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不能和沙塵暴告別? 媒體:自然現象不可治癒

2020-12-20 中國新聞網

5月4日,北京遭遇沙塵天氣,一名行人在街頭騎行。

  新華社記者 陳曄華攝

  告別5月,很多人還對離去的春天有點不舍,但北方沙區的很多百姓舒了口氣:沙塵最猛的季節過去了。

  5月初,一次近年來少見的強沙塵天氣過程,影響了北方大部分地區。強沙塵天氣為何突然襲來,未來又會是什麼樣的趨勢,我國防沙治沙的形勢究竟如何?帶著這些問題,記者請多位專家「會診」沙塵天。

  不少人感覺今年北方沙塵天氣較嚴重,但實際上弱於近16年來同期

  「5月3日—7日的沙塵暴過程確實是今年最強、影響範圍最大的一次沙塵過程。不過,據衛星及地面監測綜合分析,今年沙塵暴強度弱於2016年及近16年同期,屬沙塵天氣強度偏弱年份。」國家林業局調查規劃設計院教授級高工孫濤說。

  國家氣候中心正研級高級工程師高歌用詳細數據解釋了「偏弱」。她說,今年以來,我國共發生8次沙塵天氣過程,其中7次為揚沙,1次為沙塵暴天氣過程。春季(3—5月)共出現6次沙塵天氣,比常年(1981—2010年)同期水平偏少11次,比新世紀以來(2000—2016年)同期平均水平偏少5.4次。今年出現了一次沙塵暴,這是2000年以來同期最少的,並且沒有出現強沙塵暴天氣過程。同時,今年春季我國北方地區平均沙塵日數為1.9天,比常年(1981—2010年)平均值偏少3.2天,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少。「總體來講,呈現沙塵日數少、過程短、強度偏弱的特點。」

  如果不是細心的網友找出了近15年北京沙塵暴的圖集,對很多人來說,10多年前漫天黃沙的情形已經塵封於記憶。曾任職中日友好環境保護中心沙塵暴研究組的狄一安,在自己的微信公號中寫道:「2002年3月20日,一股來自內蒙古中部的強沙塵暴上午9:30從北京的北部進入市區,那天,北京的PM10值曾經達到7000多微克每立方米,總懸浮顆粒物達到一萬多,這些值,都是我親手測的。」

  既然歷史記憶及數據分析都得出今年沙塵較弱的結論,為啥大家的感覺卻很糟糕?中國氣象局環境氣象中心副主任張恆德說,5月初起沙塵那天,實際上是大量浮塵通過高空輸送「掉」到北京地面了。環保專家認為,在沙塵較強的本世紀初,空氣品質監測數據大多沒有公開,因為並不知曉歷史數據,現在大家看到PM10濃度1000微克/立方米以上的數值,確實可能被「嚇了一跳」。在沙塵暴觀測站,經常觀測到PM10濃度超過2000微克/立方米。

  「每年春末(4至5月)是我國沙塵暴的多發期,但具體在哪個地方會發生沙塵天氣,這有一定的偶然性。因此北京今年出現較大的揚塵天氣並不奇怪。」北京林業大學教授張克斌表示。

  氣候變化為防沙治沙提供良機,沙塵暴作為自然現象不可「治癒」

  近幾十年來,沙塵天氣少了,究竟是什麼因素在起作用?談及沙塵天氣減少的原因,專家們無一例外地說到了氣候變化的影響。

  「全球氣候變化導致我國北方風力減小,局部地區降水增加,這是近年來沙塵天氣減少的根本原因。」中國科學院沙漠與沙漠化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董治寶說,風力減小使得起沙動力減弱、沙塵傳輸距離變短,降水增加對植被生長更為有利,蓋度增加減少了沙源。

  「有研究表明,氣候變化特別是降水變化,在大範圍控制著荒漠化的擴展與逆轉過程。」高歌說,在全球變暖背景下,結合降水變化趨勢的影響,荒漠化進程有明顯的區域差異,氣候暖幹化對自然荒漠化進程具有促進作用,明顯變溼潤的區域,荒漠化進程則會出現減緩或逆轉。近幾十年來,我國東北地區、華北及西北東部等地有不同程度的暖幹化趨勢,西北中西部則呈現變暖、略變溼的趨勢。

  孫濤表示,大風、豐富的沙塵物質、不穩定的空氣狀態是沙塵暴形成的三個基本條件,其中大風是發生沙塵暴的必要條件。據有關統計研究,我國北方地區春季沙塵暴日數與同期大風日數、風速都具有明顯的正相關關係,即隨著大風日數的減少、風速的下降,沙塵暴日數也明顯減少。

  沙塵天氣發生次數的減少,讓不少百姓對根治沙塵暴燃起了希望。對此,中國林科院荒漠化所所長盧琦認為,人類不可能消滅沙漠,也就無法消滅沙塵暴,這是應有的基本認識。我國目前仍有200多萬公頃無法治理的沙化土地,加上蒙古和中亞5國的300多萬公頃,我國及周邊共有500多萬公頃的沙漠或沙化土地,這導致沙塵暴無法徹底消除。雖然我國沙塵暴發生的總體趨勢是減少,但也不排除有些年份會出現較大沙塵暴的可能。

  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沙漠研究中心主任鄒學勇也表示,從數據來看,氣候變化背景下,極端天氣事件發生的概率大幅提高。在一些乾旱、半乾旱地區,出現極端乾旱情況的概率也在上升,因此較強的沙塵天氣還有可能發生。國家氣候中心高級工程師劉柳綠提醒說,我們現在看到氣候變化中有利的一面,但如果遇到氣候暖幹化情況,降水少、蒸發大,將導致水資源進一步匱乏,防沙治沙將面臨巨大的挑戰。

  自然修復與人工防治須並重,治沙與治窮要統籌

  張克斌、孫濤等專家認為,大型生態工程為減少、減輕沙塵暴做出了巨大貢獻。

  孫濤以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為例進行了分析。他說,這一工程一期完成營造林面積753萬公頃,草地治理933萬公頃,小流域綜合治理154萬公頃,節水灌溉和水源工程21萬處,生態移民18萬人。據第五次全國荒漠化和沙化監測結果,與工程實施前相比,工程區沙化土地減少28萬公頃,沙地上新增林草面積189萬公頃,森林覆蓋率增加了12個百分點。

  「沙塵形成的決定因素是天氣系統過程,這是人類無法控制的。」董治寶認為,相較於大範圍的人工工程,好的生態政策對沙區情況改善的作用要更大。「退耕還林、退耕還草等政策的實施,禁牧區的劃定,以及沙區產業結構調整,使得沙區土地被擾動程度有效下降,從多年的研究情況看,自然修復的效果令人滿意,也是人工措施不可比擬的。」

  董治寶說,即便如此,防治工程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同樣不能忽視。他呼籲,要抓住氣候變化帶來的有利時機,加大生態產業政策的扶持力度,從大生態的視角更好地統籌考慮,以自然修復為主,兼顧人工防治。

  沙漠化與貧困往往密不可分。貧困帶來更多向沙化土地的索取,從而導致沙化更為嚴重,形成惡性循環。因此,脫貧與沙漠化防治緊密相連。目前,雖然一些地方的沙漠經濟開展得風生水起,但整體而言,要讓治沙與治窮同步、雙贏,還有不少困難。

  「風沙治理和產業的發展協同是比較難的事,總的來講,這幾年沙區老百姓的生活質量和經濟收入提高很明顯,但如果跟發達地區比還差很多。」鄒學勇說,水資源短缺是治沙和產業發展最大的矛盾,解決這一問題,首先要加強技術積累和技術創新。董治寶強調,在藥材種植、旅遊以及農業方面,一些地方已經嘗試了新的節水技術,並在實踐中不斷提升技術水平。要讓這些技術惠及更多地方,政府投入得跟上。

  盧琦表示,只有將防沙治沙與發展產業掛鈎,才能實現沙區的自我造血,讓防治具有可持續性。「目前,我國正在往這個大方向走,雖然存在產業較小、穩定性不夠等問題,但這種思路和做法是對的。」盧琦說,「生態治理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它們就像一對連體嬰兒,缺了誰都不行。

相關焦點

  • 沙塵暴成重要地球環境問題 難從根本上消除(圖)
    老百姓對於沙塵暴了解依然有限。近年來,我國沙塵暴是增多了還是減少了?造成沙塵暴的主要原因是自然因素還是人工活動?沙塵暴「有百害而無一利」嗎?沙塵暴能否根除?  沙塵天氣減少  只是樹種多了嗎?冬季風減弱,意味著每年春季穿過我國沙區的累積風速減少,使我國沙塵暴的發生呈逐年下降表現。至於這個趨勢會不會持續,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自然因素、人類活動  哪個是主因?  沙塵暴天氣到底是自然因素影響的結果,還是主要由於人類活動對環境的破壞引起的?
  • 高考地理必背知識點:沙塵暴成因及防禦策略
    我國有兩大沙塵暴多發地區:第一個多發區在西北地區,主要集中在3片,即塔裡木盆地周邊地區,吐魯番—哈密盆地經河西走廊、寧夏平原至陝北一線和內蒙古阿拉善高原、河套平原及鄂爾多斯高原;第二個多發區在華北,直接影響首都北京的安全。   我國沙塵暴日益嚴重,主要是土地不合理開發和不合理耕作所致。
  • 大班科學教案:討厭的沙塵暴
    2、初步知道沙塵暴的危害。   3、初步了解根治沙塵暴的措施。   [活動準備]   1、觀看有關沙塵暴危害的圖片或錄象。   2、向父母了解有關沙塵暴的危害。   3、向父母初步了解根治沙塵暴的措施。   [活動過程]   1、組織幼兒說說風有哪些益處和害處,引出沙塵暴的話題。
  • 高考地理小專題——沙塵暴
    沙塵暴是指強風從地面捲起大量沙塵,使大氣水平能見度小於l千米的特殊天氣現象。圖1示意我國沙塵暴主要活動路徑和強沙塵暴多發區;圖2、圖3依次表示1464年~1913年華北地區沙塵暴按月份累計次數和逐年統計次數。(1)西路沙塵暴先後影響的兩大盆地是 盆地、柴達木盆地。
  • 前列腺鈣化不可治癒?我中醫第一個不同意
    近日,ISA療法的研發和推廣機構在各大媒體上面公布了一份資料,這份資料顯示:自ISA療法投入臨床應用至今,已經成功治癒了包括中亞地區的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和東亞地區的中國大陸、中國香港在內的上千名前列腺鈣化患者的前列腺頑疾,複診率高達95%以上,打破了前列腺鈣化不可治癒的神話。
  • 希臘受沙塵暴和豪雨雙重夾擊,雅典天空變成紅色,洪水淹沒道路
    搜索下載華輿APP(中新社旗下新媒體平臺),關注全球華僑華人,瀏覽世界各國媒體新聞資訊,無需翻譯——華輿在「手」,世界盡在掌握! 華輿訊 據希華時訊報導 當地時間12月10日早上,沙塵暴和大雨雙重夾擊希臘首都雅典。
  • 沙塵暴有何危害,如何預防?
    北京為何春季多發沙塵天氣?北京地區平均沙塵暴、揚沙和浮塵日數在20世紀50年代最多,到90年代最少,總體上看近40年來沙塵天氣日數的年變化呈減少的趨勢。但是,由於多方面因素特別是當年的氣象條件的影響,沙塵天氣次數呈現明顯的波動,時少時多表現很突出。
  • 為什麼我國北方「春季」多發沙塵暴災害?
    每年到了春季我們在新聞當中總是能夠聽到我國北方發生沙塵暴災害,那麼為什麼我國北方地區在春季多發沙塵暴呢?沙塵暴肆虐下的城市沙塵暴是指強風從地面捲起大量沙塵,使水平能見度小於1千米,具有突發性和持續時間較短特點的概率小危害大的災害性天氣現象。
  • 沙塵暴對紅外輻射的消光特性分析(特約)
    ,水平能見度低於1 km的天氣現象。圖1 沙塵暴形成時的景象國外學者自上世紀四十年代就沙塵暴的物理特性和沙塵暴對電磁波傳播影響開展了理論研究和實驗測量的工作,不同學者根據不同條件建立了沙塵暴對電磁波的衰減模型;我國自上世紀八十年代後期也開始了沙塵媒質的電波傳播研究
  • 近視不可治癒,預防是最好的治療
    原創 保健時報 保健時報近視不可治癒,預防是最好的治療近幾年來,兒童青少年的近視發生率越來越高,越來越多小小年紀就戴著眼鏡的孩子,出現在大家的視野裡。李仕明介紹,假性近視也稱為調節性近視,眼睛裡有一種肌肉叫睫狀肌,睫狀肌在看近的時候要收縮,如果長時間看近睫狀肌就會痙攣,當要看遠處時不能放鬆,這時就會產生看不清遠處物體的現象,這就是假性近視。假性近視可以通過睫狀肌麻痺劑,即散瞳的方法來消除,這是一種比較快速的正規的治療方法。另外,通過減少兒童青少年用眼的時間,多到戶外活動,也能有效緩解假性近視。
  • 北京的沙塵暴又來了
    春天正是沙塵暴肆虐之時。可怕的沙塵暴幾乎成了大自然給我們的Irresistible Gift。面對沙塵暴的危害,北京將如何去做?   很多人擔心當春季一場接一場的沙塵暴蔓延至內地後,天氣將會糟糕成什麼樣子。sweep into:迅速蔓延到……。   In fact sandstorm has posed a serious threat to the air quality and environment.
  • 美國的超級沙塵暴
    照片裡的場景可不是好萊塢的災難大片,而是真實發生在美國1930年代的沙塵暴!1929年的股災引爆大蕭條之後,美國在隨後的30年代又遭遇了嚴重的旱災。如此一來,風吹土起,形成遮天蔽日的沙塵暴。受旱災最嚴重的科羅拉多州東南部,堪薩斯州西南部,及德克薩斯州和俄克拉何馬州部分地區成了超級沙塵暴的策源地。1932年,14起;1933年,38起。而且一刮就是幾個星期。到了1934年,大約1億英畝的農地喪失了全部的地表土。根據當時的一些記載,沙塵暴所到之地,人就是在自家的院子裡,幾步之外都找不到家門。最後受影響地區60%的人口都不得不被迫遷徙到別處。
  • 沙塵暴專家說:5月15日後,蘭州沙塵天氣就過了
    中國氣象局沙塵暴專家委員會委員、中科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陸面過程和氣候變化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錢正安5月13日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每年的3月-5月是沙塵天氣多發時段,尤其是每年3月15日至5月15日發生沙塵天氣的頻次較高,但5月15日以後,蘭州的沙塵天氣就過去了。
  • 臺灣局部地區遭遇強風掀起沙塵暴[組圖]
    醫師出身的副縣長顏純左分析,落塵嚴重,應與八八水災後曾文、八掌、急水溪畔堆積的沙土因風勢衍成本土性沙塵暴有關。臺東:「老天爺撒胡椒」 臺東市一整天籠罩在沙塵暴裡,縣議員饒慶鈴苦笑說:「中午吃飯,老天爺主動幫我們撒胡椒鹽。」泡沫紅茶店黃姓女店員說,光是擦櫃檯上的沙,半天就擦了十幾次。林姓市民說,黃沙像從水桶裡倒下來,「好像生活在沙漠裡」。
  • 罕見冬季沙塵暴襲首爾
    原標題:罕見冬季沙塵暴襲首爾  據新華社電一場罕見的冬季沙塵暴22日至23日席捲朝鮮半島,朝鮮和韓國民眾在「黃沙」瀰漫中結束春節假期。   韓國首爾市政府24日宣布,解除前一天發布的沙塵暴警報,將出動267輛微塵清掃車全天灑掃路面,消除沙塵暴留下的微塵,預計清掃路程將超過8100公裡;地鐵站、公共汽車站、橋梁等設施也將接受灑掃。   韓國和朝鮮人稱之為「黃沙」的沙塵暴主要發生在春季,而這次沙塵暴發生在冬季,且持續時間長,濃度高,實屬少見。
  • 很暖很治癒的句子,朋友圈治癒文案,治癒你的不開心!
    3、沒有不可治癒的傷痛,沒有不能結束的沉淪,所有失去的,會以另一種方式歸來。There is no incurable pain, there is no end of the sinking, all lost, will return in another way.
  • 沙塵暴專家接受記者採訪——每年3月15日-5月15日蘭州多發沙塵天氣
    中國氣象局沙塵暴專家委員會委員、中科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陸面過程和氣候變化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錢正安5月13日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每年的3月-5月是沙塵天氣多發時段,尤其是每年3月15日至5月15日發生沙塵天氣的頻次較高,但5月15日以後,蘭州的沙塵天氣就過去了。
  • 再也不怕沙塵暴,這隻洗鼻器讓你隨時通暢呼吸
    (原標題:再也不怕沙塵暴,這隻洗鼻器讓你隨時通暢呼吸)
  • 瞳視角:近視不能被治癒,盤點下近視的幾個誤區
    你是否經常見到不少有關近視治癒、近視恢復等各類有關視力的廣告呢?如果我告訴你這些廣告全都是假的你還會相信嗎?做視力的都知道,視力是不可能被治癒的,更不可能恢復,近視本就是不可逆的一種現象,但是有些假性近視(青少年居多),所以是可以通過矯正的方式來進行矯正。
  • 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媒體告別會的十大看點
    李小加線上媒體告別會李小加自2010年1月16日起擔任港交所行政總裁,此後港交所推出了滬港通、深港通、「債券通」這些聯繫內地和香港資本市場的互聯互通機制。看點一:遺憾「不能和大家直接見面聊天很遺憾,不得以要以線上的方式和大家告別,希望疫情過去之後和大家能有見面的機會,非常珍惜和各位媒體朋友的友誼,希望友誼會持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