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北京城區出現近13年的強沙塵天氣,以往成為主要汙染物的PM2.5「退居二線」,顆粒更大的PM10成為首要汙染物。專家表示,土壤條件再加上特殊的氣候條件,很容易產生沙塵暴,應注意呼吸道感染。
北京遭遇13年來強沙塵暴 PM10躍居首要汙染物
4月15日傍晚,北京出現沙塵暴天氣,引發全國轟動。北京市氣象臺表示,北京城區上一次出現沙塵暴在2002年3月20日,此次大範圍沙塵暴是近13年來北京遭遇的強沙塵天氣。
4月15日18時左右的空氣監測數據顯示,PM10小時濃度1000微克/立方米。由於是揚沙進京,以往成為主要汙染物的PM2.5「退居二線」,顆粒更大的PM10成為首要汙染物。
北京環境監測中心介紹,15日17時開始,強外來沙塵從西北部延慶進入北京市,18時影響到市區。18時,西北部站點粗顆粒物PM10小時濃度超過1000微克/立方米,至19時,北京市監測網絡各站點PM10濃度均超過1000微克/立方米,為近年嚴重的外來沙塵汙染。
北京市氣象臺臺長喬林表示,此次沙塵暴在13年後再襲京城,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在此次沙塵暴產生前,北京的上遊地區,包括蒙古國、內蒙古等大部分地區都暴發了沙塵暴,沙塵暴的影響範圍廣,且強度強,很多地區出現了強沙塵暴。另一方面,此次強冷空氣與暖氣團交匯形成的風力較大,北京地區出現了六七級大風,陣風達9級,這有利於大風輸送更多的沙塵到北京。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賀克斌介紹稱,春季泥土裸露,凍土已經解凍,農業用地很多是裸露地面。這樣的土壤條件再加上特殊的氣候條件,即6-7級的大風,很容易產生沙塵暴。但是預計沙塵暴天氣持續短暫,若天氣預報準確,今晚下雨沙塵天氣也將消散。沙塵暴屬於粗顆粒物,提醒大家注意呼吸道感染,但是粗顆粒物的傷害比細顆粒物小,這種情況下PM10指數上升,而PM2.5指數反而會下降。
相關閱讀:我國沙塵暴研究始於1993年5月5日甘肅的「5·5」黑風暴這次建國44年來嚴重的風沙災難,造成了85人死亡,影響範圍達100萬平方公裡,整個河西走廊在4個小時之內損失牲畜12萬頭,37萬公頃耕地因沙土掩埋而絕收,直接經過損失高達6億元。
沙塵暴指的是能見度小於1公裡的沙塵天氣,而黑風暴是特強沙塵暴,能見度小於50米。「5·5」黑風暴引起國家高層震驚。中國氣象局為此專門在蘭州召開了次國家沙塵暴研究會議。
自此,沙塵暴正式進入公眾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