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與你越來越像了麼,或者你有沒有覺得越來越像父母

2020-10-03 碴中找糖

你觀察過周圍的人的性格跟他們養育出來的孩子的性格麼?

有一次,媽媽交代弟弟去辦一件事。在我得知這件事情的時候,我叮囑了弟弟要注意些什麼。弟弟說了一句「你現在跟咱媽越來越像了,說的話都隻字不差,連語氣都是一樣的」。

因為弟弟的這句話,我自己觀察了自己幾天,我發現很多做事方法,生活習慣,甚至思維方式都跟媽媽一樣。

雖然我知道父母作為你的人生榜樣,肯定從小就會耳濡目染,跟父母有相似的地方是再正常不過的。但是,我還是有點吃驚,因為仔細觀察的話,相似的地方太多了。

然後,我就開始觀察我身邊的人,我發現父母、家庭環境對一個孩子的影響真的太大了。

父母不愛說話的人,孩子也不愛說話。

父母喜歡炫耀的人,孩子也非常喜歡炫耀。

父母脾氣暴躁的人,孩子也脾氣不好。

父母有潔癖的人,孩子也有潔癖,只是太小,有時候沒那麼明顯。

父母是自來熟的人,孩子也很膽大不怯場。

父母膽小的人,孩子也會膽小。

…………

我除了觀察這些父母與小孩子的性格相似之處以外,我還觀察了一下媽媽跟姥姥的性格,相似之處非常之多,甚至有越來越像的趨勢。

細想一下,還是很可怕的。是基因的問題麼?肯定不完全是,小孩子的學習能力最強,父母怎麼去對待別人,有什麼樣的生活習慣,做事情的時候是怎樣的思維方式,潛移默化的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人。

剛好我有從《自卑與超越》這本書中有看到「孩子與母親之間的這種聯繫不僅親密,而且意義深遠,以至於我們無法區分出哪些性格是遺傳因素。可能原來的遺傳性格也在母親的影響下得以改變了。」

父母、孩子、社會之間都有著某種聯繫,這種聯繫是缺一不可、同等重要的,都需要我們冷靜面對。如果這之間的關係處理不好,比如父母過於寵愛孩子,或者父母忙於工作忽略了孩子的感受等,這都會造成孩子長大後處理人際關係,對待人生的態度等等。

不管父親的影響還是母親的影響,或者是關係的處理對孩子的影響。如果影響的是好的方面,當然是好的,但一旦處理不好,對孩子的影響會是終生的。

想想你是否因為自身被父母影響或者從小因為關係的處理形成的人生態度存在缺陷。你有沒有因為這些而痛苦過,有沒有抱怨過父母?

所以,如果想要孩子更好的成長,不要有一些性格上的缺陷,除了不要把自己的缺點過多的展現,還要更好的處理,父母,孩子,夫妻之間的關係。

孩子不能母親經常帶,也不能父親經常帶,在不同的年齡,父親母親起到的作用不一樣。這一結論在我身邊也得到了驗證。具體的什麼時間,父親母親分別需要怎麼去做。我建議還是找專業的書看,一方面是需要講的專業太多,一方面省的我講的不清不楚誤人子弟。

但有一點是不會錯的,你需要將孩子推出去,讓他多與人合作,多與其他人學習。讓他不要只局限於你的天地,他需要有自己的天地。

相關焦點

  • 海綿寶寶:有沒有發現,你越來越像裡面的章魚哥了?
    海綿寶寶:有沒有發現,你越來越像裡面的章魚哥了?在小編的認知裡,從前的海綿寶寶是一部具有一點哲理意義但還是給青少年或者兒童看的,畢竟裡面的角色外形、還有各種宣傳都感覺偏幼兒一些。但其實,這部動漫真的是很有深度的,不然也不會成為一個可以長期播放、認知度高而且很廣、被很多國家翻譯引進的動畫。不同的人,對於這部動畫會有不同的理解,甚至也可以多方面的理解。就從角色來說,這部動畫也有不同性格、不同背景的角色,差不多這樣的海底卻有了一種眾生之態。
  • 寶寶長得不像父母,反而越來越像手中娃娃?看完這些圖,後脊發涼
    文/ 豆寶奶奶(原創文章,歡迎轉載分享)沒有哪個有孩子的家庭沒有玩具的,即便是比較貧窮的家庭,都會有各種各樣的玩具,因為孩子的玩具不分貴賤,不分種類,部分材質,只要是能上手玩的,一根木棒、一把尺子、甚至一張紙都可以成為孩子的玩具。
  • 作為父母,你有沒有這樣的同感:孩子越養,越不像自己
    其實,不光是學霸的父母,我們很多普通父母,也都會有同樣類似的困惑:孩子越養越大,越大越不像自己!甚至有的家長生氣的時候都暗自懷疑:自家的熊孩子到底是不是自己親生的?和朋友聊天時,談及孩子時,有的人就抱怨說,現在的孩子真的很難養,父母怎麼做都是錯的!
  • 心理學:人與人相處久了越來越像,說明對方對你有好感
    不僅戀人在一起久了會越來越像,好朋友在一起時間久了,也會在行為方式上越來越像。這是因為人類有這樣一種本能,他們會下意識地學習自己親近的人。你可以觀察身邊跟自己親近的人,在走路的時候步調基本一致,不會出現一前一後的現象。
  • 心理學:人與人相處久了越來越像,說明對方對你有好感
    心理學家表示,人類的行為方式比言語表達更有說服力。一個人對另一個人有好感,不僅僅表現在口語上,更多的是在行為方式上。這裡所謂的好感,不僅僅是親密關係,還包括友誼。不僅戀人在一起久了會越來越像,好朋友在一起時間久了,也會在行為方式上越來越像。這是因為人類有這樣一種本能,他們會下意識的學習自己親近的人。你可以觀察身邊跟自己親近的人,在走路的時候步調基本一致,不會出現一前一後的現象。
  • 你的狗子為啥越來越像你?  | 一周心理科普
    起開,你擋我道了!你的狗子為啥越來越像你?熬完夜補覺有用嗎?越來越多研究表明,拖延可以使你逃避在執行任務時出現的焦慮和恐懼,這種現象被稱為經驗性迴避 (experiential avoidance)。當你嘗試開始一項任務時,你很有可能因為擔心任務的難度或無法完成任務,而感到恐懼和焦慮。
  • 為什麼孩子越來越「不聽話」,懲罰越來越不管用。
    老一輩人信奉「棍棒低下出孝子」,他們認為養孩子還需要學習麼?孩子聽話就好,不聽話就打一頓嘍!事實上,老一輩也沒有錯,在以前那個年代,孩子都是被打大的。而且大多數孩子,被打一頓後,就會變得「乖」很多。而現在的孩子變得越來越「不聽話」,父母的懲罰越來越不管用。
  • 你知道為什麼在一起久了兩個人會越來越像嗎?心理學是這樣解釋的
    我們身邊有一個很明顯的現象,只要我們稍微細心觀察一下,我們就會發現,在一起相處久了的兩個人,在外人來起來和感覺到的是越來越像的。就像是我們絕大多數的人都認識的一對娛樂圈的夫妻,鄧超和孫儷,他們兩個人就是越看越像。
  • 「我越來越像我媽了」,育兒方式的代際傳遞,對孩子是個坑
    有一段時間,我突然發現,我對待嘟嘟的方式,越來越像當年我媽對我,我感覺說話語氣、表情都有些像,我有些困惑,我是如何變成這樣的?我從小和母親的感情有些疏離,但是和父親感情更好,就是因為母親對我的態度,這一點,我曾經在中小學的作文,和後來一些散文寫作中都有提及。
  • 家長很愛孩子,娃和父母的距離卻越來越遠?以下4點你是不是中招
    家長很愛孩子,娃和父母的距離卻越來越遠?以下4點你是不是中招做父母的總是不容易,要負擔起一個家的責任,還要養兒育女。母親十月懷胎生下寶寶,又要養又要教,從寶寶爬行,到寶寶蹣跚學步,到寶寶跌跌撞撞的走路,再到孩子會跑會跳,他的成長的每一步更像是家長的血淚史。可是儘管如此,兒女不孝的事情我們從來不會覺得新鮮,良好的教育希望家長從不嘮叨的媽媽做起。
  • 男朋友不想他父母知道你存在是真的不愛你麼?
    也許你看到這個標題的時候會覺得有些可笑,覺得這還用問麼?都不讓他父母知道你,渣男無疑啊!可是真的就一定是渣男了麼?越長大我們考慮的東西就越多,沒有了年少輕狂,沒有了義無反顧,沒有了山無稜天地合才敢與君絕的纏綿。我們大多被現實給打敗,愛情也越來越多的敗在了現實條件面前。
  • 為何你的孩子變得越來越陌生?
    很多父母都覺得,隨著孩子的成長,尤其是到了青春期,感覺孩子越來越難以溝通,當初那個整天粘著自己的小屁孩也變得越來越陌生了,親子關係也越來越遠了。仿佛,一夜之間,孩子的各種問題也隨之而來,讓人難以置信,也難以接受。
  • 美國心理學會:你有沒有發現,你長得越來越像你的名字
    鳥學者說:這篇文章是鳥學者幾天前偶然發現的,雖然文風與以往咱們知更的不同,但非常有意思,說到一個名字我們一定會同時想起那個人的臉,但是你覺得是他的長相讓你想到了他的名字
  • 現在人為什麼越來越不樂意和親戚來往了?你有討厭的親戚麼
    親戚,是我們在這個世上或多或少沾有相同血緣的人,可以說是一個大家族的人,除了父母子女以外,應該是關係很親的人!現如今,越來越多的人不樂意和親戚來往了01我小時候五年級,因為村子裡沒有學校了,所以要去鎮裡上學,當時借宿在姑姑家住,她家裡還有很多和我一樣的孩子,但是我是最小的,每個月我和她們一樣吃住交260元的夥食費,那時的260還是很值錢的,到了學期末不足一個月時,會用260除以30天再乘以實際吃住的天數,不差分毫。
  • 你的孩子長得要麼像你,要麼像你老公,肯定不會是像隔壁老王
    作者:寶寶知道 一哥有點拽雖然生下來的時候寶寶醜醜的,眼睛也是小小的,我總說這個孩子長得也不像我,也不像我老公!我和老公都有一雙大大的眼睛,而且皮膚也算很白。可再看這個娃,真的難看!我一度懷疑他不是我親生的,哈哈,那是被那張小囧臉給嚇到了!
  • 我像瘋子一樣喜歡你,你卻像瞎子一樣看不見
    大學四年夏小白像是跟屁蟲一樣,沒完沒了的跟了蔡建四年,而蔡建理所應當地享受著夏小白的追求,卻從來沒有正面回應過,不主動,不拒絕,不負責,而夏小白卻像是著了魔一樣的追隨著他。夏小白忘了是從哪一天開始,蔡建變得有些不一樣的了,他說加班的次數越來越多,回家的時間也越來越晚,直到有一天蔡建一晚上沒回家,手機打了幾次也關機了,夏小白一大早就趕去了蔡建的公司,可一問他的同事,最近都他們公司都沒什麼大項目,已經很久沒有加班了。
  • 寶寶出生後,總感覺越來越像前任,難道子宮有「記憶功能」?
    都說孩子是夫妻之間吵架的「和好劑」,可是有些孩子,卻是父母之間和諧的「導火索」。你見過越長越像前任的孩子嗎?很多人覺得長得像前任的孩子,那肯定是孩子媽媽,和前任分手後發現懷孕,然後又和現任老公矇混過關了唄。 小編身邊有對夫妻,就是因為自己的孩子長得太像前任而離婚。
  • 假期過半,這些傷人的話,你有跟孩子說過麼?
    有些父母很容易在孩子哭泣時表現出不耐煩的情緒,或者總是用「你是男子漢,不能哭」之類的話來告誡孩子。但其實,父母可以耐心等孩子哭完後再跟他講道理,耐心的跟孩子一起分析問題出在哪裡。但是,切記,也不要因為孩子哭就跟他妥協什麼,防止日後孩子將哭泣作為他跟你談判的殺手鐧。
  • 你覺得媽媽像什麼?像太陽!
    「你覺得媽媽像什麼?」「像太陽!」弓曉宇是山西省原平市第一人民醫院的一名主管護師,是山西援鄂醫療隊中的一員。出發前,她對著記者的鏡頭說,一定請老公孩子放心。遠隔千裡彼此牽掛,1月27日,就在正式投入工作前,身穿防護服、全身武裝的弓曉宇接到了孩子打來的視頻電話。 「你覺得媽媽現在像什麼?」「像太陽!」「媽媽加油!媽媽我們以你為榮!」
  • 你並不是一半像父親一半像母親,遺傳作用不對等,沒有更像誰
    相信我們從小的時候就會聽,不管是自己的父母,又或者是親人,又或者是朋友,都會說你長得更像你的父親,又或者說你長得更像你的母親。當我們在某一件事情上做得不好,或者說是做得很好的時候,也會有人說在這一方面你的天賦就像你的父親或者你的母親,你遺傳了他們對你的優良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