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盲目跟風,正確的放養式教育需要遵循這3個原則

2020-08-28 耳朵餘一

近年來,放養式教育頻繁上熱搜。越來越多的家長對放養式教育高度重視且躍躍欲試。

在一部鄧超主演的電影《銀河補習班》中,馬皓文對兒子馬飛實施的正是放養式教育。他希望孩子學到的不僅是課本中的知識,還有課本上沒有教的思想和方法。

兒子成績不好,馬皓文卻從不給孩子施壓。同時從日常生活中調動孩子的學習積極性,讓其從必須學習變成想要學習。支持孩子的對航空的興趣,並帶其參加航展。回程中遇到洪水,馬飛被困,最終利用身邊的有限材料製作成木筏逃生被救。

成為太空人的馬飛在太空中回憶起這一段,他說:「一塊拆下來的門板,可以當作木筏的主體。沒有繩子,可以用被單和床單代替。如何製作一個木筏,並不是任何一本教科書裡的知識,但這的確是一個十幾歲的孩子有可能想得到的。前提是,他要有獨立思考的習慣和面對生活的勇氣。」


在這部電影中父親這种放養式教育有效培養了孩子積極且獨立思考的能力,這種能力在學習和生活中都是一筆巨大的財富。

放養式教育主張尊重孩子的意願,鼓勵孩子多接觸外界,讓孩子在寬鬆的環境中自由自主的獨立成長。

這种放養,是父母對孩子的適時放手,給孩子的成長留出了獨立發展的空間,這才是孩子們需要的親子教育方式啊!


01.放養式教育能讓孩子獨立而有創造力

霍思燕的兒子嗯哼在《媽媽是超人》中,試圖將水果和水攪拌在一起製作成果汁。霍思燕在旁並不制止,還溫柔耐心的陪他一起探索。

在這個過程中,霍思燕並沒有強行將大人的認知加注在孩子身上,告訴他「不行」「這不合理」「不是這樣的」諸如此類的否定。

霍思燕表示,在嗯哼投入到一件事情中,不管他做得對和錯,都不會去打斷,這對於他的想像力發育是有幫助的。

嗯哼初現銀幕是與爸爸杜江參與錄製《爸爸回來了第二季》,年僅一歲半就受到了關注。到目前為止,6歲的嗯哼已收穫大批量粉絲。

回看嗯哼參加過的幾期綜藝節目,這個孩子身上實在有太多圈粉的閃光點:活潑自信、腦洞清奇、表達能力強等等。

嗯哼的表現一定不是只在節目中的作秀,他的優秀跟父母鬆弛有度的放養式教育息息相關。霍思燕和杜江曾在接受採訪中說道,兒子可以自由地作選擇,爸媽不予幹涉。一句「高興就好了」是多少人從小都渴望從爸媽嘴裡聽到的話。

放養式教育的孩子思維不會被局限在條條框框內,他們在父母允許的自由空間內帶著好奇心去探索,能夠自由發揮他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以及鍛鍊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這在今後的事業和學業上都會對他們產生有益的影響。


02.放養式教育的普遍誤解:放養並不等於放縱

放養式教育並不是放羊、放縱,更不是放棄。對此,許多數家長都走入了誤區。認為孩子的任何行為都不應該被拘束。於是,&34;被大批量生產。

表姐家的女兒五歲了,有一次帶去試聽英語課。一同聽課的還有一對母子。

老師每次提出問題,男孩都積極回答,聲音嘹亮,像個小喇叭,甚至壓過老師的聲音。學習動物單詞的環節,老師會給每個小朋友發一隻動物玩偶,到了小男孩手裡的玩具可有點「慘」,撕扯、拉拽導致玩偶變形。聽課無聊了,他還站起來撞了小侄女。

表姐當時好言相勸,卻遭到了孩子母親的反駁:孩子還小,動手動腦正是活潑的年紀。反而勸說表姐:孩子就應該釋放天性,不要太規矩,多沒活力。

對於這种放縱孩子調皮作惡的現象,一位清華教授曾憤慨說道:教育最大的騙局就是快樂教育、學歷無用以及釋放孩子的天性。這些被吹捧的騙局,正在一步一步扭曲孩子的成長。釋放天性並不能達到教育的目的,反而會毀了孩子。

真正的釋放天性本就該在一個不對別人造成困擾的環境中任由孩子去自由發揮、探索,而不是高鐵上的哭鬧,電影院的嚎叫或者地鐵中的喧譁。

放養式教育本身沒有錯,錯的是父母們實行的方法。人們對於放養式教育往往只看到「放養」二字,可往往忽略了教育才是重點。


03.放養式教育應該遵循這3個原則

放養式教育並不是不負責任的撒手不管,而是鬆弛有度的大膽放手。在一定的規則空間內,讓孩子獨立自主地找到自己正確的路並堅持走下去。只有遵循了教育的原則,孩子才能在放養中真正受益。

1.制定規則,樹立正確三觀

作家玖月晞曾寫道:「沒有是非觀的孩子,是這個地球上最可怕的生物」。

近年來,「12歲少年狠心弒母」,「14歲少年與同學言語不合將其捅死」,諸如此類,未成年人犯罪已引起國家和社會的高度重視。究其根本,為什麼還是孩子的他們,都走向了歧途?

父母的責任尤其重大。孩子小的時候,沒有足夠的能力為自己的人生掌舵。他們不懂規則是什麼,界限在哪裡,而父母應該在從小的教育中,為孩子樹立正確的三觀,讓他們明白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是萬萬不可觸碰的。

父母在孩子們成長的道路上是一座燈塔,在他們不明白路在何處的時候,豎起一盞燈,為他們照亮前方。

為孩子樹立正確三觀,在放養式教育中孩子便有了規則界限。


2.家長的陪伴是孩子成長必不可少的環節

霍啟剛在面對廣州日報採訪時曾表示,雖然工作很忙,但一定要陪孩子吃早餐,吃完早餐還要送兒子去上學。一定不要認為把孩子交給學校自己就沒責任了。

霍啟剛夫婦認為父母參與到孩子的成長很重要。

而放養式教育卻成為許多家長偷懶的藉口—既然決定放養,那麼就不會過多地參與到孩子的生活中。

我們在小時候都學過騎自行車。我學自行車的時候,爸爸在身邊全程扶著。眾所周知,自行車需要一定的速度才能達到平衡,爸爸為了我不摔倒,只能跟著速度跑起來,全程在旁邊保護我。而我也知道有爸爸的保護,怎麼騎都不會受傷,所以能放心大膽的練習。

小小的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需要家長的陪伴,才能掌握人生的平衡,不至於摔倒,不至於跌落到坑裡。

家長多陪伴,才能在放養式教育中發現孩子的問題並及時糾正。

3. 孩子的成長是家長的映射,以身作則很重要

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明蘭勸說顧廷燁為了女兒的未來打算:「她是你的女兒,你是什麼人,她就是什麼樣人。你若是侯府公子,她就是侯府千金。你現在流浪於江湖,那她未來就是水賊草寇。一天一地,雲泥之別」。

說起教育,許多家長更多的關注點都在孩子身上,卻忽略了自身。要求孩子不要亂扔自己的玩具,轉頭卻找不到昨天帶回家的那份重要文件放在哪裡;要求孩子多學習少看動畫片,自己卻抱起手機不停刷劇。這種教育怎麼能讓孩子信服?

俗話說,教育是言傳身教,然而身教卻重於言傳。紀錄片《鏡子》裡有一句話:每個孩子生下來都是一張白紙,父母就是作畫的人,孩子變成什麼樣,關鍵在父母。

孩子的學習能力很強且觀察細緻,父母的任何行為都能被他們快速影印,反饋在自己的行為裡。父母笑,孩子開朗活潑;父母怨,孩子沉默寡言。

想要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那麼就請先從家長做起,給孩子樹立良好榜樣,孩子才能有樣學樣。

父母以身作則,做好言傳身教,才是放養式教育成功最重要的催化劑。


放養式教育的可行性,需要父母和孩子共同去探索。成功的堡壘不是一天建成的,而是無數個日夜一磚一瓦積累而出。

那些被壓抑的天性,被扼殺的想像力,不該成為遺憾出現在孩子身上。身為父母,我們應該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讓他能夠在一場有原則的放養式教育中健康成長。

願你在陪伴孩子成長的路上,自己也能在途中獲得成長!

我是耳朵餘一,願所有的孩子都能身心健康的長大。星空滿載,初心不改,願用文字表述最酷的自己。


相關焦點

  • 放養不是放縱,教育孩子堅持這3個原則,讓孩子更優秀
    凡事家長都親力親為,沒有對孩子做到放手,而如今,孩子慢慢的長大了,在他們的心中就形成了對於父母的依賴感,很多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各種各樣的不放心,其實,這也間接導致了孩子不能夠真正的做到成長,教育,我們家長不能夠只教會孩子讀書學習,更重要的品質也需要家長一步一步的去教育。所以,在教育孩子上,有時候需要進行放養,不要一味的去約束孩子,有時候放養會讓孩子更加的優秀。
  • 教育雞湯請別盲目跟風,可以放養但別放任,父母弄清楚才能教好娃
    對此我們也可以先來看一組數據:1、調查數據顯示:中學生參加課外輔導班的比例為88.1%,而最讓人擔憂的是其中有22.7%的學生參加了3個或3個以上的輔導機構;2、2018年,教育部就頒布了《中學生減負措施》,但學生的壓力似乎「不減反增」;3、2020年的高考報名人數為1071萬,而其中有很多奧數競賽和才藝等能加分
  • 「放養式」教育是對孩子放任不管?這3點「放養」建議父母要知道
    導語:不知從何時,越來越多的中國父母開始推崇「放養式」西方教育方式,認為「放養」教育就是「釋放孩子的天性」 對孩子不管不顧,其實,這樣的理解是錯誤的。真正的西方「放養」教育其實是一種「放的是孩子的思維,養的是孩子的習慣」高級教育理念。
  • 「放養式教育」:父母盲目推崇西方教育的自由,可能扼殺孩子未來
    文 | 朗朗育兒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放養不等於放任孩子,不去「教養」,不是讓孩子放任自由地玩耍就是給予他最好的人生。有個親子講座,有個媽媽帶著一對雙胞胎過來聽講,雙胞胎是非常小的男孩,正是對世界探索的年齡。
  • 「圈養式教育」對比「放養式教育」,適當的空間才能讓孩子成長
    」和「放養式教育」的爭論持續存在,兩種教育方式的擁護者各執一詞,都認為自己最有道理。看著3歲女兒哭紅的小臉,王女士心疼極了,她也想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讓孩子自由自在的玩耍。但是又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以後樣樣不如別人產生自卑的心理。許多家長如同王女士一樣糾結於應該圈養還是放養,那麼讓我們一起在這兩種方式的對比中,看看究竟應該採取哪種教育方式吧。
  • 放養式教育是什麼意思 放養式教育在高中階段行得通嗎?
    這兩天,放養式教育在微博上了熱搜,是一位上海財經的大學生在報導是火了,因為高三時,父親給她申請了免寫作業,想寫就寫,不想寫就不寫。配圖放養式教育是什麼意思?近年來很多人都有提到放養式教育這個詞,那麼什麼是放養式教育呢?放養不是不管,更不是在學習上想幹嘛幹嘛。
  • 13歲的多多染頭髮、打耳洞,黃磊放養式的教育到底好還是不好?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和孩子成為朋友,更多的父母也提倡平等,現在「放養式」教育也在被大多數父母所應用,但是「放養式」教育到底是好還是壞呢?「放養」的度又在哪裡呢?而這種教育方式,也使得多多變成一個既懂事明理又美麗有氣質,也正是在這種「放養式教育」下,多多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東西,打耳洞、染頭髮甚至可以化妝。
  • 「放養式」教育有好處,但不適合所有孩子,這幾點需要家長了解
    執筆:曉陽定稿:西西所謂的「放養式」教育,是指家長要對孩子學會放手,並且遵循孩子的天性去發展,不要過多地幹涉孩子的學習生活。經常對孩子嚴格管束,即使孩子明白這是為了自己好,也會對家長的做法十分牴觸。但是放養教育,就會讓孩子和家長彼此之間,有一個自由呼吸的空間,親子關係也就會更加的和諧。「放養式」教育,如果方式使用得當,對孩子的成長肯定是有利的,並且這也是現下許多教育專家,都積極提倡的教育理念。
  • 放養不等同於放縱,給孩子自由的同時,要遵循三個原則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想要給孩子自由空間,所以採用放養方式。但不少父母誤把放養當成了放縱,因此就對孩子不管不顧,導致孩子變得任性妄為。無拘無束會使孩子變得無理取鬧每個人的行為都需要受到一定的約束,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方式,要注意採取正確的放養原則。
  • 放養不等於放縱,教育孩子堅持三個原則,才能發揮「放養」優勢
    在採訪中這位父親表示「當天,我點菜的時候忘了和服務員說別放香菜。孩子看到香菜後很不開心就把菜推翻了。」當面對「為什麼沒有責備孩子」的問題時,這位父親表示「我們家都是實行放養政策的,我們不想壓抑孩子的天性,想要和孩子做朋友。」
  • 書畫收藏不能盲目,遵循這4個規則,找準書畫「潛力股」!
    在2019年的香港拍賣會上,吳冠中先生的《荷花》拍出了1.3億港元的高價,由此可見,書畫市場的繁榮。但是,不能看到書畫市場的繁榮就盲目的收藏,還是需要一定的規則,一定的尺度的,除了真偽,藝術價值也是衡量一幅書畫作品是否值得收藏的重要標準,還有鑑賞價值,文史價值和美學價值等等,都需要一一考量,所以收藏書畫還是要遵循以下這四個規則的。
  • 什麼才是真正的放養式教育?
    放養式教育放養式教育比較適合男孩,有助於培養男孩的獨立精神和男子漢氣概。放養教育本身是沒錯的,你可以對孩子進行放養教育,但一定要有合適的度,有邊界有規矩 寫在後面的話 盲目的放養教育真正的放養教育,放的是孩子的思維,養的是孩子的習慣。但卻被很多父母理解為對孩子的放任不管,冠冕堂皇的在孩子的教育上偷懶。
  • 「放養式教育」不是毀滅孩子的根源,剝奪自由才是
    因而年輕一輩的家長大多數都活在這種「放養式教育」的壓力之下,自然而然地就把牢牢看緊孩子成長的每一步當成了生活的首要任務,也就是所謂的「圈養式教育」。但這種「圈養式教育」,對孩子來說真的是最好的教育嗎?從前小焦一直聽網上的雞湯說,放養,是父母對孩子最無能的愛。事實上,說出這番話的父母並不理解「放養式教育」的真正含義是什麼。大多數遵循「放養式教育」的父母,只做到了放飛孩子自由成長的羽翼,卻沒有做到培養好孩子自主、自律和一定範圍內的自我負責。
  • 被誤解的「放養教育」正在毀孩子,真正的放養要善用「無形的手」
    父母在一旁看著孩子笑了,還補充說:「這大夏天的,這點水怕什麼?」老爺爺搖搖頭對孩子父母說:「孩子還是要多管管的。」父母一臉不服氣的說:「你懂什麼,現在都流行放養教育,不能過多管著孩子。」老爺爺沒再多說,轉身便走了。熊孩子後面必有熊父母,還有的是熊父母所奉持的教育理念。
  • 放養式教育≠放任式教育
    甲媽媽:你家的還要操心啥呀,回回都第一,生個病才考個第二。我家當初就不該給xx採取放養教育,現在心思完全不在學習上。乙媽媽:哎呦太誇張嘍,我家也不是什麼都管,該管就管,該放就放,時間久了,他自己就給自己定目標,我們也就不操心了。
  • 如果正確的給孩子自由?美國家長遵循3個原則,很重要
    那麼,家長究竟應該怎樣正確地給孩子自由呢?我總結了美國家長遵循的三個行為原則,各位爸媽不放參照一下吧。給孩子樹立規矩是一個持續的過程,要符合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和特點,比如3歲時要求孩子自己洗手,4歲時要自己收拾玩具,5歲時學會做時間規劃表……不可急功近利,或者一勞永逸。
  • 備受追捧的「嬰兒遊泳」,也存在這3點弊端,家長們可別盲目跟風
    可是,備受父母們們追捧的「嬰兒遊泳」,也存在著這3點弊端,作為家長們可千萬別盲目的跟風。很多嬰兒遊泳的宣傳中都表示這可以鍛鍊寶寶的身體協調性和體力,也能促進寶寶大腦發育,看起來好處多多的樣子,似乎不報名就會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但事實上,是否要讓孩子學習遊泳也要視情況而定,家長們可別盲目跟風。如果自己的孩子本身抵抗力就不太高,或者月齡特別小就不適合了。
  • 「放養式教育」≠徹底「放羊」!
    這可能是所有「放養系」爸媽,在孩子入學後都將會面臨的挑戰。從今年年初,老大進入prep,幼兒園開始有了學習任務,為孩子們步入小學做準備。兩次家長會,老師的反饋是:在課堂上,孩子的注意力總是無法集中,她會miss掉80%的內容。
  • 別盲目跟風!牙齒矯正前你需先弄懂這10件事!
    別被網上的信息遮住你的雙眼 盲目跟風 在考慮進行牙齒矯正前 你需要先弄懂這10件事 美國齒顎矯正學會和日本齒顎矯正學會都建議在七歲時就要進行齒顎矯正的檢查,原因在於有些特殊的狀況需要早期處理,但是否真的需要進行治療,還是依檢查結果由醫師判定。原則上,只要咬合不正已經影響到患者的咀嚼功能,甚至對發音、生長發育等產生不良影響時,就可以進行矯正治療。 Q3.
  • 放養式教育和精英式教育,您更喜歡哪一種?
    最近熱播電視劇《第二次也很美》中安安和許朗的教育觀念完全不相同,安安是放養式教育,許朗是精英式教育,各位寶媽,你們更喜歡放養式教育還是精英式教育?一、作為80後寶媽,我覺得對待小孩的生活上要像安安一樣實行放養式教育,讓孩子在一種寬鬆的環境中成長,讓孩子從小就適當地接觸自然、社會,較早地接受社會鍛鍊,從小學會獨自自主。那麼作為家長,我們應該要怎樣正確的放養孩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