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同省的湖南大學和中南大學,兩所985大學之間有什麼差距
在2017年雙一流發布的時候,湖大落選雙一流B,的確很讓人吃驚。就我的感覺,在評估期的重視程度還是不夠,往往覺得意料之中的事情會因為一些小的細節處理不到位而丟分,1分、1分的丟下去總數會很驚人。
關於湖大不是副部級985高校,的確如此,領導的級別不夠,在省內爭奪有限的資源時也會比較吃虧(新校區建設,既有省內的支持差異,也有學校領導的眼光差異)。其實,在2012-2017年,這個五年剛好是湖大的低谷期,零幾年的時候985真心不是考生選擇的指標,也許小西當時是在鄉鎮高中讀的,選報志願的時候來中南主要是想學醫,真心不是考慮985.當時,同分的不少小夥伴省內讀的南理工,也不差,可是讀博的時候,才發現原來985高校已經炒的這麼熱啦...
聊回之前的12-17年,在河西大學城的朋友都知道,湖大當時到處都是工地,研究生樓、理工樓、遊泳館、操場、翻新土木院、控制樓,比比皆是的感覺。當時,隔壁湖大的朋友還說學校一年一個樣,不過他們最關心的宿舍空調,比中南還慢了一拍(熱水器湖大比中南有的早很多)。同樣都是校長對學生的表態,執行力和信心很關鍵,也很容易影響學生對學校的歸宿感。
當然,提升學校排名"醫"、"農"很關鍵,當時湘雅、湖大的合併未成也是有影響的,財院的整合不算順利,彼此間的融合太慢也是原因吧。另外,這個說句冒昧的話,"千年學府"這樣的稱號對學校的名氣是提升,也是阻礙學校發展的障礙,過去就應該讓他過去啦。
另外,16年湖大的人事變動(見上圖人民網報導),作為隔壁的中南人實在不少說太多,要是有湖大的老師或校友,可能更清楚。在不少場合,我和中南、湖大的老師都聊過類似的話題,歸納起來就是之前校長、書記的不和對學校的發展影響很大。隔壁的我們,對於這樣敏感的話題也不好深談太多。
高校內,氛圍真的很重要,尤其是主力出成果的年輕老師,一旦晉升渠道受限,缺少積極性之後,時間一長你就發現原來這麼久都沒什麼人做事啊。還記得,當時的研究生轉學事件(單次17人)還是炒的比較熱,這樣的熱點對學校很傷。不能否認,包含中南在內的高校都有這樣的事情,就看曝光出來多少啦。
其實,在我接觸的"化學"的幾個老師,真心很厲害,不管是論文,還是思路,都給予很大的幫助。雙一流六年一次,在即將進入19年的今天,下一個五年,湖大爭A機會很大。另外,環境工程也厲害,研究生一年級都是綜述SCI論文,之前還看過他們學生總結的攻略,獲益匪淺。
歡迎湖大的朋友留言,可能本人回答有失偏頗,歡迎批評指正,一定耐心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