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7月,對鄭州萬千家長來說是最難熬的一個月。
高考重回七月,鄭州市高考報名考生142077人,比去年增加了27071人,14萬個家庭迎來最特殊的高考。
剛剛經歷過高考,鄭州萬千家庭又會迎來人生另一場大考——「小升初」。
今年,鄭州市區實行公辦、民辦初中學校同步招生,在民辦初中學校招生的同時,實施公辦初中學校學位分配。其中,報名人數超過招生計劃的民辦學校,全部實行電腦派位錄取。未被民辦初中學校錄取的學生,由各區教育局安排進入有空餘學位的公辦初中學校就讀。
民辦初中學校實行電腦派位,每人只能選報一所民辦初中學校,在公民同招的背景下,學區房的熱度愈發火熱了。
說起學區房,對家長來說,無疑不是一次乘風破浪的大考,甚至,身邊有朋友剛懷孕就天天為孩子未來怎麼上學煩憂,天天打磨要買什麼樣的學區房。
學區房,過去真是一個樓市長久不衰的概念,任爾如何調整,總少不了一堆家長簇擁!不過,長遠來看,學區房仍舊逃不過真香定律嗎?
正如今年的高考題,很多專家都表示穩中有變,更加注重核心素養的考察,更加體現新課改的要求,沒有什麼是一成不變的,即便是高考也在悄悄改變,那麼,以發展的眼光來看,未來,什麼樣的學區房才更容易出圈兒?
1
高考選對城市很重要
鄭州亟需引進更高水平的高校
所有的學區房,其實終極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高考。
由於每一個區域教育水平的不均衡,高考的難易不均一直都是一個共性問題。
我們知道,北京、上海、深圳一本錄取率在全國的省市對比中是比較高的,還有一些沿海發達城市以及一些西部省會城市,錄取率也比較靠前,而鄭州這樣的人口大省省會城市,雖然在省裡面仍處於教育的高地,但相對一線城市而言,錄取率就相對不高了。
所以,真正的學區房其實也有近路可抄,那就是去更容易考大學的地方去,換句話說就是移民高考,這種抄近路的玩法過去成功率極低,不過,現在情況有所改觀,特別是在各個城市為吸引人才不斷鬆動戶籍政策,高考移民也可以光明正大。
雖然高考移民的途徑更多了,但為了孩子而放棄一座城市的家庭卻仍舊屬於少數,畢竟,紮根一個城市,家庭在這裡,工作在這裡,情感也在這裡,怎麼忍心說放棄?所以,我們只能祈禱鄭州的教育資源、祈禱河南的高等教育資源更多一些、更好一些。
河南人民苦優質高等教育資源的短板久矣,每當看到可能的好消息都會吸引大量的目光,比如傳言很久的北航鄭州分校,北師大鄭州分校,中科院大學等等,現在還無一有實質性的進展。
其實,河南或者鄭州的教育資源,量已經不少了,鄭州在校大學生數量高居全國前列,東西南北各個大學城學校也不少,不過省內依然是依靠鄭大、河大打天下,其他小兄弟們實力都明顯不足。而鄭大、河大都是偏文,偏基礎的學校,對於推動經濟發展的直接的科技成果應用轉化推動作用也有限。
|龍子湖大學城
真心希望河南這個考生大省,真正迎來教育資源的爆發,鄭州這個冉冉升起的新一線城市,也能在建設國家中心城市過程中、在建設雙一流高校的過程中,引進更多更優質的高校資源。相信,鄭州在這方面未來的成長空間也很大。
2
多校劃片,搖號上學
多種新政實施會給學區房降溫嗎?
渴望大環境改善的同時,我們能做的,更多還是小環境的選擇。
問題是,未來的學區房還會吃香嗎?
其實,關於學區房的詬病問題由來已久,然而,只要有教育資源不均衡還存在,只要有學區存在,學區房的問題就很難得到解決。
以小升初為例,從1995年,鄭州市開始實行「小升初」免試、相對就近入學,小學與初中劃片各自獨立。2010年,鄭州市區初中還創新推出強校弱校捆綁發展。2014年,鄭州按照「相對就近、共建共享、區域推進、整體提升」的原則,在鄭州市區劃分20個學區,結合鄭州市區學區構成的實際情況,又把18個學區組建成九個學區發展共同體。
雖然,鄭州所謂的學區基本上每年都會有所調整,但大體上保持穩定,這也造成一些優質學區的房子長盛不衰。
為了緩解擇校熱的問題,教育部早在2015年就提出將試點「多校劃片」政策,直到今年,北京市提出「多校劃片」以及六年一學位政策,根據新規,新購房者的子女入學,將不再對應登記入學劃片學校,而是以多校劃片的方式,在周邊的學校入學,而且一個學區房,6年只提供一個登記入學的學位。
不僅僅在北京,深圳,廣州,廈門,武漢,成都,濟南等城市都將探索多校劃片政策,「多校劃片」,意味著一套房子對應一所學校的格局將被打破!意味著有人花了上千萬買的學區房,會被分配到一個普通學校,而普通小區的人,也有進入名校就讀的可能。
那麼,多校劃片政策何時會落地鄭州呢?要快也快說難也很難,誰知道呢?
不過,雖說多校劃片還沒來,但搖號上學已經來了,今年,鄭州針對民辦小升初熱門學校,報名人數超過招生計劃的,全部實行電腦派位錄取,俗稱「搖號」。
搖號上學主要針對民辦初中,要想上優質的民辦初中,理論上真的要靠運氣了,這個原本是為學區房降溫的舉措,反而讓優質的公辦學校學區房更加走俏,真是得之東榆失之桑榆。
理論上,這種搖號上學只是權宜之計,畢竟,這種把孩子的未來交到運氣手上有悖常理。長遠來看,就近入學才是根本,促進教育均衡,提供更多更優質的學位才是正道。
所以,多校劃片、搖號上學這類五花八門的政策,只是學區房的照妖鏡,真正的學區房未來仍舊有屬於它自己的價值。
不過,這樣的價值有多大,也並非一成不變,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基礎教育不比大學,要提高教學水平也不難,所以,未來如果有更多更優質的學校湧現,學區房自然也會更新換代。
3
不斷進化的學區房
九年、十五年一站式教育
其實,有關學區房的更新換代現在已經很明顯了。
比如,老城區的老破舊學區房曾經一房難求,近些年已經有明顯的降溫;比如,鄭東新區曾經一直因為教育資源而詬病,現在東區的基礎教育水平已經迎頭趕上,特別是在北龍湖,可以說風頭正勁。
北龍湖3大名校之中,清華附中鄭州學校是唯一一所公辦學校,作為清華附中體系中最大的一所分校,也是華中地區第一所公辦附中,學校覆蓋3—18歲全學齡教育,規劃設置132個教學班,其中幼兒園24個班,小學、初中、高中各36個班,可以容納近六千名師生,計劃於今年9月份開始招生。
|清華附中 鄭州分校 示意圖
每個河南學子心中都有一個清華夢,清華附中鄭州學校的到來,讓河南學子可以近距離感受百年清華文化,接受清華優質教育。據說,該學校生源上實施小範圍劃片,比如某公寓類產品,更多的是大面積省內擇優招生,以保證生源質量。
鄭州啟佳學校作為上海師範大學的基礎教育隸屬學校,也是一所頂尖定位的十五年一站式全日制學校,全面覆蓋幼、小、初、高全學段(國際班),學校佔地188畝,總投資逾20億,以上海師範大學為根系,真正融入上海師大附屬學校教育生態圈,同步世界的優質基礎教育資源。目前,該校已經啟動2020年秋季招生計劃,本次計劃招生幼兒園、小學、初中段,幼兒園招生4個班,每個班不超過20人;小學招生6個班,每個班不超過30個人;初中招生6個班,每個班不超過35個人。
|上海師範大學附屬鄭州啟佳學校 示意圖
西亞斯外籍人員子女學校是河南省第一所真正意義上的國際學校,學校於2017年9月籤約,由鄭東新區管委會投資興建,委託西亞斯集團管理。設計規模高中12個班,初中12個班,小學24個班,幼兒園12個班,可容納學生1200人左右。不過,需要強調的是,該校的招生條件要求:符合中國法律法規條件下,申請學生必須持有外國護照並達到相應的語言水平。
北龍湖這三所學校,幾乎都規劃全學齡段的教育體系,涵蓋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一站式教育,均是小班式教育。
這就是風向標,我們可以看到北龍湖教育的高規格和其引領的教育潮流。
除了北龍湖,作為國家戰略的航空港區也有這類學校,比如,鄭州航空港區英迪國際學校位於北港核心地段,佔地219畝,總投資5.8億,在校生規模2600人,是綜合實驗區重點引進的高端教育配套項目,據說是英國劍橋CIE、英國牛津AQA官方授權學校、考試中心(IGCSE、A-level),澳大利亞官方授權海外學校(WACE)考試中心,美國ACT、AP課程授權學校,獨創「1+6」英迪教育模式(1是基礎教育,6是兩種世界語言+兩種體育運動+兩項藝術特長,學業能力和個性發展兼顧),開創了從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十五年一貫制」教育體系,一站式解決幼小銜接、小升初、初升高擇校難題。
客觀而言,考慮到目前我國只是九年義務教育,鄭州市區「十五年一站式」學校還比較少見,大多也都是私立學校,不過,「小學+中學雙學區」又或者「九年一貫制學校」還比較多見。比如:
金水區:
瀚宇天悅城:鄭州龍門第二實驗學校(九年一貫制)
美盛教育港灣:外國語中學+緯五路一小
天倫城:優勝路小學+鄭州七中分校
保利海德公園:河南省實驗中學or省實驗二中+緯五路一小
高新區:
鄭州恆大城:鄭大實驗小學+恆大城中學(復旦託管)
東原閱城:高新區閱城實驗小學+閱城實驗中學
惠濟區:
錦藝四季城:錦藝實驗小學+惠濟區外國語中學
中原區:
融信奧體世紀:鄭州外國語小學+北京中科院附屬實驗學校鄭州分校
恆大林溪郡:常西湖外國語小學+常西湖外國語中學
二七區:
鄭州華僑城:1所中學、3所小學環繞,並且已與鄭州市重點學校幸福路小學成功籤約
泰宏建業國際城:隴西小學國際城校區+鄭州一中國際城校區
……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都是開發商的宣傳口徑,有的已經官宣,有的是半官宣(鄭州有相關文件但未正式對外宣傳),有的只是開發商的一家之詞,我們需要注意甄別,畢竟,過去關於學區房而維權的案例真的太多了。
基本上而言,很多樓盤與名校合作辦學基本上已經成為標配,畢竟學校配套是很多家長都很在乎的事兒,不過,具體的合作模式卻各有不同,有的可能只是掛個牌子改個名字,有的是合作辦學,合作到哪一步都不一樣,而至於學校落地之後新校發展如何,還要看後續的管理、師資、生源等諸多因素。
4
當所有的房子都是學區房
學區房的價值在哪裡?
以未來的眼光來看,除了9年一貫制,甚至15年一貫制等一站式的教育配置,未來學區房的演變又會走向何方?
首先我們要弄明白評判學區房的標準是什麼?
過去,我們評判一個學校的好壞,大多以升學率為標準,然而,有些所謂的名校,之所以出名,除了在師資力量教育資源以及管理方式佔點優勢之外,很重要的一點,也是我們最容易忽略的一點就是,其實這些所謂的名校和生源也有很大關係,過去,招生不規範,很多學校存在掐尖招生行為,還有很多類的選拔考試,這類掐尖招生的模式才造就了一批所謂的名校。
未來,假如沒有「掐尖招生」兜底,那些所謂的名校還會有那麼高的升學率麼?
顯然,如果僅僅以升學率來看的話,當越來越多的新學校投入使用,當越來越多的優秀教師成長起來,當所有的學校都拒絕掐尖招生,未來學區房的差別或許就微乎其微了,更加趨向於扁平化,每個學校的升學率差別都不是很大,這就是教育均衡。
當然,評判一所學校的好壞也應該以未來的教育模式來考量,用真正的素質教育眼光來看,而不是僅僅看升學率。
看什麼?
看特色!
現在各個學校已經在暗中博弈了,每個學校都有不一樣的特長班,未來,這些才是基礎教育學校真正揚名立萬的殺手鐧。
退一步講,即便學區房有非常強大的魔力,購買學區房也不是一勞永逸,不要把100%希望全部寄托在學區上,學區重要,孩子更重要,在關注學區的同時也請關注孩子,陪伴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這才是關鍵。
家長與其多花費一、二百萬買學區房為孩子做準備,不如先從真正關心孩子的學習做起。
小學一、二年級,多陪孩子做功課,配合老師讓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三、四年級,可以結合孩子特點進行重點輔導,五、六年級,沒辦法,大家都在上輔導班衝刺備「考」,你也需要有這樣的投入。與買學區房相比,這樣的投入是大多數家庭都能夠承受的,而且努力了孩子總會有收穫,遠比那種買過好學區房孩子撒手不管好得多。
所以,以未來的眼光來看,真正的比拼終究還是要回歸到孩子本身上去。
當所有的房子都是學區房,學區房的價值又在哪裡呢?除了各個學校之間差不多的升學率,而更應該看各學校的特色,學校的教育理念。
當然,還有很現實的一點就是學校與家之間的距離,有時候,對於義務教育階段的孩子來說,最珍貴的是時間,因為只有更多的時間,你才能把更多的精力分到孩子身上去。
5
結語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很多家長都把這句話放在嘴邊,然而,人生是一場馬拉松,起跑線只是一個開始而已,所以,我們應該理性看待學區房。
在購買學區房的時候,我們也應該注意到,各種樓盤宣傳的學區房五花八門,二手房有的房價也高的離譜,新房有的吹噓炒作有名無實,還有的以假亂真,虛假宣傳,這些都要注意甄別。
另外,學區房一直在變遷,千萬不能以固有的眼光來看學區房。
比如,我們對私立學校也不應該戴有色眼鏡。以長遠的眼光來看,國外很多公立學校只提供一些基礎教育,很多人更願意上私立學校,國外的孩子想要成才也需要刻苦努力,沒有誰能夠隨隨便便成功。
理論上而言,義務教育階段政府確保每個孩子都可以入學,所以每套房子都是學區房,只是在學區上有所差別。未來,隨著政府在教育上的投入越來越深入,學校教育水平也會越來越均衡。
所以,在未來學區房的問題上,家長也沒必要背上太重的心理負擔,努力就好,相比而言,盡到家長的責任更重要。