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孩子是教出來的,作為孩子的第一位老師,你是合格的父母嗎?

2020-12-16 湖北衛視天生我財

父母其實就是孩子的第一位父母,當孩子牙牙學語時,是父母教會他們說話;當孩子開始自己吃飯時,是父母教會他們用筷子……但是作為父母,我們不僅僅只是要孩子吃飽穿暖,更是要注重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和意志品質。

那麼,教育方式也是關鍵,好多家長會使用「棍棒教育」,當孩子犯錯了或是不乖,便是打罵,這樣的方式的確會讓孩子安靜幾天,但是治標不治本。

其實,好孩子不是在「棍棒」底下打出來的,是教出來的,作為家長要懂得正面管教孩子:一種既不打罵孩子也不放縱孩子的管教方法。

一、肯定比否定好得多

作為父母,我們懂得稱讚和鼓勵孩子,而不是一味地否定孩子的行為。例如,當孩子喜歡跳舞、喜歡遊泳,想繼續在這方面努力,有不少家長就會說:你總在這些沒用的事情上浪費精力,有這閒工夫不如多看點書,把學習成績提上來。這樣的話語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

一旦父母總是這樣否定孩子的一些想法和行為,會讓孩子的安全感下降、會讓孩子產生自我懷疑,孩子會覺得為什麼我做什麼都是錯的,爸爸媽媽都不喜歡,他們是不是不愛我?在家長的否定教育中,孩子容易患得患失。

而在肯定教育下的孩子,會自信、想法獨特、樂觀開朗、解決問題能力強,他們不論做什麼都會果斷堅決、不會畏手畏腳。他們和父母的關係會更加親近,會願意和父母溝通,而在這樣的親密關係中,孩子更容易接受父母的建議。

因此,肯定比否定要好得多,作為家長要善於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

二、懂得換位思考

作為父母我們要學會換位思考,學會感受孩子的感受。作為家長,我們可以和孩子成為朋友,我們和孩子之間的對話應該是平等的,建立一個平等的親子關係是至關重要的。在和孩子對話時,家長不要總持著一種居高臨下的態度,也不要總對孩子說:你個小孩,你懂什麼。這樣的話語也會是孩子和父母之間的距離逐漸疏遠,孩子也不願意表達自己的看法。

世界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但我們可以儘量去做到。當孩子犯了錯時,不要記著給孩子「定罪」,聽完孩子的理由,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他們這樣做的原因。當孩子和你傾訴時,不要急著阻攔孩子的表達,聽完孩子的話,體會孩子內心究竟有什麼委屈和不滿。不要總以成年人的思維來判斷孩子的想法。

管教孩子本就是一個值得父母不斷學習的必修課,一個家庭的教育對於孩子來說是影響深遠的,作為父母我們叫竭盡所能給孩子正確、有效的管教。如果你在管理孩子方面存在問題,就去看看《正面管教》這本書,幾十年來這本書已經成為管教孩子的「準則」,裡面詳細介紹了正面管教孩子的方法,幫助你成為一個更加優秀的父母。

相關焦點

  • 黃迺毓: 好孩子是父母教出來的
    2014年10月25日,由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主辦的第七屆新東方家庭教育高峰論壇在北京王府井金茂萬麗酒店隆重開幕,第七屆新東方家庭教育高峰論壇的主題為「孩子的聲音」(The Voice of Children),論壇邀請海內外著名教育專家學者、社會知名人士、中小學及幼兒教育工作者和家庭教育專業人士等近千名嘉賓匯聚一堂
  • 你做父母合格嗎?犀利校長開千人大會,教做合格父母
    「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都是在喚醒父母:檢討一下自己,是不是一個合格的父母!」「這一代父母尤其焦慮。他們竭盡全力用知識、道理去教孩子,反而越教越糟糕,孩子不愛學習、沒追求、沒夢想,親子矛盾大,家庭關係不和諧,怎麼辦?」8 月1日,優實力第11屆青檸節在鄭州召開,優實力教育創始人姜囡囡向到場的父母發問。「父母改變,是解決一切問題的根本。父母先改變!
  • 教師節,父母作為孩子第一任老師,我們該怎麼做
    ,所以,今天我們也可以祝自己節日快樂,而我也想和你聊一聊我們自己怎樣做好孩子們的老師。,也沒有人教我們如何做好父母,怎樣才算一個合格的父母。同樣的道理,作為父母,我們首先要有覺知,然後通過不斷的學習,在生活中不斷去踐行,努力做一個合格的父母。
  • 作為父母,你欠了孩子多少句對不起?
    《小歡喜》這部劇講述的主要是幾個家庭和孩子的故事,其中有個家庭就是父親與孩子的關係十分僵硬,哪怕自己做錯了也不願意道歉,最後經歷了種種後,像孩子真誠的道歉了。 其實劇中這位父親的做法並不罕見,作為已成為父母的大部分人,都認為自己哪怕做錯了也不需要道歉。
  • 合格的父母都會管好自己,不管孩子
    孩子的臉刷地變得通紅,這位家長其實心裡很明白他孩子在家做什麼,他只是故意讓孩子在大家面前出醜,想以此激勵他好好學習。 但這種教育方法真的不可取,六年級的孩子,他也是有尊嚴的,當著那麼多同學和家長老師的面,讓他感覺很丟臉,站在那裡無地自容。有句話說: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
  • 好學生是不是老師教出來的?一線老師一句話讓你明白
    學生取得好成績,是源於自身的努力還是老師教得好?好學生是不是老師教出來的?看看某些專家怎麼說:好學生,從根子上就是好的,不管這名學生,放在誰的班級裡,他都註定了要出類拔萃,因此,與老師的付出沒有很大的關係。
  • 教育反思:孩子叛逆,媽媽崩潰,我們是合格的父母嗎?
    在生活中,我們大部分人對「合格的父母」存在狹隘的認識:認為孩子成績好就是教育成功,自己就是合格的父母;認為孩子考上名牌大學,自己就是合格的父母;難道不是嗎?當然不是,從看到現在孩子的各種問題頻繁出現,抑鬱症、狂躁症、自虐、自殺、厭學、網癮等。就可以了解到,用「孩子成績好、考上高校」作為衡量父母是否合格的標準,顯得太單一,太片面了。
  • 比起教合格的孩子,我們更應做合格的父母
    如果滿分是10分,你會給你的孩子打幾分?有家長仔細想了想,認為孩子成績一般扣2分,做事磨蹭扣1分,不上進不努力扣2分,七七八八扣下來很多孩子只能勉強達到及格線,甚至很多孩子在父母的心中根本不合格。很多時候,父母總是抱怨孩子太差勁,可是父母有沒有想過,比起教合格的孩子,我們更應做合格的父母
  • 作為父母,你願意陪孩子成長嗎?
    古玄讀書會第三期 現場精彩內容系列報導 之七學員:請教先生,我不想讓孩子繼續在強制性教育體制下學習,這種想法對嗎?請先生指導。所以首先是你有沒有途徑去接觸真正的傳統文化,第二是就算你有這個途徑,能不能等到孩子成才,也是現在值得商榷的問題。其實真正有問題的,不是孩子,很可能是父母。因為很多父母連成長的時間都不願意給孩子,這樣還談什麼教育?談什麼棟梁?一棵樹長二百年才能當房簷,三百年之後才能當房梁,你教個孩子,想三天半就教成了,怎麼可能?
  •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你的言行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家庭是孩子最重要的課堂,父母是孩子的最重要老師,父母的言行舉止是對子女最具影響力的教材,父母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可能對孩子產生深遠的影響,成為刻在孩子心中的豐碑。教育孩子既要言傳,又要身教,身教重於言教!與其空口說教、 一天到晚地嘮叨,不如為孩子做出榜樣。「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孩子的年齡越小,榜樣的影響力就越大。
  •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你合格了,孩子就合格了
    任何時候都要知道,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當你做好了,那麼孩子基本上都特別優秀,當你做不好,那麼也不要怪孩子,因為這個結果是正常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再次,這本書並不過分強調孩子的成績,在尹建莉老師看來,教會孩子怎麼做人,要遠比成績重要的多,如果你一直注重孩子的成績,但孩子不會有一個好的未來。
  • 作為父母,你們騙過自己的孩子嗎?
    作為父母,都是特別愛自己的孩子,我也是。今天發生了一件事情,讓我特別愧對孩子。我閨女今年剛入幼兒園,才開始適應,不在哭鬧了。這不還差幾天就到十一國慶假期了,老師前幾天已經把調休及放假時間在群裡通知了,我沒細看,以為這周要休息兩天。周五把孩子接回來就跟孩子說,又可以休息兩天了,閨女特別開心。昨天睡覺還問我,媽媽,我明天不用去幼兒園嗎?我沒想就說,當然不用了,我們明天在家吃火鍋呢!
  • 你只知道孩子成績不好,但未必知道作為父母做錯了什麼
    那些話的大意是這樣子的:那些學習成績非常好的孩子,將來長大了可能會去美國去加拿大學習工作,遠走高飛。而那些成績不好的孩子長大後可能會呆在你身邊。他們會開著車,今天帶你去吃這個,明天帶你去吃那個。他以後不一定要去做個科學家,去做一個學術淵博的學者或者專家,但是將來父母老了會陪在他們左右。這不是報恩嗎?其實每個孩子的一生都有自己的定位。
  • 這樣教出來的孩子,才能算成功
    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已成為天下父母的共同願望,但如何才能使自己的子女成龍、成鳳,是一個大學問。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也是影響孩子一生的老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也是終身沐浴的學校。孩子的成才與否,與父母的教育,家庭的和諧關係重大,所以說「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 播優私塾姚老師:一個合格的父母,可以從孩子身上看到……
    今天姚老師就跟大家深度聊聊:怎麼做一個好父母。姚老師遵從一個理念,好的父母與不好的父母核心區別在於:父母是希望孩子成為他自己,還是成為父母想像中的人。很多家長小時候就整天被父母這樣妄想,活在恐懼的劇情裡,製造著無休止的分裂、評判和衝突。這有時代和歷史的原因,也有傳統教育習慣的原因,已經無法更改,但你希望自己的孩子繼續自己的恐懼和衝突嗎?我想肯定不是這樣。
  • 為了孩子,請不要仇視老師,他可能比你更想教好孩子
    看了這則消息,作為老師的我,直感到後背發涼。我搞不清楚這個家長是出於什麼樣的心思,一定要致老師於死地。要知道,老師和家長是天然的同盟軍,老師和家長一樣,希望孩子樣樣好。為什麼家長要這樣對待老師呢?我記得我們小時候,如果在學校裡挨了老師的罰,回到家裡,告知父母,父母還要再體罰一頓,絕無護短之說。家長見到老師總是一句話:不聽話,就給我打。這個家長為什麼要這樣做,僅僅是為了給孩子出氣嗎?
  • 孩子是陪出來的不是教出來的
    ,我問老師他找我了嗎?老師說「沒有哭,也沒有想起你。」納尼,把我給忘了!我以為就我瀟灑,原來你比我更瀟灑!其實我想這應該取決於我們給他的家庭氛圍和安全感。【孩子好的性格不是教出來的,是陪出來的】寶寶慢慢的大了,進入兩歲以後讓人無比幸福又無比焦躁
  • 蔡禮旭老師 | 急功好利無法教好孩子
    市面上也有很暢銷的書,專門教導讓孩子從小就應該要理財,所以孩子只要工作,幫你洗碗、幫你拖地,你就可以給他錢。把財富跟金錢擺在第一位。有個母親她回去就照做,來到我們中心就對我說:蔡老師,這個方法很好,我給我的女兒說,你洗碗給你兩塊錢,拖地給你兩塊錢,洗衣服給你三塊錢,她從很懶惰馬上變得很勤勞。有沒有效果?
  • 開學家長自查:不合格行為自查,父母這樣做,太耽誤孩子了
    進入新學期,孩子需要從暑假調整狀態回到學校,父母看孩子開學鬆了口氣,甚至開始了開學的報復性消費,提到孩子終於開學了都笑的合不攏嘴。但是孩子雖然上學了,做家長的不能真的把孩子都教給了老師,老師只是陪伴孩子一個小階段,家長才是影響孩子終身的老師。
  • 養育孩子:親子關係擺第一位
    今年5月26日的兩會話題——「建議父母持合格父母證上崗」成為熱點,獲得廣泛關注,很多網友感同身受,不吐不快,於是眾說紛紜,這是一件好事,這是社會進步、文明的體現,說明大家關注到家庭教育裡存在的一些問題,試圖要去解決。我認為養育孩子:親子關係擺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