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父母,你知道孩子最恐懼的有哪些麼?

2020-11-09 心之然心理工作室

孩子最害怕什麼?


玩具丟失了?


還是好吃的沒有了?


都不是,孩子最擔心、害怕的都與父母有關,父母才是孩子心中最重要的。


平常多了解一些孩子擔心的事情,日後不要再傷害了孩子的心。


以下是孩子最不喜歡父母做的8件事,為人父母可以對照一下自己,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01.

父母吵架


曾有一家兒童心理研究機構對3000餘名學齡兒童進行了一次心理狀況調查,其中有一條是「你最怕爸爸媽媽的是什麼」,回答得最多的是:「我最怕爸爸媽媽生氣,怕他們吵架」。


有一個答卷寫得很生動:「我最怕爸爸生氣,他生氣的樣子可兇啦!把媽媽都氣哭了,我嚇得像一隻小老鼠,心裡直撲騰,飯也吃不下去……」


父母以為孩子還小,夫妻間說些什麼,做些什麼,對小孩子是無所謂的。其實,孩子們那一雙雙亮晶晶的大眼睛,早已把父母在他們面前的一切言行都記錄下來了。


有些家庭,夫妻間爭吵不休,滿嘴粗話,甚至動手動腳,家庭氣氛經常處於緊張狀態,這在孩子的心理上形成巨大的壓力;


有些父母,長期感情不合,在家裡寡言少語,在這種氣氛中生活的孩子很壓抑,時間久了勢必損害他們的心理健康,會使孩子變得冷漠、孤獨、執拗、粗野,成為心理方面的畸形兒。


因此,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氣氛,是每一位有愛心的年輕父母應該謹記的。



02.

對孩子發脾氣


孩子簡直像極了蠟筆小新,又在惡作劇了,當你都催了十遍他還是不動窩的時候,勞累了一天的父母往往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對孩子吼了起來。


對孩子發脾氣,確實會讓孩子害怕。在恐懼中,孩子那些讓父母心煩的行為暫時看不見了。但他會怎麼樣呢?


有這樣幾種可能:


乖乖地聽你指揮,你讓幹什麼,就幹什麼。


他被嚇呆了,愣在那兒不動。


大哭起來,不會再幹你不希望他幹的事,也不去幹你想讓他幹的事。


學著你的樣子,也發起火來,把你心愛的花瓶扔到了地上。


也就是說,在很多父母發脾氣的時候,孩子雖然停止了父母所不期望的行為,但他們並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錯了什麼。


在生活中,最好不要向孩子發脾氣,但如果真的一不小心向孩子發了火,發完脾氣後,最好向孩子解釋清楚,孩子的問題到底是什麼,該怎麼做,同時還要通過行動讓孩子感受到你的關心和愛護。


可能的話,發脾氣前最好提出預警,如:「我都快忍不住要發火了,你能趕快……」,「今天我心情不好,你最好別……」。


但是,決不能因為發脾氣後的內疚,就放鬆對孩子的要求,該堅持的必須堅持。



03.

對孩子偏心


2013年熱播的電影《唐山大地震》的劇情相信大家都還記憶猶新。


在唐山大地震中,一對兒女被壓在了同一塊水泥板下,面對只能救一個的艱難抉擇母親忍痛選擇了兒子方達,很幸運女兒方燈後來也在這次災難中活了下來,被一對解放軍夫婦收為養女。


但女兒卻因為怨恨母親偏心,怨恨說出的那句「救弟弟」,在外面經歷了很多事,吃了很多苦頭都不願回家認親,和家人足足分離了32年。


父母偏心,讓某些孩子從小就成長在父母的餘光裡,同是一對父母的孩子,零用錢、衣服、出遊……待遇卻不一樣,這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陰影。


大量研究發現,父母偏心會對孩子們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響,引發兒童、青少年乃至成年期出現行為問題,即使他們長大後離家生活多年,建立了自己的家庭,影響依然存在。


而且,無論是受到偏愛的孩子,還是被冷落的孩子,還是旁觀的孩子,只要覺察到媽媽的偏心,都會受到損害。


被冷落的孩子會對媽媽或者受寵的孩子怨恨,受寵的孩子則招致兄弟姐妹的憎惡。



04.

失信、撒謊


家長說話不算數,多是因為學習而起。


父母經常會圍繞學習,口頭承諾某些條件,但當孩子完成了父母的要求,父母卻在兌現時推三阻四。


比如有的父母說:趕緊寫作業,寫完作業看電視,可是孩子寫完作業,家長又會留一些學習任務,讓孩子繼續學習;


有的家長答應孩子只要考試成績達到前幾名,就有什麼獎勵,孩子真的考好了,卻得不到應有的獎勵。


孩子最討厭父母輕易承諾又不能兌現,言而無信,「捉弄」自己。


失信同時失威信,家長說話不算數,不僅失去了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同樣不利於孩子的成長,甚至還影響孩子的自身形象。


它會讓未形成守信觀念的孩子覺得,一個人說話可以不負責任,答應別人的事情也可以不辦,這樣,孩子就很容易養成「輕率」「無信用」的壞習慣,成人後,這種「失信」的習慣會讓自己損失很多朋友和機會。


做個說話算數的家長就要不輕易許諾,不要為了達到自己眼前的目的,而隨便地答應孩子的要求。


當孩子提出要求時,要認真想一想,這種要求是否合理、能否兌現,如果是合理的、可兌現的,就要認真地承諾、負責任的兌現。



05.

不耐心解答孩子問題


好奇是人類的天性,特別是在童年時期,好奇心特別重。但是不少爸媽對孩子的問題不加重視,沒當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個老師。


有些父母嫌孩子煩,三言兩語打發孩子,孩子也許還很小,但他也能感覺到爸媽的態度。


父母的冷淡會讓孩子以為自己不應該問問題,或者不應該問這一類問題,讓他對自己能力失去了信心;


爸媽的敷衍還會讓孩子漸漸失去提問的熱情,也會漸漸失去他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另外,孩子對爸媽的話總是深信不已,就算是接收到了錯誤的答案,孩子也會當成是真理而記住,錯誤的觀念一進入腦海,再要改回來就難了。


以沒有時間作藉口不回答孩子問題,這只是一個藉口,不應該成為理由。


如果爸媽在當時沒有時間回答孩子,也應該首先肯定孩子的提問,然後向寶寶說明自己現在確實沒有空,並向寶寶承諾在某個專門的時間來回答寶寶的提問。


好問是孩子好奇心的表現。


一般說,好問的孩子勤於思考,愛動手,求知慾強,父母應該對孩子的提問給予及時的肯定,讓孩子感到提問題是一件快樂的事情,經常為提出問題而自豪。


這對孩子的思維發展有很好的作用。



06.

不歡迎孩子的朋友


孩子長大了,也希望擁有幾個真心的朋友,分享自己的喜怒哀樂,相信媽媽們應該也都希望自己孩子的人際關係好。


但是有些父母可能會因為孩子的小夥伴不太懂禮貌,或太精於算計,或會欺負人,愛撒謊等缺點而不喜歡孩子的朋友。


然而對孩子來說,隨著身心的逐漸發展,希望家長以「大人」身份對待他們,尊重孩子在選擇朋友時所擁有的獨自意見。


如果父母們老是管教與間斷或不間斷表達對孩子的好朋友不喜歡,勢必會引起孩子們的反感,從而使雙方的隔閡逐漸增大。


父母應當尊重孩子對好朋友的選擇。


父母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好朋友,善於進行角色換位思考,尊重維護孩子的選擇。


父母要承認與孩子之間選擇朋友時的差異,並尊重這種差異。有時候給孩子足夠的面子,孩子也將會給父母足夠的面子。


孩子能與他人建立好朋友是人際關係中一種最基本的關係,要尊重孩子根據雙方意願和喜好進行自由選擇。



07.

總拿別人家的孩子比較


作為父母,我們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但是,在我們的眼裡,有時會覺得自己的孩子不如別人的孩子好。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這源自於父母們望子成龍的心態。


但是,每個人都有優點,也有缺點,孩子也是一樣。父母由於天天跟孩子生活在一起,眼中看到的似乎總是孩子的缺點,而忽視了他們的優點。


在現實生活中,父母經常會把自己孩子的短處和別人孩子的長處相比,甚至把別人的孩子過度地美化和誇張,本想給自己的孩子樹立榜樣,其實卻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傷害,甚至會因此影響孩子的一生。


每一個孩子都有他的長處和優點,雖然孩子的天資有別,學習事物有快有慢,學習成績也有高有低,但判斷一個孩子的好壞,不能只取決於一個方面。


作為家長,不能只憑長相、成績等某個方面就認定自己的孩子不如別人、沒有出息,而是應該善於發現他們的優點,發現他們與眾不同的地方。


要始終相信自己的孩子是優秀的,要把讚美留給自己的孩子,讓他們在你的讚美聲中繼續發揚自己的優點和長處。



08.

在客人面前指責孩子


人來客往,親朋好友相聚,談論各自的孩子,常常成為重要話題之一。


有些父母喜歡在眾人面前揭自己孩子的短,似乎是在向別人訴苦,說自己教育這樣一個孩子多不容易。


這無形中,讓孩子覺得自己什麼都不行,沒人賞識他。


例如學習不行,長相不行,交際不行,幹家務不行,讓家人為他受累,也覺得父母對自己不滿意,和父母逐步疏遠。


從以上八件孩子害怕父母做的事中不難看出,孩子們最頭痛、恐懼的是氣氛冷淡、緊張、沉悶、專橫、毫無生氣的家庭。


作為孩子心目中的好父母、好家庭,我們應該為孩子營造友愛、輕鬆、寬容、民主和活潑的家庭氣氛。

相關焦點

  • 孩子社交恐懼會有哪些影響?父母要如何幫助孩子走出恐懼?
    人類自古以來就習慣了群居生活,但隨著時代和社會的發展,很多人卻從原先的群居生活中脫離出來,並冠以自己「社交恐懼」的頭銜。而現在很多恐懼社交的也不僅僅是成年人,不少孩子也成為恐懼社交人員的一分子。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樂觀開朗的,但有不少孩子卻表現出想要逃離人群,或在人群之中比較冷漠的一面。
  • 父母一定要知道:這6個行為最令孩子恐懼
    家長都希望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能夠快樂、健康,但是有時候父母在不經意中就傷害了孩子,甚至讓孩子留下了陰影,阻礙孩子心理健康的成長。那麼究竟哪些事傷害到孩子呢?但是他們卻忽略了孩子有可能因為這樣對父母產生了恐懼,還有可能會拉遠孩子的父母之間的距離。所以家長不要對孩子大吼大叫,這樣又能怎麼樣呢?孩子有可能還是會做錯事,因為你根本就沒有跟孩子講清楚孩子到底錯在了哪裡,跟孩子及時溝通要比向孩子發脾氣更有效。
  • 哪些老師無法替代父母做的事,你知道麼?
    孩子的第一學習和模仿對象就是父母,父母對於孩子而言就是第一任老師。許多家長朋友認為孩子大部分時間是在學校裡學習,是學校在培養孩子的思想意識。他們不知道的是,在孩子骨子裡最深的思想其實是父母給的。一個孩子一生都會受到原始家庭的影響,孩子的家庭教育是父母所最需要關注的。那麼,父母到底影響了孩子的哪方面?老師所不能替代父母做哪些事呢?下面小編就給大家盤點盤點。
  • 教給孩子正確的理財方法,作為父母,你知道嗎
    當我聽到父母把孩子的錯誤等同於不理解金錢的價值時,我不寒而慄,也許因為這帶有個人的意義。無意間,當我慈愛的父母對我說這些話時,他們就把我的反應編成程序,隨著年齡的增長,每次丟東西或摔壞東西,我的大腦會立刻跳到「哦,不!我想知道那要花多少錢?」或者「啊,我又浪費錢了」,我想知道怎樣才能把他們的「血汗錢」還給他們。
  • 你的孩子,與你越來越像了麼,或者你有沒有覺得越來越像父母
    你觀察過周圍的人的性格跟他們養育出來的孩子的性格麼?有一次,媽媽交代弟弟去辦一件事。在我得知這件事情的時候,我叮囑了弟弟要注意些什麼。弟弟說了一句「你現在跟咱媽越來越像了,說的話都隻字不差,連語氣都是一樣的」。
  • 你知道膽小的孩子最缺少的是什麼嗎?孩子膽小多是父母的錯
    導讀:你知道膽小的孩子最缺少的是什麼嗎?孩子膽小多是父母的錯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你知道膽小的孩子最缺少的是什麼嗎?孩子膽小多是父母的錯!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父母一定要知道:這5個行為最令孩子恐懼
    家長都希望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能夠快樂、健康,但是有時候父母在不經意中就傷害了孩子,甚至讓孩子留下了陰影,阻礙孩子心理健康的成長。以下這些行為,身為父母的你,如果還在做,請馬上停下來哦!二、發脾氣當孩子做錯或者沒做好某件事時,父母會控制不知自己的情緒會對孩子發脾氣。某些家長可能認為這沒什麼,孩子做錯事就是要懲罰。但是他們卻忽略了孩子有可能因為這樣對父母產生了恐懼,還有可能會拉遠孩子的父母之間的距離。
  • 學輪滑的孩子都會有哪些改變?你不得不知道的16個真相
    你知道輪滑對孩子成長的哪些方面有幫助麼?,父母的不和諧會讓孩子產生心理陰影,性格孤僻冷漠,拒絕和人接觸。遇見未知的事物孩子都會產生恐懼心理,然而孩子面對恐懼下意識都會逃避,孩子成長必須正確面對恐懼。剛接觸輪滑孩子都會恐懼身體不平衡,但是輪滑趣味性十足,會讓孩子慢慢克服失去平衡的恐懼,勇敢的滑起來。
  • 父母讓孩子最恐懼傷心的七種行為,你佔幾個?
    以下是過來人總結的孩子最不喜歡父母做的8件事,父母們對照一下自己,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曾有一家兒童心理研究機構對3000餘名學齡兒童進行了一次心理狀況調查,其中有一條是「你最怕爸爸媽媽的是什麼」,回答得最多的是:「我最怕爸爸媽媽生氣,怕他們吵架」。
  • 作為父母,你有回饋孩子足夠的愛嗎?
    大人有時候還不如孩子明白,孩子都知道「爆米花」沒有媽媽本身重要,不會因此責怪媽媽。父母愛孩子,無可非議,但這愛裡並不是沒有條件的,孩子不好好吃飯,我們會生氣;把衣服弄髒,我們會生氣;考試沒考好,我們更會生氣。我們總希望孩子更聰明一點,更懂事一點,更優秀一點,那我們的愛就會更多一點!
  • 父母被孩子氣哭了,可笑麼?可悲麼?
    自從有孩子後,聽了很多育兒專家的話,看了很多教育孩子的書。有時候很糾結,不知道怎麼做?都說從孩子的角度出發,大人要理解孩子,是因為是你的孩子,你不得不去想辦法理解。作為家長你有這樣的困惑麼?孩子該上床睡覺了,從刷牙開始就是各種哄,從小就去養他刷牙的習慣
  • 「媽媽,我不想死,也不要你死」,孩子恐懼死亡,父母應該怎麼做
    導讀:「媽媽,我不想死,也不要你死」,孩子恐懼死亡,父母應該怎麼做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媽媽,我不想死,也不要你死」,孩子恐懼死亡,父母應該怎麼做!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父母讓孩子恐懼傷心的8種行為,你佔了幾條?
    都不是,孩子最擔心、害怕的都與父母有關,父母才是孩子心中最重要的。平常多了解一些孩子擔心的事情,日後不要再傷害了孩子的心。以下是孩子最不喜歡父母做的8件事,為人父母可以對照一下自己,有則改之無則加勉。01 父母吵架曾有一家兒童心理研究機構對3000餘名學齡兒童進行了一次心理狀況調查,其中有一條是「你最怕爸爸媽媽的是什麼」,回答得最多的是:「我最怕爸爸媽媽生氣,怕他們吵架」。有一個答卷寫得很生動:「我最怕爸爸生氣,他生氣的樣子可兇啦!
  • 男朋友不想他父母知道你存在是真的不愛你麼?
    也許你看到這個標題的時候會覺得有些可笑,覺得這還用問麼?都不讓他父母知道你,渣男無疑啊!可是真的就一定是渣男了麼?很多女生如果遇到了如題所說的男生,肯定會覺得不開心,甚至是氣憤,但是現在不光男生會這樣,很多女生同樣也會「雪藏」男朋友,不秀恩愛,不嗮朋友圈,不告訴父母自己有男朋友,所以現在愛情真的是越來越難有了麼?
  • 你知道「自主排洩能力」嗎?這是父母最在意也最恐懼的東西
    2、你覺得自家小寶貝,或者自家貓狗的排洩物噁心嗎?媽媽們想必不僅不會覺得噁心,反而還會每天細細觀察,研究便便的形狀顏色手感,樂此不疲地和別人探討。3、當父母像小寶寶一樣需要你幫助的時候,你還能像對待嬰兒那樣仔細嗎?
  • 國際消除家庭暴力日:你知道家庭暴力對孩子影響有多大麼
    你們知道麼,今天是一個特殊日子——國際消除家庭暴力日。而,你們知道麼,讓孩子長期處於家庭暴力環境中會有什麼影響麼?暴力傾向長期生活在這種環境下的孩子,第一就會有一定的暴力傾向。而其實,家庭暴力,不僅限於父母間的,還有父母對孩子間的。我見過很多孩子,因為父母的一些「言語暴力」而越來越自卑,他們會覺得自己什麼都不好,因為從小到大,充斥在耳邊的一直都是「你怎麼這麼蠢,這麼簡單都不會,你是傻子麼......」之類的話,而有時,甚至會不停的用「別人家孩子」來攻擊自家孩子。
  • 孩子最討厭父母說的幾句話,您說過麼?
    「你真笨,為什麼這麼蠢?」「沒看見媽媽在忙麼?快寫作業去!」如果每天都聽見自己的父母來這麼說自己,孩子怎麼可能去信賴父母呢?許多父母之所以和孩子之間形同陌路,很大程度上是由於父母對孩子的不理解,不知道孩子在想什麼,忙碌的時候還容易對孩子「惡語相加」。
  • 最殘忍的父母,是讓孩子時刻活在「身後無人」的恐懼中,瑟瑟發抖
    導讀:最殘忍的父母,是讓孩子時刻活在「身後無人」的恐懼中,瑟瑟發抖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最殘忍的父母,是讓孩子時刻活在「身後無人」的恐懼中,瑟瑟發抖!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當孩子恐懼幼兒園時,家長應該這樣做
    媽媽怎麼喊孩子就是不肯起,一開始軒軒說自己不舒服,媽媽趕緊走近觀察沒看出任何異常點準備要去醫院檢查時,軒軒卻說自己又沒事了。這情況很明顯就知道孩子是故意的,最終實在沒辦法,軒軒媽媽只好動用家長的威嚴來嚇唬孩子,強迫孩子吃飯穿衣服趕緊去幼兒園。剛走到幼兒園,軒軒拉著媽媽的衣角,小聲的說著,「媽媽,我不去幼兒園行麼?」媽媽嚴厲的批評孩子,「不行,你看小朋友們都已經去了,你也快進去吧。」
  • 孩子最需要父母做的3件事,作為家長,你知道嗎?
    當因為賺錢忽視掉孩子的陪伴時,為了彌補心中對孩子的愧疚,他們總是用成堆的玩具作為補償。但他們忽視掉了,孩子內心真正渴望的,是來自父母的陪伴,這是孩子健康成長中最不可或缺的營養劑。其實,不管是多新奇的玩具都無法代替父母的陪伴,即使是每天幾分鐘的用心陪伴,都能給孩子的心裡帶去暖暖的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