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計今天(9日)白天北京仍然溫暖,最高氣溫20℃;夜間沙塵來襲,西部、北部有浮塵,需注意防範。明天繼續升溫,最高氣溫將升至24℃,白天北風加大至4-5級,需注意防風防火。本周總體溫暖,但氣溫仍有波動,晝夜溫差大,公眾請注意調整衣物,謹防感冒。
昨天白天北京升溫迅速,監測顯示,截至16時最高氣溫為20.3℃,較前一天升溫7℃。但是早晚較冷,昨晨最低氣溫僅為1.7℃。不僅晝夜溫差大,空氣也比較乾燥,下午14時相對溼度僅為16%,需要多補水潤燥。
今晨,北京陽光露臉,體感稍冷。
今天白天仍然溫暖,夜間沙塵來襲。北京市氣象臺預計,今天白天晴轉多雲,北轉南風2、3級,最高氣溫20℃;夜間多雲轉晴,西部、北部有浮塵,南轉北風1、2級,最低氣溫7℃。
明天氣溫繼續上升,最高氣溫將升至24℃,白天北風加大至4-5級,需注意防風防火。
本周暖意回歸,氣溫仍有波動。
從七天預報來看,本周總體溫暖,但氣溫仍有波動。周一至周四最高氣溫20-24℃,周五降溫明顯,最高氣溫或將降至15℃,周末兩天再升溫至19-21℃。本周最低氣溫7-12℃。
氣象專家提醒,隨著天氣轉暖,近期花粉濃度偏高,易敏人群出行注意防護。本周晝夜溫差大,早晚氣溫偏低,注意調整衣物,謹防感冒。
北京為何春季多發沙塵天氣?
北京地區平均沙塵暴、揚沙和浮塵日數在20世紀50年代最多,到90年代最少,總體上看近40年來沙塵天氣日數的年變化呈減少的趨勢。但是,由於多方面因素特別是當年的氣象條件的影響,沙塵天氣次數呈現明顯的波動,時少時多表現很突出。2001和2002年春季,北京地區大範圍出現沙塵天氣的日數分別達到11和17天,比常年(9.7天)明顯偏多,是20世紀90年代同期的2-3倍,2003、2004和2005年北京沙塵日又呈下降趨勢,分別是1天、3天和3天,2006年北京沙塵日明顯偏多,共出現了18個沙塵天氣日。
沙塵暴天氣主要發生在春末夏初季節,有利於產生大風或強風的天氣形勢,有利的沙、塵源分布和有利的空氣不穩定條件是沙塵暴或強沙塵暴形成的主要原因。強風是沙塵暴產生的動力,沙、塵源是沙塵暴物質基礎,不穩定的熱力條件是利於風力加大、強對流發展,從而夾帶更多的沙塵,並卷揚得更高。形成沙塵暴天氣。
北京屬於山前衝積洪積扇,在地質時期的第四紀,北京周圍的山區,曾被冰殼所覆蓋,後來,後期由於大氣變暖,冰殼融化破裂,巨大的冰塊在流水作用下向坡下滑動。石景山區磨式口的第四紀冰川擦痕,八大處公園中的冰川漂石,就是這樣產生的。山上的冰川洪水,將大量的泥沙、礫石推到山下,形成了衝積洪積扇,北京市區和市郊,均在衝積洪積扇上。按照沉積學原理,個體比較大的礫石最先沉積,然後是粗沙、中場⑾幹場⒎凵澈湍嗤痢S捎謖庵衷潁詒本┑叵—10米處常常可以見到沙子和礫石。在離山比較近的地方,例如石景山區,剝開薄薄的地表土,即可以見到沙子和礫石。由於市區地下沙子埋藏比較深,只有在基建施工挖地槽時,才能夠見到地下沙子。在修地鐵、建高層建築等等重大施工中,都會在地下暴露出沙子。工地上的沙子,在大風作用下能夠飛揚擴散。近年北京大搞基建施工,大小工地千餘處,這是北京近年風沙活動頻繁的重要原因之一。北方地區每年春季的大風或強風天氣和乾旱少雨、氣溫較高的環境是沙塵暴的產生必要條件之一。從某種意義上說,北京的沙塵暴似乎不可抗拒。除此之外,北京郊區的耕地和垃圾場,在春季大風之際,也會出現塵土飛揚,成為北京重要的沙塵源。北京汽車逐年增多,汽車尾氣中含有未能完全燃燒的炭粒,也增加了空氣中的可吸人顆粒物。工業鍋爐、家庭燒煤,也會產生煤炭的灰燼,成為灰塵之源。
從氣象上看,春季前期乾旱少雨,而且地表少有植被覆蓋,一旦天氣變暖,氣溫回升,是沙塵暴形成的特殊的天氣氣候背景;地面冷鋒前對流單體發展成雲團或颮線是有利於沙塵暴發展並加強的中小尺度系統;有利於風速加大的地形條件即狹管作用,是沙塵暴形成的有利條件之一。
但由於沙子粒徑較大,不易形成懸移,因此不能長距離輸移,這也是距沙塵較遠的地區只有降塵而少見揚沙的主要原因。如果風持續的時間很長,形成懸移的浮塵能夠被輸送到很遠的地方,所經過的地區就會出現沙塵暴;當風速減弱到一定程度後,浮塵就會降落,該地就會出現降塵天氣。
冬季大地凍結;低溫日短、上下對流弱,不易起沙,故沙塵暴少。加上如果北方出現降雪的話,也很難出現揚塵天氣,故北京的沙塵暴:春季最多,夏季次之,秋季(新疆地區為冬季)最少。
此外,對於植被問題,本世紀初,媒體曾過分強調植樹造林的作用。說大風少了,沙塵暴少了,都是植樹造林的功勞。其實,防護林只對其下風方向二三十倍樹高距離內才有降低風速,減少沙塵的功用。一過這個距離,因為高空動量下傳,風速便重新恢復。何況從高空幾千米遠程輸送而來的沙塵氣流也決不是一二十米高的防護林所能遮擋和減弱的。而且北京的春季在氣象意義來說要到4月份,而北京地區沙塵天氣多在2~4月活動,這時候的植被其實和冬季沒多少差別的。
沙塵對人體有啥危害?
沙塵天氣發生產生的結果就是大氣中總懸浮顆粒(TSP)和可吸入顆粒物濃度升高,空氣品質下降。大氣中的總懸浮顆粒(TSP)對人體的呼吸系統和心臟病患者危害極大。這種顆粒經過呼吸進入呼吸道,尤其是直徑在0.5—5微米的顆粒可進入支氣管、細支氣管,最後沉降於肺泡,從而對肺組織產生強烈的刺激作用,引起急、慢性呼吸道疾病;另外,顆粒物表面還吸附著多種有害物質,如細菌、病毒和有害化學成分,這些成分通過肺組織進入血液循環,對人體全身有危害作用,可誘發呼吸道疾病,導致多種慢性病,甚至癌症。
沙塵天氣還可能誘發過敏性疾病、流行病及傳染病等多種疾病。通常情況下,人的鼻腔、肺等器官對塵埃有一定的過濾作用,但沙塵天氣帶來的細微粉塵過多過密,極有可能使患有呼吸道過敏性疾病的人群舊病復發。即使是身體健康的人,如果長時間吸入粉塵,也會出現咳嗽、氣喘等多種不適症狀,導致流行病發作。此外,大風跨越幾千公裡,將沿途的病菌吹到下風向地區,其中可能包括一些傳染病菌。
沙塵暴應該如何應對?
●及時關閉門窗,必要時可用膠條對門窗進行密封。
●外出時要戴口罩,用紗巾蒙住頭,以免沙塵侵害眼睛和呼吸道而造成損傷。應特別注意交通安全。
●機動車和非機動車應減速慢行,密切注意路況,謹慎駕駛。
●妥善安置易受沙塵暴損壞的室外物品。
●發生強沙塵暴天氣時不宜出門,尤其是老人、兒童及患有呼吸道過敏性疾病的人。【綜合中國天氣網、中國氣象局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