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把我辛苦掙來的1000元扔掉了」,一位家長對5歲孩子說,因為孩子不小心把屏蔽電腦掉到地上,把屏幕弄壞了。
另一位家長對她14歲的孩子說:「我討厭你丟了運動衫,從現在起,你必須從零用錢中支付這些費用」。
為什麼我們這麼快就在孩子們的不幸事件上掛上了一塊錢的牌子?為什麼我們急著告訴他們掙錢有多難?為什麼我們認為,通過將他們的錯誤與浪費或損失的金錢聯繫起來,我們就能給他們上一堂關於金融情報的課?
看看上面的例子,你可以很容易地用「你不明白錢的價值」來代替父母的話。
當我聽到父母把孩子的錯誤等同於不理解金錢的價值時,我不寒而慄,也許因為這帶有個人的意義。
無意間,當我慈愛的父母對我說這些話時,他們就把我的反應編成程序,隨著年齡的增長,每次丟東西或摔壞東西,我的大腦會立刻跳到「哦,不!我想知道那要花多少錢?」或者「啊,我又浪費錢了」,我想知道怎樣才能把他們的「血汗錢」還給他們。
在金錢的概念上植入罪惡感和恐懼感並不是我父母的本意,我知道他們是想教我如何在經濟上聰明,在丟失或損壞的東西上貼上金錢的符號。
但作為一個沒有掙錢能力的孩子,我的大腦被他們的話誤導了,我對金錢和我與金錢的關係產生了一種消極的印象,一種恐懼感。
如果我們把每一次的金錢損失都等同於我們的孩子們的金錢損失,通過讓他們覺得自己對錢的價值沒有感覺,我們在他們的頭腦中植入恐懼,並把他們從金融情報中趕走,這是在嚇唬他們,而不是教育他們。
如果我們一直告訴我們的孩子騎自行車有多難,他們會害怕上車,也不太願意騎,那我們實際上剝奪了他們那樣經歷的快樂。
同樣,如果我們在錢的問題上使用基於恐懼的語言,孩子們對理財的信心就會降低。
因此,我們可以引導我們的孩子走向金融智慧,並在此過程中建立他們的信心。
請記住:
經濟損失是教學的黃金時刻,當平板電腦掉了下來,摔壞了,或者運動衫又丟了,深吸一口氣或者喝幾口水,以獲得一些冷卻時間。我們都知道,不犯錯誤是學不到東西的,而處理浪費金錢或濫用金錢的問題就像其他人生課程一樣,帶著耐心進入教學階段…
首先檢查孩子的意圖,這是一個無意的事故,一個疏忽,還是一個衝動的反應?孩子們經常不會把事情想清楚,一旦你確定了孩子的意圖就可以更好的去指導他們。
情緒智力推動孩子在學業和生活上的成功,這包括經濟上的成功,對這種感覺的快速處理可以平衡情緒,並為財務智力開闢道路。
反應是情緒化的和衝動的,而反應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它來自智力。
請記住,如果孩子的反應被父母的反應所回應,那麼情緒是主導因素,而解決方法則遠遠落後。孩子的反應應該和父母的反應相一致,這樣才能有效地溝通,並從中吸取教訓。
現在你就可以集中精力解決問題,通過指向問題(對象)而不是子對象(主題)來展開討論。如果你的孩子不小心把平板電腦掉在地上,那就把注意力集中在「意外發生」這個更大的教訓上,道歉會讓我們感覺更好。
如果他或她是衝動地扔了平板電腦,那就探究一下如果他們的平板電腦被扔壞了,他們會有什麼樣的感受。
如果這件運動衫老是丟,也許你的兒子或女兒可以在脫下它的時候集中精力把它放在背包裡,如果他們想要一部電話,就建議他們如果能把一半的錢存起來做家務,你就給另一半錢。這將激勵他們跟蹤資金的累積情況,這是一個明智的財政舉措!
如果你的孩子輟學了,請友好地問原因,也許他或她在學校有困難,或者也許他或她在學校很難應付,或者因為社會問題而分心,推理會帶來同理心和同情心。
最重要的是,釋放對金錢的任何期望。
在現實世界中,當我們有工作或出租服務時,總會有期望,潛意識裡,我們會把這種心態帶到養育子女的過程中,但孩子們仍在學習金融知識,這首先是關於對金錢的舒適和無懼。
金錢買不到我們對孩子的權力或控制權,照顧他們是父母的責任,部分責任意味著在他們身上花錢,我們不是在幫他們,他們不欠我們,因為我們在他們身上花錢,我們這樣做應該出於快樂,而不是給我們的孩子增加負擔。
教育孩子就像是一種愛,我們越是培養和理解它,我們就會擁有更多,我們給它的越多,它的繁殖就越多。
一旦我們把這些價值觀灌輸給金錢,我們就給了孩子們賺錢、享受和分享的權力。這是通往金融智慧的最短、最有力的道路——一條根植於愛、自由和學習的道路。
希望大家多多支持,點個關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