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接觸的很多人中,了解到有很多家長對於所謂的「放養式教育」認知,就是不管不問,任由孩子自我發展。
事實上放養式教育,並不等於放任不管,而很多父母在教育小孩時都做錯了這一點。
因為,真正的放養教育,放的是孩子的思維,養的是孩子的習慣,這才是對的。
放養並不是不管不問,而是在一定的規矩下,讓孩子的天性得到進一步的釋放,讓孩子從小就學會鍛鍊自己,從小就養成一些良好的習慣,這才是放養的真正核心所在。
第一:認知規則
放養教育,作為父母的首先要培養孩子認知規則,培養孩子的敬畏之心,這樣才能教會孩子學會如何去保護自己。
比如,在大路上不可以隨意跑動玩耍,因為來往的車輛眾多,稍微不注意便會被車撞到,這樣便會傷到了自己。比如,在過馬路時,要遵守交通規則,這樣才能保證自己的安全,才能讓人與車和平相處。這就是生活上的規則,只有當父母有意去培養孩子這些知識,才能讓孩子慢慢對這些規則有一個深入的認知,並且擁有一份敬畏之心。因為,對於一個小孩來說,生活就像一張白紙一樣,只有在家長的引導下,才能慢慢認知這些規則,才能更懂得如何去保護自己。
比如,對於火,他們可能知道火可以煮飯炒菜,但卻不知道玩火是一件多麼危險的事,而這些都需要家長來引導的。
所以,放養式教育,並不是放任孩子亂來,而是要有一個合適的度,要有一個邊界,要讓孩子從小就對生活中的一些規則有所了解,並且抱有敬畏之心,這樣才能讓孩子更加的健康成長。
第二:養成好習慣
放養教育,不能成為父母偷懶的藉口
事實上有很多家長喜歡放養式教育,並不是認為這種教育方式有多麼的好,而是覺得這種教育方式,可以讓自己在教育小孩的時候更輕鬆些。但是對於小孩的教育從來就沒有輕鬆的事,同樣放養式教育也並不代表家長就任由小孩自我成長。
大家都知道,貪玩是小孩的天性,如果真的任由小孩玩耍,最後的結果很可能是有一個快樂的童年,卻有一個不快樂的成年。
所以,放養式教育並不代表完全不管小孩,而是在放手的同時,也要培養小孩的良好習慣。
比如,讓小孩學會堅持長久地去做一件事,去完成一個目標,這種鍛鍊對於孩子來說無比重要,也會讓孩子養成一種良好的習慣。
因此,放養式教育,是讓孩子在快樂中,不斷的潛意識地去養成一種良好的生活習慣,比如早睡早起,學會整理好自己的房間,學會尊重他人,學會做事有條有理等。這樣的教育,才能讓孩子建立起自己的良好習慣,在將來才無懼風雨。
最後小微想說的是:
家長對於小孩子的教育,除了教小孩認知生活的各種規則與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外,最重要的還是父母對於小孩的言傳身教。
因為想要培養出一個三觀正,心理健康的孩子,不但需要父母的正確引導,還需要父母的言傳身教,就如大家所說的:「你希望孩子變成什麼樣,首先你自己就要做到什麼樣,否則一切都是空談。」唯有這種言傳身教,才是最有效的教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