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養式教育」:父母盲目推崇西方教育的自由,可能扼殺孩子未來

2020-11-13 朗朗育兒課堂

文 | 朗朗育兒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放養不等於放任孩子,不去「教養」,不是讓孩子放任自由地玩耍就是給予他最好的人生。

有個親子講座,有個媽媽帶著一對雙胞胎過來聽講,雙胞胎是非常小的男孩,正是對世界探索的年齡。講座時十分安靜,只有老師的聲音,大家很認真的在聽講,當時那個媽媽帶來的雙胞胎卻在教室奔跑,時不時碰碰牆上的畫,孩子的媽媽沒有制止孩子的行為,依舊在聽課放任孩子不管,這時候其他家長依舊很不耐煩了,講課的老師出於禮貌也沒有譴責孩子什麼。直到孩子搗亂到了老師講臺上,嚴重影響了老師的講課,於是老師把這母子們請了出去。

課後老師和這個家長聊了,這個母親覺得孩子正處在一個探索的年齡,這個母親想給予孩子更多的探索機會。

聽著覺得挺有道理的,孩子在對任何事充滿新鮮感的時候,就是不自覺得的破壞東西的年齡,這時候父母確實想給孩子好的教育方式,可是卻失去一些原則上的東西。

一、 為什麼當今社會推崇放養式教育?

1. 忙於工作

現在社會,父母們忙於工作,為了給孩子提供生活的保障,提高孩子的生活質量,於是父母就忙於賺錢,疏忽孩子的內心世界,與孩子不聞不問,只要孩子吃好穿好。

2. 讓孩子無所拘束

很多父母想讓孩子變得不受拘束,學習西方的教育方式和孩子成為朋友,讓孩子能夠成為一個個性十足的人,於是家長放任孩子,讓孩子不受規矩的束縛,自由的成長。

二、 太過放縱孩子有什麼影響?

1. 失去規則意識

父母的放任,孩子沒有被教育規矩的知識,於是導致這方面孩子意識不夠,讓孩子缺失了合群性,合作能力,最終容易形成問題兒童。因為沒有父母教育規矩,孩子對規矩的意識模糊,不懂得這些規則,導致了很多的問題。

2. 毫無敬畏之心

孩子從一開始就沒有敬畏之心的,不懂得什麼是可以觸碰,也不明白規則的底線在哪裡。覺得火好玩就去玩,然後把整片森林燒毀,他們喜歡這件東西,於是對別的東西隨意踐踏,孩子不懂得敬畏生活敬畏生命,這樣釋放天性的教育讓孩子成為一個可以肆無忌憚的破壞的壞孩子。

三、 家長如何把握鬆弛有度的管教?

放養的教育本身沒有問題,問題在於家長如何做到適當的放,有規矩的養。這樣有邊界有規矩,既能讓家長輕鬆也可以讓孩子成一個有個性卻又懂禮的孩子。

1. 教會孩子理解規則

當孩子懂得規則的時候,就不需要家長太多規則來束縛孩子,孩子自己就能懂得額,去遵守規則。

過馬路不能隨便跑,因為車很多,容易造成危險,會被車撞到。所以為了能保護好自己,過馬路一定要遵守交通規則。

父母對孩子期望,都是建立在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那麼讓孩子去理解規則,就能確保孩子健康的長大。

2. 不侵犯他人利益

讓孩子享受自由的快樂,也要讓孩子懂得尊重別人的快樂。孩子可以探索世界,可是在探索的同時擾亂他人這就不對了。需要讓孩子懂得分寸,不能隨意跨越規則的邊界,這樣會引來很多不便的地方。

教會孩子去堅持和尊重他人的權益一直是需要培養的。

每個孩子都是善良的天使,可是父母的放縱會把孩子魔鬼的一面激發出來,這就要看家長是希望把孩子培養成什麼樣子的啦,如果是成為一個天使,那麼家長就要放棄盲目的放養式教育,在我看來方養教育是因為父母無心輔導孩子。想要培養一個三觀正,有個性的孩子,父母需要投入加倍的時間、精力才可以給孩子充足的發揮空間。

真正的方養教育,放的是孩子的思維,養的是孩子的習慣,而不是對孩子放任不管的教育。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這裡是朗朗育兒課堂,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

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放養式」教育是對孩子放任不管?這3點「放養」建議父母要知道
    導語:不知從何時,越來越多的中國父母開始推崇「放養式」西方教育方式,認為「放養」教育就是「釋放孩子的天性」 對孩子不管不顧,其實,這樣的理解是錯誤的。真正的西方「放養」教育其實是一種「放的是孩子的思維,養的是孩子的習慣」高級教育理念。
  • 別誤解放養教育,真正的放養:放的是孩子的思維,養的是好習慣
    受西方文化的影響,國內的教育也開始流行起了釋放天性的熱潮,有部分人開始對孩子實行放養式教育。他們認為,要保留孩子身上的特點,不能以父母的意志壓制孩子。不信你回頭看,這個世界上從來沒有哪個精英是被放養出來的,父母應該給予孩子自由,但這個自由不是無規則、無節制的
  • 「圈養式教育」對比「放養式教育」,適當的空間才能讓孩子成長
    」和「放養式教育」的爭論持續存在,兩種教育方式的擁護者各執一詞,都認為自己最有道理。>「圈養式教育」是指父母出於為孩子著想的心理,約束孩子走上家長為其設定好的道路。具體的表現形式就是父母為孩子安排好一切,讓孩子在父母設定的圈子裡成長。學習父母安排的各種興趣班,進行培養教育。在這種教育方式下,孩子擁有充足的教育資源,可以學習到很多才能。但是如果家長不能掌握教育的尺度,一味的要求孩子服從安排,反而會讓孩子產生牴觸情緒,也會扼殺孩子的創造力。
  • 放養式教育≠放任式教育
    這兩位媽媽所採取的教育方式都是放養式教育,但是結果卻各有不同,是什麼原因導致這樣的結果呢?難道放養教育就是什麼都不管,任由孩子野蠻生長嗎?在所有教育理念當中,放養教育才是最考驗父母的教育方式,看似最簡單,實則是最複雜,因為它沒有可供研究的樣本數據,正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當放養式家庭出現教育危機時,很難立刻從現有的教育邏輯中獲得有效的教育經驗,就很可能會耽誤孩子的學習,甚至一生。
  • 別盲目跟風,正確的放養式教育需要遵循這3個原則
    放養式教育主張尊重孩子的意願,鼓勵孩子多接觸外界,讓孩子在寬鬆的環境中自由自主的獨立成長。這种放養,是父母對孩子的適時放手,給孩子的成長留出了獨立發展的空間,這才是孩子們需要的親子教育方式啊!嗯哼的表現一定不是只在節目中的作秀,他的優秀跟父母鬆弛有度的放養式教育息息相關。霍思燕和杜江曾在接受採訪中說道,兒子可以自由地作選擇,爸媽不予幹涉。一句「高興就好了」是多少人從小都渴望從爸媽嘴裡聽到的話。放養式教育的孩子思維不會被局限在條條框框內,他們在父母允許的自由空間內帶著好奇心去探索,能夠自由發揮他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以及鍛鍊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
  • ​真正的放養教育,放的是孩子的思維,養的是孩子的習慣~
    減輕書包重量,家庭作業少些,多給孩子自由學習的空間。孩子要時常表揚,儘量不要批評。不能給孩子壓力,讓孩子在快樂中學習,這樣的教育看起來真的很理想。身邊越來越多的父母開始推崇這樣的放養教育,覺得現在的孩子壓力太大,童年一定要過的肆無忌憚,才是給孩子最好的愛。但是,教育從來就不是一件快樂的事兒。甚至在某種程度上,是痛苦的。為什麼?
  • 「放養式教育」不是毀滅孩子的根源,剝奪自由才是
    無論這個孩子未來在正確的成長軌跡中偏離了多少,世俗的目光總會把一切過錯就歸咎於都是父母從小不嚴格管教導致的。因而年輕一輩的家長大多數都活在這種「放養式教育」的壓力之下,自然而然地就把牢牢看緊孩子成長的每一步當成了生活的首要任務,也就是所謂的「圈養式教育」。但這種「圈養式教育」,對孩子來說真的是最好的教育嗎?
  • 放養式教育是什麼意思 放養式教育在高中階段行得通嗎?
    這兩天,放養式教育在微博上了熱搜,是一位上海財經的大學生在報導是火了,因為高三時,父親給她申請了免寫作業,想寫就寫,不想寫就不寫。配圖放養式教育是什麼意思?近年來很多人都有提到放養式教育這個詞,那麼什麼是放養式教育呢?放養不是不管,更不是在學習上想幹嘛幹嘛。
  • 「放養式教育」≠徹底「放羊」!
    母子倆每天都會一起讀繪本,但也非常「自由」,零考核,不教學,純玩。直到「自由前輩」老大開始上prep(相當於國內幼兒園大班),這位媽媽突然發現,自由玩,玩不轉了。這可能是所有「放養系」爸媽,在孩子入學後都將會面臨的挑戰。
  • 「放養式」育兒弊端在哪?父母緊扣兩點,讓娃體驗快樂教育
    執筆:明珠定稿:蘇子後多數父母在教育孩子時把握不好尺度,要麼太緊,要麼太松,當下為了順應大趨勢的發展,多數家長聽信網絡「毒雞湯」,奉行「放養式教育」,充分發揮民主,可是最終卻換來孩子恣意妄為、恃寵而驕的頑劣秉性,究其原因就是曲解了「放養」的真實含義
  • 微教育 | 耶魯經濟學家揭秘:教育孩子, 「虎媽」好還是「放養」好?
    用「虎媽式」教育方式,擔心孩子失去創造力;用「放養式「教育方式,又擔心孩子過於自由,缺乏規則意識。這兩種分類其實也可以套在教育上——「父愛式」地給孩子施加影響;「母愛式」地給孩子提供支持。作者把「父愛式」的教育方式稱為「密集型」育兒;把「母愛式」的教育方式就叫「放任型」育兒。「放任型」育兒好理解,即父母很少去幹預孩子的想法和行為。
  • 「放養式教育」隱藏的騙局:別讓你的「不作為」,毀了孩子未來
    現在很多父母崇尚一種教育——釋放孩子的天性。他們把孩子捧上了天,讓孩子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情。把釋放孩子的「天性」當作必然、當作理所應當。然而,大多數孩子在這樣的教育下成了人人厭惡的「熊孩子」,調皮,沒教養,沒規矩成了他們身上的特有標籤。放養教育本身是沒錯的,但一定要有合適的度,有邊界有規矩。
  • 什麼才是真正的放養式教育?
    放養式教育放養式教育比較適合男孩,有助於培養男孩的獨立精神和男子漢氣概。所以說,哪有什麼放養教育,不過是一些父母為了偷懶找的藉口而已。 寫在後面的話 盲目的放養教育真正的放養教育,放的是孩子的思維,養的是孩子的習慣。但卻被很多父母理解為對孩子的放任不管,冠冕堂皇的在孩子的教育上偷懶。
  • 90後父母推崇的自由教育,坑了多少娃,沒有邊界的自由就是在放縱
    70、80後的人都應該感受過中國傳統教育的專制,那個時候的父母擁有絕對的權威,對孩子要求絕對服從,懲罰多於讚賞。  但從90後開始,父母的管教趨於鬆動,除了學習成績,也開始看重孩子的心理成長,給予孩子的自由逐漸多了起來,這主要得益於信息技術的發展,西方的教育理念開始進入中國。等到了現在這一代,西方教育的影響達到了高潮。
  • 對孩子的放養教育要搞懂,放的是孩子的思維,養的是孩子的習慣
    不過很多年輕的父母發現很多中國的傳統教育方法都有些落後了,所以他們把眼光放在西方的教育上面,其中西方的放養教育特別受中國父母的青睞,因為放養教育講究的是釋放孩子的天性,才能讓孩子的潛力得到培養。2.放養教育並不是精英教育這些年來,放養教育被中國的父母吹捧的越來越高,大家認為放養教育是西方國家的先進教育,但是作為父母一定要明白,西方國家大部分家庭雖然對孩子實行放養教育,但是這些家庭在國外基本上都屬於中下階級,而精英家庭對孩子實行的則是精英教育,所以很多父母會覺得放養教育會讓孩子的各個方面都有一個很大的提升,如果抱著這樣的想法對孩子實行放養教育
  • 家庭教育100問:004放養式教育
    但是否就像我們認為的那樣,越來越多的美國父母變成了我們腦中的虎媽狼爸呢?我覺得首先需要搞清楚,「放養式教育」和「精心栽培型教育」這兩個名詞在美國社會的定義。放手讓孩子自由發展,不要過度幹涉孩子的成長,父母不要提前制定周密的教育計劃,總之,要相信孩子。但同時,書中也強調了紀律的重要性,例如要制定明確的紀律—態度要堅決,特別是在他必須要做的事情上。不要給孩子講太多的理由,不要用他理解不了的思維去引導他…….等等。
  • 歐巴馬「九家規」曝光:父母的放養式教育,不過是在騙自己
    很多父母以為國外崇尚放養式教育,其實不然,像歐巴馬,他培養出了兩個優秀的女兒,但從小對女兒們的教養就不是完全的放養,而是有"九家規"來約束女兒去養成良好的習慣,避免染上不好的陋習。而在家規約束下長大的女兒們也確實很優秀,在大學時期表現優異而獲得校長授予最高的贊可。
  • 被誤解的「放養教育」正在毀孩子,真正的放養要善用「無形的手」
    父母在一旁看著孩子笑了,還補充說:「這大夏天的,這點水怕什麼?」老爺爺搖搖頭對孩子父母說:「孩子還是要多管管的。」父母一臉不服氣的說:「你懂什麼,現在都流行放養教育,不能過多管著孩子。」老爺爺沒再多說,轉身便走了。熊孩子後面必有熊父母,還有的是熊父母所奉持的教育理念。
  • 「放養式」教育有好處,但不適合所有孩子,這幾點需要家長了解
    選擇嚴厲還是「放養式」教育,實際上都要根據孩子的性格特徵來對症下藥,再做決定。不過,對於有這些特點的孩子,放養式並不是適合他們,而且還有可能是在縱容孩子的不負責任。家長如果不管不問,孩子就很有容易受到不好的影響。《銀行補習班》中鄧超所飾演的爸爸馬浩宇,對兒子馬飛就用完全放養的教育,給馬飛自由成長的空間,最終馬飛成為著名的太空人。對孩子進行「放養式」教育,方式恰當,對於孩子的成長還是很有好處的。
  • 「放養式教育」並不適用所有孩子,注意這3點,因材施教才有成效
    其實,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適合「放養式教育」。作為父母,我們的心中要有一桿秤,給孩子選擇最適合的教育方式才能夠有成效。 長期處於不恰當的「放養式教育」中的孩子,因為沒有父母的監督與約束,所以生性自由散漫。在這個處處需要遵守規章制度的社會中,自由散漫的孩子通常不願意遵守規則,反而怎麼舒服怎麼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