到了老師講臺上,嚴重影響了老師的講課,於是老師把這母子們請了出去。
  • 被誤解的「放養教育」正在毀孩子,真正的放養要善用「無形的手」
    父母在一旁看著孩子笑了,還補充說:「這大夏天的,這點水怕什麼?」老爺爺搖搖頭對孩子父母說:「孩子還是要多管管的。」父母一臉不服氣的說:「你懂什麼,現在都流行放養教育,不能過多管著孩子。」老爺爺沒再多說,轉身便走了。熊孩子後面必有熊父母,還有的是熊父母所奉持的教育理念。
  • 什麼才是真正的放養式教育?
    放養式教育放養式教育比較適合男孩,有助於培養男孩的獨立精神和男子漢氣概。放養教育本身是沒錯的,你可以對孩子進行放養教育,但一定要有合適的度,有邊界有規矩每一個孩子都是天使,但也隱藏著惡魔的一面,良好的教育就是要讓天使戰勝惡魔,才能讓孩子快樂平安幸福健康的長大呀。
  • 「放養式教育」≠徹底「放羊」!
    這可能是所有「放養系」爸媽,在孩子入學後都將會面臨的挑戰。從今年年初,老大進入prep,幼兒園開始有了學習任務,為孩子們步入小學做準備。兩次家長會,老師的反饋是:在課堂上,孩子的注意力總是無法集中,她會miss掉80%的內容。
  • 放養不是放縱,教育孩子堅持這3個原則,讓孩子更優秀
    凡事家長都親力親為,沒有對孩子做到放手,而如今,孩子慢慢的長大了,在他們的心中就形成了對於父母的依賴感,很多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各種各樣的不放心,其實,這也間接導致了孩子不能夠真正的做到成長,教育,我們家長不能夠只教會孩子讀書學習,更重要的品質也需要家長一步一步的去教育。所以,在教育孩子上,有時候需要進行放養,不要一味的去約束孩子,有時候放養會讓孩子更加的優秀。
  • 放養式教育是什麼意思 放養式教育在高中階段行得通嗎?
    這兩天,放養式教育在微博上了熱搜,是一位上海財經的大學生在報導是火了,因為高三時,父親給她申請了免寫作業,想寫就寫,不想寫就不寫。配圖放養式教育是什麼意思?近年來很多人都有提到放養式教育這個詞,那麼什麼是放養式教育呢?放養不是不管,更不是在學習上想幹嘛幹嘛。
  • 美國虎爸虎媽vs放養式家長:那些我們常常迴避的教育問題
    另一位放養式家長Jody也小有名氣,她是8個孩子的母親,也是一位非常成功的CEO,她創立了自己的親子教育旅行品牌,出版了一系列圖書讓孩子在去公園、遊樂園、博物館等遊覽參觀後能總結自己的收穫。最後一位放養式家長Jenny是一位健康教練,也出版了自己的兒童健康食譜。她反對一切規則,認為就算是按照「放養式家長育兒準則」來教育孩子也是循規蹈矩,也是不可取的。
  • 「放養式」育兒弊端在哪?父母緊扣兩點,讓娃體驗快樂教育
    執筆:明珠定稿:蘇子後多數父母在教育孩子時把握不好尺度,要麼太緊,要麼太松,當下為了順應大趨勢的發展,多數家長聽信網絡「毒雞湯」,奉行「放養式教育」,充分發揮民主,可是最終卻換來孩子恣意妄為、恃寵而驕的頑劣秉性,究其原因就是曲解了「放養」的真實含義
  • 把放任不管當做靜待花開,是教育中最大的謊言
    近些年,放養和快樂教育非常盛行。「每個孩子都是一顆花的種子,只不過每個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開始就會很燦爛地綻放,有的花,需要漫長的等待。」這句話相信父母們都不陌生。但它常被人曲解成:放養孩子,順其自然,忽視了每一束花從種下到綻放,離不開陽光的沐浴、雨露的滋潤,還有默默耕耘的身影。就像很多人鼓吹的快樂教育,只看到了快樂,卻忽略了教育。
  • 把放任不管當做靜待花開,是教育中最大的謊言
    這句話相信父母們都不陌生。但它常被人曲解成:放養孩子,順其自然,忽視了每一束花從種下到綻放,離不開陽光的沐浴、雨露的滋潤,還有默默耕耘的身影。就像很多人鼓吹的快樂教育,只看到了快樂,卻忽略了教育。出發點是好的,但在有些事情上矯枉過正,比如說學習、習慣等等,孩子說怎樣就怎樣,這是很不負責任的。
  • 當代家長自救指南:「放養式教育」≠甩手「放羊」
    伴隨著80、90大軍加入父母行列,在部分家庭中悄然興起了另一種教育理念「放養式教育」。但,在無數看似成功案例的背後,有些家長的「放養之路」走的卻並沒那麼順遂...放養式教育,美其名曰解放孩子的天性,讓孩子自由自在的成長。但更多時候,家長往往過分放縱,索性當一個不管不問的「甩手掌柜」。如果只做到了放飛孩子自由成長的羽翼,卻沒有培養好孩子早期的自我認知以及思維開發。如此放養,豈不成了「放羊」?
  • 開學季,放養式家長和嚴厲式家長,最大區別是什麼?你是哪種?
    ,我們習慣把家長分為放養(放任)式的家長和嚴厲(權威)式的家長,關於這兩種家長,他們的教育方式會有什麼樣的區別呢?看完這篇內容後,家長也可以反思一下,自己屬於哪一種呢? 那麼放養式的家長是怎麼做呢? 放養式的家長,在傳統認知方面,一直都被認為是開明的家長,
  • 《與敵同住》:「放任」與「嚴厲」,都不如「和善而堅定」式教育
    而貫徹放任型教育的珍則認為家長應該跟孩子交心做朋友,並且要給予孩子充分的選擇權與話語權,她認為孩子不需要「管教」,因為他們都是獨立的個體,家長要給孩子自由。兩位媽媽都在竭力地向對方證明自己的教育方式才是對的,但在我看來,無論是嚴厲型媽媽還是放任型媽媽,所取得的教育成果通常都是不盡如人意的。
  • 別盲目跟風,正確的放養式教育需要遵循這3個原則
    在這個過程中,霍思燕並沒有強行將大人的認知加注在孩子身上,告訴他「不行」「這不合理」「不是這樣的」諸如此類的否定。霍思燕表示,在嗯哼投入到一件事情中,不管他做得對和錯,都不會去打斷,這對於他的想像力發育是有幫助的。
  • 這才是真正的「放養教育」
    放養式教育,是指讓孩子在一種寬鬆的環境中成長,讓孩子從小就適當地接觸自然、社會,較早的接受社會鍛鍊,有別於嚴厲的、教條式的應試教育。放養式教育比較適合男孩,有助於培養男孩的獨立精神和男子漢氣概。/p>放養教育的幾點建議放養教育本身是沒錯的,你可以對孩子進行放養教育,但一定要有合適的度,有邊界有規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