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不少父母因為工作亦或是其他不可抗力因素,沒有辦法一直陪在孩子身邊共同成長。
所以有些父母採用了「放養式育兒」的教育方式,讓孩子自己尋找成長的方向,而他只提供給孩子物質上的滿足。
這種「放養式教育」,忽視了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監督和引導作用,以及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心理需求。
這會導致孩子在「放養」的過程中,漫無目的地成長,前路茫茫,他卻沒有方向。
其實,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適合「放養式教育」。
作為父母,我們的心中要有一桿秤,給孩子選擇最適合的教育方式才能夠有成效。
小宇的父母在小宇上了三年級以後,雙雙步入職場。因為經常出差,所以開啟了對小宇的放養模式。
在這些天裡,他們很少過問孩子在學校裡表現,更不太關注孩子的生活情況。
只要給足孩子每月的零花錢和生活費,父母很少會插手小宇的選擇,只會偶爾讓小宇的爺爺奶奶過來幫忙做飯。
如果爺爺奶奶沒空的話,小宇就要自己在家裡做飯。
雖然三年級的小宇已經有了一定的自理能力,但是自己獨立生活這件事情,對小宇來說還是頗有難度。
總之,在父母放養的這些年來,小宇從一個乖巧懂事的小男孩,成長為一個叛逆的少年。
五年過去了,小宇的父母總算能夠回歸家庭,穩定在一個地方工作。
這個時候,他們再想重新與小宇建立起緊密的親子關係,已經是難上加難。
就讀初中的小宇在五年的時光中,因為缺少父母的陪伴與管教,再加上手裡有些零花錢,所以結識了一些學校裡的不良少年,沾染上了壞習氣,自己也成了一個問題少年。
小宇的父母發現孩子變化的時候,已經很難糾正小宇的壞習氣與錯誤的觀念了。他們的說教,對小宇來說,就如同唐僧的緊箍咒一般,惹人厭煩,讓人頭疼。
對於這種情況,小宇的父母也一籌莫展。
他們沒有想到,自己的「放養式育兒」,居然會帶來這麼大的問題。如果可以重來,他們一定不會用這種方式教育孩子。
其實,像小宇父母一樣頭疼的家長,我們的身邊還有很多。
他們在採用「放養式育兒」的教育方式的時候,沒有考慮到實際情況,以及孩子的個性特徵,導致「放養式育兒」無法取得優異的成果。
①孩子的成長方向充滿不確定性
如果父母沒有考慮孩子的實際情況,就採用「放養式育兒」的教育方式,會讓孩子的成長方向充滿不確定性。
孩子因為放養的緣故,一切都是靠自己做選擇。
這個過程中如果孩子的選擇出現了錯誤,但是卻沒有人能夠幫助他糾正的話,他就會在歪路上一去不復返。
這種不確定性讓孩子的成長變得充滿坎坷與隱患,對孩子的成長沒有半點好處。
②孩子與父母之間的親情變得淡薄
有的父母採用了「放養式教育」之後,就徹底對孩子的成長撒手不管。
父母不僅沒有幫助孩子解決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更沒有與孩子進行心靈上的溝通與交流。
長時間如此,孩子與父母之間的親情就會變得淡薄,孩子不再會依靠父母,把父母當做自己最為親密的人。
長期處於不恰當的「放養式教育」中的孩子,因為沒有父母的監督與約束,所以生性自由散漫。
在這個處處需要遵守規章制度的社會中,自由散漫的孩子通常不願意遵守規則,反而怎麼舒服怎麼來。
這會導致孩子變成一個藐視規則、做事毫無章法的自私小人。
①自律性強的孩子
自律性強的孩子,在父母採用「放養式育兒」的教育方式時,即使沒有父母的監督與約束,也能夠自覺完成自己應該做的事情。
這樣的孩子不需要父母過多的操心,自己就能夠把自己照料得很好。
②自覺遵守規則的孩子
自覺遵守規則的孩子,即使沒有父母的管束也能夠自覺遵守社會與學校中的規章制度。
這樣可以有效保證孩子在放養的教育模式當中,不會出現讓父母頭疼的大問題。
③理解父母苦心的孩子
都說「誰言寸草心,報得三寸暉。」懂得理解父母苦心的孩子,能夠了解到父母放養式教育背後的深意。
這樣懂事體貼的孩子,在放養的過程中會自覺約束自己的行為,努力成為能夠讓父母驕傲的孩子。
《放養,讓孩子像孩子那樣成長》一書中所提倡的教育觀點,「放養式教育」——放的是孩子的思維,養的是孩子的習慣,最終目的是為了讓家長少一點焦慮、讓孩子自由、自律、獨立地成長。
①因材施教,有目的地放手
真正的放養式教育是為了讓孩子能夠更好地獨立成長。在這個過程中,父母要根據孩子的特性,有目的地放手。
比如說,在孩子的交友以及空閒時間的處理上,父母要給予孩子儘可能多的自由,讓孩子自由成長。
而在孩子的學業、性格塑造等方面,父母要有意識地加強管理,不能夠由著孩子的性子胡來。
②尊重孩子的個人選擇
父母在進行放養式育兒的時候,要學會尊重孩子的個人選擇。
因為放養意味著父母承認孩子的個體獨立性,所以在放養過程中請把孩子當做一個獨立的人來看待。
在放養教育中,父母的尊重能夠後讓孩子更加充分地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
③放養不代表不關注孩子的成長
有的父母認為放養式育兒就是對孩子的成長撒手不管,這種想法是錯誤的。
真正懂得「放養式教育」的父母,明白放養不代表不關注孩子的成長。
這些父母會在孩子發生問題或是犯錯的時候出現,用自己的方式幫助和引導孩子渡過難關。
這個過程中能夠樹立起父母的權威,即使平時不對孩子多加管束,孩子也能夠自覺地當個懂事的好孩子。
放養式育兒並不適用於所有孩子,作為孩子的父母,我們在採取教育方式的時候要做到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為孩子量身定製合理有成效的教育方式才行。
今日話題:你會採用哪一種教育方式來育兒呢?
————————————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