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詳解霧霾天氣成因 PM10和PM2.5是首要汙染物

2020-12-22 華夏經緯網

專家詳解霧霾天氣成因 PM10和PM2.5是首要汙染物

華夏經緯網   2013-01-14 11:02:20   

  專家詳解

  霧霾天氣成因

  新年伊始,我國中東部各地就陸續出現大範圍和長時間霧霾天氣。受霧霾天氣影響,我國各地空氣品質監測數據引發熱議。霧霾天氣成因是什麼?誰來拯救我們的空氣?

  PM10和PM2.5是 

  近日空氣首要汙染物

  記者從中國環境監測總站了解到,自從1月1日我國74個城市按空氣品質新標準開展監測並實時發布PM2.5等數據以來,我國第一批74個率先實現空氣品質新標準監測城市中,京津冀區域城市的80個國家網監測點位中半數以上出現空氣品質連續超標現象,長三角區域城市的129個國家網監測點位約有三分之一出現空氣品質連續超標現象。其他直轄市及省會城市的監測點位也有不同程度空氣品質超標。

  監測總站數據顯示,顆粒物(PM2.5和PM10)為本周連續霧霾過程影響空氣品質最顯著的主要汙染物,以嚴重影響環境健康和環境能見度的汙染物PM2.5為例,上述城市部分點位的小時最大值達到900微克/立方米,超過空氣品質日均值標準(75微克/立方米)的十倍以上,並超過AQI日報嚴重汙染等級(500微克/立方米)的約一倍。SO2和NO2等也達到輕度以上汙染水平。

  其中,近一周內受不間斷霧霾過程困擾的華北、中原和華東部分城市影響最為嚴重,北京、天津、石家莊等城市由於低空近地面的空氣汙染物久積不散,主城區點位連續出現空氣品質重度汙染和嚴重汙染,包括PM2.5,PM10,SO2,NO2等主要汙染物徘徊在較高超標濃度水平。

  霧霾與氣象、汙染排放等有關

  事實上,霧霾天氣持續,空氣品質下降,並不是今年的新現象。這幾年,每到秋冬特別是入冬以後,我國中東部地區不時會遇這樣的情況,其中既有氣象原因,也有汙染排放原因。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馬學款表示,近期中東部地區出現的霧在氣象學上稱為輻射霧,其形成原因主要有三點:一是這些地區近地面空氣相對溼度比較大;二是沒有明顯冷空氣活動,風力較小,大氣層比較穩定;三是天空晴朗少雲,有利於夜間的輻射降溫,使得近地面原本溼度比較高的空氣飽和凝結形成霧。

  大範圍霧霾天氣主要出現在冷空氣較弱和水汽條件較好的大尺度大氣環流形勢下,近地面低空為靜風或微風。受近地面靜穩天氣控制,空氣在水平和垂直方向流動性均非常小,大氣擴散條件非常差。受其控制,城市無論規模大小,其局地交通、生活、生產所需的能源消耗的汙染物排放均在低空不斷積累。與此同時,由於霧霾天氣的溼度較高,水汽較大,霧滴提供了吸附和反應場所加速反應性氣態汙染物向液態顆粒物成分的轉化,同時顆粒物也容易作為凝結核加速霧霾的生成,兩者相互作用,迅速形成汙染。

  環保專家表示,如果在冬季遇到長時間霧霾過程,通常在北方地區因為採暖期猛增的能源消耗排放,中等以上城市人口集中排放量大的主城區連續三天的空氣汙染物積累就可能達到重度汙染的程度,在南方地區如果生產和交通排放量大也可能達到重度汙染的程度。

  應建立區域聯防聯控機制

  如何防治空氣汙染?環境保護部環境規劃院副院長、總工程師王金南表示,產業結構調整、能源結構調整是必由之路。PM2.5等汙染物的治理,難就難在需要綜合手段,實現多項汙染物協同減排。汙染治理是一個多環節密切咬合的鏈條,只要有一個環節「掉鏈子」,PM2.5減排就會受影響。同時,大氣汙染呈現區域性特徵,必須建立區域聯防聯控機制來應對。

  「我們一定要認識到PM2.5治理的長期性、複雜性。如果措施到位,在『十二五』末會有所降低,但是要明顯改善空氣品質,還有很大難度,需要很長時間。」王金南說。

  根據中央氣象臺預報,中東部地區霧霾天氣還可能持續到本月15至16日。預計未來三天,由於不利的大氣擴散條件,中東部地區部分城市的空氣汙染形勢還將維持。到本月17至18日,預計有新的強勁冷空氣南下,上述地區的城市空氣品質將得到明顯改善。 據新華社



來源:今日早報

 

 

責任編輯:虞鷹

共1頁

 

相關文章

   

熱門點擊

  更多

精彩時評

 

新聞推薦

  更多

精彩博文

 

華夏周刊

  更多

新聞排行

   

相關焦點

  • PM2.5和PM10的來源、危害和區別
    2019年以來,京津冀及周邊、汾渭平原多個城市遭遇了嚴重的霧霾天氣,根據生態環境部的最新通報,1月下旬京津冀及周邊「2+26」城市可能出現2次中至重汙染過程,汾渭平原也可能出現一次區域性重汙染過程。那麼,霧霾天氣時,我們常說的PM2.5、PM10的來源有哪些,又有什麼危害呢?
  • 聊城PM2.5和PM10濃度上升
    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京津冀地區,進入秋季之後霧霾頻發,但毗鄰京津冀的山東省聊城市也一度出現重汙染天氣,汙染程度甚至超過了京津冀中的重汙染城市。早在2016年,聊城市曾擊敗河北和河南的多個城市,空氣品質位居全國城市排名中倒數第一。空氣品質出現反彈面對惡劣的大氣環境,2018年聊城市出重拳、下猛藥,空氣品質顯著改善。
  • 霧霾天氣成因分析及應對思考
    一、2013年霧霾天氣特點及成因分析  (一)霧霾天氣特點  1.霧霾日數多  霧霾是氣象部門的常規觀測項目,根據歷年的觀測資料統計分析顯示,2013年我國霧霾日數較常年同期明顯偏多,其中1月和10月的月平均霧霾日數均為1961年以來同期最多。
  • PM2.5和PM10有什麼區別
    PM2.5指環境空氣中空氣動力學當量直徑小於等於 2.5 微米的顆粒物。PM10是指粒徑在10微米以下的顆粒物。兩者的共性,PM10與PM2.5是都屬於可吸入顆粒物,且都含有有害物質,在大氣中長期漂浮,對人體健康和空氣品質都有很大的傷害。
  • 瀋陽六級重度霧霾!PM2.5破1000是什麼概念?
    從昨日開始,瀋陽遭遇六級重度霧霾,全市PM2.5均值一度達到1155(微克/立方米),局地霧霾指數一度突破1400(微克/立方米)。 那PM2.5達到1000,這是什麼樣一個概念?危害體現在哪些方面?
  • 霧霾與PM2.5有何區別
    霾本身就是汙染物的積聚,霧未必是汙染,卻是汙染物的良載體,常常是「窩藏犯」。另外,霧和霾對我們生活的影響也略有不同,霧天中的能見度比霾天要差,對交通的影響更大;霾天氣時更要注意其對身體健康的影響。然而,儘管有上述區別,當出現灰濛濛的天氣時,我們還是很難嚴格區分哪是霧,哪是霾。因為往往會發生霧、霾交替或霧、霾混雜的天氣,並且在一天中,霧和霾有時還會「角色互換」,相互轉化。
  • 防霧霾誤區:佩戴PM2.5防護口罩有什麼講究?
    今年冬季霧霾再次來襲,口罩是很多市民防霧霾的必備武器。比起傳統棉質口罩,不少人選擇了戴上防霧霾電動口罩,以瑞聖爾為代表的高效過濾為亮點的防霧霾電動口罩在京東眾籌首發賺足了人們的眼球,引得眾多網友預定,短短2天超過了200000元的支持金額。
  • 中央氣象臺專家解析近期華北黃淮等地霧霾天氣特點及成因
    2016年12月16日以來,我國華北黃淮等地遭遇大範圍霧霾天氣過程,多地出現了重度霾,尤其是京津冀以及河北南部等地。應對持續霧霾天氣,多地啟動最高級別的空氣重汙染預警,北京發布了今冬首個空氣重汙染紅色預警。本次霧霾天氣有怎樣的特點?為何持續時間很長?未來一段時間還有沒有大範圍的霧霾天氣過程?記者採訪了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馬學款。
  • 成都今日霧霾指數查詢預報 成都PM2.5實時查詢
    更「糟心」的是,經省環境監測總站和省氣象臺會商研判,預計12月3-14日,四川省盆地內將持續區域性汙染,盆地西部局部和南部局部城市可能出現中度至重度汙染,成都、自貢等市出現重度汙染的可能性較大。這意味著,四川盆地從3日至14日將持續12天的區域性汙染。  霧霾,是霧和霾的組合詞。霧霾常見於城市。中國不少地區將霧併入霾一起作為災害性天氣現象進行預警預報,統稱為「霧霾天氣」。
  • 霧霾天正確佩戴口罩專家詳解「防霾攻略」
    又是一個霧霾天!昨天,灰濛濛的霧霾天再襲省會。霧霾天氣的出現,給人們的生活和出行帶來不便,同時也給健康帶來了隱患。冬季是霧霾天氣的高發季節,在霧霾天氣人們究竟該如何防霾?哪些人又是重點人群?人們該戴什麼樣的口罩……帶著這些問題,記者昨天下午專門採訪了市疾控中心流行病防治所所長張世勇,請他詳解「防霾攻略」。
  • 這回PM10是首要汙染物
    排名:鄭州今年第五次進入「倒數十名」    環保部日前推出新數據,5月全國重點區域和74個城市中,鄭州的空氣品質排倒數第二,就連「老牌差生」邢臺都好過鄭州,僅比唐山好一點。    今年以來,鄭州市空氣品質排名接連走低,以往都是倒數第九、第十,今年一落再落,差到「幾乎沒有朋友」。
  • 專家稱PM2.5汙染物吸附毒性物質 影響人體全身
    短片一:  一組報播聲音加音樂:(男)中央氣象臺今天上午繼續發布了大霧黃色預警 中東部地區的霧霾範圍在繼續擴大 強度也在加強 (女)瀋陽、北京、石家莊、太原、鄭某、武漢、長沙、重慶,從北到南的很多地方都是被霧霾天氣籠罩, (女)今天上午七時十五分 北京市氣象臺發布大霧黃色預警信號 北京市部分地區能見度不足五百米(女)遼寧省氣象部門昨天下午發布了黃色預警信號
  • PM2.5十問:房子哪幾個樓層汙染物少一點?
    今年冬天,因為霧霾的影響,好空氣和好天氣更像是「冤家對頭」,很有種「敵退我進」的調調。  所以,一旦發現天氣預報說會來冷空氣,心中就會竊喜,因為冷空氣能趕走霧霾。  而如果天氣預報說接下去要連晴、無風,心中就會頓覺不妙,那是霧霾捲土重來的強烈信號啊。
  • 室內空氣汙染之PM2.5,比PM10危害更大
    我周圍很多朋友開始知道PM2.5,還得拜它所賜——霧霾。近幾年天氣預報裡沒少聽說霧霾,頻發的霧霾天給我們生活帶來了很大的不便,影響出行不說,還影響健康。看著霧霾天裡出門的人,口罩裹得嚴嚴實實,看著都憋。所以每當霧霾天裡,大多數人還是選擇留在室內,確實,通過緊閉門窗起到了一定的隔離作用,但並不能說室內的汙染就比室外高,有時候,房裡的汙染物濃度甚至高於室外!
  • 北京遭遇13年來強沙塵暴 PM10躍居首要汙染物
    【中國環保在線 地方新聞】4月15日,北京城區出現近13年的強沙塵天氣,以往成為主要汙染物的PM2.5「退居二線」,顆粒更大的PM10成為首要汙染物。專家表示,土壤條件再加上特殊的氣候條件,很容易產生沙塵暴,應注意呼吸道感染。
  • 《霾覆》系列:霧霾天的那些事之霧霾和PM2.5的區別(2)
    2.霧霾=PM2.5嗎,二者有何區別?2012年以來,霧霾一詞可以說是婦孺皆知,同時也帶火了一個相當高冷的術語:PM2.5。一看到灰濛濛、髒兮兮的天氣就會去了解當天PM2.5的數值,可能已經成為很多人的習慣。
  • 西安今年首次出現嚴重汙染天氣 首要汙染物是PM10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 029-63907150 029-85356217 西安今年首次出現嚴重汙染天氣首要汙染物是PM10 來源:西安網 時間:2020-03-26 14:43 字號:
  • 預防霧霾pm2.5的電子口罩?
    有一部分工業地區也使用此口罩防毒,因為工業地區裡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化學物質或有毒氣體,而PM2.5口罩的鉛炭布擁有防毒功能。PM2.5口罩的特點1、PM2.5口罩一般屬於一次性口罩,儘量不要使用2次及以上,否則功效不好。2、PM2.5口罩的主要材料是使用無紡布、過濾紙等等,並且最主要的是使用鉛炭布,能夠起到較好的防毒功能。
  • 唐孝炎院士:中國的PM2.5問題
    ▲ 來源:環境問題觀察    作者:唐孝炎霧霾返場,PM2.5再次成為人們冬日裡的關注焦點。唐孝炎:北京大學環境學院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環境科學專家。聽聽她談霧霾產生的真正原因!作為霧霾方面的專家,唐孝炎院士詳細解讀了中國PM2.5的問題。1.什麼是霾?霾是一個天氣現象。
  • PM2.5與臭氧的「拉鋸戰」
    廖宏:所謂「霧霾」,具體是指以細顆粒物(PM2.5)為首要汙染物的一種空氣汙染現象;空氣汙染問題,不只包括霧霾,也可以是由其他大氣成分如近地面臭氧造成的汙染。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最新評估,當前世界上92%的人口生活在PM2.5水平超過WHO限值(年均10 μg m-3)的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